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亦堃;乔振华;史书红;郗光霞;赵宝珍
目的 探讨肠内营养在脑卒中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脑卒中患者120例,肠内营养和肠外营养组各60例.两组在营养支持前及营养支持后1个月分别用消化道内镜检查胃肠黏膜情况,并测定和比较T淋巴细胞亚群及免疫球蛋白.结果 肠内营养组在肠内营养支持后,胃、十二指肠黏膜损害(溃疡率)21例(35.0%),肠外组为41例(68.3%),肠内组显著低于肠外组(P<0.01),肠外组轻型15例(50.0%),肠外组重型26例(86.7%),轻型显著低于重型(P<0.01);肠外组重型治疗后血清免疫球蛋白IgG、IgA、IgD分别为(9.27±2.41)g/L、(2.11±0.64)g/L、(2.11±0.36)mg/L及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4+/CD8+分别为(51.42±3.89)%、(36.26±2.82)%、(1.17±0.29),肠内组重型治疗后IgG、IgA、IgD分别为(11.70±2.89)g/L、(2.81±0.69)g/L、(2.40±0.31)mg/L,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4+/CD8+分别为(60.70±4.94)%、(40.38±4.10)%、(1.49±0.58),肠内营养组显著高于肠外营养组(P<0.01);机体感染发生率其肠外组为23例(38.3%),肠内组总感染11例(18.3%),肠内组显著低于肠外组(P<0.05).结论 肠内营养在脑卒中患者中具有维护肠道屏障功能和免疫功能的作用,并能降低感染发生率,且安全可行.
作者:赖文军;潘涛;汤健 刊期: 2007年第03期
目的 通过定量CT(QCT)测量昆明地区成年人骨密度,探讨昆明地区成年人骨密度的正常值范围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昆明地区20~85岁560例成年人为研究对象,采用Marcom Mx 8000多层螺旋CT测定腰椎松质骨骨密度,按每5岁为1个年龄组分析QCT骨密度与年龄、牛奶饮用、运动、日照、体质指数(BMI)、腰臀比(WHR)、绝经年限和性激素的关系.结果 (1)昆明地区男性及女性峰值骨密度均出现在20~24岁年龄段,男性为(132.44±3.56)mg/cm3,女性为(138.92±6.04)mg/cm3,女性高于男性(P<0.05).随着增龄,骨密度逐渐下降,骨丢失率增加,年丢失骨量女性为2.08 mg/cm3,男性为1.37 mg/cm3;(2)骨密度与年龄、腰臀比(WHR)、促卯泡素(FSH)、黄体生成素(LH)及绝经年限呈负相关(r分别为-0.74、-0.25、-0.32、-0.34、-0.65,P<0.01或P<0.05),与日照时间、运动量、雌激素(E2)呈正相关(r分别为0.18、0.28、0.23,P<0.01或P<0.05),除外年龄的影响,骨密度与WHR呈负相关(r=-0.11,P<0.05),与每日牛奶摄入量呈正相关(r=0.15,P<0.05);(3)以T≤-2.5为骨质疏松的诊断标准,骨质疏松的检出率为26.1%,当-3.06≤T≥-3.04时,绝经后妇女骨质疏松的检出率为30.0%.结论 建议以T≤-3.05作为昆明地区QCT诊断骨质疏松症的阈值.
作者:沈芸;朱崇昭;吴亚楠;吴玲;申明月;马蕾;毕鸿雁;宋光义;王昆明 刊期: 2007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治疗老年腹股沟疝并存前列腺增生症(BPH)患者一次性完成手术的可能性及疗效观察.方法 回顾性分析50例(65~78岁),老年腹股沟疝并存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采用腹股沟无张力疝修补术的同时行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TURP)的临床资料.结果 手术顺利,手术时间60~90 min,伤口疼痛较轻,手术切口均为甲级愈合.术后无并存疾病加重,均于术后5~9d出院.50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6个月至4年,未见疝复发和补片移位,排尿通畅,无尿失禁及尿道狭窄等并发症.结论 老年腹股沟疝并存前列腺增生症患者可在行腹股沟无张力疝修补术同时行TURP,可减少手术的费用,手术安全,术后并发症少.
作者:鲁纯智;金滨;王建业 刊期: 2007年第03期
例1 女性,66岁.因左侧肢体不自主多动1个月,于2004年11月7日入院.既往:糖尿病史20余年,间断服二甲双胍,血糖控制不稳定.入院查体:意识清楚,左侧面、唇、舌不自主多动伴不自主眨眼,左上肢远端多动重于近端,手指过屈,左拇趾不自主背屈,睡眠中消失.肌力5级,左下肢病理征可疑.头颅CT显示右侧尾状核头部和豆状核高密度影.血糖20.2 mmol/L,尿酮体阴性.诊断:糖尿病合并偏身舞蹈症.给予血管活性药、降糖药及氟哌啶醇1 mg每天2次,3 d后左侧舞蹈样动作逐渐消失.
作者:赵利杰;宋玨娴 刊期: 2007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老年人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早期肾功能损害及其与心功能的关系.方法 测定40例60~80岁的CHF患者、40例同年龄的心功能代偿的心脏病患者及40例同年龄的健康对照者的常规尿蛋白(UP)、血清/尿肌酐(S/UCr)、尿素氮(BUN)、尿微量白蛋白(UMA)、尿β2-微球蛋白(Uβ2-MG)水平.并与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进行相关分折.结果 老年CHF患者UMA水平较健康对照组和心功能代偿的心脏病组明显升高[分别为(8.69±10.23)、(1.72±1.25)和(2.30±2.08)mg/mmol UCr],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1);与LVEF呈显著负相关(r=-0.36,P<0.01);Uβ2-MG 3组分别为(0.143±0.223)mg/mmol UCr、(0.135±0.215)mg/mmo1UCr和(0.146±0.249)mg/mmol UC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结论 老年CHF患者存在以肾小球滤过功能受损为特征的早期肾功能异常;CHF程度越重,肾小球滤过功能损害越明显.
作者:黄为民;刘丰;吴戴红;郑曼如;叶清维 刊期: 2007年第03期
随着非甾体类抗炎药(NSAIDs)治疗和预防疾病的种类和范围不断增加,应用NSAIDs的患者越来越多;然而,NSAIDs的不良反应,特别是其引起严重的NSAIDs相关性胃肠黏膜损伤,常是导致患者不得不停药的原因.在国外,NSAIDs的不良反应占所有报道的药物不良反应的25%~30%.
作者:万军;石卉 刊期: 2007年第03期
近年来数项大规模前瞻性研究都显示,至少部分环氧合酶-2(cyclooxygenase-2,COX-2)抑制剂增高心血管事件的风险性.罗非昔布(refecoxib,万络)是用于治疗骨关节炎,缓解疼痛的一种COX-2抑制剂.2004年美国FDA报道,有8.8~14.0万患者发生严重心血管疾病与服用万络有关.有研究证明,患者连续服用万络18个月以上心脏病发作和卒中发生的风险成倍增加.所以,2004年9月30日默克公司宣布,在全球自愿撤回这种深受市场欢迎的止痛药,由此引发了更加激烈的COX-2抑制剂安全性之争[1].
作者:张园;程蕴琳;孙为豪 刊期: 2007年第03期
1991年日本Dote等[1]首先报道了一种急性扩张性心肌病.患者的左心室造影表现为特有的收缩末期心底部圆隆、颈部狭小的图像,类似日本古代捕捉章鱼的篓子,他们将该病命名为Tako-tusdo心肌病;有学者结合该病患者发病前均有明显的心理或躯体应激情况,且发病时患者血浆中儿茶酚胺等应激性物质水平显著升高的特点,将该病命名为应激性心肌病[2-4].初的Tako-tusdo心肌病病例报告主要集中在日本,曾被认为是一种特发于日本的地区性或种族性疾病;近来欧美学者陆续报道了一些Tako-tusdo心肌病的病例,对Tako-tusdo心肌病的临床表现、发病机制等有了进一步的认识[2-5].
作者:胡坚;邱元芝;尹绢 刊期: 2007年第03期
目的 观察先天性人巨细胞病毒(HCMV)潜伏感染至老年,对小鼠大脑皮质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 选择鼠龄为24个月HCMV先天性感染中枢神经系统模型小鼠.分为3组,每组6只,分别为:HCMV先天性潜伏感染老年鼠组(潜伏感染组)、HCMV先天性潜伏再激活感染老年鼠组(潜伏再激活感染组)和健康对照老年鼠组(健康对照组).采用透射电镜、TUNEL法和流式细胞仪检测分析各组小鼠大脑皮质细胞凋亡情况.结果 电镜检测发现,同健康对照组比较,潜伏感染组和潜伏再激活感染组部分神经元细胞核染色体固缩、核物质碎片化、凋亡小体形成等特征性凋亡改变.TUNEL法和流式细胞仪检测发现健康对照组凋亡细胞少,潜伏感染组凋亡细胞比率较健康对照组升高,而潜伏再激活感染组凋亡细胞多;t检验潜伏感染组、潜伏再激活感染组与健康对照组凋亡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1).结论 先天性感染HCMV后长期潜伏在小鼠的大脑皮质,至老年后可诱导细胞凋亡.
作者:赵俊;王明丽;陈敬贤 刊期: 2007年第03期
痔上直肠黏膜环形切除钉合术(PPH)手术操作简单,符合生理特点,无直肠、肛门狭窄和肛门失禁等并发症发生[1].我们于2003年3月至2006年1月应用此项技术治疗33例老年重度痔患者,临床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作者:詹成;张付志;刘淑华 刊期: 2007年第03期
目的 观察具有年龄相关性听力下降(age-related hearing loss,AHL)特点的不同周龄C57BL/6J鼠和钾钠氯化合物协同联合转运子-1(Na-K-2Cl cotransporter-1,NKCC1)基因敲除鼠年龄相关性听力改变与耳蜗血管纹NKCC1表达的情况,并检测不同龄的NKCC1+/-杂合子小鼠耳蜗NKCCl蛋白表达及耳蜗扫描电镜形态变化,研究血管纹NKCC1在老年性聋发病中的作用.方法 应用听性脑干反应(ABR)分别检测4、8、16、32、48、60周龄组C57BL/6J小鼠和两种基因型NKCC1小鼠的听力,采用免疫组化法观察其血管纹NKCC1表达的变化,同时采用免疫印迹杂交(Western Blot)检测不同周龄小鼠耳蜗的NKCC1蛋白的含量,扫描电镜观察不同周龄小鼠的耳蜗基底膜结构.结果 C57BL/6J小鼠随鼠龄增加而出现听力下降,自16周龄时ABR阈值出现显著性增高(P<0.05);血管纹NKCC1蛋白表达也呈现随鼠龄增加而逐步减低,其灰度值自16周龄时显著增高(P<0.01).NKCC1+/-杂合子鼠的听力随鼠龄增长而逐渐下降,老龄小鼠的ABR阈值与其低龄时相比,阈值显著性升高(P<0.05).老龄小鼠的耳蜗NKCC1蛋白含量低于低龄小鼠,老龄NKCC1+/-小鼠的耳蜗底回外毛细胞(OHC)出现散在性点状缺失.结论 AHL小鼠血管纹NKCC1蛋白表达随年龄增长而减少,显示与AHL相关,老年性聋的发病可能与血管纹NKCC1通道蛋白的遗传特性及功能有关.
作者:褚汉启;熊浩;崔永华;黄孝文;韩方;吴振恭;周良强;孔维佳 刊期: 2007年第03期
慢性咳嗽是常见的临床症状,常给诊断和治疗带来困难,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1].我们通过临床前瞻性研究,探讨了老年人慢性咳嗽的病因及频率分布特点,旨在为今后治疗提供依据.
作者:余莉;邱忠民;吕寒静;杨忠民;洪光朝;魏为利;时翠芹 刊期: 2007年第03期
目的 分析老年人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的临床特征.方法 对90例≥60岁(老年组)和75例≤45岁(非老年组)TIA患者进行临床回顾性分析.结果 老年组TIA病因明显不同于非老年组,高血压(60%)、缺血性心脏病(42%)、吸烟史(23%)、周围血管病变(21%)及糖尿病(20%)的构成比较高,而肥胖、高脂血症、睡眠障碍及血管病家族史在非老年组常见,高尿酸血症在两组均有较高构成比.椎基底动脉系TIA发生率老年组明显高于非老年组(分别为21%与9%,P<0.05).结论 老年TIA组与非老年组比较,具有不同的病因和临床特征.病因分布特征提示,老年TIA患者病因中心血管病变构成比较高,尤其是高血压控制不良.对具有心血管病变的老年人给予早期干预,可降低TIA发病率.
作者:栾松;崔丽英;管宇宙;翦凡;姜楠 刊期: 2007年第03期
有研究显示,应对能力与抑郁存在相关性[1].我们对100例患有慢性疾病的老年人进行了为期1年的心理危机及生活行为的干预,旨在探讨如何改善老年患者的抑郁情绪,提高其积极的应对方式.
作者:章金辉;占建华;李水法;尹琪华;严伟良;刘慧英;刘小兰;俞建洪 刊期: 2007年第03期
正常压力脑积水表现为步态障碍、痴呆和尿失禁三联征,并伴有脑室扩张、脑脊液压力正常,经脑脊液分流术后症状改善,特发性正常压力脑积水作为其中的一个类型常发生于老年人,其病因不明.我们对1997-2005年我科手术治疗的21例特发性正常压力脑积水患者的疗效进行分析.
作者:王文治;李牧;周忆频;杜宏生;冯学泉 刊期: 2007年第03期
目的 研究老年人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特点及观察手法复位的治疗效果.方法 62例老年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者,男1 8例,女44例,年龄65~84岁(平均72.1岁)分为2组,手法复位治疗(治疗组)41例,非手法复位治疗(对照组)21例.患者在就诊后3 d和6个月随访.结果 在本眩晕中心就诊308例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者中,以51~70岁患者为多发,占51.0%.治疗效果,治疗组在3 d内有78.0%患者治愈,与对照组(23.8%)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6个月,治愈率分别为90.2%和81.0%.有4例患者不能耐受,手法复位效果不好.结论 老年BPPV患者临床多见,手法复位治疗对老年人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者安全、有效,能显著缩短病程.
作者:宋海涛;高波;张秋颖;扬弋;徐进;黄魏宁 刊期: 2007年第03期
目的 观察自然增龄大鼠骨髓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2(PPARγ2)表达与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LDL)及骨量的关系,探讨其在大鼠自然增龄骨丢失发生过程中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 选择不同月龄(6、12及18月龄)大鼠作为研究对象,逆转录PCR(RT-PCR)检测骨髓PPARγ2、核因子-kB活化受体配体(RNAKL)、骨保护素(OPG)、核因子-kB活化受体(RANK)mRNA表达水平;ELISA法检测骨髓上清Ox-LDL、脂肪酸结合蛋白(aP2)水平,图像分析仪测定骨髓脂肪组织含量并检测股骨骨密度.结果 骨密度随增龄进行性减低,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骨组织HE染色,6月龄大鼠骨髓腔中脂肪极少,而在18月龄约占40%骨髓腔空间,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脂肪髓的发生与年龄呈正相关(r=0.762),与骨密度呈负相关(r=-0.626);骨髓中aP2及Ox-LDL浓度随增龄明显增高,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PARγ2表达随增龄明显升高,3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RANKL表达随增龄呈进行性升高,而OPG在18月龄组明显下降,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RANK随增龄无明显变化.结论 随增龄Ox-LDL水平升高可激活骨髓PPARγ2转录活性,引起骨髓脂肪生成增多并参与骨量减低的发生,是Ⅱ型原发性骨质疏松发生的可能机制之一.
作者:朱亦堃;乔振华;史书红;郗光霞;赵宝珍 刊期: 2007年第03期
目的 了解老年胃食管反流病(GERD)患者夜间酸突破现象(NAB)及制定治疗方案.方法 胃镜确诊GERD患者32例,随机分为4组(分别为A、B、C、D组),每组8例.A组:奥美拉唑(商品名洛赛克)20 mg,每日1次口服(晨6时),B组:奥美拉唑20 mg,每日2次口服(晨6时及临睡前服),C组:奥美拉唑40 mg,每日2次口服(晨6时及临睡前服),D组:奥美托唑20 mg,每日1次口服(晨6时),同时临睡前加服雷尼替丁150 mg.所有患者于用药治疗第5天连续24 h监测胃内pH值.结果 NAB发生情况:A组5例,较B组1例、C组0例和D组2例明显增多(P<0.05).结论 老年GERD患者的NAB发生与奥美拉唑的用药剂量、用药方法有明显关系,在使用奥美拉唑基础上夜间睡前服用小剂量H2受体拮抗剂(不能长期用)能明显减少NAB的发生.
作者:樊薇;周涛;程宝泉;高海青 刊期: 2007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老年人腹部手术后胃轻瘫的诊断与治疗方法.方法 总结2002年5~12月11例老年人腹部手术后发生胃轻瘫的临床资料,主要观察患者每天胃肠减压量、腹部体征,分析其诊治情况.结果 11例均符合胃轻瘫的诊断标准,胃肠减压量850~2450 ml/d,平均1050 ml/d,无腹部压痛,肠鸣音减弱.经禁食、胃肠减压、静脉输注小剂量红霉素及胃管内给予吗叮啉、针灸、中药大承气汤等综合保守治疗,痊愈.胃肠功能恢复时间为16~32 d,平均24 d.结论 老年人胃轻瘫可以发生在腹部大手术后,主要由于胃功能异常所致,保守治疗为主要治疗方法.
作者:李志霞;安大立;赵团结 刊期: 2007年第03期
食管癌是我国的常见恶性肿瘤,放射治疗是主要治疗手段之一,我们回顾性分析1989年2月至2001年2月在我科行放射治疗的80岁以上老年食管癌患者28例,分析其放射耐受性及疗效.
作者:李国文;郭跃信 刊期: 2007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