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绍光;李庆云
目的分析结节病胸膜病变的临床特征,探讨鉴别诊断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确诊的有病理证据的结节病32例,报告以胸膜病变为主要表现的典型病例,对临床特点和鉴别诊断进行分析.检索国内文献中结节病胸膜病变的病例报告和病例总结,分析其发生率和临床特征.结果1989年至2004年共确诊胸内结节病32例,以胸腔积液为主要表现者2例(2/32,6.3%),其中1例双侧胸腔积液经内科胸腔镜检查确诊;自发性气胸1例(1/32,3.1%),经开胸肺活检确诊.胸腔积液分析为渗出液,细胞分类以淋巴细胞为主,腺苷脱氨酶(ADA)均未超过30 U/L,其中1例胸腔积液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升高.3例在确诊前均被误诊为肺结核,接受抗结核治疗1~12个月不等.国内发表的病例总结中,结节病胸膜病变发生率为3.4%~16.7%;个案报道显示结节病胸腔积液常被误诊为结核性胸膜炎.结论结节病胸膜病变并非罕见,临床上常被误诊.这一认识无论对于结节病的及时诊断,还是对于胸膜病变的鉴别诊断都有重要临床意义.
作者:孙永昌;姚婉贞;沈宁;石雪迎;赵鸣武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目的阐明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患者外周血中是否存訡D+4 CD+25 T调节性淋巴细胞,并探讨CD+4 CD+25细胞的免疫抑制活性.方法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29例过敏性哮喘患者[急性发作期患者(急性发作期)15例、缓解期患者(缓解期)14例和16名非过敏性健康志愿者(正常对照组)外周血中CD+4 CD+25 细胞数量变化.应用免疫磁珠法分离提纯CD+4 CD+25 细胞,将纯化的CD+4 CD+25细胞和(或)CD+4 CD-25细胞在体外培养,观察CD+4 CD-25细胞的增殖反应,将收集培养的上清液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法检测Th1类细胞因子γ干扰素(IFN-γ)和Th2类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4(IL-4)和IL-13.结果急性发作期患者外周血中CD+4 CD+25细胞比值为(14.9±1.8)%,缓解期患者为(11.8±0.7)%,正常对照组为(11.2±0.8)%,发作期与缓解期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缓解期患者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哮喘组CD+4 CD-25细胞增殖反应为(74±9)%,正常对照组为(72±8)%,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哮喘组和正常对照组的CD+4 CD+25 细胞均能抑制CD+4 CD-25细胞产生IFN-γ、IL-4和IL-13,而且两组的抑制能力也无明显区别.结论急性发作期哮喘患者外周血CD+4 CD+25 细胞数明显高于缓解期患者和正常对照组.哮喘患者的CD+4 CD+25 细胞的抑制活性和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谮
作者:覃寿明;施焕中;覃雪军;陈一强;钟小宁 刊期: 2006年第04期
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是由多种细胞参与的气道慢性炎症.为观察哮喘急性发作期、缓解期患者以及健康成人诱导痰中炎性细胞及其相关细胞因子、炎症介质水平变化,按照患者有无特应性体质,分组观察特应性因素对气道炎症类型的影响,以探讨炎性细胞在哮喘患者发病中的作用以及特应性哮喘与非特应性哮喘气道炎症的差异.
作者:姜淑娟;尹玉东;张嵩;陈方方;贾延婷;李怀臣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目的探讨香烟烟雾浓缩物(CSC)对人类支气管上皮细胞系(16-HBE)表达4-羟基壬烯醛(4-HNE)的影响以及银杏内酯B的干预作用;并观察4-HNE对中性粒细胞的趋化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细胞化学和Western blot方法.(1)不同浓度(1、10 μg/ml CSC)CSC刺激16-HBE细胞4 h后4-HNE加成蛋白的表达水平,设正常对照组(无血清培养基代替CSC);(2)10 μg/ml CSC刺激不同时间(1、4、8、12、24、30 h)后,16-HBE中4-HNE加成蛋白的水平,设正常对照组(无血清培养基代替CSC);(3)用100 μmol/L银杏内酯B孵育16-HBE后,CSC刺激1、4、8、12 h,检测4-HNE加成蛋白表达的变化,设正常对照组(无银杏内酯B孵育);(4)以趋化实验检测0.1、1、10 μmol/L 4-HNE对兔中性粒细胞的趋化作用.结果 (1)1、10 μg/ml CSC刺激4 h后,16-HBE细胞表达4-HNE加成蛋白水平(免疫化学为2.12±0.38、2.69±0.42,Western blot为100.2±6.3、72.3±6.1)均较正常对照组显著增加(免疫化学为1.25±0.37,Western blot为122.4±4.2,P均<0.01).(2)10 μg/ml CSC刺激1、4、8、12、24、30 h后,16-HBE细胞表达4-HNE加成蛋白(免疫化学为2.67±0.46、2.69±0.42、2.71±0.48、2.72±0.56、2.93±0.11、2.92±0.20,Western blot为73.2±8.3,72.3±6.4,72.6±9.2,71.5±8.1,54.4±3.6,56.7±4.4)较正常对照组(免疫化学为1.25±0.35,Western blot为122.4±4.1)显著增加(P均<0.01),刺激24 h和30 h,细胞内4-HNE加成蛋白较其他时间点增加.(3)50、100 μmol/L银杏内酯B孵育后再以CSC刺激时,16-HBE细胞内4-HNE加成蛋白表达水平(Western blot为84.6±4.4、101.2±4.4)明显低于未以内酯B孵育组,但高于正常对照组(Western blot为72.5±6.4,P均<0.01).(4)0.1、1、10 μmol/L 4-HNE对兔中性粒细胞趋化数目(92±12、104±16、131±12)较正常对照组(72±12)均显著增加,10 μmol/L 4-HNE趋化数目显著高于0.1和1 μmol/L 4-HNE,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结论香烟所引起肺中性粒细胞趋化的结果可能与其促使4-HNE产生增加有关,银杏内酯B可以抑制CSC对4-HNE的诱生.
作者:于亮;冉丕鑫 刊期: 2006年第04期
我国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临床和研究工作从无到有,从局部地区发展到全国,走过了近20年的历程.初阶段是一些开拓与探索性工作,真正的发展是近几年的事情.随着睡眠实验室数量的增加,被诊治的患者数量有了相应的增长,诊治技术不断地提高;开展了与OSAHS相关学科领域的科研工作,包括基础和临床研究、流行病学调查等,一些研究取得令人瞩目的成果.2002年4月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睡眠呼吸疾病学组制定并发表了<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诊治指南(草案)>[1],对规范OSAHS诊治工作起到重要作用.然而面对我国OSAHS临床和研究工作的现状还远不能盲目乐观,睡眠呼吸病学作为一个新兴的学科领域,它的发展过程中的确还存在着一些不能忽视的问题.
作者:陈宝元;何权瀛 刊期: 2006年第04期
近年来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发病率逐年上升,研究发现蟑螂变应原过敏与哮喘的发病相关.糖皮质激素是临床治疗哮喘的为有效的药物.然而糖皮质激素治疗之后对机体的免疫学指标如抗体、细胞因子等的影响还不确切.为此,我们观察了泼尼松对美洲大蠊提取液致敏的哮喘小鼠预防性治疗的效果,探讨哮喘小鼠治疗后的病理和免疫学改变特点.
作者:许卓谦;刘志刚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目的建立犬肺血栓栓塞症(PTE)模型;观察栓塞后不同时间犬动脉血气、血液动力学、影像学及血栓病理的变化情况.方法健康成年杂种犬16只,其中栓塞左下肺动脉的15只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3组,每组5只:假手术组;1周组: 5段血栓柱栓塞,观察1周;2周组:5段血栓柱栓塞,观察2周.另外1只将血栓柱栓塞至右下肺动脉以证实选择性栓塞的可行性,观察2周.观察指标为动脉血气、血液动力学参数及局部肺动脉造影影像学变化.实验犬经血栓栓塞制模后肌注氨甲环酸,1、2周后解剖观察栓塞情况;应用磷钨酸苏木精染色(PTAH)观察血栓的病理变化.结果犬肺血栓栓塞前,氧合指数(PaO2/FiO2)为(508±58) mm Hg(1 mm Hg=0.133 kPa),栓塞1 h后为(395±100) mm Hg;栓塞前平均肺动脉压(MPAP)为(15±3) mm Hg,栓塞1 h后为(21±4) mm Hg;肺血管阻力(PVR)栓塞前为(178±114) mm Hg·s/L,栓塞1 h后为(404±260)mm Hg·s/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实验犬肺动脉栓塞后局部肺动脉造影可见截断征;1周时见栓塞近端肺动脉明显增粗,管壁僵硬样改变等.栓塞1、2周时解剖发现实验犬肺动脉内血栓表面不平滑;PTAH染色见血栓表面机化,2周组见血栓内多处再通,肺动脉壁增生组织包绕、分割血栓.结论将血栓柱栓塞犬肺叶动脉,并用氨甲环酸抑制纤溶,可建立模拟慢性PTE部分病理改变的动物模型;栓塞不同时间,肺动脉造影表现不同;时间越长,血栓机化越明显.
作者:邓朝胜;王辰;杨媛华;庞宝森;杜敏捷;翟仁友;翁心植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结节性硬化症(tuberous sclerosis complex,TSC)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患病率约1/1万~1/3.1万,其临床主要特征为面部皮脂腺瘤、皮肤色素脱失斑、癫痫发作和智能减退.目前已确定有2个基因与TSC有关.TSC1(hamartin)位于染色体9q34,包含23个外显子,TSC2(tuberin)位于染色体16p13.3,包含41个外显子[1,2].TSC1及TSC2基因被认为是肿瘤抑制基因[3].结节性硬化症肺部受累非常罕见.现报道2例并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及单链构象多态性(single strand conformation polymorphism,SSCP)进行基因突变分析.
作者:汪天林;冯建华 刊期: 2006年第04期
干细胞研究是现代医学和生物学领域大的研究热点之一,尤其近20年来在干细胞应用上已取得初步进展.干细胞可在体内外分化为各种类型的组织细胞,并修复那些不能再生或修复缓慢的组织和器官,进而治疗现在很多无法根治的疾病.胸科领域中心肌梗死患者的干细胞技术应用即是极为有效的临床实例[1,2].目前对于肺部疾病中的干细胞应用仅属初步阶段[3-5].肺部疾病所致的肺功能不可逆性下降、以致终末期肺损害已占我国致死疾患的3.17%,相比之下可供采用的治疗手段有限、疗效欠佳,即使施行异体肺移植,远期效果亦欠满意.干细胞技术在该领域的基础研究和临床应用前景已成为肺科学者关注的热点之一.以下就近10年干细胞在肺组织分化方面的研究情况作一综述.
作者:魏宁;陈昶;高文;韩彪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研究表明脂质过氧化反应与高血压病的发生密切相关.近年来脂质过氧化反应在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发病中的作用引起关注.我们的研究通过检测OSAHS及OSAHS合并高血压患者血清中丙二醛(MDA)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旨在探讨脂质过氧化反应与OSAHS及其OSAHS合并高血压的关系.
作者:平芬;马小宁;韩书芝;牛占丛;苏力;赵景春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目的探讨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患者微觉醒与夜间心率变异(HRV)的关系.方法本研究对象为27例经整夜多导睡眠图(PSG)诊断为中重度OSAHS的患者.所有患者每人选择1 h连续非快速动眼睡眠(NREM)的PSG记录,将1 h内每个呼吸紊乱相关微觉醒开始前10 s的平均心率(HR)和微觉醒开始后10 s的高HR进行比较,同时计算1 h内呼吸紊乱相关微觉醒指数(B-ArI)和脉率升高指数(PRRI)并作相关分析.此外对18例中重度OSAHS患者选择NREM睡眠时10个不伴微觉醒的事件和10个伴有微觉醒的事件[按低动脉血氧饱和度(minSaO2)进行匹配],比较两组事件终止前后心率变化(ΔHR).结果微觉醒开始后10 s的高HR[(81.6±9.4)次/min]显著高于微觉醒开始前10 s的平均HR[(69.6±7.3)次/min,t=-14.87、P<0.01],且B-ArI与PRRI呈显著正相关(r=0.97,P<0.01),伴有微觉醒的呼吸事件终止前后ΔHR[(11.1±2.8)次/min]显著高于不伴微觉醒的呼吸事件[(7.0±2.4)次/min,t=4.702、P<0.01].结论 B-ArI与夜间HRV相关,提示微觉醒可影响心血管调节功能,频繁的微觉醒是导致OSAHS患者心血管后果的重要原因之一.
作者:王彦;陈宝元;曹洁;郭美南;董丽霞 刊期: 2006年第04期
患者男性,30岁.因乏力、纳差、盗汗1个月,发热2 d于2004年5月9日就诊.患者于1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乏力、纳差、盗汗、消瘦,2 d前出现发热,体温37.8~38.2℃.5月6日门诊摄胸部X线片及胸部CT,见左肺上叶尖后段散在斑片状结节状影,密度不均匀,病灶内未见钙化及空洞,部分病灶边缘清楚,邻近侧胸壁可见幕状牵曳征象,各级支气管通畅;蛋白纯化衍生物(PPD)试验强阳性.查体:体温37.5℃,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性啰音,心脏、腹部未发现异常.
作者:侯英;安树昌;朱莲英;翟立国;崔广奇 刊期: 2006年第04期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是多种心脑血管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近年研究表明,睡眠时反复出现的呼吸暂停和低通气所致低氧可使体内产生过多的活性氧(ROS),后者是导致系统性炎症的一个重要原因.ROS是具有高度化学活性的分子或基团,不仅可以与核酸、脂质和蛋白质发生反应,进而妨碍细胞代谢、导致细胞损伤,还是引发高细胞因子血症的介质,并和炎症因子一起引起机体各种病理生理变化.近年来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OSAHS患者体内存在氧化应激状态的改变和炎症因子的产生,这为深入认识OSAHS提出了一条新的思路.
作者:康健;王赞峰 刊期: 2006年第04期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常常与代谢综合征大家族中的多种疾病,如高血压、肥胖、糖尿病等伴发或先后出现,其终结果导致心血管事件发生和死亡的危险性增加.业已证明代谢综合征的核心是胰岛素抵抗(IR).IR在多种疾病的发病中起重要作用,特别是动脉粥样硬化及冠状动脉疾病.我们试图初步探讨:(1)OSAHS与IR的相互关系;(2)OSAHS发生IR的可能发病机制.
作者:陆甘;娄青林;张玉林;殷凯生 刊期: 2006年第04期
虽然未经治疗的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患者更容易发生交通事故、高血压、缺血性心脏病以及脑血管意外,但是目前尚无足够的资料阐明未经治疗的OSAHS患者,特别是无症状患者的自然转归和结局.所以在这一疾病的发生发展中,何时开始进行治疗尚未有明确统一的标准.一般的治疗原则是:对于轻度伴有并发症的OSAHS患者应给予积极治疗;对于轻度无症状且无合并症的患者可根据其愿望采取保守治疗;对于中、重度患者不论有无伴随症状都应积极治疗[1].主要的治疗方法如下.
作者:罗远明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凋亡相关基因bcl-2、Fas在胸腺瘤伴重症肌无力患者瘤组织中的表达状况及其临床意义.方法经手术治疗的25例胸腺瘤伴重症肌无力患者的肿瘤组织标本为病例组, 25例先天性心脏病患者手术时切取的正常胸腺组织标本为对照组,通过免疫组化的方法检测两组标本中Bcl-2和Fas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胸腺瘤中Bcl-2及Fas表达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经Ridit分析两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U值分别为2.645、3.200,P均<0.05 ),但Bcl-2和Fas的表达水平与胸腺瘤患者的重症肌无力Ossermen分型、术前病程、年龄及性别等临床因素均无显著相关.结论Bcl-2和Fas在胸腺瘤伴重症肌无力的发病中可能具有重要作用.
作者:沈钢;柴(王莹);岳岚;魏红权;林敏 刊期: 2006年第04期
一氧化氮(NO)是一种重要的细胞信号分子,参与多种病理生理过程.既往动物实验发现硝普钠 (SNP)能通过开放钾通道松弛大鼠气道平滑肌,并且在单细胞水平上SNP(NO的供体)能使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大鼠模型的气道平滑肌细胞的大电导依赖性钾通道(BKCa)和电压依赖性钾通道(Kv)开放[1],但一氧化氮对哮喘患者的气道平滑肌细胞(HASMC)钾通道作用尚不十分清楚.我们采用全细胞膜片钳技术,通过哮喘患者血清致敏培养的人气道平滑肌细胞,观察SNP对BKCa和Kv电流及细胞兴奋性的影响.
作者:叶涛;徐永健;张珍祥;刘先胜;杨朝;曹勇;李亚清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可溶性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sVCAM-1)在肺结核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和临床意义,及其与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γ干扰素(IFN-γ)的关系.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法检测未经治疗的35例肺结核患者(肺结核组)、20名健康人(对照组)血清sVCAM-1、IFN-γ水平,放射免疫分析(RIA)法测定血清TNF-α水平.肺结核组中,血型播散性肺结核(Ⅱ型)15例,继发性肺结核(Ⅲ型)20例,后者于治疗2个月后再次采血.结果肺结核组血清sVCAM-1、TNF-α和IFN-γ的水平分别为(822±206)、(1.5±1.1)和(23±13) μg/L,高于对照组(428±73)、(0.2±0.1)和(16±10) μ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0.01、<0.01、<0.05);血型播散性肺结核(Ⅱ型)患者的血清sVCAM-1和TNF-α的水平分别为(897±144)、(2.0±1.4) μg/L,高于继发性肺结核(Ⅲ型)患者的(765±230)和(1.2±0.6) μ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IFN-γ在Ⅱ型与Ⅲ型肺结核患者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22).抗结核治疗后,血清sVCAM-1和TNF-α水平分别为(532±103)、(0.8±0.8) μg/L,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治疗2个月后sVCAM-1和TNF-α水平仍高于对照组(P<0.01);IFN-γ治疗后水平高于治疗前(P<0.05).肺结核治疗前血清sVCAM-1与TNF-α、IFN-γ均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669、0.560, P值均<0.01).对照组和肺结核组治疗后血清 sVCAM-1与TNF-α、IFN-γ之间均无相关性.结论sVCAM-1可以作为判断病情严重程度和评价疗效的一项临床指标.
作者:梁艳;董德琼;杨渝浩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睡眠呼吸医学是临床睡眠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经过近30年的发展,已成为呼吸病学的一个重要分支[1].国内外的经验表明,作为一门新兴的边缘交叉学科,其发展速度的快慢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医疗保险政策是否报销患者的诊疗费用.这已经成为目前制约我国睡眠呼吸医学进一步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下面将结合美国的相关政策及北京市在争取多导睡眠图(PSG)睡眠呼吸监测纳入医疗保险范围过程中的经验,探讨我们争取国家医疗保险机构对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诊疗支持应采取的对策,并为国内制定操作性较强的相关政策提供参考.
作者:韩芳 刊期: 2006年第04期
基质金属蛋白酶(MMPs)基因是颇受关注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候选基因,MMP-9即是其中之一[1].有学者发现MMP-9启动子区域的多态性(-1562C/T)会影响酶的转录活性[2].探索酶基因表达产物活性的影响因素亦可能有助于阐明COPD的发病机制,为此我们应用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方法,对江西籍汉族人COPD患者及健康对照者的MMP-9的启动子-1562位点基因型进行检测分析,报道如下.
作者:韩卫军;况九龙;饶纬华 刊期: 2006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