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心脏不停跳法对老年二尖瓣置换术患者心肌的保护作用

康敢军;程邦昌;毛志福;黄杰;林道明

关键词:心脏不停跳, 老年人, 二尖瓣置换术, 患者, 心肌, 不停跳心内直视手术, 浅低温体外循环, 炎性细胞因子, 外循环心脏, 围手术期, 肌钙蛋白, 恢复情况, 保护效果, 保护方法, 静脉血, 中心, 术后, 临床, 检测
摘要:浅低温体外循环(cardiopulmonary bypass)心脏不停跳心内直视手术是近年来开展的一种新的心肌保护方法.我们通过检测患者围手术期中心静脉血肌钙蛋白(cTnI)及炎性细胞因子的变化,并观察患者术后的临床恢复情况,探讨浅低温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心内直视手术,对老年人二尖瓣置换术患者的心肌保护效果及可能的机制.
中华老年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心脏不停跳法对老年二尖瓣置换术患者心肌的保护作用

    浅低温体外循环(cardiopulmonary bypass)心脏不停跳心内直视手术是近年来开展的一种新的心肌保护方法.我们通过检测患者围手术期中心静脉血肌钙蛋白(cTnI)及炎性细胞因子的变化,并观察患者术后的临床恢复情况,探讨浅低温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心内直视手术,对老年人二尖瓣置换术患者的心肌保护效果及可能的机制.

    作者:康敢军;程邦昌;毛志福;黄杰;林道明 刊期: 2008年第08期

  • 圣·约翰草提取物对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并存抑郁症的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抗抑郁植物药圣·约翰草提取物对并存抑郁症的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血糖的影响. 方法 将并存抑郁症的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118例随机分为5组,圣·约翰草提取物组(26例)、劳拉西泮组(22例)、心理组(24例)、物理组(24例)和对照组(22例),均治疗12周.以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减分率评定疗效,采用糖化血红蛋白(HbAlc)水平监测血糖控制情况. 结果 (1)治疗12周后,4个治疗组HAMD减分率分别为80.8%、63.6%、62.5%、58.3%,与对照组(18.2%)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圣·约翰草提取物组疗效优于其他3组(P<0.05);(2)治疗12周后,圣·约翰草提取物组HbAIt(6.5±0.6)%,比治疗前明显下降(P<0.01),且优于其他3组[分别为(7.5±0.8)%、(7.4±0.8)%和(7.4±1.0)%]. 结论 圣·约翰草提取物能显著改善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伴发的抑郁症状,且有利于患者的血糖控制.

    作者:任晓军;崔景秋;李鸿梅;WANG Yu;李京艳;刘金泉 刊期: 2008年第08期

  • 老年肢端肥大症合并垂体微腺瘤卒中一例

    患者女性,82岁.因阵发性头痛1周,加重伴恶心、呕吐于2006年1月15日入院.患者曾于1998年因面容改变及手足指端粗厚、血生长激素(GH)增高、垂体MRI检查显示为垂体微腺瘤,确诊为肢端肥大症、垂体生长激素瘤.因顾虑年龄大及手术和放疗的风险,患者选择溴隐停治疗,15mg/d,分次口服,血GH一直稳定于20 mg/L,8年内定期复查垂体MRI,肿瘤体积无明显增大.

    作者:罗斌钰;赵咏桔;沈琳辉;林云 刊期: 2008年第08期

  • 老年人外周血清可溶性凋亡相关因子及其配体水平的变化与心理应激

    目的 探讨老年人外周血清可溶性凋亡相关因子(sFas)及其配体(FasL)水平的变化及其意义. 方法 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50例老年人血清sFas和FasL水平,与非老年人进行对照研究,并分析老年人血清sFas、FasL水平与心理应激以及应对方式之间的关系. 结果 老年组血清sFas水平为(10.6±2.8)μg/L,明显高于非老年组(7.5±2.2)μ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FasL水平为(34.9±19.8)μg/L,明显低于非老年组(52.9±16.1)μ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老年组sFas水平与心理应激成正相关(r=0.453,P<0.01);与积极应对方式成负相关(r=-0.535,P<0.01). 结论 老年人血清sFas、FasL水平异常,提示增龄增加了Fas介导的细胞凋亡,且与个体心理应激状况、应对方式有一定关系,这可能提示慢性应激是老年人免疫衰老的重要原因之一;同时老年人体内还可能存在着Fas/FasL的动态平衡机制.

    作者:胡长春;谢文婷;LI Ting;叶洪青;CHEN Zhi-yun;朱婉儿 刊期: 2008年第08期

  • 广西白裤瑶族40岁以上人群的血脂水平调查

    目的 了解广西白裤瑶族40岁及以上人群的血脂水平. 方法 采用分层随机整群抽样方法对485例白裤瑶族40岁及以上人群的饮食摄入量、生活习惯等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对血压、身高、体质量、体质指数(BMI)、腰围、血脂及载脂蛋白(apo)进行测定,并将结果与501例当地的汉族人群进行比较. 结果 白裤瑶族的文化程度、身高、体质量、腰围、血压、高脂血症患病率以及总能量、总脂肪、总蛋白质、食物胆固醇和食盐的摄入量明显低于汉族(P<0.01或P<0.05),而自裤瑶族碳水化合物、植物蛋白和总食物纤维的摄入量则显著高于汉族(P<0.01).白裤瑶族与汉族比较,血清总胆固醇(4.43±0.90)mmol/L比(4.96±1.04)mmol/L,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1.73±0.42)mmol/L比(2.01±0.49)mmol/L,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2.62±0.75)mmol/L比(2.72±0.78)mmol/L,apo Al(1.36±0.33)g/L比(1.48±0.24)g/L和apo B(0.86±0.23)g/L比(0.95±0.22)g/L,显著低于汉族(P<0.01或P<0.05);三酰甘油和apoAl/apo B比值与汉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 白裤瑶族和汉族人群的血脂水平存在明显差异,可能与他们的饮食习惯、生活方式和体力活动不同有关.

    作者:李牡艳;YIN Rui-xing;潘尚领;LIN Wei-xiong;杨德寨;LI Shu-quan 刊期: 2008年第08期

  • 山西省老年人群高血压的流行病学调查

    目的 了解山西省老年人群高血压患病情况,为制定相应的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随机抽样调查方法,抽取太原、大同、晋中、运城等9个地市的41个街道居委会和村镇作为调查点,对每个调查点的55岁以上常住居民进行高血压相关调查. 结果 共调查3702人,其中男性1782人,女性1920人.高血压患病率男性为38.7%(标化患病率为38.5%),女性为39.3%(标化患病率为41.2%),总患病率为39.0%(标化患病率为39.5%),男女之间患病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43,P>0.05).经调查发现高龄、文化程度低、肥胖等是高血压发病的危险因素. 结论 山西省老年人群高血压患病率较高,应采取综合性预防措施,以降低高血压的患病率,提高老年人群的生活质量.

    作者:侯玉英;ZHAO Shu-fang;饶华祥;LIU Xia;景雅;SHEN Jin-yan;王惠珍;LIU Zhi-shen;张庆华;郭剑津 刊期: 2008年第08期

  • 缺血性肠病的诊治进展

    缺血性肠病又称肠道缺血综合征(ischemicbowel disease,IBD),是指由于肠道血液灌注不足或血液回流障碍而导致肠道结构破坏和功能障碍的临床综合征.该类病症多见于患有心血管系统疾病的老年人,且无特异性的临床症状以及检查手段,早期诊断困难,病死率高.

    作者:潘晓莉;熊枝繁 刊期: 2008年第08期

  • 老年人深静脉导管相关性感染的临床分析

    在危重病患者的救治中,中心静脉插管已被广泛应用于血流动力学监测、长期静脉营养、血液净化、化疗和快速输液等.老年重症患者给予中心静脉插管不仅可以克服长期输注高浓度、高营养、强刺激性药物给外周浅静脉带来的损害,而且可以避免因老年患者外周血管弹性差,需反复穿刺给患者心理、生理造成的痛苦,同时减轻了护士的工作量和心理压力,提高了工作效率.

    作者:曹秋梅;丁宁 刊期: 2008年第08期

  • 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泵的临床应用

    目的 探讨连续皮下胰岛素输注(CSII)在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 方法 老年组415例,非老年组461例,均进行短期CSII强化治疗,比较两组应用CSII的差别和低血糖发生率. 结果 老年组和非老年组血糖达标时间分别为(6.3±2.1)d和(6.8±2.6)d.胰岛素日用量分别为(0.63±0.24)U/kg和(0.69±0.25)U/kg,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老年组夜间基础率较低,且夜间低血糖发生率较高.分别为0.08次/例和0.04次/例. 结论 CSII能有效控制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但应注意减少晚餐前大剂量和夜间的基础率,从而降低低血糖风险.

    作者:吴锦丹;马建华;徐小华;TAO Xiao-jun;李冬梅;MAO Xiao-ming;齐绍康 刊期: 2008年第08期

  • 胶囊内镜在老年人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 通过分析老年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PGIB)患者的临床资料和胶囊内镜检查结果,探讨胶囊内镜在老年OGIB患者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 分析比较2002年5月至2007年2月,因OGIB在我院行胶囊内镜检查的老年患者及非老年患者的一般资料、出血类型及检查结果.老年组97例,男性40例、女性57例,平均年龄(70.8±6.8)岁;非老年组99例,男性61例、女性38例,平均年龄(44.4±10.3)岁. 结果 老年组显性出血89例,隐性出血8例;非老年组分别为91例和8例.两组胃排空时间、全小肠检查完成率及胶囊延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老年组小肠转运时间较非老年组显著延长(P<0.05).老年组2例因胶囊内镜滞留于食管未纳入诊断统计,老年组获阳性诊断62例(65.3%),血管病变为常见病因;非老年组获阳性诊断67例(67.7%).小肠克罗恩病为常见病因.两组获得阳性诊断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阳性诊断构成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老年组未发现并发症. 结论 胶囊内镜检查对老年OGIB患者是一项安全有效的检查手段,血管病变为老年OGIB患者常见的病因.

    作者:卫炜;GE Zhi-zheng;高云杰;HU Yun-biao;萧树东 刊期: 2008年第08期

  • 分步给药法在老年人无痛胃镜检查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分步给药镇静法在老年人胃镜检查中的安全性及镇静、镇痛效果. 方法 将128例老年患者分为序贯给药组和分步给药组,分别采用序贯给药法和分步给药法,对两组患者实施胃镜检查前镇静;记录镇静前后的平均动脉压(mean arterial pressure,MAP)、脉搏氧饱和度(SpOz)、镇静深度、清醒时间、异丙酚用量、心电图、进镜时咽部不适程度和术后对胃镜检查不适的遗忘程度,评价分步给药法在老年人胃镜检查中的安全性及镇静、镇痛效果. 结果 用药前后,分步给药组MAP差值为(10.6±1.6)mm Hg,序贯给药组(12.4±2.1)mm Hg,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分步给药组镇静前后SpO2分别为(98.6±1.1)%和(98.8±1.5)%,无SpO2<90%者,序贯给药组为(98.8±1.2)%和(95.8±3.2)%.下降(3.0±1.1)%,SpO2<90%者有6例(9.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序贯给药组比较,分步给药组镇静深度浅、清醒时间短、异丙酚用量少(P<0.01),两组检查前、后心电图ST.T均无明显变化;分步给药组进镜时咽部的不适程度评分高于序贯给药组(P<0.01);而两组对胃镜检查不适的遗忘程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 分步给药镇静法是适合老年患者进行胃镜检查安全而有效的镇静、镇痛方法.

    作者:WANG Xiao-yan;沈守荣;肖定华;TANG Wu-liang;王芬;MENG Hui 刊期: 2008年第08期

  •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对正常和糖尿病大鼠缺血性血管新生的作用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具有降压和靶器官保护作用,在临床中被广泛应用[1-2].但在肢体缺血性疾病中,ACEI对血管新生作用却存在争议[1,3-5].我们于2006年5月至2006年6月通过对正常和糖尿病大鼠给予ACEI治疗,以探讨其对糖尿病缺血性疾病的血管新生作用及相关机制.

    作者:高璐;于德民 刊期: 2008年第08期

  • 骨质疏松的早期筛选和诊治

    骨质疏松及其并发症作为常见老年性疾病,增加了老年人的病残率和病死率.而对骨质疏松早期的预防是有效的,所以充分了解骨质疏松的危险因素,并筛选出易患人群,尤为重要.

    作者:于桂娜 刊期: 2008年第08期

  • 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葡萄糖耐量试验与糖化血红蛋白水平的相关分析

    目的 对比分析新诊断2型糖尿病及糖尿病前期患者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与糖化血红蛋白(HbAIc)水平变化的特点及影响因素. 方法 按照OGTT结果将受检者分为糖耐量正常组(正常组):31例,年龄29~75岁,平均(48.4±15.3)岁;空腹血糖受损组(血糖受损组):33例.年龄38~72岁,平均(50.8±9.8)岁;糖耐量受损组:34例,年龄33~74岁,平均(54.5±11.4)岁;2型糖尿病组(T2DM组):117例,年龄29~75岁,平均(54.3±14.1)岁.采用OGTT试验、HbAlc结果评价糖代谢状态,胰岛β细胞功能指数(HOMA-E)、OGTT 30 min胰岛素分泌增值与血糖增值比值(△I30/△G330)、胰岛素分泌曲线下面积(AUCINS)及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分别反映胰岛β细胞分泌功能和胰岛素抵抗情况. 结果 (1)T2DM、糖耐量受损组和正常组HbAlc分别为7.41%、5.85%和5.2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T2DM、糖耐量受损组和血糖受损组HOMA-β指数与正常组比较,分别下降了53.1%(P<0.01)、29.3%(P<0.01)和23.4%(P<0.05),T2DM组HOMA-IR分别是正常组的1.66倍(P<0.01)、血糖受损组的1.29倍(P<0.001)和糖耐量受损组的1.44倍(P<0.05);(2)HbAIc与糖负荷后3 h血糖水平相关性高(r=0.71,P<0.01),且独立相关;△I30/△G330与糖负荷后1 h和2 h血糖水平独立负相关(P<0.01);AUCINS只与糖负荷后3 h血糖水平独立负相关(P<0.01);HOMA-β与2 h以外的其他各点血糖独立负相关(P<0.01);HOMA-IR与OGTT各点血糖水平均呈正相关(P<0.01或P<0.05);三酰甘油与空腹血糖独立正相关(P<0.05),腰围与1/2 h血糖独立正相关(P<0.01).OGTT试验血糖水平变化的独立相关因素依次为△I30/△G330、AUCINS、HOMA-β、HOMA-IR和腰围.HbAlc水平的独立相关因素是OGTT 3 h血糖变化. 结论 在2型糖尿病、糖耐量低减及正常等不同糖代谢状态人群中,HbAlc水平存在差异,当HbAlc>8.0%时,OGTT试验、血糖、胰岛素水平或曲线下面积均不能反映出病情差别和变化的显著性.

    作者:JIANG Lei;周迎生;孙明晓;LI Ming;王滟;WANG Yao;迟家敏 刊期: 2008年第08期

  • 甘精胰岛素联合瑞格列奈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的疗效与安全性

    目的 观察甘精胰岛素注射液联合口服降糖药物瑞格列奈对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情况和低血糖的风险. 方法 选择口服降糖药物血糖控制不良的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64例,随机分为甘精胰岛素组(简称甘精组)和预混胰岛素组(诺和灵30R,简称预混组),每组各32例.甘精组在每天3餐前口服瑞格列奈的基础上,每晚22时注射甘精胰岛素1次;预混组每天早、晚餐前分别注射诺和灵30R预混胰岛素;根据空腹血糖及餐后血糖的水平,每3天调整瑞格列奈及胰岛素剂量,以空腹血糖<7.2 mmol/L,餐后血糖<10.0 mmol/L为治疗目标,共治疗16周,观察血糖控制和低血糖发生情况. 结果 治疗16周后两组的全天血糖谱和糖化血红蛋白(HbAlc)有明显下降(P<0.05),甘精组全天各时点血糖均值低于预混组,其中午餐后、晚餐后2 h血糖与预混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甘精组HbAlc值明显低于预混组(P<0.05);体质指数(BMI)甘精组无明显增加(P>0.05),预混组BMI较治疗前明显增加(P关键词:糖尿病2型胰岛素降血糖药

    作者:王平;ZHU Kai-si;曲建昌;JI Xue-fei;孟鸿艳;ZHANG Xue-lian 刊期: 2008年第08期

  • 低体质指数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临床和实验室研究

    目的 探讨低体质指数(BMI)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的临床特征及与COPD患者BMI相关的因素. 方法 选取中、重度稳定期COPD患者38例,测量身高、体质量,按BMI分为低体质量组:16例,BMI<20}正常体质量组22例,20≤BMI<26.所有患者行肺功能检查;记录吸烟指数;测6 min步行距离(6MWD);采用英国医学研究委员会呼吸困难量表(MRC)记录气促分级并评分;St George's呼吸问卷(SGRQ)和一般健康状况调查问卷(SF-36)评价生活质量,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血清瘦素、格列林的水平. 结果 低体质量组与正常体质量组比较,深吸气量(IC)明显降低(P<0.01);第1秒用力呼气量(FEVl)、肺活量(VC)、大通气量(MVV)、大呼气峰值流速(PEF)均下降(P<0.05);残气量与肺总量比值(RV/TLC)明显增高(P<0.01).低体质量组吸烟指数增加,6MWD减少(P<0.05),MRC气促评分增高(P<0.01).低体质量组SGRQ评分中活动分、影响分与总均分增高(P<0.05),SF-36量表中情感职能、社会功能评分明显减低(P<0.05).低体质量组瘦素水平明显降低(P<0.01),格列林水平增高(P<0.05).经多元逐步回归分析发现,与BMI独立相关的因素分别是:IC、SF-36量表的精神健康和生理机能、瘦索、6MWD、吸烟指数. 结论 低BMI COPD患者肺功能、营养状况、运动能力及生活质量较正常BMI患者下降;IC与BMI关系密切,患者的精神健康、运动能力、血清瘦素水平、吸烟指数均与BMI独立相关;纠正低BMI应为COPD综合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

    作者:雷玲;钟小宁;何志义;ZHANG Jian-quan;梁国容;DENG Jia-zhen;柳广南 刊期: 2008年第08期

  • 猴头菌提取物颗粒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作用机制的实验研究

    慢性萎缩性胃炎为消化系统一种慢性难治性疾病,病程长,且具有癌变倾向.主要病理改变为胃黏膜固有腺萎缩伴肠上皮化生、不典型增生及炎症反应,临床上主要表现为上腹胀满、食欲不振、恶心呕吐、腹泻,部分患者有贫血、消瘦、乏力、精神差等全身症状.猴头菌提取物颗粒是山西康欣药业有限公司研制的新型消化系统药物,主治消化不良等症.我们的研究旨在观察猴头菌提取物颗粒对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治疗作用及作用机制.

    作者:李蜀豫;沈元娜;任杰林;李莉 刊期: 2008年第08期

  • 不同胰岛素敏感状态下3T3-L1脂肪细胞中蛋白激酶B的表达

    目的 建立不同胰岛素敏感状态的细胞模型,研究不同状态下蛋白激酶B(PKB)的表达. 方法 对3T3-L1脂肪细胞采用不同浓度葡萄糖(3.0 mmol/L、5.5 mmol/L和50.0 mmol/L)进行培养,应用胰岛素介导的3H-2脱氧-D葡萄糖摄取率,评价低糖组、对照组和高糖组3T3-L1脂肪细胞的胰岛素敏感性,并以RT-PCR方法检测葡萄糖刺激前后各组细胞中PKB的表达. 结果 3T3-L1脂肪细胞3H-2脱氧-D葡萄糖摄取率依次为,低糖组0.80±0.28,对照组0.53±0.33,高糖组0.32±0.13;在相同条件下.3组细胞间的PKB mRNA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在葡萄糖刺激后普遍降低,低糖组、对照组和高糖组分别降低了52%、46%和5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体外不同的葡萄糖浓度培养条件,可产生3T3-L1脂肪细胞不同的胰岛素敏感状态,而细胞在此条件下的PKB表达并无明显差异.

    作者:郭敏杰;周立红;ZHANG En-yi;金军华;宫环;张铁梅 刊期: 2008年第08期

  • 尼古丁抑制6-羟基多巴胺损伤诱导的纹状体炎症反应

    目的 探讨尼古丁对6-羟基多巴胺(6-OHDA)损伤诱导的纹状体炎症反应的抑制作用. 方法 雄性SD大鼠分别接受尼古丁(0.2 mg/kg或2.0 mg/kg)或生理盐水腹膜腔内注射.注射7 d后,尼古丁高剂量治疗组、低剂量治疗组和模型对照组大鼠右侧纹状体内分别接受6-OHDA20 μg注射.免疫组织化学定量分析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和纹状体CD3、CD4、CD8阳性淋巴细胞数.免疫荧光定量分析纹状体小胶质细胞对6-OHDA损伤的反应. 结果 6-OHDA注射4周后,模型对照组注射侧黑质酪氨酸羟化酶免疫阳性细胞为相应对照侧的25.27%;而在尼古丁低剂量和高剂量组注射侧分别为相应对照侧的64.97%和67.24%.各组各时间点6-OHDA注射侧纹状体有明显的T淋巴细胞浸润,其中约80%为CD8阳性T淋巴细胞.尼古丁治疗组浸润的T淋巴细胞数较模型对照组明显减少,而CD3和CD4阳性细胞占总T淋巴细胞的比例在各组和各时间点基本一致,尼古丁治疗组和模型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纹状体小胶质细胞特异标记物IBA1免疫荧光定量结果显示,尼古丁处理可显著抑制6-OHDA损伤诱导的小胶质细胞激活. 结论 尼古丁可抑制6-OHDA损伤诱导的炎症反应.而尼古丁对炎症反应的抑制作用可能是其保护多巴胺能神经元的机制之一.

    作者:丁晖;XU Sheng-li;周明;CHEN Biao 刊期: 2008年第08期

  • 老年心脏瓣膜病患者围手术期诊治体会

    近年来,老年心脏瓣膜病患者手术例数日益增多,手术疗效亦明显提高;但是老年心脏瓣膜病患者常并存其他系统疾病,其围术期的诊治难度大,是心血管外科的一个重要课题.我院自1994年1月至2006年6月共施行老年患者瓣膜手术567例,现就围术期诊治经验报道如下.

    作者:宋智钢;徐志云;邹良建;王志农;于伟勇;张宝仁;王连才;王尔松 刊期: 2008年第08期

中华老年医学杂志

中华老年医学杂志

主管: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中华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