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要红;郑磊;王民华
多发性周围神经病(PN)是糖尿病常见的并发症,患病率约为47%~91%,是部分患者就诊的主要原因,也是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的主要因素.PN可与糖尿病同时发生,亦可为糖尿病的首发症状或在糖尿病控制良好下出现,在美国15%的截肢是由PN导致的反复感染、难愈合性溃疡引起.
作者:崔丽英 刊期: 2005年第07期
环氧化酶(COX)是花生四烯酸代谢产生前列腺素(PG)过程中的主要限速酶.3个同工酶,分别为COX-1,COX-2和COX-3.研究发现COX-2调控细胞的有丝分裂、参与细胞的生长过程以及调节排卵等.并且作为一种炎症反应基因参与机体的炎症反应,在许多疾病的发病机制中发挥重要的作用[1].COX-2参与神经细胞的分化和成熟以及神经突触的可塑性,影响神经递质的释放,调节脑血流和血脑屏障,介导脊髓疼痛机制和机体的发热反应等.其通过复杂的机制参与惊厥、脑外伤、脑血管病、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神经脱髓鞘性疾病,神经退行性疾病等的发病过程[2,3].近年发现COX-2与神经细胞凋亡有关[4].使用非激素抗炎药物能明显减少帕金森病(PD)的发病率[5]和COX-2抑制剂保护PD动物模型中多巴胺神经元的丢失[6],提示其在PD发病机制中的重要作用.
作者:任士卿;王彦永;王铭维 刊期: 2005年第07期
目的探讨肺炎衣原体(Cpn)感染与冠心病心肌梗死的关系. 方法测定51例急性心肌梗死、42例陈旧性心肌梗死患者及冠状动脉造影正常的31例健康者、33例非冠心病患者血Cpn抗体水平及DNA,同时观测纤维蛋白原(Fg)、6-酮前列腺素F1α(6-Keto PGF1α)、血栓素B2(TXB2)、P选择素(GMP140)变化. 结果急性心肌梗死组Cpn IgG、CpnIgM阳性率及水平高于健康对照组、非冠心病组,CpnDNA检测结果与之吻合.校正冠心病危险因素前、后CpnIgG阳性与急性心肌梗死均有相关性(OR=3.65,P=0.025;OR=3.17,P=0.033).急性心肌梗死组中Cpn(+)组与Cpn(-)组比较,Fg、TXB2、GMP140水平显著升高,6-Keto-PGF1α水平显著降低(均为P<0.01);IgG与Fg、TXB2、GMP140呈正相关,与6-Keto-PGF1α呈负相关. 结论Cpn感染与急性心肌梗死存在明显的相关性,与Fg、TXB2、6-Keto-PGF1α及GMP140也存在相关性.
作者:刘大男;何作云;李金生 刊期: 2005年第07期
随着我国人口平均寿命的延长,人口老龄化以及由此而带来的诸多社会问题已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我们于2004年8~9月对老年人应对方式与抑郁的关系进行了探讨,现报道如下.
作者:章金辉;严伟良;占建华 刊期: 2005年第07期
血管内皮细胞(vascular endothelial cell,VEC)具有多种生理功能,参与机体的血液凝固、免疫、物质转运和生物活性物质释放等重要的生命活动.血管内皮功能障碍与动脉粥样硬化(AS)、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胰岛素抵抗(IR)和血脂异常等一系列疾病和状态有关.内皮功能障碍是发生动脉粥样硬化的早期改变[1].寻找保护血管内皮功能的治疗措施,从而预防和逆转动脉粥样硬化早期病变已经成为心血管疾病和糖尿病治疗的重要目标之一.我们于1999年8月至2001年2月以高脂膳食喂养大鼠并建立IR大鼠模型,观察IR大鼠VEC功能及其VEC的形态学变化,旨在探讨IR与血管内皮病变之间的关系,为积极开展血管内皮功能障碍的干预治疗提供更多的理论依据.
作者:都健;曾芙蓉;赵玉岩;刘国良 刊期: 2005年第07期
例1男性,72岁.因反复胸骨后痛1个月2002年7月13日入院.胸痛发作时伴胸前压迫感、出汗,持续1~10 min,含服硝酸甘油能缓解.心电图示:V3~V6段压低0.1~0.2 mV,T波低平.高血压病史3年,常服硝苯地平、卡托普利等药物.查体:血压160/90 mm Hg,两肺呼吸音清晰,心界不扩大,心率90次/min,律齐,未闻杂音.腹软,肝脾肋下未扪及,双下肢无水肿.辅助检查:超声心动图示左房大;血糖正常,血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5.0 mmol/L.入院后行冠状动脉造影,见左前降支近端管状狭窄重处达85%,右冠状动脉粗大,圆锥支较粗,引流至肺动脉.临床诊断:(1)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累及前降支;(2)右冠状动脉-肺动脉瘘.遂给予前降支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支架置入术.术后无残余狭窄,症状消失.
作者:朱恒青;赖昀掞 刊期: 2005年第07期
在糖尿病饮食治疗中,脂肪酸含量及比例多年来备受关注,其在3大供能营养素中的比例及其饱和脂肪酸、多不饱和脂肪酸和单不饱和脂肪酸的构成比,是近年研究的热点.我们曾报道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营养状况评价[1],现对2001年10月至2002年10月同一对象的膳食脂肪酸含量及构成比进行分析,报道如下.
作者:杨子艳;程博;李蕴瑜;李长平;王璐 刊期: 2005年第07期
目的探讨一种新的治疗老年慢性硬膜下血肿(CSDH)的有效方法.方法对37例年龄介于60~86岁、平均68.5岁的CSDH患者采用软性神经纤维内镜下钻孔冲洗术进行治疗,其中5例为单纯采用钻孔冲洗引流术后复发患者.术中在直视下彻底冲洗血肿,清除血肿腔内的血凝块,电凝出血灶,打通血肿分隔并将血肿腔与正常硬膜下腔打通.结果随访2~18个月,所有患者血肿均完全消失,34例患者术后临床症状改善,无严重并发症及死亡病例出现.结论采用软性纤维神经内镜下的血肿钻孔冲洗术治疗CSDH可以明显提高治疗效果、避免血肿复发及钻孔冲洗引流术所带来的并发症.
作者:陈国强;张光明;王晓松;左焕琮 刊期: 2005年第07期
目的观察2β-(3羟丙氧)-骨化三醇(ED-71)对体外培养人成骨样细胞增殖与分化的影响,进一步探讨ED-71治疗骨质疏松的机制.方法采用塞唑蓝(MTT)分析法检测ED-71对体外培养OS-732人成骨样细胞增殖作用与效价.采用培养细胞匀浆测单位蛋白碱性磷酸酶活性,培养基中骨钙素含量分析及原位杂交方法检测ED-71对OS-732人成骨样细胞分化的影响. 结果培养第4天,10-7mol/L ED-71显著抑制成骨样细胞增殖(P<0.05),而10-8mol/L、10-9mol/LED-71对成骨样细胞的作用不明显.培养4 d后培养基中骨钙素水平在10-7mol/L ED-71组变化不大,在10-8mol/L、10-9mol/L ED-71组骨钙素水平显著增高(P<0.05或P<0.01).原位杂交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1)表达明显增加,而碱性磷酸酶比活性无明显变化. 结论ED-71抑制成骨样细胞增殖高剂量作用显著,促进成骨样细胞分化较低剂量显著
作者:杨艳兰;柳洁;薛延 刊期: 2005年第07期
目的探讨低密度脂蛋白受体基因(LDL-R)NcoI多态性与心肌梗死(MI)的相关性,并对其与血脂的关系进行分析.方法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检测102例辽宁藉汉族健康人和84例老年MI患者的LDL-R基因NcoI多态性及含量. 结果LDL-R基因NcoI等位基因频率健康人N+为0.667,MI组基因N+为0.768,MI组比对照组明显增高(P<0.05);血清TC、LDL-C、TG及LP(a)水平亦明显增高(P<0.05). 结论NcoI多态性的N+型等位基因与MI的发生密切相关.
作者:臧彬;李辛;郭津津;潘丽丽;吴可光 刊期: 2005年第07期
为更好地开展社区老年营养保健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我们于2004年4~5月在杭州市小营社区开展了此项调查研究.
作者:钟要红;郑磊;王民华 刊期: 2005年第07期
预防要点一、需要应用预防性抗生素的心脏病感染性心内膜炎(IE)具有诊断困难、处理棘手、病死率高等特点,预防IE在老年人中十分重要.根据心脏病发生IE的危险性分为3类:即高、中和低及可忽略的危险性.基于C级证据的Ⅰ类建议,目前仅对高、中危患者才给予预防用药.2004年欧洲心脏病学会IE指南指出,需要预防性应用抗生素的心脏病有人工瓣膜植入、复杂的紫绀型先天性心脏病、既往有IE史、外科重建的动脉导管、获得性瓣膜性心脏病、二尖瓣脱垂伴返流或严重瓣膜增厚、非紫绀型先天性心脏病、肥厚型心肌病、二叶主动脉瓣等疾病.前4者属于高危,其余为中危.其他心脏病发生IE的危险性很低,与健康人群相似,不需预防用药.
作者:蹇在金 刊期: 2005年第07期
目的了解80岁以上老年人运动现状及长期坚持运动对其身体健康的影响.方法于2004年3~9月对长期在我院卫干门诊就诊的北京部分80岁以上高级知识分子及局级领导干部进行问卷调查.结果259例年龄80~94岁平均(83.9±3.4)岁.221例(85.3%)都基本能坚持体育锻炼,均长达11年以上,其中48例(21.7%)从青少年时期就开始参加体育运动.每日运动时间≥60 min者占34.4%,≥30~59 min者占51.0%.≥60min较≥30 min组的失眠、乏力、精力和食欲差分别改善者为20.3%、24.0%、21.7%和13.1%(P<0.01).每日运动≥60 min较运动≥30~59 min组高血压、高脂血症及冠心病患病率明显降低,(P<0.01).从青少年时期开始参加体育运动,较老年时期开始参加运动锻炼者,高血压、冠心病、高脂血症和骨科疾病患病率分别减少11.0%、15.0%、23.5%和39.2%(P<0.05).结论80岁以上老年人长期坚持有氧运动可以改善高血压等疾病的症状,提高生活质量.从青少年开始参加体育运动并长期坚持,可能减少疾病,增进老年人的健康.
作者:于桂兰;崔会娣;胡国薇 刊期: 2005年第07期
目的探讨山东老年人载脂蛋白E(apoE)基因表型及频率分布.方法采用等电聚焦电泳及免疫印迹法测定2102例健康老年人apoE表型及频率分布.结果山东省老年人群中存在6种基因型,其中以E3/3为主,占总基因频率的66.0%;人群中ε2、ε3、ε4频率分别为4.4%、82.7%和12.9%,男女基因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山东老年人群中apoE表型以E3/3常见,apoE等位基因频率以ε3高.
作者:张志勉;高海青;孙永乐 刊期: 2005年第07期
目的了解炎症标记物超敏C反应蛋白(hsCRP)与老年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发生之间的关系,进一步加深对高血压导致外周血管病变的认识.方法对入选154例老年高血压患者进行颈动脉超声测量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观察有无斑块形成,定量检测血清hsCRP,并进行血清hsCRP与颈动脉内中膜增厚、斑块(颈动脉粥样硬化)之间的相关性分析.结果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的高血压患者血清hsCRP明显高于无颈动脉硬化患者[(4.94±4.76)vs(3.12±3.90)mg/L,P<0.05].有颈动脉斑块的患者血清hsCRP显著高于颈动脉内中膜正常与增厚患者,分别为(5.38士4.96)vs(3.12±3.90)mg/L,(5.38士4.96)vs(3.55±3.81) mg/L,P<0.05. 结论血清hsCRP水平与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有一定相关性,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尤其有颈动脉斑块的患者血清hsCRP显著高于无颈动脉病变患者.
作者:王鲁雁;孙宁玲 刊期: 2005年第07期
目的研究老年人脑白质疏松症(LA)、Binswanger病(BD)的临床和影像学改变特征.方法对105例LA、41例BD患者的危险因素及临床特点和CT、MRI所见进行分析;并与47例年龄相匹配的健康老年人作对比.结果LA组危险因素多样化,无明显神经局灶体征,仅以轻度记忆力减退、步态欠平稳为主要临床特点;CT显示脑白质异常1型占73.3%,2型占26.7%,MRI显示脑白质异常1型占71.6%,2型占27.0%,3型占1.3%,单纯LA组均无脑室扩大.BD组危险因素以高血压为主(95.1%),均有神经局灶体征、较明显的认知功能障碍、卒中样发作为主要临床特征;CT检查显示脑白质异常2型占26.8%,3型占73.2%,MRI检查显示脑白质异常3型占54.3%、4型占45.7%,均有双侧脑室对称性扩大.结论LA危险因素多样化,无明显神经局灶体征,诊断主要以影像学描述1型脑白质异常为依据.BD以高血压、较明显的认知功能障碍、常见卒中样发作为主要临床特征,CT显示脑白质异常3型、MRI显示脑白质异常3型或4型为影像学诊断依据.
作者:张东君;屈传强;郭洪志 刊期: 2005年第07期
一、对象和方法1.对象:收集1997年2月至2003年6月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收治的急性脑血管病患者145例,男82例,女63例,年龄60~88岁,其中60~69岁78例,70~79岁51例,80岁以上16例.诊断标准按1995年中华医学会第四次全国脑血管病会议各类脑血管病诊断要点[1].所有病例均经头部CT或MRI检查确诊,均系起病1~3 d内就诊.其中脑出血58例,脑梗死70例,蛛网膜下腔出血17例.所有患者病前无肾病史或其他代谢病史,均未使用胰岛素、氨基酸等药物.
作者:全丰芝;谭兰;全风玲 刊期: 2005年第07期
近年来医院感染的发生率逐年增高,其中73.9%的医院感染为呼吸道感染[1,2].随着社会的老龄化,老年住院患者增多,故对老年人院内获得性肺炎(HAP)的研究尤为重要.为了解老年人HAP的危险因素和病原菌,我们对我院3年中发生的2136例老年人HAP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其危险因素和病原菌.
作者:蒋丽娟;王涤非;蔡冬梅;赵洪文;李丽云;张锦 刊期: 2005年第07期
患者女性,62岁,因乏力、怕冷半年、昏睡2 d于2004年6月11日上午10点由急诊以甲状腺机能减退症、低血糖症收入院.患者于1年前因失眠而开始喷服安德地尔,自觉症状改善;半年前开始出现乏力、怕冷、嗜睡、全身浮肿,在我院检查甲状腺功能T3 0.616 nmol/L,T4<12.87 nmol/L,TSH>75 mU/L,ECG示ST-T改变,诊断为甲状腺机能减退症.
作者:谢培凤;商学征;关菘;陈路燕;高彦彬 刊期: 2005年第07期
全国第四次结核病流行病学抽样调查结果显示,结核病患病率高峰已向老年人推移,为分析掌握老年人肺结核的临床特点,提高老年人肺结核的诊断率和治愈率,采取相应的对策.现将我市1993-2001年间实施世界银行贷款结核病控制项目(简称项目)中1784例老年人活动性肺结核临床特点进行回顾性分析.
作者:卢德友 刊期: 2005年第0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