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梅
股骨粗隆间骨折为老年人常见骨折,随着社会人口老龄化,其发生率有逐渐上升趋势,早期内固定手术治疗是一种积极有效的手段,临床上内固定治疗老年人股骨粗隆间骨折方法较多,但不同术式各有利弊[1,2],为了探讨治疗老年人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佳内固定治疗方法,我们对采用4种不同术式治疗的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比较分析,现报道如下.
作者:张铁洪;沈为栋;杜江鸿;廖瑞星 刊期: 2006年第01期
肾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ARAS)是缺血性肾病的主要原因,约占所有肾血管疾病的60%~90%.在50岁以上的人群中,粥样硬化所致肾动脉狭窄发展为终末期肾功能衰竭约为5%~15%,男女之比约为2:1.
作者:张晓英 刊期: 2006年第01期
近10年来,一系列大规模临床试验均证实洛伐他汀和普伐他汀对于冠心病一级预防具有重要意义.中国冠心病二级预防研究(CCSPS)证实,以中国冠心病患者为代表的东方人群的血脂水平相对较低,采用天然复合他汀类药物--血脂康进行调脂治疗亦可获得长期临床转归终点的获益.
作者:李勇 刊期: 2006年第01期
近年来研究发现Alzheimer病(AD)的发生与高同型半胱酸(Hcy)血症,可能有一定关系,叶酸、维生素(Vit)B12是Hcy代谢过程中的辅酶,我们通过测定血浆叶酸、VitB12及血浆Hcy水平,探讨AD与血浆Hcy水平的关系.
作者:肖桂荣;孙新芳;宋建良;谢建平 刊期: 2006年第01期
近年美国提出的慢性肾脏病定义和诊断标准有很重要意义,该定义的提出,明确了慢性肾脏病范围,加深了对慢性肾脏病的认识,有利于推动该病的防治,也为如何认识老年人慢性肾脏病问题提出新的课题.
作者:毕增祺 刊期: 2006年第01期
McDonagh等[1]发现,心力衰竭(心衰)患者脑钠素(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BNP)浓度是升高的,并且在无症状性心衰患者,BNP是左室功能低下的一个敏感指标,症状性心衰患者BNP浓度的增高与心衰的严重程度相关.
作者:曹久妹;李菲卡;杜萱;顾志冬;张凤如;何汝敏 刊期: 2006年第01期
据2003年5月JAMA发表的第7次美国预防、发现、评估和治疗高血压国家联合委员会报告(JNC-7),美国的高血压患者约5千万人,全世界的高血压患者约10亿人,且高血压的发病率有继续升高的趋势[1].我国也是高血压发病较高的国家,2002年调查高血压患病率已达18.8%[2].
作者:付平;崔天蕾 刊期: 2006年第01期
目的观察阿托伐他汀钙对肾血管性高血压大鼠左室重构的保护作用.方法应用经典的两肾一夹方法,制备肾血管性高血压大鼠模型.实验动物随机分对照组(假手术)、高血压组及治疗组,每组各7只.治疗组给予阿托伐他汀钙(立普妥2 mg/kg)治疗6周.采用鼠尾测压法测定大鼠血压的变化;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大鼠血浆血管紧张素(Ang)Ⅱ含量和肾素活性;称量法计算各组大鼠心脏重量及左室重量与体重比值.结果高血压大鼠血浆AngⅡ含量和肾素活性分别为(106.4±7.8)ng/L和(20.6±2.4)ng/L,比对照组[(72.3±5.4)ng/L和(12.5±3.7)ng/L]明显增高(P<0.01);心脏重量为(1.46±0.09)g,左室重量与体重比值为(3.54±0.19)×10-3,比对照组[(0.98±0.07)g和(2.28±0.06)×10-3]显著增大(P<0.01).给予小剂量阿托伐他汀钙治疗6周后,AngⅡ含量[(68.3±6.9)ng/L]和肾素活性[(8.7±2.3)ng/L]明显下降(P<0.01),心脏重量减至(1.05±0.04)g,左室重量与体重比值降至(2.36±0.07)×10-3,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钙能明显降低高血压大鼠心脏重量及左室重量与体重比值,对高血压大鼠病理性左室重构具有保护作用.
作者:张雪娟;宋力;刘克为;骆梅 刊期: 2006年第01期
目的分析老年消化道疾病患者围手术期死亡的主要原因,探讨降低病死率的方法.方法回顾性总结1990至2003年2891例老年消化道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中61例围手术期死亡患者进行分析.用Logisitic回归方法分析患者的血红蛋白、白蛋白、血压、心脏病、糖尿病等与围手术期病死率的关系.结果在2891例中,并存心血管疾病者1338例(46.2%),呼吸系统疾病813例(28.1%),糖尿病449例(15.5%),肾功能不全348例(12.1%),贫血(血红蛋白低于110 g/L)796例(26.2%),低蛋白血症(白蛋白低于35 g/L)442例(22.2%),围手术期死亡61例(2.1%),死亡的主要原因为心血管系统并发症、呼吸系统并发症和肾功能衰竭等.Logisi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术前心血管疾病、低蛋白血症与围手术期病死率明显相关.结论加强老年消化道患者围手术期的处理对降低病死率有重要意义.
作者:唐大年;韦军民;朱明炜;黄美雄;吴蓓;李永国 刊期: 2006年第01期
老年人肾脏解剖生理学特点一、肾脏大体解剖结构的老年改变正常成年人两肾的平均重量大约为230~300g;40岁以后,肾脏的重量开始逐渐减轻,体积缩小,到70~80岁时,肾脏的重量下降约20%~30%,总体积也下降了20%左右.
作者:程庆砾 刊期: 2006年第01期
钙性尿毒症性小动脉病(CUA),亦称钙化防御(calciphylaxis),是以系统性小动脉钙化和组织缺血为特征的一种少见、致命性的血管性疾病,主要表现为皮肤溃疡、动脉血管钙化和周围组织缺血性坏死,严重者出现坏疽.
作者:黄颂敏;杨亦彬 刊期: 2006年第01期
老龄化社会对于人类健康的严峻挑战不例外地也反映在肾脏疾病领域.据美国肾脏病登记中心(USRDS)2000年的报告,美国维持性透析的平均起始年龄为61岁,而且在75岁以上的人群中透析人数增长快.
作者:王海燕 刊期: 2006年第01期
目的探讨70岁以上老年人体外循环心脏手术后严重并发症的高危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4例70岁以上老年患者接受体外循环心脏手术的一般情况、并存疾病、围术期情况及转归等临床资料.结果术后30 d内早期死亡13例,病死率6.4%;术后出现严重并发症40例,发生率19.6%,明显高于同期非老年体外循环心脏手术患者的4.7%(P<0.01);回归分析显示,年龄≥70岁、主动脉阻断时间和体外循环转流时间是影响术后早期疗效的高危因素;急诊手术、并存高血压、糖尿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和脑血管疾病、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和范围是影响手术预后的危险因素.结论70岁以上老年人体外循环心脏手术严重并发症发生率高,预后较差.术前积极治疗并存的慢性疾病,术中尽量减少主动脉阻断时间和体外循环转流时间或许可以提高老年人体外循环心脏手术的疗效.
作者:侯晓彬;肖明第;刘沙 刊期: 2006年第01期
急性肾功能衰竭(ARF)是一组由多种病因引起的,临床表现为肾功能在数天或数周内的迅速恶化、体内代谢产物潴留、肾小球滤过率(GFR)下降超过正常参考值的50%或在慢性肾功能衰竭的基础上又下降15%以上,以及由此引起的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紊乱的临床综合征.
作者:程庆砾 刊期: 2006年第01期
前列腺癌局部根治性放射治疗包括外照射、内照射放疗等.近几年,三维适形放疗(3-dimentional conformal radiotherapy)、调强放疗(intensity modulated radiotherapy)、运用质子的调强放疗(intensity modulated proton therapy)、超声引导的经会阴粒子植入等治疗技术在临床逐渐取代传统放疗;新的影像引导的放射治疗(image guide radiotherapy)以及生物靶区等概念已在临床开始应用.我们综述了前列腺癌体内、外照射技术的发展,着重介绍调强放疗.
作者:徐勇刚;李高峰 刊期: 2006年第01期
由于老年人肾脏结构发生改变,肾脏生理功能逐渐减退,使其对内、外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下降,在出现全身性疾病以及创伤、手术等状况时,肾脏受损的并发症也随之增加.因此,近年来有关老年人肾脏疾病的研究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和关注.
作者:陈惠萍 刊期: 2006年第01期
目的观察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对老年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外周血干细胞的动员效率.方法AMI患者20例按年龄分为≥70岁组和<70岁组,两组均给予包涵体型G-CSF 300~600μg/d皮下注射,连用5 d,检查动员前及动员后第3、4、5、6、7 d患者外周血白细胞计数,流式细胞仪测定CD34+细胞数量,观察动员过程中不良反应发生的情况. 结果≥70岁组在动员前及动员后第3、4、5、6、7 d外周血中白细胞(×109/L)分别为6.75、28.16、34.93、34.40、38.93、21.85,CD34+细胞(×106/L)分别为6.25、51.10、92.60、109.65、134.69、45.09;<70岁组白细胞(×109/L)分别为8.73、28.21、33.67、33.95、32.93、18.71,CD34+分别细胞(×106/L)为9.01、71.79、128.54、268.17、249.51、72.25,两组外周血白细胞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仅动员后第3 d<70岁组外周血中CD34+较≥70岁组有显著增加(P<0.05);≥70岁组在动员前及动员后第3、4、5、6、7 d外周血中白细胞、CD34+显示,在动员后第6 d出现高峰.患者外周血中CD34+细胞数量与白细胞数量变化呈正相关(r=0.94).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老年AMI患者行G-CSF动员安全、可行,外周血中CD34+细胞数量与白细胞变化峰值均出现在第6 d,且白细胞与CD34+细胞数量呈正相关.
作者:张明;李占全;崔丽杰;金元哲;袁龙;张薇薇 刊期: 2006年第01期
广西红水河流域长寿老人呈家族聚集性,而且有明显的父母长寿史,这些表型特点提示着可能与遗传背景相关联[1],为此,我们在Puca(2003)的研究基础之上[1],对部分基因组进行扫描,探索长寿易感性位点与广西红水河流域长寿现象的关系.
作者:杨泽;唐雷;吕泽平;郑陈光;史晓红;梁积英 刊期: 2006年第01期
阿尔茨海默病(AD)前期,患者认知功能损害主要表现在记忆方面[1].Petersen等[2]提出轻度认知损伤(MCI)的概念,即记忆力下降比同龄老年人严重,但总体认知功能相对完好,日常生活能力正常,尚未到AD的程度.
作者:张喆;秦绍正;韩布新 刊期: 2006年第01期
随着人们对冠状动脉内皮细胞研究的深入,发现其在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通过研究在体、离体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以及缺氧处理分离培养的内皮细胞,明确了缺血再灌注可引起冠状动脉内皮细胞形态、结构、功能的改变.
作者:刘全;程莉;杨洋 刊期: 2006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