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糖皮质激素所致骨密度降低的相关因素分析

张胜桃;赵涛;沈桂芬;雷小妹;涂魏;李守新;胡绍先;何培根

关键词:糖皮质激素, 骨密度, 继发性骨质疏松, 皮质激素治疗, 患者生活质量, 炎症性疾病, 严重并发症, 常用药物, 不良反应, 多部位, 椎体, 肋骨, 髋部, 骨折
摘要:糖皮质激素(glucocorticoids)是治疗慢性炎症性疾病的常用药物,可以引起多种不良反应,其中糖皮质激素所致骨质疏松(glucocorticiod induced osteoporosis,GIOP)是继发性骨质疏松中常见的一种,可导致椎体、肋骨、髋部等多部位骨折,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并增加社会负担,是糖皮质激素治疗的严重并发症之一.
中华老年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鸡胚低分子提取物对D-半乳糖拟衰老小鼠线粒体DNA缺失突变的影响

    目的 探讨鸡胚低分子提取物对D-半乳糖诱导的衰老小鼠线粒体DNA(mtDNA)缺失突变的影响.方法 采用D-半乳糖诱导制备衰老小鼠模型并用鸡胚低分子提取物处理.用聚合酶链反应技术和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mtDNA缺失片段,密度扫描技术对扩增片段进行相对定量.缺失片段构建质粒后,直接测序进行鉴定.结果 全部小鼠的肝、大脑皮质与海马组织内均存在4239 bp的mtDNA缺失片段.衰老模型鼠不同组织mtDNA缺失的相对百分含量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均为P%0.01),而鸡胚低分子提取物可明显降低模型鼠肝、大脑皮质与海马组织内mtDNA缺失的比例(均为P<0.05).肝组织中mtDNA缺失的比例较大脑皮质和海马组织更高.结论 4239 bp的mtDNA缺失片段普遍存在于小鼠中,鸡胚的低分子提取物可以明显减少D-半乳糖拟衰老小鼠4239 bp的mtDNA缺失的发生.

    作者:陈姝;何蕴韶;程刚;高劲松 刊期: 2008年第07期

  • 糖皮质激素所致骨密度降低的相关因素分析

    糖皮质激素(glucocorticoids)是治疗慢性炎症性疾病的常用药物,可以引起多种不良反应,其中糖皮质激素所致骨质疏松(glucocorticiod induced osteoporosis,GIOP)是继发性骨质疏松中常见的一种,可导致椎体、肋骨、髋部等多部位骨折,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并增加社会负担,是糖皮质激素治疗的严重并发症之一.

    作者:张胜桃;赵涛;沈桂芬;雷小妹;涂魏;李守新;胡绍先;何培根 刊期: 2008年第07期

  • 老年人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早期介入治疗的临床研究

    目的 探讨老年人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早期介入栓塞治疗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 84例经CT明确的蛛网膜下腔出血的60岁以上的患者,Hunt & Hess分级为Ⅱ级26例,Ⅲ级31例,Ⅳ级25例,Ⅴ级2例.出血后6~72 h内,经全脑血管造影共发现89个动脉瘤,立即行介入栓塞治疗,根据动脉瘤结构,分别采用单纯弹簧圈栓塞、球囊辅助技术和支架结合技术栓塞.术后给予脱水、扩容、扩血管、腰穿及(或)间断腰大池引流,同时对并存疾病予以治疗.结果 89个动脉瘤,成功栓塞83个,技术成功率93.3%.术后3个月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优良68例,中残7例,重残4例,死亡5例(与技术相关的死亡1例); 结论 老年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并存症多、全身状况较差,介入栓塞为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手段.

    作者:孙永全;李彤;王宇;谢湘桂;顾征;赵奇煌 刊期: 2008年第07期

  • 长沙市城乡老年人日常生活能力调查

    目的 调查长沙市城乡老年人日常生活能力损害情况,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法,对2339名60~91岁的老年人进行日常生活能力调查,分析其性别、年龄、婚姻状况、家庭结构、教育程度、职业、常见慢性病、医疗保健意识对老年人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结果 躯体生活自理能力中,损害率高的是定时上厕所(18.2%),工具性日常生活能力损害率高的是购物(26.3%).年龄、丧偶、独居、患病、医疗保健意识缺乏是影响日常生活能力的主要因素.结论 日常生活能力是反映老年人健康状况的重要指标,对高龄、丧偶、独居、患有多种慢性疾病、医疗保健意识缺乏者等老年高危人群应加强健康教育和老年保健,提高其生活质量.

    作者:陈云华;谢玲莉;谢云;任森;蔡宇 刊期: 2008年第07期

  • 85岁及以上老年冠心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支架治疗的临床观察

    目的 探讨85~94岁冠心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支架治疗的疗效和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90例85岁以上冠心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支架治疗的临床和造影特点、住院期间和长期疗效.结果 90例中,21例应用金属裸支架(BMS),69例应用药物洗脱支架(DES).三支病变41例,2支病变21例,单支病变28例.手术成功率为94.4%,术前与术后TIMI-3级血流比例分别为72.2%和94.4%.手术相关并发症为15.6%,主要为冠脉夹层(11.1%).住院期间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MACE)为7.8%,其中DES组住院期间MACE为5.8%,BMS组为14.3%.DES组出现2例严重出血.86例患者随访1年时,总的MACE为4.6%,其中DES组为6.0%,BMS组没有任何MACE.DES组出现]例脑卒中和1例严重出血.47例患者随访2年时,总的MACE为14.9%,其中DES组MACE为19.4%,BMS组无任何MACE.DES组1例发生严重出血,BMS组1例发生脑卒中.多因素COX回归分析表明,肌酐水平和高血压是影响长期预后的重要因素.结论 85岁以上冠心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支架治疗手术成功牢较高,住院期间和长期的MACE事件发生率较低,并存高血压和严重.肾功能不全的患者MACE的发生率相对较高.

    作者:马涵英;周玉杰;Ronald J Dick;赵迎新;吴小滢;梁静;杨丽霞;张琳琳 刊期: 2008年第07期

  • 程序化应用低分子肝素对非手术治疗老年人髋部骨折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干预

    如何预防非手术治疗老年髋部骨折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的形成?低分子肝素如何应用才能达到既有效抗凝又不导致严重的出血;我们开展了相应的研究,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陈妍;韩宏;胡佩群;王存选;齐宝庆 刊期: 2008年第07期

  • 肾上腺髓质素对老年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内皮祖细胞凋亡的影响

    外周血骨髓源肾上腺髓质素(ADM)可以归巢至内皮损伤位点,并分化为内皮细胞参与血管新生[1].更重要的是外周血骨髓源内皮祖细胞(EPC)增强了缺血组织的血管新生和增加外周血EPC数量,可能成为缺血性心脏病临床治疗的有效策略[2];

    作者:杨传胜;孔祥泉;陈双峰;薛玉增;刘义华 刊期: 2008年第07期

  • 血浆置换序贯血液透析联合药物治疗老年人多发性骨髓瘤并发尿毒症一例

    患者男性,87岁.确诊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MM)1个月,在外院给予沙利度胺100 mg/d治疗.1周前出现咳嗽、咳痰、恶心、纳差,伴左胸痛,2007年3月9日由外院转入我科.

    作者:孙黎飞;明汇;杜延会;李铭;张薇;贾秀华 刊期: 2008年第07期

  • 老年人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与高血压203例监测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bstructive sleep apnea hypopnea syndrome,OSAHS)与高血压关系密切,一些夜间高血压和难治性高血压多与OSAHS有关.

    作者:刘少滨;胡兴键;王集红;杨月榕;曾邦伟 刊期: 2008年第07期

  • 老年脑卒中患者医院内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

    目的 探讨引起老年卒中患者院内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 对我院2002年1月至2007年6月收治的60岁及以上老年人259例卒中患者资料进行分析,根据临床症状和病原学检测确定院内肺部感染并对其危险因素予以分析.结果 卒中患者院内肺部感染发生率为41.3%.引起医院内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主要有年龄、住院时间、卒中类型、意识障碍、基础疾病、吸烟史、气管插管、气管切开和呼吸机的应用等.结论 早期有效加强对院内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的处理.积极恢复患者意识,可降低感染率,改善患者预后.

    作者:饶芝国;刘宗明;林贵军;郭辉 刊期: 2008年第07期

  • MTH2蛋白在快速老化P8小鼠海马中表达的增龄性变化

    目的 观察8氧鸟嘌呤脱氧核苷三磷酸酶同源蛋白2(MTH2)在快速老化P8小鼠(SAMP8)海马中的表达,探讨其与SAMP8增龄性变化的关系.方法 该实验选用1、4、8、12月龄的SAMP8及同龄的抗快速老化R1小鼠(SAMRl)作为实验对象,每组8只,用免疫组化和免疫印迹法分别检测海马中MTH2蛋白的表达.结果 免疫组化结果显示,MTH2主要在SAMP8神经元胞浆内表达;海马不同区域均有表达,尤以CA1和CA3区表达多.定量结果显示,SAMR1海马各区域MTH2的表达随增龄无显著性改变;而在SAMP8MTH2的表达随月龄增加而下降,8月龄海马CAl区的吸光度值(A值)为0.0473、CA3区为0.0510,显著低于4月龄海马CA1区的0.0619、CA3区的0.0680;12月龄海马CA1区的A值为0.0369、CA3区为0.0465,显著低于8月龄;8月和12月龄A值SAMP8分别显著低于同龄的SAMR1(P<0.05).免疫印迹结果显示,4~12月龄SAMP8海马内MTH2表达的灰度值(grey level)分别为0.529、0.313、0.032,显著低于同龄SAMR1(P<0.05).结论 MTH2蛋白的表达量在SAMP8随增龄而下降,8月龄和12月龄SAMP8的MTH2蛋白表达量与同龄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提示MTH2蛋白表达量的减少与SAMP8的快速老化相关.

    作者:郑君德;宋晓宁;蔡剑平 刊期: 2008年第07期

  • 早中期老年帕金森病患者眼球运动异常的临床研究

    目的 研究帕金森病患者的眼球运动功能情况,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利用视频眼震电图(VNG)对14名原发性帕金森病患者(PD)和10名年龄、性别相匹配的健康人行眼球扫视运动、平稳追踪运动(SPEM)测试,比较两组间扫视潜伏期、扫视精确度和平稳追踪增益值(SPEMGain)的差异.结果 PD组眼球扫视运动的潜伏期(291.23±46.25)ms,较对照组的(244.45±23.11)ms显著延长.P<0.05;扫视精确度87.98±6.1 6,较对照组的95.21±8.56显著下降,P<0.05;PD组SPEMGain 0.81±0.12,也明显低于对照组的0.90±0.15,P<0.05.结论 帕金森病患者眼球运动功能有明显异常.

    作者:应黎;刘振国;王文安;陈伟;干静 刊期: 2008年第07期

  • 周围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的无创血管造影检查

    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涉及人体全身各个部位,如何简便、快捷、可靠的诊断是临床开展治疗的前提.对动脉粥样硬化性病变的显示,尤其是无创性影像显示,一直是医学领域研究的一个重点.

    作者:刘崎;马小龙 刊期: 2008年第07期

  • WNK4基因多态性与新疆哈萨克族原发性高血压的关系

    目的 探讨新疆哈萨克族WNK 4(with no K=lysine kinase)基因内含子10(intron10)多态性与原发性高血压间的关系,了解该基因多态性在哈萨克族人群中的分布情况.方法 采用直接测序法测定WNK 4基因intron10序列,确定单核苷酸多态性位点及类型,应用多聚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技术(PCR-RFLP)对该位点进行基因分型,其中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91例(高血压组)、健康对照组173例.结果 在WNK 4基因intron10发现一多态性位点(17号染色体上碱基1156666,G→A);PCR-RFLP分型,GG、GA、AA各基因型在哈萨克族高血压组和健康对照组的频率分别为88.0%、11.0%、1.0%和91.9%、8.1%、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A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6.5%和4.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WNK 4基因intronl0多态性可能不是新疆哈萨克族原发性高血压的遗传易感指标.

    作者:张丽萍;汪师贞;赵学信;陈健刚;蒲红伟;代红艳;王丹;王笑峰 刊期: 2008年第07期

  • 前列腺素E1在糖尿病肾病不同时期的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前列腺素E1(PGEl)治疗老年人糖尿病肾病的疗效.方法 将糖尿病肾病Ⅲ、Ⅳ、Ⅴ期患者随机分为4组,即对照组和PGE1、PGE1+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及ACEI不同治疗方案的治疗组,测定各组治疗前及治疗后15 d、3个月、6个月时24 h尿蛋白和24 h尿微量白蛋白.结果 (1)在糖尿病肾病Ⅲ期及Ⅳ早期(尿蛋白<2.5 g/d)患者中,PGEl+ACEI组和PGE1组治疗15天、3个月、6个月时尿蛋白及尿微量白蛋白均明显下降(P<0.01),比对照组及ACEI组下降大于10%;(2)在糖尿病肾病Ⅳ晚期(尿蛋白>2.5 g/d)患者中,PGE1+ACEI组及PGE1组尿蛋白和尿微量白蛋白治疗后3个月、6个月时效果不如Ⅳ早期,而对照组均增加10%以上(P<0.05或P<0.01);(3)在糖尿病肾病V期患者中,治疗组治疗后15 d、3个月及6个月时尿蛋白及尿微量白蛋白下降程度明显减慢;对照组治疗3个月及6个月后,上述2项指标增加10%以上(P<0.01).结论 前列腺素E1对糖尿病肾病具有较好治疗效果,且对早期糖尿病肾病治疗效果优于晚期.

    作者:辛颖;董建军;曲勇;廖琳 刊期: 2008年第07期

  • 心力衰竭患者血红蛋白水平与神经内分泌细胞因子关系及对心室重构的影响

    目的 探讨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血红蛋白(Hb)水平变化与神经内分泌激素、细胞因子和B型钠尿肽(BNP)的关系及对心室重构的影响.方法 对入选的121例CHF患者测定Hb、血管紧张素Ⅱ(Ang Ⅱ)、肿瘤坏死因子(TNF)-α、一氧化氮(NO)、细胞间黏附分子(ICAM)-1、BNP水平,超声心动图测量左室射血分数(LVEF),评价心功能,计算左心室质量指数(LVMI)和平均室壁应力(MWS);CHF患者按Hb水平分为贫血组和非贫血组.同时选择27例健康人为对照组.结果 CHF组患者AngⅡ、TNF-α、NO和ICAM-1、BNP水平以及LVMI和MWS高于对照组(均为P<0.01),而Hb水平和LVEF低于对照组;随着Ang Ⅱ、TNF-α、NO、ICAM-1、BNP水平以及MWS和LVMI升高,Hb水平逐渐降低,心功能指标下降;CHF贫血组Ang Ⅱ、TNF-α、NO、ICAM-1、BNP水平及MWS和LVMI高于非贫血组,分别[为(144.5±64.1)ng/L与(76.7±48.5)ng/L、(92.3±6.4)ng/L与(55.6±10.2)ng/L、(65.2±4.2)μmol/L与(42.1±11.9)μmol/L、(253.6±26.0)μg/L和(237.2±33.3)μg/L、(1294.0±223.0)ng/L与(437.0±115.0)ng/L、P<0.01];随着AngⅡ、TNF-α、NO、ICAM-1、BNP水平以及MWS和LVMI进一步升高,CHF患者贫血程度加重;CHF患者Hb与AngⅡ、TNF-α、NO、ICAM-1、BNP水平及LVMI和MwS均呈负相关(r分别为-0.8173、-0.8509、-0.6001、-0.6692、-0.6283、-0.8604、-0.8733,P<0.01).结论 CHF患者神经内分泌激素激活、细胞因子过度表达参与了心室重构和贫血发生发展的病理过程,而贫血使心室重构程度加重.

    作者:郗爱旗;褚以德;李英兰;赵文蕊;钟欣;廖宝霞;李国峰;尚玲 刊期: 2008年第07期

  • 化疗同时补充氨基酸对老年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目的 探讨老年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患者化疗同时补充氧基酸对其生活质量(quality of life,QOL)的影响.方法 74例老年NSCLC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统一采用长春瑞滨+顺铂方案NP化疗3个周期,试验组化疗同时补充9复合氨基酸(9-AA)500 mud,对照组单纯化疗.跟踪调查3个月,采用欧洲癌症研究与治疗组织(EORTC)生活质量核心问卷(QLQ-C30)和肺癌特异性模块QLQ-LC13调查随访患者化疗期间的QOL状态,并按WHO标准评价疗效.结果 化疗后,试验组患者躯体功能、情绪功能、社会功能较对照组好转(P<0.05).试验组有效率分别为87.8%,83.8%和77.0%对照组分别为77.0%、45.9%和45.9%);试验组失眠、食欲丧失和疲倦症状较对照组减轻(P<0.05),试验组各症状加重率分别为8.1%、5.4%和47.3%,对照组为17.6%、17.6%和59.5%.化疗前,两组患者以咳嗽、咯血、疼痛、呼吸困难为主要症状,化疗后均得到改善;试验组出现口舌疼痛症状比对照组患者少,分别占8.3%和18.4%(P<0.05).按WHO标准进行疗效评价显示,两组化疗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化疗同时补充氨基酸可改善老年NSCLC化疗患者的QOL;500 ml/d的氮基酸补充,安全性好.

    作者:刘美玲;胡世莲;沈干;唐海沁;徐维平;赵卫刚;王峰 刊期: 2008年第07期

  • 增龄对大鼠运动功能和纹状体多巴胺转运体的影响

    目的 观察增龄对大鼠运动功能、纹状体多巴胺转运体(DAT)功能和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 旋转棒潜伏期测定各增龄组大鼠运动功能;131 I-FP-β-CIT(N-(3'-氟丙基)-2β羰甲氧基-3β(4'-碘苯基)托烷摄取率测定纹状体DAT结合活性;Western-blot检测DAT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大鼠旋转棒潜伏期和纹状体131 I-FP-β-CIT摄取率在6月龄后均呈随龄性降低,12、16月龄和20月龄与6月龄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且二者有相关性(r=0.656,P<0.01);纹状体DAT蛋白表达水平未见随龄性改变.结论 大鼠运动功能的随龄性衰退与纹状体DAT131 I-FP-β-CIT结合活性下降有关;老龄大鼠纹状体DAT可能存在突触膜表达减少.

    作者:程言博;胡伟东;钱进军;刘康永;刘春风 刊期: 2008年第07期

  • 糖皮质激素诱导的骨质疏松的防治策略

    糖皮质激素具有强大的抗炎和免疫抑制作用,被广泛应用于风湿免疫、呼吸、过敏、皮肤、血液、移植等各学科,糖皮质激素诱导的骨质疏松(glucocorticoid induced osteoporosis,GIOP),作为激素长期应用的并发症之一,也日益为人们所重视.

    作者:蒋颖;张奉春;唐福林 刊期: 2008年第07期

  • 氯吡格雷在老年人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防治中的疗效与安全性

    WHO的报道,动脉粥样硬化血栓性疾病为全球总病死率的第一位原因,占总病死率的28.7%.周围动脉疾病(PAD)患者的5年累计病死率为5%~17%,较同年龄非PAD对照组明显升高,男性PAD患者的预期寿命要缩短10年.

    作者:陆惠华 刊期: 2008年第07期

中华老年医学杂志

中华老年医学杂志

主管: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中华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