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二氧化碳气腹时间对老年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凝血-纤溶和血管内皮细胞活性的影响

严美娟;楼小侃;陈悦;于泳健;费鲜明

关键词:气腹, 人工, 血液凝固, 纤维蛋白溶解, 血管内膜
摘要:目的 观察二氧化碳(CO2)气腹时间对老年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患者凝血-纤溶和血管内皮细胞活性的影响.方法 胆石症择期行LC患者45例,年龄>60岁,术后根据气腹持续时间分组:气腹时间≤60 min组21例;气腹时间>60 min组24例.于入院检查时(术前)、术毕、术后第1、2、3天抽取静脉血检测凝血酶原时间(PT)、激活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片段1+2(F1+2)浓度、抗凝血酶-Ⅲ(AT-Ⅲ)活性、纤维蛋白原(Fib)浓度、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t-PA)浓度、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PAI-1)浓度、D-二聚体(D-D)浓度、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活性.结果 (1)凝血指标:术后第3天,>60 min组的,F1+2为 (1.60±0.26) μg/L,高于≤60 min组的(1.32±0.24) μg/L(P<0.05);AT-Ⅲ为(84.82±20.21)%,低于≤60 min组的(97.49±16.87)%(P<0.05);术后第2、3天的Fib分别为(3.87±0.62)、(3.98±0.77)g/L,高于≤60 min组的 (3.42±0.72)、(3.42±0.63)g/L(P<0.05).(2)纤溶-抗纤溶指标:>60 min组术后第2 、3天的PAI-1为(33.93±10.42)、(32.90±11.25) μg/L高于≤60 min组的(26.69±9.49)、(26.31±7.06)μg/L(P<0.05).(3)血管内皮细胞活性指标:>60 min组术后第2 、3天的vWF为(174.53±44.03)%、(176.31±47.6)%,高于≤60 min组的(134.37±37.74)%、(131.21±36.34)% (P<0.05).结论 老年LC患者,术后有明显的凝血-纤溶激活和血管内膜损伤;随气腹时间延长,凝血激活和纤溶抑制程度高,凝血-纤溶相对不平衡,血管内膜损伤更明显,可能增加血栓形成风险.
中华老年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经皮二尖瓣球囊扩张术治疗老年人二尖瓣狭窄的临床观察

    目的 探讨经皮二尖瓣球囊扩张术(PBMV)治疗老年人二尖瓣狭窄的疗效、安全性及并发症的预防.方法 采用改良的房间隔定位法及运用跨二尖瓣技术对老年二尖瓣狭窄患者行逐步球囊扩张.手术前后分别记录即刻左心房压、肺动脉平均压、二尖瓣跨瓣压差及二尖瓣口面积,并进行手术后随访.结果 PBMV有效扩大了二尖瓣口面积,与术前比较,术后左心房压下降[分别为(25.3±6.7)mm Hg(1 mm Hg=0.133 kPa)与(16.4±5.8)mm Hg]、二尖瓣跨瓣压下降[分别为(17.6±6.7)mm Hg与(6.8±2.9)mm Hg]、肺动脉压下降[分别为(38.6±12.1)mm Hg与(29.2±9.8)mm Hg],二尖瓣口面积增加[分别为(1.05±0.22)cm2与(1.61±0.38)cm2],心功能明显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随访结果表明,PBMV疗效稳定.结论 PBMV操作技术的改进能明显改善老年患者二尖瓣狭窄症状,显著降低手术的并发症.

    作者:唐昱;盛国太;洪明;李华泰;葛郁芝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大鼠心室肌缝隙连接蛋白增龄性变化对心律失常发生率的影响

    目的 研究大鼠心室肌缝隙连接蛋白(Cx43)增龄性改变及增龄导致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增高的原因.方法 随机取3~6月龄(幼年组)、9~12月龄(青年组)、18~21月龄(中年组)及24~26月龄(老年组)F344健康雄性大鼠,通过监测其肢体导联心电图,记录其心律失常发生情况.各组心室肌分别用苏木素-伊红、马森三色复合染色,运用冰冻切片免疫荧光染色结合激光扫描共聚焦成像技术,免疫印迹技术检测总Cx43(Total-Cx43)及去磷酸化Cx43(NP-Cx43)分布及量的改变.结果 老年组16只大鼠心律失常发生率为75%(12只),高于其他3组(均P<0.05),其心室肌细胞肥大,排列稀疏、错乱,结缔组织增生.Total-Cx43表达量随增龄依次减少,各组与幼年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细胞分布由端端整齐排列渐趋杂乱.中年组大鼠NP-Cx43表达较幼年及老年组明显减低(P<0.05).结论 老年组大鼠易发室性心律失常可能与其心室肌重构,细胞及其端端缝隙连接蛋白排列紊乱,Total-Cx43表达量降低,NP-Cx43表达量增加有关.

    作者:王杏芬;张存泰;徐仁德;阮磊;全小庆;操明;童雪影;杨艺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二氧化碳气腹时间对老年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凝血-纤溶和血管内皮细胞活性的影响

    目的 观察二氧化碳(CO2)气腹时间对老年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患者凝血-纤溶和血管内皮细胞活性的影响.方法 胆石症择期行LC患者45例,年龄>60岁,术后根据气腹持续时间分组:气腹时间≤60 min组21例;气腹时间>60 min组24例.于入院检查时(术前)、术毕、术后第1、2、3天抽取静脉血检测凝血酶原时间(PT)、激活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片段1+2(F1+2)浓度、抗凝血酶-Ⅲ(AT-Ⅲ)活性、纤维蛋白原(Fib)浓度、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t-PA)浓度、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PAI-1)浓度、D-二聚体(D-D)浓度、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活性.结果 (1)凝血指标:术后第3天,>60 min组的,F1+2为 (1.60±0.26) μg/L,高于≤60 min组的(1.32±0.24) μg/L(P<0.05);AT-Ⅲ为(84.82±20.21)%,低于≤60 min组的(97.49±16.87)%(P<0.05);术后第2、3天的Fib分别为(3.87±0.62)、(3.98±0.77)g/L,高于≤60 min组的 (3.42±0.72)、(3.42±0.63)g/L(P<0.05).(2)纤溶-抗纤溶指标:>60 min组术后第2 、3天的PAI-1为(33.93±10.42)、(32.90±11.25) μg/L高于≤60 min组的(26.69±9.49)、(26.31±7.06)μg/L(P<0.05).(3)血管内皮细胞活性指标:>60 min组术后第2 、3天的vWF为(174.53±44.03)%、(176.31±47.6)%,高于≤60 min组的(134.37±37.74)%、(131.21±36.34)% (P<0.05).结论 老年LC患者,术后有明显的凝血-纤溶激活和血管内膜损伤;随气腹时间延长,凝血激活和纤溶抑制程度高,凝血-纤溶相对不平衡,血管内膜损伤更明显,可能增加血栓形成风险.

    作者:严美娟;楼小侃;陈悦;于泳健;费鲜明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老年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心房内及心房间的不同步性研究

    目的 研究老年阵发性心房颤动(房颤)患者心房内和心房间的不同步运动,并进一步探讨其不同步性的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组织多普勒成像(TDI)技术,在心尖四腔观测右心房游离壁、房间隔和左心房游离壁各取样点处心电图P波开始到TDI(PW-TDI)上A波起始点的时限:右心房(P-RA)、房间隔(P-IAS)、左心房(P-LA).比较 51例非老年对照组、40例老年对照组与52例老年阵发性房颤组心房内和心房间的不同步性.应用多因素逐步回归方法探讨老年阵发性房颤患者心房不同步的主要影响因素.结果 老年阵发性房颤患者的左房内、心房间不同步性较老年对照组显著增大(P<0.01),右心房内不同步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老年阵发性房颤组多因素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左房内不同步性与收缩压(x2)、年龄(x1)、左室质量指数(LVMI,x5)具有相关性,回归方程为Y=-57.241+0.481 x1+ 0.223 x2+0.294 x5.结论 老年阵发性房颤患者存在显著的左心房内、心房间不同步性;收缩压、年龄、LVMI是老年阵发性房颤患者左心房内、心房间不同步性的主要影响因素.

    作者:王凯华;杨丽翠;林苗;黄旭梅;王军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老年代谢综合征患者血清炎性因子及脂联素水平与轻度认知功能障碍的关系

    目的 探讨老年代谢综合征(metabolic syndrome,MS)患者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MMP)-9、细胞间黏附因子(ICAM-1)、脂联素水平与认知功能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多种神经心理学量表对MS患者74例和健康对照者30例进行认知功能评定,并测量其体质指数(BMI)、腹围、血压及检测空腹血糖(FBG)、血脂等代谢指标;将MS患者再分为MS+轻度认知功能障碍(MCI)组(39例)和MS组(35例);测定所有受试者的MMP-9、ICAM-1和脂联素水平.结果 (1)MS+MCI组的BMI、收缩压、FBG、三酰甘油(TG)水平均高于MS组及对照组(P<0.05).MS+MCI组、MS组血清MMP-9、ICAM-1的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而脂联素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x2=26.62,P<0.01);MS+MCI组血清MMP-9水平明显高于MS组(Z=-4.61,P<0.05),脂联素水平明显低于MS组(Z=-5.77,P<0.05);(2)Spearman直线相关分析显示,MS+MCI组、MS组血清MMP-9(r=-0.794,P<0.001)、ICAM-l(r=-0.501,P<0.001)与脂联素显著负相关,MMP-9与ICAM-1之间显著正相关(r=0.481,P=0.006);(3)多重线性回归分析显示,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评分与MMP-9(β=-3.438,P=0.001)、脂联素(β=1.337,P=0.006)、收缩压(β=-0.058,P=0.003)、FBG(β=-0.227,P=0.049)具有线性相关关系;(4)多因素Logisic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高MMP-9(OR=1.007)、低脂联素(OR=0.359)水平是老年MS患者发生认知功能障碍的危险因素.结论 老年MS患者存在认知功能损害;MCI患者血清炎症因子表达增加,且与代谢异常存在相关性;MMP-9可能促进神经退行性变,而脂联素在这一过程中起到保护作用,表明炎性反应参与老年MS患者MCI的病理过程.

    作者:单培彦;孟媛媛;刘爱芬;麻琳;程梅;戴廷军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花生四烯酸细胞色素P450表氧化酶代谢产物与健康老年人血管内皮舒张功能障碍的相关性

    目的 检测健康老年人血清环氧二十碳三烯酸(Epoxyeicosatrienoic acids,EETs)代谢终产物的含量变化,分析其与血管内皮舒张功能的相关性.方法 120例志愿者按年龄分为青年组60例和老年组60例,每组男、女各30例.应用酶联法检测两组血清中14,15-环氧二十碳三烯酸代谢终产物14,15-双羟二十碳三烯酸(14,15-DHET)、前列环素终产物6酮-前列腺素F1α(6-Kote-PGF1α)和血栓素终产物血栓素B2(TXB2)的含量,同时检测血糖、血脂等生化指标.采用超声对肱动脉基础内径、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EDV)和硝酸甘油介导的血管内皮非依赖性舒张功能(NEDV)进行测定.结果 与青年组比较,老年组糖化血红蛋白(HbA1c )、三酰甘油和胆固醇增高(P<0.01);血清14,15-DHET和6-Kote-PGF1α含量明显下降(P<0.01),TXB2/6-Kote-PGF1α(T/P)比值和TXB2/14,15-DHET (T/D) 比值升高(P<0.01);肱动脉基础内径增宽(P<0.05),EDV和NEDV明显降低(P<0.01).14,15-DHET含量与年龄和T/D比值呈负相关,与EDV正相关.结论 健康老年人血清中血管内皮依赖性的舒血管因子终产物14,15-DHET及6-Kote-PGF1α含量均下降,可能与内皮花生四烯酸细胞色素P450表氧化酶及脂环氧酶的代谢产物生成减少有关,是衰老相关的血管EDV和NEDV功能受损的重要参考指标.

    作者:黄亚莉;郭润华;潘溪柳;谷威;沈若宇;唐大海;陆彤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新诊断中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的初始治疗策略与血糖控制

    目的 了解我国中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的早期治疗策略、血糖控制及达标情况.方法 对中国糖尿病并发症防治研究中,年龄≥50岁新诊断或病程在1年内的2型糖尿病患者,在20个月内血糖控制、达标情况与早期治疗方案之间的关系进行回顾性分析;771例入选患者根据治疗方案分为未用药、单种口服药组、2种或多种口服药联合治疗组(联合治疗组)、胰岛素治疗组.结果 (1)771例患者调整治疗前均接受过不同方式的治疗,糖化血红蛋白(HbA1c )基线水平7.2%~7.7%;根据HbA1c 基线水平调整治疗方案,未用药组、单种口服药组、联合治疗组、胰岛素治疗组 HbA1c 水平分别为6.1%、7.2%、7.7%、9.2%;(2) 4种治疗方案均能快速有效地控制血糖,在20个月的随访中保持持续达标,随访末时的平均空腹血糖为(6.6±1.5)mmol/L,HbA1c (6.2±1.3)%;以HbA1c <7.0%为标准,除胰岛素治疗组达标率在63.2%外,其余各组达标率均在80.0%以上;(3)磺脲类和双胍类药物在单药治疗中均能达到一致的血糖控制及达标率.结论 对中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根据其血糖水平制定以磺脲类和双胍类等基本口服药为主的早期多种个体化治疗措施,可以达到有效、长期、安全控制血糖的目的.

    作者:孙明晓;蒋蕾;汪耀;迟家敏;郭立新;于冬妮;李铭;李慧;潘琦;王晓霞;鲜彤章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冠状动脉介入术联合冠状动脉腔内注入替罗非班治疗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的临床观察

    目的 探讨冠状动脉介入术联合冠状动脉腔内注入替罗非班治疗ST段抬高性急性心肌梗死(STEAMI)的有效性与安全性及对冠状动脉内血栓的影响.方法 2007年2月至2010年8月诊断明确并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梗死相关血管(IRA)为急性闭塞病变,且成功进行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PCI)的128例STEAMI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于冠状动脉造影后立即通过造影导管于IRA按10 μg/kg替罗非班在5 min内完成腔内注入,对照组于冠状动脉造影后立即通过造影导管于注入等容积量生理盐水.观察两组患者IRA注入替罗非班或生理盐水10 min后的冠状动脉内血栓及血管再通状况,术后院内出血并发症情况,随访两组患者术后1个月内心脏不良事件及心功能.结果 试验组IRA注入替罗非班10 min后33例血栓负荷减低,其中26例心肌梗死试验性溶栓治疗(TIMI)血流分级≥1级,对照组6例血栓负荷减低,3例TIMI≥1级,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患者术后1个月内心脏不良事件(分别为2例和3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术后1个月时的美国纽约心脏病学会(NYHA)心功能分级及左心室射血分数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冠状动脉腔内注入替罗非班联合冠状动脉介入术有助于ST段抬高性急性心肌梗死IRA的血栓消退及血管再通,有效且安全.

    作者:王子超;郝毅;张文祥;李延红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内镜下大肠支架置入术在老年结直肠癌并急性肠梗阻患者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内镜下大肠支架置入在老年人结直肠癌并急性肠梗阻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65岁以上结直肠癌并急性肠梗阻患者82例,分为大肠支架组41例,行Niti-S肠道支架置入;以及急诊手术组41例,根据术中探查结果分别行肿瘤切除及结肠造瘘.比较两组的平均住院日,平均住院费用,中位生存时间,1年生存率,围手术期病死率,手术并发症等情况.结果 大肠支架组平均住院日(17.9±6.7)d,平均住院费用40 047元,中位生存时间(9.4±4.4)个月,1年生存率43.9%.急诊手术组平均住院日(24.4±4.6)d,平均住院费用61 867元,中位生存时间(8.8±4.8)个月,1年生存率36.6%.结论 大肠内支架对于结直肠癌合并肠梗阻的老年患者是一种安全、经济、有效的治疗方式.

    作者:陈辉;潘敦;李良庆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老年人放射性脑损伤的动态磁共振波谱研究

    目的 探讨老年人放射性脑损伤的代谢特点.方法 对15例接受放射治疗(放疗)老年鼻咽癌患者(老年组)在治疗前和接受放射线剂量为20 Gy、40 Gy、60 Gy时分别进行磁共振波谱检查,观察不同剂量时双侧颞叶主要代谢物比值的变化趋势;选择23例同期接受放疗的青年鼻咽癌患者为对照组.结果 放疗前,老年组N-乙酰天门冬氨酸(NAA)与肌酐(Cr)的比值(NAA/Cr)为1.86±0.17,胆碱(Cho)与Cr的比值(Cho/Cr)为1.84±0.23,分别高于和低于对照组(2.15±0.22、1.62±0.31,P>0.05);放疗过程中,两组均表现为NAA峰和Cho峰降低,放射线剂量达20 Gy前NAA/Cr、Cho/Cr和NAA和Cho比值(NAA/Cho)降幅较小,放射线剂量20~60 Gy阶段降幅加快;放疗结束时,老年组Cho/Cr降低幅度小于对照组(P<0.05),NAA/Cr降低的幅度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接受边缘放射线辐射条件下,老年人放射性脑损伤发生较早,神经元损伤程度大于青年人,而对胶质细胞损伤程度相对较小.

    作者:陈旺生;李建军;王奋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成都市城区中老年女性跟骨骨量与骨代谢调节因子的相关性研究

    我们采用Osteospace全干式超声骨密度仪,测定了成都市城区95名健康中老年女性跟骨骨密度值,并分析其与身体成分指标和骨代谢调节因子的相关性,以了解城市中老年女性人群骨代谢状况,为提高中老年女性健康水平提供依据.一、对象和方法1.对象:2005年9月至2006年4月,在成都市城区社区居民中随机选择身体健康中老年女性95名,年龄55~65岁,平均(60.1±4.5)岁.入选对象无胃肠道疾病、肾脏疾病、甲状腺疾病和糖尿病等影响骨代谢疾病,无其他严重内科、外科疾患;未服用影响骨代谢药物.受试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得到社区相关部门批准.

    作者:王纯;杨泽宏;陈演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75岁以上患者髋部骨折的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高龄老年人髋部骨折的治疗特点及效果.方法 分析143例75岁以上髋部(股骨颈和粗隆间)骨折患者的治疗特点及效果,其中采用非手术治疗28例,手术治疗115例,患者多伴有1种或1种以上的内科慢性疾病.结果 非手术治疗组1年内死亡11例,病死率39.3%;1年内恢复至骨折前水平8例,恢复率28.5%.手术治疗组1年内死亡10例,病死率8.7%;1年内恢复至骨折前水平79例,恢复率75.3%.结论 高龄髋部骨折患者行手术治疗能显著降低病死率、提高生活质量.

    作者:许海平;李亚屏;汤华林;董平;陈先武;王惠儿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福州市城区老年人健康状况及社区卫生服务需求调查

    目的 了解我市城区老年人健康状况及卫生服务需求,为福州市社区老年人卫生服务的开展和完善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方法,选取福州市城区3285例60岁及以上老年人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城区老年人的平均生活质量中等偏上,但社区老人受教育程度偏低,老年人慢性病患病率较高,患1种及以上慢性病者2134例(65.0%),且年龄越大,同时患多种慢性病的老年人所占的比例越高(P<0.01),慢性病患病率前5位依次为: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骨关节病、脑卒中;老年人抑郁症状发生率高达60.3%;该区老年人对社区卫生服务总需求率为75.2%,年龄越大,所需求项目越多(P<0.05),老年人对卫生服务需求排在前5位的是定期体检、健康教育、定期家访、保健指导、饮食指导.结论 福州市城区老年人存在不同程度的健康问题和多种卫生服务需求,应整合资源,为老年人提供多形式、多途径的社区卫生保健服务,以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

    作者:贾丽娜;刘菲菲;庄海林;王小燕;林欲静;丁毅黎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关节腔内注射联合康复训练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关节腔内注射透明质酸钠联合康复训练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KOA)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浆β-内啡肽和P物质含量的影响.方法 将106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治疗组给予关节腔内注射透明质酸钠及康复训练治疗,对照组仅给予康复训练治疗.于治疗前、治疗6周后及随访3个月、6个月时采用Lysholm功能评分对2组患者膝关节功能进行评定,同时对2组患者血浆β-内啡肽及P物质含量进行检测.结果 治疗6周后及随访3个月、6个月时,2组患者膝关节功能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1),且均以治疗组的改善幅度较显著,与对照组比较,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组患者治疗后,其血浆β-内啡肽含量均明显增高,P物质含量均显著降低,并以治疗组的变化幅度较显著,与对照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关节腔内注射透明质酸钠联合康复训练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能有效改善膝关节功能,且疗效持久,同时能显著提高KOA患者血浆β-内啡肽活性,降低P物质含量,对缓解疼痛、提高膝关节活动功能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张志明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2010年北京地区老年人前列腺疾病超声检查结果分析

    目的 分析北京地区老年人前列腺疾病的分布情况,探讨超声检查在其检查中的价值.方法 选用PHLIIPS iU22超声诊断仪,经直肠超声检查.观察前列腺疾病在老年组和中年组的分布差异.结果 老年组3289例中,前列腺增生、前列腺结石、前列腺囊肿和前列腺炎分别为2324例(70.7%)、1022例(31.1%)、468例(14.2%)和49例(1.5%);中年组1627例中,分别为549例(33.7%)、212例(13.0%)、73例(4.5%)和148例(9.1%),两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前列腺增生、结石和前列腺炎在不同年龄段分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Spearma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前列腺增生(r=0.36,P<0.05)和前列腺结石(r=0.41,P<0.05)的发病率随年龄的增长而升高,而前列腺炎(r=-0.31,P<0.05)的发病率随年龄的增长而下降.结论 前列腺增生和前列腺结石是老年人常见的前列腺疾病,并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升高,经直肠超声检查在前列腺疾病检查中具有重要价值.

    作者:李玉平;李柔萱;乌兰;李永杰;任志红;赵杨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经皮多针内固定结合股骨髁上牵引治疗高风险老年人股骨粗隆间骨折

    目的 探讨高风险老年人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治疗方法.方法 对46例高风险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采用局部麻醉(局麻)下经皮多针多向内固定结合股骨髁上牵引治疗,评价其疗效及手术安全性.结果 平均随访8.8个月,42例恢复行走功能,无严重并发症出现,优良率91.3%.结论 局麻下经皮多针多向内固定结合股骨髁上牵引,对于伴发多种疾病,不能耐受麻醉和较大手术的高风险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作者:徐国健;钱宇;金柏军;翁东;张军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心脑血管疾病危险评估方法学研究进展

    心脑血管疾病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一类疾病,据美国心脏病、学会调查结果显示,美国冠心病、脑卒中、心力衰竭的死亡人数分别占总体死亡人数的1/5、1/8、1/8[1].有学者预测,到2020年,全球缺血性心脏病死亡将从1990年的630万增到1100万,30年内缺血性心脏病死亡将增加74.6%[2].自上世纪60年代,以Framingham为代表的研究小组就开始对冠心病的危险因素进行研究,运用回归、判别和生存分析等方法,通过大规模前瞻性的队列研究发现:吸烟、总胆固醇水平、血压、心电图异常、体能锻炼、心理因素、女性停经、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左心室肥大等对心血管疾病的发病有重大影响,是心脑血管疾病发病的危险因素,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冠心病预测模型,开发出了更适于临床应用的简易评估工具.国家中心环境预报(NCEP)、美国高血压教育计划(NHBPEP)也把控制血脂、血压水平作为预防冠心病的一个目标,并根据Framingham的绝对危险度调整了临床治疗指南[3-4].目前大多数研究结果都集中对危险因素水平和数量的调整,而现代计算机技术和数据统计水平的提升,使预测方法学改进成为可能.

    作者:尚青华;徐浩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成功治疗垂体前叶功能减退症合并嗜酸性粒细胞增多一例

    患者男性,62岁,因乏力、食欲减退、消瘦4个月,加重半个月,于2010年6月11日入院.患者入院前4个月无任何诱因出现乏力、食欲减退,体质量减轻约14 kg.外院就诊,查甲状腺功能后诊断为甲状腺机能减退症,随即给予口服左旋甲状腺素片50 μg,每日1次,上述症状有所改善.入院前2周因劳累过度,出现极度疲乏、无力行走、食欲减退、困倦,于2010年6月10日来我院门诊查甲状腺功能:促甲状腺激素 (TSH) 79.13 mU/L、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 (FT3) 2.10 pmol/ L、游离甲状腺素(FT4)2.34 pmol/L,以乏力待查、甲状腺机能减退症收住病房.

    作者:杨轶青;张秋英;沈山梅;王静;冯文焕;房其军;谢品浩;张冰;朱大龙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颈动脉支架与内膜切除术治疗颈动脉狭窄疗效和安全性的Meta分析

    目的 系统评价颈动脉支架(carotid artery stenting,CAS)和颈动脉内膜切除术(carotid endarterectomy,CEA)治疗颈动脉狭窄的安全性和疗效.方法 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图书馆临床对照试验资料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VIP)以及万方医学数据库,并辅以手工检索,收集CAS和CEA治疗颈动脉狭窄的随机对照试验,采用Cochrane协作网提供的RevMan 5.0.24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共纳入12个研究,6903例患者,其中CAS组3460例,CEA组3443例.CAS组术后30 d脑卒中或死亡联合发生风险(RR=1.64,95%CI:1.33~2.03,P<0.00001)以及脑卒中风险(RR=1.70,95%CI:1.34~2.14,P<0.00001)高于CEA组;CEA组术后30 d心肌梗死风险(RR=0.62,95%CI:0.39~0.97,P=0.04)和颅神经损伤风险(RR=0.07,95%CI:0.03~0.16,P<0.00001)高于CAS组;两组术后30 d死亡风险(RR=1.33,95%CI:0.78~2.28,P=0.29)、致残性脑卒中风险(RR=1.27,95%CI:0.82~1.96,P=0.29)和术后1年脑卒中或死亡联合发生风险(RR=0.96,95%CI:0.63~1.46,P=0.8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从安全性方面考虑,对于一般手术风险的颈动脉狭窄患者,CEA仍是治疗颈动脉狭窄的首选治疗手段.具有手术高危因素或不适合手术的患者,CAS治疗更具有优势.

    作者:刘庆国;周宁;宋志斌;高建伟;李旭光;武云利;王龙;郭强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老年人急性药物性肝损伤临床特点分析

    目的 探讨老年人急性药物性肝损伤的病因、分型和肝功能变化特点.方法 采用急性药物性肝损伤诊断标准及国际共识分型标准,回顾性分析近10年来我院167例因急性药物性肝损伤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急性药物性肝损伤患者167例,老年组和中青年组分别为53例(31.7%)和114例(68.3%);导致急性药物性肝损伤常见的药物为中药类(47.9%),老年组心血管系统用药比例高于中青年组(P<0.05),临床表现以乏力(50.3%)和黄疸(46.7%)者多见,无明显临床表现者仅25例(15.0%),老年组与中青年组临床表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老年组肝细胞型、胆汁淤积型和混合型肝损伤分别为40例(75.5%)、5例(9.4%)和8例(15.1%),中青年组分别为91例(78.9%)、8例(7.4%)和15例(13.7%),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80,P>0.05).结论 老年患者药物性肝损伤以中草药类及心血管药物为主,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

    作者:邵颖;李玓嬗;谭漫红;陈海平;李敏;王惠吉 刊期: 2011年第05期

中华老年医学杂志

中华老年医学杂志

主管: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中华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