王聿杰;郑晓伟;齐国先
糖尿病血管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甚至威胁生命.近年研究发现,内皮祖细胞(EPCs)的变化可能是糖尿病及其血管并发症发生的重要原因.本文对EPCs减少和功能异常在各种糖尿病血管并发症中的作用及可能的干预治疗的前景作一综述.
作者:王利;赵湜 刊期: 2010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白细胞介素6受体(IL-6R)基因-183A/G(rs4845617A/G)和Asp358Ala(rs8192284 A/C)多态性与代谢综合征(MS)的相关性. 方法 PCR-RFLP法分析IL-6R基因多态性与BMI、腰围、胰岛素敏感性、胰岛素分泌水平、MS的相关性. 结果 rs4845617 A/G和rs8192284 A/C两位点间吃不呈连锁不平衡;IL-6R基因多态性与北京市东城区常住汉族人群MS发病率、胰岛素分泌功能、腰围、BMI、胰岛素敏感性指数、TG水平相关. 结论 IL-6R基因变异在MS发病中具有一定作用.
作者:闫彩凤;向红丁;陈伟;平凡;杨敏 刊期: 2010年第01期
目的 分析我院住院部患者口服降糖药物的应用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按WHO推荐的限定日剂量(DDD值)计算,用频率排序法分析. 结果 葡萄糖苷酶抑制剂使用频率较高,占31.13%,其次是双胍类,占21.49%. 结论 葡萄糖苷酶抑制剂是新型口服降糖药物,用于降低餐后血糖,其降糖效果显著、安全,是目前糖尿病患者的首选药物.
作者:于国英;朱莉;刘晓燕 刊期: 2010年第01期
目的 研究HbA_1c检测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临床意义. 方法 对96例急性心肌梗死住院患者进行HbA_1c、心肌酶学、心电图、血脂等检测. 结果 有相当人数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HbA_1c水平升高. 结论 在急性心肌梗死伴空腹高血糖患者中检测HbA_1c对于鉴别应激高血糖和糖尿病具有重要价值.
作者:吴东红;苏雁;徐滨华;李征寒;刘大娜 刊期: 2010年第01期
目的 观察胰岛素抵抗(IR)大鼠骨骼肌超微结构变化的特点,探讨高脂饮食及运动对骨骼肌的影响. 方法 健康Wismr雄性大鼠分基础饲料喂养组(NC),高脂饲料喂养组(HF).高脂喂养大鼠10周,构建IR动物模型.HF组再随机分出一半为非运动组,另一半为运动组,游泳运动干预4周.运动前后以钳夹技术评估IR大鼠胰岛素敏感性,检测3组大鼠葡萄糖输注率(GIR)以及股薄肌进行透射电镜观察. 结果 HF组大鼠GIR显著低于NC组(P<0.01),运动组大鼠GIR显著低于非运动组(P<0.01);电镜显示,HF组骨骼肌细胞肌原纤维束排列松散;线粒体数量减少;运动后可明显减轻上述病理改变. 结论 运动可增强骨骼肌的有氧代谢,改变IR大鼠骨骼肌超微结构,并以线粒体改变较为明显.适当的运动能够改善IR机体内胰岛素敏感性,维持骨骼肌细胞的正常形态.
作者:王慧敏;都健;裴丽娜;王娟;吴峰;刘向阳;关丽娜;林志楠 刊期: 2010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强化治疗与常规治疗对初诊T2DM患者胰岛β细胞功能和胰岛素抵抗(IR)的影响. 方法 初诊T2DM患者选用非胰岛素促泌药物治疗后,HbA_1c≤6.5%者53例,>6.5%者58例,对OGTT血糖、Ins、HOMA-β、HOMA-IR进行组间比较. 结果 与常规组比较,达标组OGTT的5个时点血糖均显著降低(P均<0.01);180min Ins明显降低(P<0.05),其他时点Ins也降低,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HOMA-IR明显降低,HOMA-β明显升高(P均<0.05);葡萄糖处置指数显著升高(P<0.01);△I_(30)/△G_(30)和AUC_(Ins)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初诊T2DM患者早期血糖强化达标治疗比常规治疗更能有效改善高血糖状态,减轻IR程度,提高β细胞基础分泌功能.
作者:李玉兰;黄振宇;肖丽红;梁晓 刊期: 2010年第01期
在健康个体中,血清尿酸水平与血清葡萄糖水平呈正相关,但这种关联性在糖尿病患者中并不符合,有报道显示在高血糖状态中血清尿酸水平偏低.
作者:李昂;杨建梅 刊期: 2010年第01期
作者: 刊期: 2010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加巴喷丁(GBP)对糖尿病神经痛(PDN)患者血浆β内啡肽(β-EP)水平的影响.方法 42例PDN患者按足否服用GBP分为GBP组24例与PDN对照组18例,糖尿病无神经痛患者20例为DM组,成年健康体检者24例为正常对照(NC)组.测定各组研究对象血浆β-EP含量. 结果 (1)糖尿病各组血浆β-EP的含量低于NC组(P<0.01).(2)GBP组治疗后β-EP含量较治疗前下降(P<0.01),PDN对照组治疗前后β-EP水平无统计学差异. 结论 加巴喷丁治疗糖尿病神经痛效果确切,副作用轻,可降低β-EP.
作者:杨小宁;许华;毛燕飞;徐茂锦;陈辉;熊源长 刊期: 2010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合并糖尿病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早期预后. 方法 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方法,以神经功能缺损状况(NIHSS)、日常生活能力状况(BI)、总的生活能力状态(mRS)、复发率和死亡率为观察指标,以非糖尿病缺血性脑卒中为对照,观察糖尿病患者脑卒中早期的预后;比较两组患者危险因素、临床表现、并发症、相关生化指标. 结果 糖尿病脑卒中患者卒中后2周、4周、12周的BI、mRS较非糖尿病患者差(P<0.05),而NIHSS、复发率及死亡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糖尿病患者血脂紊乱及并发发热、呼吸系统感染及电解质紊乱多见(P<0.05),而危险因素、临床表现两组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合并糖尿病的脑卒中患者早期预后差,可能和高血糖及并发症有关.
作者:张云云;郭德莹;张海梅;钱义明 刊期: 2010年第01期
目的 研究我国2型糖尿病(T2DM)人群脂联素受体1(AdipoR1)基因多态性与冠心病(CAD)风险的相关性. 方法 以307例T2DM患者为研究人群,其中205例伴有CAD,102例不伴CAD.应用聚合酶链式反应-限制性内切酶片断长度多态性(PCR-RFLP)技术或基因测序方法,研究AdipoR1 10个单倍型标记单核苷酸多态性(Haplotype-tagging SNPs)与CAD风险的关系. 结果 (1)Ad-ipoR1 SNP rs1342387 GG和AG基因型携带者均较AA型携带者发生CAD的风险显著增加(GG vsAA:校正OR'=2.491,95%CI' 1.354~6.885,P'=0.031;AG vs AA:校正OR'=3.053,95%CI' 1.085~5.718,P'=0.007).(2)SNP rs12045862基因型CC携带者与TT携带者相比,CAD的风险显著增加(校正OR'=2.751,95%CI' 1.063~7.115,P'=0.037).(3)SNPs rs1342387、rs12045862 GX/CC基因型组合携带者较非携带者CAD的风险显著增加(校正OR'=3.646,95%CI' 1.253~10.608,P'=0.018).保护性基因型组合AA/TX携带者较非携带者发生CAD的风险显著降低(校正OR'=0.260,95%CI'0.113~0.601,P'=0.002).(4)在超重和肥胖(BMI≥24)的T2DM人群中,发现肥胖与SNPs rs1342387、rs12045862对CAD的风险有相互作用(P<0.05);在总人群中发现的与CAD风险相关的SNPs rs1342387和rs12045862在这一亚组仍具有相关性;同时发现SNP rs7539542基因型CC携带者较GG携带者CAD的风险增加(校正OR'=4.714,P'=0.036). 结论 中国T2DM人群中,AdipoR1 SNPs与CAD的风险可能相关.在超重或肥胖T2DM人群中,AdipoR1 SNPs与肥胖对CAD风险的影响有协同作用.
作者:马晓伟;顾楠;李建平;马晓丹;林益华;郭晓蕙 刊期: 2010年第01期
患者女,48岁,因周身皮肤瘙痒、红肿、糜烂3个月,加重伴血糖升高1个月于2008年3月10日入院.3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上述症状,当地医院给予对症治疗,症状未缓解,且皮损呈扩大趋势,乃就诊于我院皮肤科.
作者:钱红霞;艾东方;付冬霞;李新胜 刊期: 2010年第01期
作者: 刊期: 2010年第01期
一、前言2008年10月,国际糖尿病联盟(IDF)临床指南特别工作组与自我血糖监测(SMBG)国际工作组在阿姆斯特丹召开研讨会,讨论在非胰岛素治疗的2型糖尿病(T2DM)患者中应用SMBG的问题.
作者:张晓梅;纪立农 刊期: 2010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使用免疫抑制比浊法在自动生化分析仪上测定糖化血红蛋白(HbA_1c)的实验效果. 方法 选取50例糖尿病患者和健康人的EDTA-K_2全血标本,使用Roche MODULAR PPI生化分析仪检测样本HbA_1c 9对HbA_1c检测方法进行批内、批间变异及线性范围进行研究,并与G7糖化血红蛋白分析仪进行方法学比较实验. 结果 该方法的批内与批间平均变异系数分别为2.0%和3.7%,HbA_1c在3.5%~21.0%范围内线性良好.与G7糖化血红蛋白分析仪进行方法学比较,回归方程为y=0.991x-0.06,r=0.989. 结论 自动生化分析仪免疫抑制比浊法测定糖化血红蛋白准确性、精密度高,适合临床开展,可为糖尿病患者的治疗、预后提供准确的检测依据.
作者:姜春善;尤昕;金春花;金幸 刊期: 2010年第01期
2009年是国际糖尿病界在医学史上首次对如此多的在短时间内发表的与糖尿病相关的一系列重大研究结果进行消化、吸收和反思的一年.无论是糖尿病的基础还是临床研究在近年中取得的成果均将对我们对糖尿病的认识、防治策略的制定和今后研究方向的选择产生重大的影响.
作者:纪立农 刊期: 2010年第01期
目的 观察罗格列酮对实验性1型糖尿病大鼠残存胰岛表达肝细胞生长因子(HGF)的影响. 方法 SD大鼠随机分为3组,正常对照(Con)组24只,糖尿病(DM)组24只,罗格列酮干预(RGZ)组24只.于应用罗格列酮后5个时间段分别测定各组FBG、FIns.免疫组化法检测胰岛中Ins及HGF的表达,并进行形态学量化分析. 结果 与DM组相比,RGZ组经罗格列酮干预后2周,血清胰岛素水平逐渐上升;血糖水平逐渐下降;胰腺相对β细胞量明显增多;胰岛HGF表达水平提高(P均<0.05).RGZ组胰岛HGF表达水平与胰腺相对β细胞量(r=0.766,P<0.05)及血清胰岛素水平(r=0.740,P<0.05)呈正相关. 结论 罗格列酮能增加实验性1型糖尿病SD大鼠β细胞数量,其机制可能与上调胰岛HGF的表达有关.
作者:陈洪流;蒙碧辉;黄松;林媛媛;许辉 刊期: 2010年第01期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口老龄化、生活方式等危险因素迅速增加,糖尿病患病率在世界范围内呈上升趋势.
作者:马爱娟;刘爱萍 刊期: 2010年第01期
目的 研究OLETF大鼠G蛋白信号调节因子(RGS)的表达及二甲双胍对其表达的影响.方法设LETO大鼠为对照组(Con组,n=6),OLETF大鼠随机分为糖尿病组(DM组,n=6)和二甲双胍治疗组(Met组,n=5).Con组和DM组予无菌蒸馏水灌胃;Met组予二甲双胍.提取28周大鼠组织总RNA,逆转录后用实时定量PCR方法 检测胸主动脉和左心室RGS2、RGS3和RGS4 mRNA的表达.结果 DM组胸主动脉和左心室RGS2、RGS3和RGS4 mRNA水平显著高于Con组(P<0.01).Met组胸主动脉和左心室RGS2、RGS3和RGS4 mRNA水平显著低于DM组和Con组(P<0.01). 结论 OLETF大鼠胸主动脉和左心室RGS2、RGS3和RGS4 mRNA的升高与糖尿病心血管病变相关;降低则与二甲双胍的作用相关.
作者:于宗东;苏加林;李康;周绪杰;韩冠平;宋娜娜;陈程;段玉敏;郭晓蕙;霍勇 刊期: 2010年第01期
目的 研究OGTT 1h高血糖人群的β细胞功能. 方法 将1177例受试者分为正常糖耐量(NGT)、糖调节受损(IGR)和糖尿病(DM)三组.前两组再依据OGTT 1hPG水平分为NGTN、NGT1H和IGRN、IGR1H四个亚组.将IGR组再分为空腹血糖受损(IFG)组和糖耐量受损(IGT)组以及IFG+IGT组.HOMA-IR评估胰岛素敏感性,HOMA-β、△I_(30)/△G_(30)(IGI)、葡萄糖OGTT曲线下面积(AUCg)评估胰岛β细胞分泌功能. 结果 (1)NGTN和IGRN组分别比NGT1H和IGR1H组的IGI高(P<0.05);HOMA-IR、AUCg在两亚组间均无统计学差异.(2)NGT1H组比IFG组和IGT组具有较高的AUCg,其HOMA-β比IFG组高,三组间HOMA-IR和IGI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 NGT1H人群已存在胰岛β细胞功能异常,可能为胰岛素分泌缺陷尤其是早期相分泌受损所致.
作者:上官海燕;毕艳;李平;胡云;沈山梅;冯文焕;周世海;朱大龙 刊期: 2010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