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铁洪;沈为栋;杜江鸿;廖瑞星
阿尔茨海默病(AD)前期,患者认知功能损害主要表现在记忆方面[1].Petersen等[2]提出轻度认知损伤(MCI)的概念,即记忆力下降比同龄老年人严重,但总体认知功能相对完好,日常生活能力正常,尚未到AD的程度.
作者:张喆;秦绍正;韩布新 刊期: 2006年第01期
目的探讨老年人白内障摘除后人工晶体植入术后立体视觉异常的原因及发病机制.方法随机抽取老年性白内障人工晶体植入术后患者150例,常规眼部检查并矫正屈光不正和老视,采用同视机检查双眼同时视功能和融合功能,采用颜少明<立体视觉检查图>检查立体视功能.对其中立体视功能未恢复或异常的患者97例进行分析.结果97例中,53例(54.6%)术前已患有影响视力和双眼单视的眼病,其中以眼底黄斑病变常见(13只眼);27例(27.8%)手术合并角膜散光、后发白内障、眼肌麻痹性斜视、复视及黄斑水肿等;此外另一侧未手术眼的白内障17只眼(17.5%)和术后两眼屈光参差9例(9.3%)亦是影响立体视的常见原因;8例患者原因不明. 结论老年白内障患者原有眼病、手术并发症、对侧未手术眼的白内障及两眼屈光参差均是影响视力康复和双眼立体视重建的主要因素.
作者:郭晓萍;夏群;张尧贞 刊期: 2006年第01期
目的观察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对老年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外周血干细胞的动员效率.方法AMI患者20例按年龄分为≥70岁组和<70岁组,两组均给予包涵体型G-CSF 300~600μg/d皮下注射,连用5 d,检查动员前及动员后第3、4、5、6、7 d患者外周血白细胞计数,流式细胞仪测定CD34+细胞数量,观察动员过程中不良反应发生的情况. 结果≥70岁组在动员前及动员后第3、4、5、6、7 d外周血中白细胞(×109/L)分别为6.75、28.16、34.93、34.40、38.93、21.85,CD34+细胞(×106/L)分别为6.25、51.10、92.60、109.65、134.69、45.09;<70岁组白细胞(×109/L)分别为8.73、28.21、33.67、33.95、32.93、18.71,CD34+分别细胞(×106/L)为9.01、71.79、128.54、268.17、249.51、72.25,两组外周血白细胞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仅动员后第3 d<70岁组外周血中CD34+较≥70岁组有显著增加(P<0.05);≥70岁组在动员前及动员后第3、4、5、6、7 d外周血中白细胞、CD34+显示,在动员后第6 d出现高峰.患者外周血中CD34+细胞数量与白细胞数量变化呈正相关(r=0.94).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老年AMI患者行G-CSF动员安全、可行,外周血中CD34+细胞数量与白细胞变化峰值均出现在第6 d,且白细胞与CD34+细胞数量呈正相关.
作者:张明;李占全;崔丽杰;金元哲;袁龙;张薇薇 刊期: 2006年第01期
股骨粗隆间骨折为老年人常见骨折,随着社会人口老龄化,其发生率有逐渐上升趋势,早期内固定手术治疗是一种积极有效的手段,临床上内固定治疗老年人股骨粗隆间骨折方法较多,但不同术式各有利弊[1,2],为了探讨治疗老年人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佳内固定治疗方法,我们对采用4种不同术式治疗的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比较分析,现报道如下.
作者:张铁洪;沈为栋;杜江鸿;廖瑞星 刊期: 2006年第01期
老龄化社会对于人类健康的严峻挑战不例外地也反映在肾脏疾病领域.据美国肾脏病登记中心(USRDS)2000年的报告,美国维持性透析的平均起始年龄为61岁,而且在75岁以上的人群中透析人数增长快.
作者:王海燕 刊期: 2006年第01期
目的观察阿托伐他汀钙对肾血管性高血压大鼠左室重构的保护作用.方法应用经典的两肾一夹方法,制备肾血管性高血压大鼠模型.实验动物随机分对照组(假手术)、高血压组及治疗组,每组各7只.治疗组给予阿托伐他汀钙(立普妥2 mg/kg)治疗6周.采用鼠尾测压法测定大鼠血压的变化;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大鼠血浆血管紧张素(Ang)Ⅱ含量和肾素活性;称量法计算各组大鼠心脏重量及左室重量与体重比值.结果高血压大鼠血浆AngⅡ含量和肾素活性分别为(106.4±7.8)ng/L和(20.6±2.4)ng/L,比对照组[(72.3±5.4)ng/L和(12.5±3.7)ng/L]明显增高(P<0.01);心脏重量为(1.46±0.09)g,左室重量与体重比值为(3.54±0.19)×10-3,比对照组[(0.98±0.07)g和(2.28±0.06)×10-3]显著增大(P<0.01).给予小剂量阿托伐他汀钙治疗6周后,AngⅡ含量[(68.3±6.9)ng/L]和肾素活性[(8.7±2.3)ng/L]明显下降(P<0.01),心脏重量减至(1.05±0.04)g,左室重量与体重比值降至(2.36±0.07)×10-3,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钙能明显降低高血压大鼠心脏重量及左室重量与体重比值,对高血压大鼠病理性左室重构具有保护作用.
作者:张雪娟;宋力;刘克为;骆梅 刊期: 2006年第01期
急性肾功能衰竭(ARF)是一组由多种病因引起的,临床表现为肾功能在数天或数周内的迅速恶化、体内代谢产物潴留、肾小球滤过率(GFR)下降超过正常参考值的50%或在慢性肾功能衰竭的基础上又下降15%以上,以及由此引起的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紊乱的临床综合征.
作者:程庆砾 刊期: 2006年第01期
钙性尿毒症性小动脉病(CUA),亦称钙化防御(calciphylaxis),是以系统性小动脉钙化和组织缺血为特征的一种少见、致命性的血管性疾病,主要表现为皮肤溃疡、动脉血管钙化和周围组织缺血性坏死,严重者出现坏疽.
作者:黄颂敏;杨亦彬 刊期: 2006年第01期
细胞因子是一组由免疫细胞和某些非免疫细胞经刺激而合成和分泌的具有多种生物学活性的蛋白质或多肽,通过与相应靶细胞上的特异性受体结合产生不同的生物学效应,具有介导和调节免疫应答及炎症反应、刺激造血、参与组织修复等功能.
作者:史进方;顾国浩;张学光 刊期: 2006年第01期
目的评估Cockcroft-Gault公式、MDRD方程7、简化MDRD方程、肌酐清除率(Ccr)对老年人群肾小球滤过率(GFR)的评定作用.方法选择我院老年干部门诊长期随诊无慢性肾脏病史患者167例,年龄60~91岁,男性血肌酐≤132.6 μmol/L,女性≤114.9 μmol/L,无高血压史或高血压长期控制良好者.按上述方法测定GFR,评价其与年龄、瘦体重的相关性;比较各方程测量老年人肾功能间的差异.结果167例中,男140例(83.8%),女27例(16.2%),平均年龄(76.2±6.4)岁,其中60~69岁25例(15%),70~79岁91例(54.5%),80~91岁51例(30.5%).无慢性肾脏病者63例(37.7%),高血压已控制者104例(62.3%),平均血肌酐(104.3±14.1)μmol/L.Cockcroft-Gault公式计算GFR与年龄的相关性好(r=0.665,P<0.001);Ccr值与瘦体重的相关性好(r=0.838,P<0.001);Cockcroft-Gault公式计算GFR值、瘦体重随增龄而下降,不同年龄组之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而Ccr、MDRD方程7、简化MDRD方程的GFR值随增龄亦有所下降,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高血压控制组的GFR比老年对照组下降,用Ccr、简化MDRD方程和Cockcroft-Gault计算法的GFR值均降低,但仅Ccr和简化MDRD方程结果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各种方法计算GFR值均有随增龄呈下降趋势,其中Cockcroft-Gault公式与年龄、Ccr值与瘦体重均有较好的相关性.GFR值在老年高血压控制组比无高血压组低,但仅Ccr、简化MDRD方程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作者:毕增祺;徐红;主理群 刊期: 2006年第01期
近年美国提出的慢性肾脏病定义和诊断标准有很重要意义,该定义的提出,明确了慢性肾脏病范围,加深了对慢性肾脏病的认识,有利于推动该病的防治,也为如何认识老年人慢性肾脏病问题提出新的课题.
作者:毕增祺 刊期: 2006年第01期
近年来研究发现Alzheimer病(AD)的发生与高同型半胱酸(Hcy)血症,可能有一定关系,叶酸、维生素(Vit)B12是Hcy代谢过程中的辅酶,我们通过测定血浆叶酸、VitB12及血浆Hcy水平,探讨AD与血浆Hcy水平的关系.
作者:肖桂荣;孙新芳;宋建良;谢建平 刊期: 2006年第01期
近10年来,一系列大规模临床试验均证实洛伐他汀和普伐他汀对于冠心病一级预防具有重要意义.中国冠心病二级预防研究(CCSPS)证实,以中国冠心病患者为代表的东方人群的血脂水平相对较低,采用天然复合他汀类药物--血脂康进行调脂治疗亦可获得长期临床转归终点的获益.
作者:李勇 刊期: 2006年第01期
广西红水河流域长寿老人呈家族聚集性,而且有明显的父母长寿史,这些表型特点提示着可能与遗传背景相关联[1],为此,我们在Puca(2003)的研究基础之上[1],对部分基因组进行扫描,探索长寿易感性位点与广西红水河流域长寿现象的关系.
作者:杨泽;唐雷;吕泽平;郑陈光;史晓红;梁积英 刊期: 2006年第01期
据2003年5月JAMA发表的第7次美国预防、发现、评估和治疗高血压国家联合委员会报告(JNC-7),美国的高血压患者约5千万人,全世界的高血压患者约10亿人,且高血压的发病率有继续升高的趋势[1].我国也是高血压发病较高的国家,2002年调查高血压患病率已达18.8%[2].
作者:付平;崔天蕾 刊期: 2006年第01期
由于老年人肾脏结构发生改变,肾脏生理功能逐渐减退,使其对内、外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下降,在出现全身性疾病以及创伤、手术等状况时,肾脏受损的并发症也随之增加.因此,近年来有关老年人肾脏疾病的研究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和关注.
作者:陈惠萍 刊期: 2006年第01期
糖尿病肾病(DN)是糖尿病慢性微血管并发症之一,也是糖尿病患者的主要死因之一.在美国,DN占终末期肾功能衰竭的第一位,在欧洲居第二位.我国DN在终末期肾功能衰竭患者中所占的比例也逐年增高,据1999年国内初步统计,它是导致终末肾功能衰竭的第二位疾病,占全部透析患者的13.3%,其数字还在不断增长.
作者:孙世澜;曾红兵 刊期: 2006年第01期
患者男性,93岁.于2003年6月2日因右侧结核性胸膜炎、心功能不全入院治疗.住院期间发生频发室性期前收缩,给予口服慢心律100 mg,每天4次治疗,第2天出现双下肢震颤,肌张力增高;以后震颤逐渐加重,至用药第7天渐发展至双下肢不能行走.颅脑MRI检查示脑萎缩.考虑可能为慢心律的副作用,遂停药,停药第2天,下肢震颤明显缓解,停药第3天可正常行走.
作者:霍秀青 刊期: 2006年第01期
随着人们对冠状动脉内皮细胞研究的深入,发现其在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通过研究在体、离体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以及缺氧处理分离培养的内皮细胞,明确了缺血再灌注可引起冠状动脉内皮细胞形态、结构、功能的改变.
作者:刘全;程莉;杨洋 刊期: 2006年第01期
目的探讨依那普利联合灯盏花素对大鼠糖尿病肾脏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大鼠随机分5组:对照组、糖尿病组、依那普利给药组、灯盏花素给药组及依那普利与灯盏花素联合给药组.8周后观察肾组织病理形态学变化,检测尿白蛋白排泄率(AER)、肾组织尿丙二醛(MDA)含量及肾组织蛋白激酶(PKC)活性;应用Western杂交检测肾组织PKC蛋白表达,免疫组化方法检测肾组织转化生长因子(TGF)β1蛋白表达.结果各给药组均可抑制糖尿病大鼠AER增加及肾组织病理结构损害,联合组优于单独给药组;对肾组织及尿MDA含量增加的抑制作用联合组也优于单给药组;各给药组均可抑制肾组织PKC活性与表达,以联合组明显;糖尿病大鼠肾小球与肾小管-间质TGFβ1蛋白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各给药组肾组织TGFβ1蛋白表达明显低于模型组,其中以联合组明显.结论依那普利与灯盏花素联合给药对糖尿病肾脏保护作用优于任一单给药组,其机制部分与其对肾组织氧化应激增加、PKC激活及TGFβ1表达有协同抑制作用有关.
作者:齐向明;吴永贵;吴国仲;汪学龙;沈际佳;张伯科;郝丽 刊期: 2006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