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男性骨质疏松的研究进展

廖二元

关键词:男性骨质疏松, 骨折风险评估, 血清雌二醇阈值, 选择性雌激素受体调节剂
摘要:近年来,人们对男性骨质疏松有了许多新认识,其诊断和治疗有不少进展.本文综述男性骨质疏松的基础和临床研究进展,主要包括流行病学与风险因素中的血清雌二醇阈值、骨折风险评价以及药物干预治疗现行标准.讨论了选择性雌激素受体调节剂(SERM)预防骨丢失的新理念和非芳香化选择性雄激素受体调节剂(SARM)的应用前景.
中华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杂志相关文献
  • PPARγ2内源性配体15d-PGJ2对成骨细胞骨代谢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

    目的 研究不同浓度15d-PGJ2对大鼠成骨细胞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2(PPARγ2)及骨代谢相关基因核因子-κB活化受体配体(RANKL)、碱性磷酸酶(ALP)及骨保护素(OPG)mRNA表达水平的变化,探讨PPARγ2内源性配体15d-PGJ2对成骨细胞骨代谢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 体外培养大鼠成骨细胞,加入不同浓度15d-PGJ2(0、10、20、30μmol/L)干预24小时后,采用逆转录PCR(RT-PCR)法检测成骨细胞PPARγ2、RANKL、ALP及OPG mRNA表达水平,比较不同浓度15d-PGJ2对成骨细胞骨代谢相关基因mRNA表达的影响.结果 不同浓度15d-PGJ2呈剂量依赖性下调RANKL、ALP及OPG mRNA的表达水平,而呈剂量依赖性上调PPARγ2 mRNA 的表达水平,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 结论 15d-PGJ2可能通过激活PPARγ2转录活性抑制成骨基因mRNA的表达,参与增龄相关的骨质疏松的发病过程.

    作者:李丽婷;朱亦堃;郗光霞;史书红;毕晓燕;李兴;赵宝珍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RANKL与骨代谢

    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基(receptor activator of NF-κB Ligand, RANKL) 是一种Ⅱ型跨膜蛋白,是目前发现的惟一具有诱导破骨细胞分化、发育、发挥功能的因子.NF-κB受体激活子(receptor activator of NF-κB,RANK)是一种Ⅰ型跨膜蛋白,是RANKL的惟一受体,是RANKL发挥功能的关键.骨保护蛋白(osteoprotegerin,OPG)是一种分泌型糖蛋白,与RANKL竞争性与RANK结合抑制骨吸收、促进骨形成.近年来通过许多对RANKL的研究发现,它不仅在骨质疏松症的发病中起重要作用,而且也在骨代谢过程中受多种因素影响,并为骨质疏松症及其他骨骼疾病的治疗开辟了广阔的前景.

    作者:张志梅;李玉坤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沙特阿拉伯的维生素D缺乏

    维生素D在预防骨代谢疾病及其并发症方面发挥重要的作用.2010年于<人体代谢研究>杂志电子发表的文章,介绍了King Fahd医院对一个健康沙特人群维生素D(简称VD)水平进行的评价.研究对象包括87名男性,平均年龄30.5±8.5岁,52名女性,平均年龄为31.0±7.2岁,研究于冬季(白天气温18~25℃)进行.排除标准包括急慢性疾病,肝、肾、内分泌和自身免疫疾病,正在规律使用可能影响维生素D水平的药物.研究对象以回答问卷形式提供其日照频率、饮食摄入、维生素D和钙的补充等资料,及有无背痛和影响维生素D代谢的药物服用史.测量指标包括血25OHD、PTH、钙、磷等.

    作者:何书励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1,25(OH)2D3对去卵巢大鼠骨组织成骨细胞、骨细胞凋亡的影响

    目的 观察1,25(OH)2D3对去卵巢大鼠骨组织中成骨细胞、骨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 36只雌性SD大鼠随机分成四组,对尼尔雌醇组和1,25(OH)2D3组分别给予尼尔雌醇(0.1mg/kg)和1,25(OH)2D3 (0.05μg/kg)治疗12周.12周后,以DXA法测定大鼠全身的骨密度;放射免疫法测定各组大鼠血清中骨钙素及雌二醇的水平;处死各组大鼠,采用3′-OH末端DNA原位标记技术和透射电镜检测骨细胞、成骨细胞凋亡.结果 12周后,去卵巢组大鼠的骨密度和血清雌二醇水平明显降低,骨钙素含量升高,与假手术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1,25(OH)2D3可以增加去卵巢大鼠的全身骨密度和血清骨钙素含量(P<0.05),但是不增加血清雌二醇的水平(P>0.05).1,25(OH)2D3可以抑制骨细胞、成骨细胞凋亡,与去卵巢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1,25(OH)2D3对去卵巢大鼠骨质疏松症具有防治作用,其部分机制可能为1,25(OH)2D3抑制了骨细胞、成骨细胞凋亡,从而调节骨重建.

    作者:彭文芳;黄珊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阿仑膦酸钠治疗进行性骨化性肌炎1例报告

    进行性骨化性纤维増殖不良症(fibrodysplasia ossificans progressiva,FOP)也称进行性骨化性肌炎(myositis ossificans progressiva,MOP),是一种灾难性罕见的先天性致残性疾病,以自发产生的肌肉炎症或肌肉受损伤诱导的进行性异位成骨为特征,并导致关节融合和活动障碍.本文报道了一例经典型FOP患者的诊断的治疗.该患者为38岁女性,生后即可见拇趾缩短畸形,4岁起由外伤诱导后全身多处出现皮下包块,包块消退后邻近原包块的关节逐渐变强直和固定.24岁起全身肌肉和骨骼疼痛伴全身浮肿,X线片显示全身多关节周围有异位骨化灶,用Alendronate治疗1个月后全身疼痛和浮肿逐渐消退,6个月后双手掌指关节、指间关节、双膝关节和双腕关节活动度有不同程度的好转,腹部皮下包块不断缩小.氨基二膦酸盐治疗FOP的效果和机制值得进一步研究.

    作者:张克勤;张伟;张晓乐;张春玉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继发性Fanconi综合征1例并文献复习

    Fanconi 综合征(FS)一般分为原发性FS和继发性FS两类,原发性FS多伴有其他先天性疾病,继发性FS可由多种病因引起.本文报道1例59岁女性患者,22年前因反复骨关节疼痛诊断为低血磷抗维生素D骨软化症.近期骨关节疼痛加重,有蛋白尿、血糖正常而尿糖排出增多、尿钾排出增多,高氯性酸中毒及电解质紊乱,这些符合Fanconi 综合征的诊断,且患者无明显先天性疾病可查,因此,可诊断为继发性Fanconi 综合征.甲状旁腺彩超、CT和SPECT均提示,在甲状旁腺增生的基础上形成了自主功能性结节,经补充中性磷酸盐和活性维生素D3,血磷和ALP恢复正常或基本正常,但血清PTH仍明显升高,说明甲状旁腺的PTH分泌已经具有一定程度的自主性,因而高度考虑三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可能.X线片检查显示胸廓、脊柱和骨盆畸形,骨密度测量显示骨密度明显降低,因此还考虑伴有骨质软化并骨质疏松症.

    作者:刘石平;周宇;李建伟;盛志峰;张红;周智广;廖二元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雷奈酸锶对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妇女骨密度的影响

    目的 观察雷奈酸锶(SR) 对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妇女骨密度的影响.方法 采用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研究,对36例绝经后妇女分为试验组(n=18) 和安慰剂组(n=18),分别给予SR 2g/d 及安慰剂,共12 个月.分别在用药前、用药6个月、用药12个月测定受试者的骨密度.结果 与安慰剂组相比,使用SR 6个月后,SR组腰椎的骨密度增加1.98%,安慰剂组增加1.15%,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 0.05), SR组总髋部的骨密度增加2.22%,安慰剂组增加0.20%,两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使用SR 12个月后,SR组腰椎的骨密度增加4.08%,安慰剂组降低0.53%,两组比较差异具有极显著性(P<0.01), SR组总髋部的骨密度增加3.17%,安慰剂组降低0.46%,两组比较差异具有极显著性(P<0.01).共有4例提前终止研究(SR组2例,安慰剂组2例). 结论 SR能增加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妇女骨密度,服用顺应性好,安全.

    作者:惠英;史红岩;吴宜勇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男性骨质疏松的研究进展

    近年来,人们对男性骨质疏松有了许多新认识,其诊断和治疗有不少进展.本文综述男性骨质疏松的基础和临床研究进展,主要包括流行病学与风险因素中的血清雌二醇阈值、骨折风险评价以及药物干预治疗现行标准.讨论了选择性雌激素受体调节剂(SERM)预防骨丢失的新理念和非芳香化选择性雄激素受体调节剂(SARM)的应用前景.

    作者:廖二元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一家大型医院住院患者骨质疏松症诊治现状的初步调查

    目的 调查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的住院患者,以了解目前我国大型医院住院患者中骨质疏松症的诊治现状.方法 采用自行设计的骨质疏松症调查问卷,通过事前培训的调查人员于同一日对四川大学华西医院住院患者进行问卷调查.由长期从事骨质疏松症临床研究工作的高级专业人员对问卷信息进行分析汇总.使用SPSS 13.0统计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本次共调查2059例住院患者,占该院当日住院患者总数的47.9%.其中骨质疏松症高危患者1186例,占被调查患者的57.6%.骨质疏松症高危患者比例较高的科室分别为老年科(97.3%),其次为疼痛科(82.1%)、风湿免疫科(77%)、内分泌科(71.6%).这些高危患者已行DXA骨密度检测者171人,占14.4%,检测比例较高的科室分别为老年科(29.8%),康复科(28.9%)和内分泌科(28.6%).骨质疏松症高危患者中有584人(49.2%)正在使用钙剂,其中正在进行抗骨质疏松药物治疗者43人,占存在治疗意愿患者的7.4%(43/584),占骨质疏松症高危患者的3.6%(43/1186).抗骨质疏松药物治疗比例相对较高的科室分别为内分泌科(12.7%)、康复科(8.9%)、风湿免疫科(8.8%).结论 综合性大型医院住院患者中,骨质疏松症高危患者比例较高,但其中得到及时诊治的患者比例较低.骨质疏松症高危患者多自行采用钙剂,目前的临床医疗服务远未满足患者的需求.

    作者:卢春燕;张林;徐梁;陈德才;王覃;刘娜;魏松全;贾丹;袁丽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用整体医学的思维看待骨质疏松——骨活检、肾活检和肌肉活检的临床启示

    骨质疏松是临床的常见病和多发病,临床上存在轻度的骨矿化不良的病人也非常多见,而严重的骨软化则相对少见.因此,掌握鉴别这些疾病的基本知识无疑对于我们认识疾病并为患者解除疾苦十分重要.人们对骨质疏松的认识起源于临床,即许多老年人常发生脊椎压缩性骨折,轻度外伤后易发生腕部Colle's骨折和髋部骨折.骨密度仪的出现为骨质疏松的诊断提供了很好的无创伤性的数据,但这些数据只能作为参考,而绝不是诊断骨质疏松的唯一依据.

    作者:邱明才;马中书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医学先驱德驻人间——沉痛哀悼著名医学专家、骨科泰斗郭世绂教授

    享誉中外的医学大师、中国现代骨科学创始人和奠基人之一、著名骨科专家、著名医学教育家,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骨科郭世绂教授因病于2009年11月19日下午3时55分在天津逝世,享年88岁.

    作者:中华医学会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分会《中华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杂志》编辑部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绝经后血液透析患者中血清骨保护素与骨质疏松症的相关性:初步研究

    骨保护素(Osteoprotegerin,简称OPG)是破骨细胞有力的抑制物,对骨代谢有重要影响.发表于<妇女健康杂志>,介绍了台湾慈济大学对血液透析患者血清OPG水平与骨密度(BMD)的相关性进行了初步研究.

    作者:何书励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骨质疏松症的筛查

    骨质疏松症是一种常见的骨骼疾病,其患病率随年龄的增加而显著增高.在人口老龄化现象突出的当今社会,其对个人健康、家庭负担和社会资源消耗的影响达到了令人震惊的地步.由于各种原因,骨质疏松症并未得到临床医生足够的重视,其在临床上漏诊、误诊现象突出.加强骨质疏松症的筛查,早期、及时发现骨质疏松症患者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价值.临床上应该首先根据国内外骨质疏松症临床诊治的相关指南意见和患者的具体表现,确定骨质疏松症筛查对象.其次,临床医生需熟悉骨质疏松症的各种筛查方法,合理评估筛查结果,对骨质疏松症进行确诊.再次,由于骨质疏松症临床表现的多样化,导致患者可能就诊于各个临床科室,临床各科医生都应该成为骨质疏松症筛查的主体,肩负起筛查骨质疏松症的责任,全面保障患者健康.

    作者:陈德才;卢春燕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原发性骨质疏松症中影响甲状旁腺素水平的因素分析

    PTH 主要影响钙、磷代谢及骨转换.在原发性骨质疏松患者中,甲状旁腺激素(PTH)轻度增高比较常见,影响PTH水平的因素及其机制尚不清楚,目前研究提示影响PTH水平的因素除血钙这一直接因素外,还包括维生素D水平、年龄、脂肪含量、血镁水平以及吸烟,此外可能与雌激素、雄激素及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1)等水平也有关系.这些因素在骨质疏松症发生发展中也发挥了一定的作用,综合分析影响PTH水平的多种因素对于骨质疏松症诊疗很重要.

    作者:王春艳;李梅;邢小平 刊期: 2010年第01期

中华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杂志

中华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中国医学科学院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