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胸腺瘤术后甲状腺内异位胸腺瘤伴甲状腺功能减退及重症肌无力一例

颜美珠;赵咏桔

关键词:异位胸腺瘤, 术后, 甲状腺功能减退, 甲状腺肿块, 眼睑下垂, 体检, 四肢无力, 患者, 症状, 移动, 血压, 无压, 吞咽, 体温, 男性, 脉搏, 呼吸, 边界
摘要:患者男性,74岁.因体检发现右侧甲状腺肿块于2003年9月13日入院.患者一般情况尚好,无怕热、手抖、心慌,无眼睑下垂及四肢无力等症状.体检:体温37.2℃,血压130/80 mm Hg,呼吸20次/min,脉搏78次/min,右侧甲状腺可扪及一肿块,质中,边界尚清,随吞咽移动,无压痛.
中华老年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人类白细胞抗原基因多态性与长寿的相关性研究概况

    很早以前人们就意识到了长寿与遗传间存在着关联,但从基因的角度研究长寿是在分子生物学技术发展之后.随着分子生物学和基因技术的发展,有关的报道在逐渐增加.

    作者:程艳杰;王旭;范存琳;刘辉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胸腺瘤术后甲状腺内异位胸腺瘤伴甲状腺功能减退及重症肌无力一例

    患者男性,74岁.因体检发现右侧甲状腺肿块于2003年9月13日入院.患者一般情况尚好,无怕热、手抖、心慌,无眼睑下垂及四肢无力等症状.体检:体温37.2℃,血压130/80 mm Hg,呼吸20次/min,脉搏78次/min,右侧甲状腺可扪及一肿块,质中,边界尚清,随吞咽移动,无压痛.

    作者:颜美珠;赵咏桔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老年人跌倒预防策略建议

    老年人跌倒发生率高,后果严重,威胁老年人健康和生命,已成为公众关注的公共卫生问题[1].许多引起老年人跌倒的危险因素有预防的可能性,如独居、不活动、日常生活活动受限、疾病因素、药物、视力差、肌肉力量弱、反应时间长、平衡损伤、步态损伤、鞋、环境危险因素等.

    作者:辛美哲;于普林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胺碘酮与辛伐他汀合用治疗老年人阵发性心房颤动的疗效分析

    心房颤动(房颤)是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对我国13省份14个自然人群的29 079人进行抽样调查,房颤发生率在0.7%[1],而且随年龄的增长显著增高,随着人口老龄化,冠心病、心力衰竭和高血压等慢性疾病都可能增加房颤的发生[2].现将我科应用胺碘酮加辛伐他汀治疗房颤的有关情况总结如下.

    作者:王少黎;费丽萍;郭艳霞;周宁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老年动脉硬化性疾病患者的调脂治疗方法和策略

    血脂水平随增龄而升高,由于老年人运动减少、摄入过量的高脂肪食物以及衰老,高脂血症的发生率高于中青年人.老年人因血脂异常所致的冠心病、卒中、肾动脉硬化、肢体坏死等疾病也高于中青年人.因此,重视老年人血脂异常的治疗,对防治动脉硬化性疾病至关重要.

    作者:李为民;韩薇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麻醉和镇痛对老年人食管癌术后T细胞亚群变化的影响

    目的 比较不同麻醉和镇痛方法对非老年及老年食管癌患者术后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CD4/CD8)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80例食管癌患者,其中40例65~75岁患者为老年组,40例47~59岁患者为非老年组,根据麻醉和术后镇痛方法的不同,每组分为静脉复合全麻、术后静脉自控镇痛20例(静脉自控组)和静脉全麻联合硬膜外阻滞、术后硬膜外自控镇痛20例(硬膜外腔自控组).分别于麻醉前、术毕、术后1 d、2 d、5 d,共5个时点测定T细胞亚群.结果 术后5 d,非老年组及老年组硬膜外腔自控组CD4/CD8为(1.5±0.4)和(1.3±0.4),分别高于非老年组的(1.3±0.4)和老年组静脉自控组的(1.1±0.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结论 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较有利于促进患者T细胞亚群恢复正常.

    作者:孙来荣;顾连兵;沈宗丽;朱月清;钱燕宁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老年大肠癌患者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Ⅱ的变化及临床意义

    目的 研究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Ⅱ(IGF-Ⅱ)在老年人大肠癌发展过程中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放射免疫及电化学发光分析法检测48例大肠癌、32例大肠腺瘤、20例健康者血清IGF-Ⅱ、血清癌胚抗原(CEA)、糖类抗原19-9(CA19-9)的含量.结果 老年大肠癌、大肠腺瘤组血清IGF-Ⅱ水平分别为(1.05±0.45)μg/L和(0.79±0.24)μg/L,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0.50±0.15)μg/L(P<0.01),大肠癌较大肠腺瘤增高更显著(P<0.05).大肠癌患者中,Dukes分期A、B、C 3期IGF-Ⅱ水平分别为(0.87±0.26)μg/L、(0.95±0.35)μg/L和(1.21±0.45)μg/L,较对照组显著增高(P<0.01),D期为(0.51±0.25)μg/L,增高不明显(P>0.05),并较前3期显著下降(P<0.01);大肠癌不同肿块大小、解剖部位及分化程度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检测IGF-Ⅱ、CEA、CA19-9较单项检测阳性率显著提高(P<0.05).结论 IGF-Ⅱ与老年人大肠癌的发生、发展有密切关系,与CEA、CA19-9联合检测,可显著提高大肠癌的诊断阳性率.

    作者:冯晓莹;姜妙娜;季晓鹏;贾玉杰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血小板在动脉粥样硬化发病早期的作用

    动脉粥样硬化血栓形成是威胁老年人生命的主要疾病之一.2001年世界卫生组织报道动脉粥样硬化血栓形成占全球病死率52%;Framingham心脏研究分析结果表明,60岁以上动脉粥样硬化血栓形成患者,预期寿命平均要缩短8~12年.因此,了解动脉粥样硬化血栓形成的发病机制并及时控制其发生、发展,对于降低病死率、延长寿命,具有重要的意义.

    作者:程蕴琳;刘莉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北京市部分城乡中老年人失眠的现状调查

    失眠通常指患者对睡眠时间和(或)质量不满足并影响白天社会功能的一种主观体验.Bixler等[1]在美国洛杉矶地区调查了1006户有代表性的家庭,发现50岁以上人群中失眠发生率为39.8%.

    作者:姜中央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MRI不同序列诊断高血压性脑微量出血的价值

    脑微出血(cerebral microbleeds,CMBs)指在梯度回波T2*加权(gradient echo T2*-weighted imaging,GRE T2*-WI)上表现为直径2~5 mm的圆形低信号[1],组织病理学研究表明,该低信号灶为含铁血黄素所致,临床上没有相应的症状和体征;另外,多发性CMBs常提示微血管病变已处于末期,易发生脑出血,检出CMBs具有潜在的临床价值[2,3].

    作者:康笑水;曾庆师;李传福;侯金文;丛培新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经支气管镜钬激光治疗80岁以上机械通气患者并发气管肉芽肿的疗效分析

    目的 分析80岁以上机械通气患者并发气管内肉芽肿临床特点并观察钬激光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7例80岁以上患者均经气管切开长期行呼吸机辅助治疗并发气管肉芽肿,行经气管镜钬激光肉芽肿切除术,观察治疗前后患者的临床表现、血气分析、机械通气参数等变化.术后180 d复查,观察肉芽肿复发情况,并记录并发症.结果 本组7例均可见气管内肉芽肿形成,临床表现为逐渐出现喘鸣、呼吸和心率增快、血氧饱和度(SaO2)和血氧分压(PaO2)下降及二氧化碳分压(PaCO2)升高,潮气量(TV)逐渐减少、气道峰压(Ppeak)逐渐增高.治疗后喘鸣消失,呼吸、心率分别从治疗前(45±11)次/min、(140±12)次/min下降到(18±8)次/min、(72±20)次/min,血pH、PaO2、SaO2分别由7.18±0.02、(40±10)mm Hg、(70.4±5.8)%上升到7.40±0.02、(79±13)mm Hg、(95.1±3.9)%,PaCO2由(82±11)mm Hg下降至(40±6)mm Hg,TV由(150±34)ml/min上升到(410±35)ml/min,Ppeak由(65.9±5.7)cm H2O下降到(25.1±3.3)cm H 2O,治疗前后各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30、60、180 d未见复发.治疗中未发生并发症.结论 80岁以上长期行机械通气患者并发气管肉芽肿逐渐形成,容易误诊;经气管镜钬激光切除疗效显著、安全可靠.

    作者:方保民;黄魏宁;吕林;孙铁英;柯会星;钱贻简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转基因小鼠bcl-xl过表达在大脑中动脉栓塞中的保护作用及机制

    目的 观察探讨大脑中动脉栓塞模型转基因小鼠中bcl-xl的过表达对脑缺血及缺血后再灌注是否具有保护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方法 建立bcl-xl过表达转基因小鼠,将该模型小鼠与同种系野生型小鼠同时行线栓永久性阻塞大脑中动脉,在缺血24 h时测其神经功能评分,观察转基因小鼠与野生型小鼠的差别.在缺血后不同时间点分别检测两种小鼠脑梗死体积及其动态变化,比较其脑组织中bcl-xl的表达量的差异、再灌注时凋亡细胞的数量和分布情况及脑中细胞色素C的表达量.结果 转基因小鼠的神经功能评分低于野生型小鼠.在缺血后不同时间点转基因小鼠的梗死体积、缺血局部细胞色素C的表达、皮质缺血区内的凋亡细胞数明显少于野生型小鼠,且保护作用发生时间早,持续时间较长.梗死前后转基因小鼠的皮质细胞bcl-xl的表达量均明显高于野生型小鼠,且梗死后两种小鼠体内的bcl-xl的表达量均有所增加,但二者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转基因小鼠中bcl-xl的过表达能降低脑梗死的体积并改善小鼠的神经功能,这种效应可能是通过抑制细胞凋亡而实现的,其机制可能是bcl-xl的过表达抑制了细胞色素C的释放.

    作者:王芙蓉;姜永生;刘艳;肖文伍;张苏明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急性下呼吸道感染增加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栓危险的临床观察

    目的 评价慢性心力衰竭(心衰)和心衰合并下呼吸道感染患者的血栓风险.方法 入选51例慢性心衰患者(CHF组)、26例慢性心衰合并下呼吸道感染患者(CHF+RTI组)、32例健康对照者(对照组),ELISA法检测血浆凝血酶-抗凝血酶Ⅲ复合物(TAT)、凝血酶原片段1+2(F1+2)、D-二聚体(D-D)、纤溶酶-抗纤溶酶复合物(PAP)、β-血小板球蛋白(β-TG)和血小板因子4(PF4).结果 3组的6种血栓标志物存在差异,CHF组的各项指标均高于对照组,TAT、F1+2、D-D、PAP、β-TG、PF4分别为(6.29±2.02)与(3.59±1.74)μg/L、(1.43±0.56)与(0.86±0.29)nmol/L、(1.57±0.66)与(0.46±0.28)mg/L、(397.0±117.7)与(238.1±58.1)、(30.84±11.37)与(23.10±7.72)μg/L、(10.28±4.03)与(7.40±3.07)μ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1).CHF组除PAP与CHF+RTI组[分别为(397.0±117.7)与(408.8±87.7)μg/L]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外,其余5项指标均显著低于CHF-RTI组[TAT:(6.29±2.02)与(8.14±2.51)μg/L,P<0.01;F1+2:(1.43±0.56)与(1.83±0.52)nmol/L,P<0.01;D-D:(1.57±0.66)与(1.90±0.56)mg/L,P<0.01;β-TG:(30.84±11.37)与(41.92±12.91)μg/L,P<0.01;PF4:(10.28±4.03)与(14.51±4.39)μg/L,P<0.01].各组内β-TG与PF4呈正相关(r分别为0.605、0.926、0.916,均为P<0.01).结论 慢性心衰患者存在血栓前状态,若合并急性下呼吸道感染,则进一步增加血栓形成的危险性.

    作者:骆雷鸣;范利;李妍涵;顾杰;薛浩;曾强;刘静;杨雪;朱兵;吴红梅;刘国树;叶平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60例老年人垂体瘤分析

    对1995-2006年在我院手术治疗的60例60岁以上老年垂体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老年人垂体瘤的特点及诊断、治疗方法.

    作者:冯力;范月超;于如同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老年人先天性房间隔缺损外科治疗的体会

    目的 总结老年人房间隔缺损的手术及术后处理方法.方法 对31例60~66岁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患者进行手术治疗,19例同期处理三尖瓣病变,8例同期行射频消融治疗心房颤动(房颤),并与59例45~59岁的非老年患者比较,观察手术疗效.结果 两组患者手术后全部存活,老年组8例行射频消融术,有效率87.5%,右心功能不全8例,治疗后好转;非老年组8例行射频消融术,有效率100.0%,右心功能不全2例,治疗后好转.结论 年龄不是房间隔缺损手术的禁忌证,正确的术后处理、并存症的治疗和房颤治疗对预后有重要影响.

    作者:赵铁夫;王盛宇;周其文;马涵英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良性前列腺增生症的治疗目标与药物选择

    良性前列腺增生症(BPH)是影响老年男性生活质量的常见疾病之一,随着前列腺体积逐渐增大,引起膀胱出口梗阻,产生尿频、尿急、急迫性尿失禁(储尿期症状)及排尿踌躇、尿线变细、尿不尽甚至尿潴留(排尿期症状)等症状,严重者出现上尿路损害而威胁生命.

    作者:杨勇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血浆生物介质的临床意义及糖皮质激素疗效相关性研究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气道炎症过程是由复杂的炎性细胞及其分泌的细胞因子共同参与的复杂过程,终导致气道结构的重构和气道阻塞.本试验的目的是测定血浆白介素-13(IL-13)、肿瘤坏死因子(TNF-α)、超敏C反应蛋白(CRP)在COPD患者和健康人血浆中的水平,探讨COPD与IL-13、TNF-α、CRP的关系及使用糖皮质激素治疗对其的影响.

    作者:陈雪英;刘芹;何艳;周莹;代莉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多发性硬化认知功能障碍的特点

    目的 探讨多发性硬化(multiple sclerosis)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形式和特点.方法 将26例多发性硬化患者分为脊髓型组(10例)和脑脊髓型(包括单纯脑型)组(16例)两组,另设健康对照组20例,采用神经心理学测验的方法系统评价记忆、视空间能力、信息处理速度、执行功能及整体认知功能,所有多发性硬化患者均接受头颅及脊髓磁共振(MRI)检查.结果 神经心理学测验发现,脑脊髓型和脊髓型多发性硬化患者的即刻回忆分别为(5.2±0.4)与(10.1±0.4)分短时延迟自由回忆(4.8±0.5)与(11.2±0.5)分、长时延迟自由回忆(3.5±0.5)分测验成绩与对照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视空间功能及信息处理速度明显下降(P<0.01),执行功能障碍显著(P<0.01).单纯脊髓型多发性硬化也存在认知功能障碍.结论 多发性硬化患者存在认知功能障碍,以记忆、执行功能障碍、视-空间能力及信息处理速度障碍为主,整体认知功能相对保存.

    作者:肖桂荣;邵静松;孙新芳;宋建良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复方天麻蜜环糖肽片治疗脑动脉硬化症的疗效观察

    一、对象和方法1.对象:选择2005年3月至2006年3月本院门、急诊病例中脑动脉硬化症患者120例,年龄60~78岁,平均(66.5±7.3)岁;病程2~6年.依就诊顺序随机分为治疗组60例,对照组60例.随访1个月,完成随访120例.

    作者:成戎川;赵士福;何涛;程赛宇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神经生长因子经鼻给药的实验研究

    神经生长因子(NGF)对神经系统退行性变疾病,如Alzheimer病、帕金森病、运动神经元病等有着潜在的治疗作用,但NGF不易通过血脑屏障,临床上缺乏一种合理有效的中枢给药途径.

    作者:佡剑非;毕国荣;任常山;陈红;曹孙琼 刊期: 2007年第06期

中华老年医学杂志

中华老年医学杂志

主管: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中华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