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晶晶;陈静娟
目的 介绍一种改良的超声引导下阴部神经阻滞方法,并比较局部浸润麻醉和超声引导下阴部神经阻滞用于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术后镇痛效果.方法 拟在腰麻下行择期PPH术的60例混合痔患者纳入本研究.随机分为超声引导下阴部神经阻滞组(perineumnerve block,PNB组)和局麻镇痛组(local anaesthesia,LA组),每组30例患者.手术结束后,PNB组患者实施超声引导下PNB,双侧分别给予浓度为0.5%的罗哌卡因注射液10mL;LA组患者实施局部多点麻醉,给予浓度为0.5%的罗哌卡因注射液共20 mL.分别观察比较两组的首次疼痛时间及术后视觉模拟评分,曲马多需求量情况、肛门括约肌痉挛情况、术后恶心呕吐情况及患者满意度情况.结果 PNB组肛门疼痛评分在术后12h内各点明显低于LA组(Z=-5.909,P<0.001).且PNB组较LA组第一次感到肛门痛时间延后(t=10.502,P<0.0001)、术后对曲马多的使用量趋势降低(X2=4.022,P<0.05),肛门括约肌痉挛情况减少(X2=2.390,P<0.05),患者对该方法的满意程度增加(X2=8.531,P<0.05),而患者PONV情况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P>0.05).结论 混合痔外剥内扎切除术后使用阴部神经阻滞镇痛短期效果良好,尿潴留发生率明显降低.
作者:姜静婧;冯璐;薛伟力;王震;刘阳;丁文刚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目的 将PDCA循环管理法应用于手术室护理管理并评价其提高手术周转率的效果.方法 通过计划(plan)、实施(do)、检查(check)、处理(act),通过持续改进的方法解决手术周转中的问题,评价2016年1~6月(实施后)及2015年1~6月(实施前)的麻醉准备时间、手术等候时间、麻醉恢复时间、接台等候时间,比较PDCA实施前后的效果.结果 PDCA实施后麻醉准备时间(实施前11.66±1.71,实施后6.58±1.48,t=6.318,P<0.001)、手术等候时间(实施前10.93±4.97,实施后9.30±3.13,t=2.924,P=0.004)、麻醉恢复时间(实施前12.68±5.42,实施后10.94±3.27,t=2.785,P=0.006)、接台等候时间(实施前17.53±5.36,实施后14.39±6.74,t=4.143,P<0.001)均较实施前显著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PDCA循环管理法能够明显加快手术周转率,提升手术室护理质量.
作者:白萍;吴秀红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目的 评价快速康复路径在结直肠癌术后应用的效果.方法 将2016年6至2016年11同济大学附属第十人民医院胃肠外科收治入院的结直肠肿瘤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及试验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试验组采用快速康复护理路径.评价术后48 h两组患者焦虑状态及术后24 h患者疼痛程度、评价住院患者满意度、评价术后阿片类药使用天数、评价患者术后住院天数.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试验组术后48 h SAS评分(t=7.99,P<0.05)及24 h VAS评分(t=3.12,P< 0.05)显著下降,患者满意度明显提升,试验组术后使用阿片类药的天数(t=2.46,P<0.05)及术后住院天数(t=3.42,P<0.05)明显少于对照组.结论 对结直肠肿瘤患者行快速康复护理路径减轻了患者的疼痛,改善了患者的焦虑状态,降低了术后阿片类药物使用天数,缩短了术后住院天数,提高了患者住院期间的满意度.
作者:马晶晶;陈静娟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目的 评价根治性左半结肠切除术腹腔镜组(LAP)与开腹组(OS)在短期手术疗效方面的差异.方法 回顾性分析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结直肠外科2010年1月至2016年3月实施的144例左半结肠切除术的临床资料,其中腹腔镜组66例,开腹组患者78例,对两组患者术中及术后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腹腔镜组手术时间(151.36±26.98) min与开腹组手术时间(190.30±15.30) min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130,P=0.0014);腹腔镜组术中平均出血量(75.00±24.59) ml与开腹组(76.87±29.92) ml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836,P=0.4613).腹腔镜组手术切口平均(6.88±3.00) cm,与开腹组(15.57±2.22) cm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8.484,P<0.001);腹腔镜组淋巴结清扫数目(21.58±8.57)个,与开腹组(23.82±10.96)个相比,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t=-0.283,P=0.2670).腹腔镜组患者术后下床时间、排气时间、进食时间较开腹组患者均明显缩短(均P<0.05);腹腔镜组患者住院时间[(14.19±4.80)天]较开腹组[(17.21±2.38)天]缩短(t=-3.762,P=0.0364).两组术后并发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腹腔镜左半结肠切除术安全可靠,与传统开腹手术相比具有手术时间短、手术切口小、术后恢复快、住院时间短等优势.
作者:陶金华;刘骞;刘正;裴炜;姜争;郭春光;陈佳楠;冷亚飞 刊期: 2017年第05期
当外科医生在胃切除或右半结肠手术中分离幽门下区或结肠肝曲时,经常会在胰头和肠系膜上静脉周围进行淋巴结的清扫和血管的结扎,稍不注意就会引起不必要的出血.这其中就以Henle干及其属支组成的静脉系统为复杂,直接影响手术的效果和术后病人的恢复.但Henle干的变异类型多,走行复杂,位置也不固定,所以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重视对其的研究,用不同手段分析它的变异及其对胃结肠手术的影响.
作者:高源;卢云 刊期: 2017年第05期
大部分人降结肠乙状结肠位于腹腔左侧,但少部分人因生理发育异常会出现降结肠乙状结肠异位于腹腔右侧.本例异位降结肠乙状结肠的患者因直肠恶性肿瘤行腹会阴联合直肠癌根治术,术中行右侧乙状结肠永久造口.本文就此例患者治疗体会报道如下.
作者:高玉熙;胡继霖;王东升;卢云 刊期: 2017年第05期
PD-1检查点抑制剂已在结直肠癌治疗中得到客观的疗效,与之伴随的免疫相关的多种不良反应也逐渐引起大家的重视.其中常见的瘙痒症、甲状腺功能减退、甲状腺功能亢进等多项靶向药物的不良反应已有明确的研究报道.在强调疗效的同时,严重不良反应对预后是否产生严重影响在免疫治疗中也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就PD-1检查点抑制剂治疗相关的心脏不良反应做一简要综述.
作者:祁玲;黄镜 刊期: 2017年第05期
吻合口漏是低位直肠癌术后常见和严重的并发症,回肠造瘘在预防吻合口漏中具有一定的价值.笔者对回肠造瘘的还纳时机、无法还纳的原因、还纳相关的并发症以及卫生经济学等方面的研究做相关综述,以期能为低位直肠癌预防性回肠造口的还纳提供借鉴经验.
作者:裴炜;王锡山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理解肠道微生态和代谢的改变,鉴定可靠的标志物对结直肠癌早期筛查和早期诊断至关重要.近期的研究发现,肠道菌群及其代谢产物形成的多样化和复杂的肠道生态环境深刻地影响肠内稳态和疾病状态.本文主要介绍了结直肠癌患者肠道菌群及其代谢产物的研究,并集中评述了它们用于癌症早期诊断的新进展.
作者:孔程;高仁元;黄林生;张鹏;秦环龙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目的 观察亲环素J (CyPJ)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分布和表达,探讨其在结直肠癌发生发展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收集2015年5月至2016年4月期间青岛大学附属烟台毓璜顶医院胃肠外一科61例结直肠癌患者的手术切除的组织标本.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CyPJ蛋白在61例结直肠癌组织及相应癌旁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应用SPSS 23.0统计学软件分析结直肠癌组织中CyPJ的蛋白表达率及其与结直肠癌分各种临床病理的关系.计数资料比较采用卡方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以P< 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CyPJ蛋白在结直肠癌组织表现为高表达,且癌旁组织也可见阳性表达,但颜色相对较浅.CyPJ蛋白的表达主要位于细胞质,少量表达于细胞核.结直肠癌组织及癌旁组织中CyPJ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8.7% (48/61)、39.3% (24/61),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9.520,P<0.001).CyPJ蛋白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与TNM分期、肿瘤浸润深度及淋巴结转移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13.585,11.767,13.613,P均<0.001);而与其他临床病理因素如肿瘤大小、肿瘤部位、肿瘤分化程度性别、年龄、及有无远处转移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l.0l0,0.061,0.119,1.130,2.646,0.416,P均>0.05).结论 CyPJ蛋白在结直肠癌组织中强表达,提示其可能与结直肠癌的发生、发展及转移密切相关.
作者:张红波;陈剑;胡金晨;王熙勋;贾荣保;姜立新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结直肠癌是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近年来腹腔镜被广泛的应用于结直肠手术中,腹腔镜结肠癌根治术已经被很多大规模随机对照研究证实与开腹手术具有相同的手术效果,然而有关腹腔镜全直肠系膜切除术的手术效果,尤其是在病理学效果上仍存在争议,其高质量的多中心大规模随机对照研究仍较缺乏.本文结合近几年国内外的相关研究及报道,将腹腔镜全直肠系膜切除术的病理学效果的研究进展做一总结.
作者:陈佳楠;刘骞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直肠肛管恶性黑色素瘤(ARMM)是一种相当罕见,具备侵袭性且预后差的消化道恶性肿瘤,其发生率占肛门直肠恶性肿瘤的0.05~4.6%,因该病缺乏典型的临床特点,与消化道常见肿瘤不易区分,故容易误诊,且预后较差,复发率高,现阶段仍以手术治疗为主要手段,本篇文章通过结合相关文献及治疗指南,对该病的病理生理学特点、临床特点及诊疗进展进行分析总结,以对临床治疗有所贡献.
作者:袁子茗;王锡山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直肠前突(RC)是引起梗阻性排便障碍综合征的重要原因之一,患者由于长期排便困难生活质量受到严重影响.外科手术是治疗RC的一种重要方法,患者若具备手术指征应及时选择合适的手术方法进行治疗.RC手术方法众多,按照手术入路可分为经肛门手术、经阴道手术、经腹部手术和经会阴手术.本文主要从上述四类手术方法进行介绍,通过综述近年来新进展以期为RC的外科治疗提供依据.
作者:杨立胜;何安琪;刘刚 刊期: 2017年第05期
我国结直肠癌发病率和死亡率均位于恶性肿瘤的前列,而腹膜作为其常见转移部位,发病率高,早期诊断困难,并且预后很差.但是目前结直肠癌腹膜转移的诊断水平参差不齐,也尚未形成规范化的治疗模式.因此为了规范结直肠癌腹膜转移的诊断和治疗,及早发现腹膜转移,制定合理有效的多学科综合治疗方案,中国医师协会结直肠肿瘤专业委员会组织国内相关领域权威专家,制定《结直肠癌腹膜转移诊治中国专家意见讨论稿》(以下简称《意见》),旨在提高我国结直肠肿瘤的整体诊治水平,延长结直肠癌腹膜转移患者生存时间并改善生活质量.
作者:中国医师协会结直肠肿瘤专委会腹膜肿瘤专业委员会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目的 直肠癌和前列腺癌是男性常见的盆腔恶性肿瘤,有关同时性原发性直肠癌合并前列腺癌的文献报道非常少,结合宁波市医疗中心李惠利医院对同时性原发性直肠癌合并前列腺癌的治疗经验,初步探讨其临床特点、诊断、综合治疗及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宁波市医疗中心李惠利医院2013~2015年间收治的4例同时性原发性直肠癌合并前列腺癌患者的临床及随访资料.其中3例行同期根治性手术;1例仅行直肠癌根治术.3例术后接受化疗及内分泌治疗;1例仅接受内分泌治疗.结果 术后1位患者PSA一直处于较高水平,其余3位患者随访至今未见复发.结论 我们认为同时性原发性直肠癌合并前列腺癌患者的预后可能要好于单发直肠癌或前列腺癌的转移或复发.对于适宜患者积极开展同期根治性手术可取得良好疗效,并在治疗全程中强调个体化治疗,术后需依照相关指南给予放化疗及内分泌治疗,以期患者获得更长的远期生存.
作者:邓科;龙慧民;崔巍;汪闻夕 刊期: 2017年第05期
以往对于直肠癌患者术前评估主要关注的是手术方式的选择以及能否达到根治性切除.而近年来随着新辅助治疗及多学科诊疗模式等新技术在直肠癌临床实践中的应用,精准术前评估对患者也不仅限于手术方式选择、预后评估,更重要的是指导个体化综合治疗方案和流程的选择,使患者生存获益及生活质量提高.因此,精准的术前评估对于直肠癌患者显得尤为重要.本文旨在对直肠癌术前的精准评估做一概述,供临床医生借鉴.
作者:徐惠绵;王鹏亮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目的 探究在多种肿瘤中均发挥重要调节作用的miR-10b对维吾尔族结肠癌细胞转移的影响.方法 采用miR-10b过表达或抑制的结肠癌细胞系SW620,在细胞水平验证miR-10b对细胞转移能力的影响及对KLF4的调控作用.在临床样本组织中检测miR-10b的表达以佐证miR-10b功能.结果维吾尔族结肠癌组织按照确诊时有无淋巴结或远处转移分为转移组(14例)和未转移组(16例),结肠癌转移组miR-10b的表达较强(t=-5.372,P<0.05).在SW620细胞中转染miR-10b抑制剂以敲低miR-10b,与对照细胞相比,miR-10b表达水平的降低使SW620细胞的侵袭以及迁移能力明显降低(t=26.56,10.40,P均<0.05).在SW620细胞中转染miR-10b抑制剂以下调其表达,通过实时定量RT-PCR及Western Blot检测细胞中KLF4 mRNA水平和蛋白水平的改变,结果 显示miR-10b表达水平的降低,细胞内KLF4 mRNA水平和蛋白水平升高(t=3.78,P<0.05),提示miR-10b对KLF4 mRNA的调节是从转录和翻译两个水平发生作用的.我们敲降miR-10b的表达或者增加KLF4的表达,通过检测E-cadherin、cyclins D1以及p53的改变,发现miR-10b可能通过影响涉及EMT、细胞周期和细胞凋亡的某些独立的信号通路,对结肠癌的细胞功能发挥重要作用.结论 在维吾尔族人群中miR-10b能够促进结肠癌细胞SW620的增殖与迁移,参与结肠癌的侵袭与转移.
作者:苏莎莎;赫晓磊;高峰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目的 分析比较腹腔镜与开腹直肠癌根治术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江苏省苏北人民医院胃肠外科自2009年9月至2015年1月期间手术的380例直肠癌患者的临床数据,其中腹腔镜下直肠癌根治术(腔镜组)190例,开腹直肠癌根治术(开腹组)190例,回顾性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比分析两组样本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淋巴结清扫数、术后引流量,术后并发症、术后住院时间、术后随访等数据.结果 两组患者在术中出血量(t=-9.06,P<0.001)、术中淋巴结清扫数(t=2.07,P=0.039)、术后住院时间(t=2.87,P=0.004)、手术时间(t=5.43,P<0.001)、切口感染(X2=4.49,P=0.03)、性功能障碍(X2=4.43,P=0.04)、肠梗阻(X2=4.49,P=0.03)等方面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在术后3天引流量(t=1.024,P=0.306)、转移淋巴结数(t=0.70,P=0.484)和术后生存率(X2=0.74,P=0.39)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腹腔镜与开腹直肠癌根治术都是安全可行的无瘤手术方式,两种方式各有优劣,目前仍缺乏相关的前瞻性临床随机对照试验.
作者:徐传奇;史友权;吕剑;蒋学通;王森;汤东;王伟;崇杨;徐明皓;张琪;王道荣 刊期: 2017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