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美玲;胡世莲;沈干;唐海沁;徐维平;赵卫刚;王峰
糖皮质激素(glucocorticoids)是治疗慢性炎症性疾病的常用药物,可以引起多种不良反应,其中糖皮质激素所致骨质疏松(glucocorticiod induced osteoporosis,GIOP)是继发性骨质疏松中常见的一种,可导致椎体、肋骨、髋部等多部位骨折,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并增加社会负担,是糖皮质激素治疗的严重并发症之一.
作者:张胜桃;赵涛;沈桂芬;雷小妹;涂魏;李守新;胡绍先;何培根 刊期: 2008年第07期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bstructive sleep apnea hypopnea syndrome,OSAHS)与高血压关系密切,一些夜间高血压和难治性高血压多与OSAHS有关.
作者:刘少滨;胡兴键;王集红;杨月榕;曾邦伟 刊期: 2008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老年人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早期介入栓塞治疗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 84例经CT明确的蛛网膜下腔出血的60岁以上的患者,Hunt & Hess分级为Ⅱ级26例,Ⅲ级31例,Ⅳ级25例,Ⅴ级2例.出血后6~72 h内,经全脑血管造影共发现89个动脉瘤,立即行介入栓塞治疗,根据动脉瘤结构,分别采用单纯弹簧圈栓塞、球囊辅助技术和支架结合技术栓塞.术后给予脱水、扩容、扩血管、腰穿及(或)间断腰大池引流,同时对并存疾病予以治疗.结果 89个动脉瘤,成功栓塞83个,技术成功率93.3%.术后3个月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优良68例,中残7例,重残4例,死亡5例(与技术相关的死亡1例); 结论 老年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并存症多、全身状况较差,介入栓塞为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手段.
作者:孙永全;李彤;王宇;谢湘桂;顾征;赵奇煌 刊期: 2008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血红蛋白(Hb)水平变化与神经内分泌激素、细胞因子和B型钠尿肽(BNP)的关系及对心室重构的影响.方法 对入选的121例CHF患者测定Hb、血管紧张素Ⅱ(Ang Ⅱ)、肿瘤坏死因子(TNF)-α、一氧化氮(NO)、细胞间黏附分子(ICAM)-1、BNP水平,超声心动图测量左室射血分数(LVEF),评价心功能,计算左心室质量指数(LVMI)和平均室壁应力(MWS);CHF患者按Hb水平分为贫血组和非贫血组.同时选择27例健康人为对照组.结果 CHF组患者AngⅡ、TNF-α、NO和ICAM-1、BNP水平以及LVMI和MWS高于对照组(均为P<0.01),而Hb水平和LVEF低于对照组;随着Ang Ⅱ、TNF-α、NO、ICAM-1、BNP水平以及MWS和LVMI升高,Hb水平逐渐降低,心功能指标下降;CHF贫血组Ang Ⅱ、TNF-α、NO、ICAM-1、BNP水平及MWS和LVMI高于非贫血组,分别[为(144.5±64.1)ng/L与(76.7±48.5)ng/L、(92.3±6.4)ng/L与(55.6±10.2)ng/L、(65.2±4.2)μmol/L与(42.1±11.9)μmol/L、(253.6±26.0)μg/L和(237.2±33.3)μg/L、(1294.0±223.0)ng/L与(437.0±115.0)ng/L、P<0.01];随着AngⅡ、TNF-α、NO、ICAM-1、BNP水平以及MWS和LVMI进一步升高,CHF患者贫血程度加重;CHF患者Hb与AngⅡ、TNF-α、NO、ICAM-1、BNP水平及LVMI和MwS均呈负相关(r分别为-0.8173、-0.8509、-0.6001、-0.6692、-0.6283、-0.8604、-0.8733,P<0.01).结论 CHF患者神经内分泌激素激活、细胞因子过度表达参与了心室重构和贫血发生发展的病理过程,而贫血使心室重构程度加重.
作者:郗爱旗;褚以德;李英兰;赵文蕊;钟欣;廖宝霞;李国峰;尚玲 刊期: 2008年第07期
WHO的报道,动脉粥样硬化血栓性疾病为全球总病死率的第一位原因,占总病死率的28.7%.周围动脉疾病(PAD)患者的5年累计病死率为5%~17%,较同年龄非PAD对照组明显升高,男性PAD患者的预期寿命要缩短10年.
作者:陆惠华 刊期: 2008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老年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患者化疗同时补充氧基酸对其生活质量(quality of life,QOL)的影响.方法 74例老年NSCLC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统一采用长春瑞滨+顺铂方案NP化疗3个周期,试验组化疗同时补充9复合氨基酸(9-AA)500 mud,对照组单纯化疗.跟踪调查3个月,采用欧洲癌症研究与治疗组织(EORTC)生活质量核心问卷(QLQ-C30)和肺癌特异性模块QLQ-LC13调查随访患者化疗期间的QOL状态,并按WHO标准评价疗效.结果 化疗后,试验组患者躯体功能、情绪功能、社会功能较对照组好转(P<0.05).试验组有效率分别为87.8%,83.8%和77.0%对照组分别为77.0%、45.9%和45.9%);试验组失眠、食欲丧失和疲倦症状较对照组减轻(P<0.05),试验组各症状加重率分别为8.1%、5.4%和47.3%,对照组为17.6%、17.6%和59.5%.化疗前,两组患者以咳嗽、咯血、疼痛、呼吸困难为主要症状,化疗后均得到改善;试验组出现口舌疼痛症状比对照组患者少,分别占8.3%和18.4%(P<0.05).按WHO标准进行疗效评价显示,两组化疗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化疗同时补充氨基酸可改善老年NSCLC化疗患者的QOL;500 ml/d的氮基酸补充,安全性好.
作者:刘美玲;胡世莲;沈干;唐海沁;徐维平;赵卫刚;王峰 刊期: 2008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85~94岁冠心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支架治疗的疗效和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90例85岁以上冠心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支架治疗的临床和造影特点、住院期间和长期疗效.结果 90例中,21例应用金属裸支架(BMS),69例应用药物洗脱支架(DES).三支病变41例,2支病变21例,单支病变28例.手术成功率为94.4%,术前与术后TIMI-3级血流比例分别为72.2%和94.4%.手术相关并发症为15.6%,主要为冠脉夹层(11.1%).住院期间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MACE)为7.8%,其中DES组住院期间MACE为5.8%,BMS组为14.3%.DES组出现2例严重出血.86例患者随访1年时,总的MACE为4.6%,其中DES组为6.0%,BMS组没有任何MACE.DES组出现]例脑卒中和1例严重出血.47例患者随访2年时,总的MACE为14.9%,其中DES组MACE为19.4%,BMS组无任何MACE.DES组1例发生严重出血,BMS组1例发生脑卒中.多因素COX回归分析表明,肌酐水平和高血压是影响长期预后的重要因素.结论 85岁以上冠心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支架治疗手术成功牢较高,住院期间和长期的MACE事件发生率较低,并存高血压和严重.肾功能不全的患者MACE的发生率相对较高.
作者:马涵英;周玉杰;Ronald J Dick;赵迎新;吴小滢;梁静;杨丽霞;张琳琳 刊期: 2008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老年人肺栓塞的临床特点及溶栓、抗凝治疗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72例60岁以上肺血栓栓塞患者的临床表现、诊断方法及溶栓、抗凝治疗和转归.结果 本组72例老年急性肺栓塞患者均患2种和(或)2种以上慢性疾病,其中高血压41例(56.9%),下肢深静脉血栓30例(53.6%),冠心病26例(36.1%),肿瘤9例(12.5%),手术和骨折15例(20.8%).72例患者中出现呼吸困难66例(91.7%),咳嗽22例(30.6%),胸痛20例(27.8%),紫绀13例(18.1%),晕厥10例(13.9%),咯血9例(12.5%),下肢水肿32例(44.4%),肺部湿哕音23例(31.9%),P2亢进13例(18.1%),血管杂音4例(5.6%).血氧分析61例中53例(86.9%)有不同程度的低氧血症,其中37例(60.7%)伴低碳酸血症.31例患者检测肺泡动脉氧压差,其中有27例增高(87.1%).56例血管超声检查,发现有不同程度的下肢深静脉血栓者30例(53.6%).61例患者常规取血行D-二聚体检查,50例呈阳性,阳性率82.0%.62例患者行螺旋CT肺动脉造影(CTPA)检查,其中58例有肺段以上肺动脉不同部位血栓,阳性率为93.5%.CT影像中肺动脉纤细及肺纹理稀疏6例,梗死灶8例,片状影10例,马赛克征及肺动脉增粗2例.16例患者行核素肺通气/灌注(V/Q)显像检查,均显示高度可能肺栓塞,阳性率为100%.进一步行CTPA检查,该16例均发现肺段以上肺动脉血栓形成,阳性率100%.72例均行溶栓抗凝治疗,治愈1 6例(22.2%),显效22例(30.6%),有效25例(34.7%),无效或恶化9例(12.5%),其中5例(6.9%)死亡.溶栓和抗凝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单纯抗凝治疗(有效率:86.2%对30.2%,P<0.01),治疗中未出现出血现象.结论 老年肺栓塞常见危险因素为高血压和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其临床表现以呼吸困难为首发,症状复杂多样且不典型,CTPA对老年肺栓塞诊断具有可靠性和准确性,溶栓抗凝治疗安全、有效.
作者:明树红;杨敏;孙铁英 刊期: 2008年第07期
目的 观察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盐酸氨溴索诱导痰的安全性及有效性和急性加重期及稳定期老年COPD患者盐酸氨溴索诱导痰中细胞组分和可溶性介质水平变化,探讨其在气道炎症研究中的作用.方法 老年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40例分为两组,每组20例,分别雾化吸入4 ml高渗盐水(3%)(高渗盐水组)及2 ml高渗盐水(3%)+盐酸氨溴索2 ml(15 mg)(盐酸氨溴索组)诱导排痰,对比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排痰成功率、痰液中细胞组分、炎症介质.测定盐酸氨溴索组COPD患者急性加重期、稳定期诱导痰中细胞总数、单核细胞百分比、中性粒细胞百分比、白细胞介素-8(IL-8)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浓度及其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FEV1占预计值%.结果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排痰成功率分别为55.0%、25.0%和75.0%、1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方法诱导痰的细胞成分及炎症介质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盐酸氨溴索组患者急性加重期诱导痰液中细胞总数、单核细胞百分比、中性粒细胞百分比、IL-8及TNF-α浓度分别为(3.45±0.52)×108/L、38.8%±4.3%、30.8%±3.1%、(316.75±43.14)ng/L及(39.40±4.58)ng/L;稳定期分别为(2.94±0.57)X108/L、29.1%±6.1%、28.2%±4.2%、(170.00±25.70)ng/L及(20.60±5.10)ng/L;急性加重期与稳定期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盐酸氨溴索组患者痰液中细胞总数、单核细胞及中性粒细胞百分比、IL-8及TNF-α浓度和FEV1占预计值%呈负相关(急性加重期及稳定期r值分别为-0.728、-0.793、-0.816、-0.794、-0.605及-0.635、-0.746、-0.721、-0.658、-0.654).结论 盐酸氨溴索诱导痰是一种安全、有效的研究方法,在阐明老年COPD患者气道炎症的发生、发展及病情检测中有意义.
作者:邹外龙;纪红;刘新民 刊期: 2008年第07期
外周血骨髓源肾上腺髓质素(ADM)可以归巢至内皮损伤位点,并分化为内皮细胞参与血管新生[1].更重要的是外周血骨髓源内皮祖细胞(EPC)增强了缺血组织的血管新生和增加外周血EPC数量,可能成为缺血性心脏病临床治疗的有效策略[2];
作者:杨传胜;孔祥泉;陈双峰;薛玉增;刘义华 刊期: 2008年第07期
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涉及人体全身各个部位,如何简便、快捷、可靠的诊断是临床开展治疗的前提.对动脉粥样硬化性病变的显示,尤其是无创性影像显示,一直是医学领域研究的一个重点.
作者:刘崎;马小龙 刊期: 2008年第07期
患者男性,87岁.确诊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MM)1个月,在外院给予沙利度胺100 mg/d治疗.1周前出现咳嗽、咳痰、恶心、纳差,伴左胸痛,2007年3月9日由外院转入我科.
作者:孙黎飞;明汇;杜延会;李铭;张薇;贾秀华 刊期: 2008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引起老年卒中患者院内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 对我院2002年1月至2007年6月收治的60岁及以上老年人259例卒中患者资料进行分析,根据临床症状和病原学检测确定院内肺部感染并对其危险因素予以分析.结果 卒中患者院内肺部感染发生率为41.3%.引起医院内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主要有年龄、住院时间、卒中类型、意识障碍、基础疾病、吸烟史、气管插管、气管切开和呼吸机的应用等.结论 早期有效加强对院内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的处理.积极恢复患者意识,可降低感染率,改善患者预后.
作者:饶芝国;刘宗明;林贵军;郭辉 刊期: 2008年第07期
目的 评价腺苷负荷试验心肌灌注显像在诊断老年人冠心病的准确性及临床应用的特点.方法 63例临床疑诊冠心病或已诊断但病情不稳定需介入治疗老年患者,住院后分别行腺苷负荷试验心肌灌注显像和冠状动脉(冠动)造影检查.腺苷负荷试验心肌灌注采用单光子发射断层显像图像采集系统,腺苷以140μg·kg-1·min-1静脉注射,用药时间6 min,注射过程中全程监测心电图、血压及患者的症状.于注射腺苷3 min末,静脉注射核素显像剂99cm Tc-MIBI 925 MBq,1.5 h后行心肌灌注断层显像,若显像异常,次日行静息心肌显像.冠脉造影按常规程序,在腺苷负荷试验心,肌灌注显像前后1周内进行.结果 63例中,53例冠脉造影阳性,10例阴性,而腺苷负荷试验心肌灌注显像51例阳性,7例阴性.腺苷负荷试验心肌灌注显像诊断老年人冠心病的总体敏感性为96.2%,特异性为70.0%,阳性预测值94.4%,阴性预测值77.8%,准确性为92.1%.53例冠脉造影显示,冠脉狭窄病变中,单支病变29例,二支14例,三支10例;累及左前降支(LAD)44支,左回旋支(LCX)18支,右冠脉(RCA)25支.腺苷负荷试验心肌灌注显像判断血管病变以LAD敏感性高,达到95.5%;RCA次之,为84.0%;LCX差,仅为55.6%;但特异性可达100%.监测过程中,32例(50.0%)患者发生胸闷、胸痛、头晕、头痛等不良反应,无严重事件发生.结论 腺苷负荷心肌灌注显像诊断老年人冠心病的敏感性、特异性高,尤其对探查和定位严重的冠脉病变准确性更高;腺苷负荷试验过程中副作用小,且因检查无创,因此在老年人冠心病的临床诊断应用中具有重要的价值.
作者:张萍;彭京京;杨芳;楚卡琳;张莲娜;杨文革;安学志 刊期: 2008年第07期
2006年3月至2007年7月,我们采用微创小切口配合输尿管镜气压弹道碎石术,治疗70岁以上的肝胆管结石患者13例,效果满意,报道如下.
作者:顾思平;王清茂;周晓明;高贤良;陈惠宁 刊期: 2008年第07期
糖皮质激素具有强大的抗炎和免疫抑制作用,被广泛应用于风湿免疫、呼吸、过敏、皮肤、血液、移植等各学科,糖皮质激素诱导的骨质疏松(glucocorticoid induced osteoporosis,GIOP),作为激素长期应用的并发症之一,也日益为人们所重视.
作者:蒋颖;张奉春;唐福林 刊期: 2008年第07期
如何预防非手术治疗老年髋部骨折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的形成?低分子肝素如何应用才能达到既有效抗凝又不导致严重的出血;我们开展了相应的研究,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陈妍;韩宏;胡佩群;王存选;齐宝庆 刊期: 2008年第07期
近年研究发现,急性心脏事件的70%死因是动脉粥样硬化(AS)斑块破裂及相继发生的血栓形成与心肌坏死,其中只有20%是有狭窄的斑块,50%是非狭窄性的斑块,其余30%无斑块破裂,其病因可能是内皮脱落、钙化结节及其他未知因素[1].
作者:方芳;刘东戈 刊期: 2008年第07期
目的 观察前列腺素E1(PGEl)治疗老年人糖尿病肾病的疗效.方法 将糖尿病肾病Ⅲ、Ⅳ、Ⅴ期患者随机分为4组,即对照组和PGE1、PGE1+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及ACEI不同治疗方案的治疗组,测定各组治疗前及治疗后15 d、3个月、6个月时24 h尿蛋白和24 h尿微量白蛋白.结果 (1)在糖尿病肾病Ⅲ期及Ⅳ早期(尿蛋白<2.5 g/d)患者中,PGEl+ACEI组和PGE1组治疗15天、3个月、6个月时尿蛋白及尿微量白蛋白均明显下降(P<0.01),比对照组及ACEI组下降大于10%;(2)在糖尿病肾病Ⅳ晚期(尿蛋白>2.5 g/d)患者中,PGE1+ACEI组及PGE1组尿蛋白和尿微量白蛋白治疗后3个月、6个月时效果不如Ⅳ早期,而对照组均增加10%以上(P<0.05或P<0.01);(3)在糖尿病肾病V期患者中,治疗组治疗后15 d、3个月及6个月时尿蛋白及尿微量白蛋白下降程度明显减慢;对照组治疗3个月及6个月后,上述2项指标增加10%以上(P<0.01).结论 前列腺素E1对糖尿病肾病具有较好治疗效果,且对早期糖尿病肾病治疗效果优于晚期.
作者:辛颖;董建军;曲勇;廖琳 刊期: 2008年第07期
目的 调查长沙市城乡老年人日常生活能力损害情况,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法,对2339名60~91岁的老年人进行日常生活能力调查,分析其性别、年龄、婚姻状况、家庭结构、教育程度、职业、常见慢性病、医疗保健意识对老年人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结果 躯体生活自理能力中,损害率高的是定时上厕所(18.2%),工具性日常生活能力损害率高的是购物(26.3%).年龄、丧偶、独居、患病、医疗保健意识缺乏是影响日常生活能力的主要因素.结论 日常生活能力是反映老年人健康状况的重要指标,对高龄、丧偶、独居、患有多种慢性疾病、医疗保健意识缺乏者等老年高危人群应加强健康教育和老年保健,提高其生活质量.
作者:陈云华;谢玲莉;谢云;任森;蔡宇 刊期: 2008年第0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