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血清骨保护蛋白水平与骨质疏松发病的关系

庞小芬;巩云霞;许勇;陆顺元;孔辉;盛红;沈倍倍;王铸刚

关键词:骨质疏松, 骨密度, 骨细胞
摘要:目的探讨骨保护蛋白(OPG)在增龄、去卵巢小鼠和骨质疏松患者血清中的变化. 方法应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和酶联免疫法分别测定增龄、去卵巢小鼠及骨质疏松症患者骨密度和血清OPG水平. 结果去卵巢小鼠的骨密度显著低于增龄小鼠[分别为(0.151±0.008)和(0.160±0.007)g/cm2,P<0.01],两组骨密度值均较成年鼠低(P<0.01);去卵巢小鼠血清OPG水平(20.57±7.00)pmol/L显著高于增龄小鼠(15.39±2.86)pmol/L,P<0.01;骨密度值与OPG浓度呈显著负相关(r=-0.246,P<0.05).老年骨质疏松症患者血清OPG浓度男性和女性分别为(10.77±3.14)pmol/L和(10.56±2.56)pmol/L,均显著高于健康人[男性和女性分别为(6.55±0.87)pmol/L、(9.19±1.73)pmol/L,P<0.01];血清OPG与年龄呈显著正相关(r=0.656, P<0.01). 结论血清OPG水平在骨质疏松小鼠模型和老年骨质疏松患者中均与骨密度或年龄密切相关,表明OPG浓度升高在老年绝经后骨质疏松的发病中具有重要作用.
中华老年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衰老时单核巨噬细胞功能变化的研究进展

    单核-巨噬细胞在免疫应答中具有重要的作用,理解衰老对单核巨噬细胞功能的影响是很重要的.现将近年衰老时单核巨噬细胞功能变化的研究进展作如下综述.

    作者:王晓莲;周苏明;程蕴琳 刊期: 2005年第11期

  • 93例帕金森病患者睡眠障碍的临床特征分析

    目的评价帕金森病(PD)患者睡眠质量,探讨PD患者睡眠障碍的临床特征. 方法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QSI)、爱泼沃斯思睡量表(ESS)对93例PD患者和96例年龄、性别相匹配对照者的睡眠状况及临床特点进行评估. 结果 60例(64.5%)PD患者总体睡眠质量差,睡眠障碍的主要类型有入睡困难(49.5%)和片断睡眠(72.0%)、睡眠行为障碍[梦魇(50.5%)、尖叫(30.1%)和肢体反击性动作(22.6%)]、不宁腿综合征(RLS)(12.9%)以及日间过度思睡(EDS)(40.9%);而对照组有28例(29.2%)睡眠质量差,主要表现为入睡困难(22.9%)和片断睡眠(50.0%)以及EDS(14.6%),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结论 PD患者总体睡眠质量差,伴发睡眠障碍较对照组常见,其临床主要表现为入睡困难和片断睡眠、睡眠行为障碍、EDS及RLS.提示了解PD患者睡眠障碍有利于PD的防治,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何荆贵;王鲁宁;张熙;王振福;张保和;张晓红;罗毅 刊期: 2005年第11期

  • 老年人绞窄性股疝25例临床分析

    我院1986年1月至2004年1月间收治92例绞窄性肠梗阻患者中,25例是股疝绞窄所致,报道如下.一、对象和方法25例的年龄66~88岁,70岁以上18例.女性22例,男性3例;并存冠心病心房颤动5例,频发室性期前收缩8例,预激综合征1例,糖尿病3例(血糖值分别为10.8、14.0 mmol/L和12.5 mmol/L),严重贫血2例(血红蛋白分别为55 g/L和60 g/L).发病至就诊时间: 4 h~5 d,平均2.1 d.入院即明确诊断为绞窄性股疝者23例,右侧17例,左侧6例;2例误诊为急性腹膜炎,剖腹探查时发现左股疝绞窄.

    作者:林加宝 刊期: 2005年第11期

  • 老年人非外伤性玻璃体大量积血的病因分析

    目的探讨老年人非外伤性玻璃体大量积血的病因. 方法对非外伤性玻璃体大量积血的老年患者81例83只眼的病因资料进行总结分析. 结果 81例中,视网膜静脉阻塞导致玻璃体大量积血的患者多,33例(40.7%);其次,为增殖型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患者31例(38.3%);渗出型老年性黄斑变性患者10例(12.4%).视网膜静脉阻塞患者中,玻璃体大量积血迟发于视网膜静脉阻塞的时间间隔≥3个月为21只眼(63.6%),眼底检查均发现新生血管;<3个月者为9只眼(27.3%),眼底检查未发现新生血管. 结论视网膜静脉阻塞、增殖型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和渗出型老年性黄斑变性是老年人非外伤性玻璃体大量积血的主要病因.眼底新生血管的形成、破裂和出血是老年人非外伤性玻璃体大量积血的主要原因.

    作者:王建民;马景学;叶存喜;黄灵欣;盛孟怡 刊期: 2005年第11期

  • 老年人流感及呼吸道病毒感染

    迄今为止,能够引起呼吸道感染的病毒种类超过200种.按照其遗传物质的不同可以分为RNA病毒和DNA病毒两大类.前者主要包括鼻病毒、冠状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流感病毒及副流感病毒;后者主要有腺病毒.

    作者:孙铁英;靳毅明 刊期: 2005年第11期

  • 老年人不宁腿综合征55例临床分析

    不宁腿综合征(restless legs syndrome, RLS)是指阵发性双下肢深部难以忍受的不适感,患者不能保持安静,强迫活动后才能暂时缓解的一种综合征.健康人群患病率为5%~15%,并随年龄增长而上升,国外报道在65岁以上老年人中占10%~28%[1].我们对55例RLS老年患者的情况进行了回顾性分析.

    作者:孙琳;刘爱芬;任建民;尚伟;周庆博;许顺良 刊期: 2005年第11期

  • 血脂康对老年人冠心病二级预防的作用

    目的探讨血脂康调整血脂对老年人冠心病的二级预防结果. 方法对一项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试验中的2550例老年和2320例非老年冠心病患者的干预结果进行对比分析. 结果老年患者的各类临床事件的发生率远高于非老年患者.老年患者血脂康治疗组与对照组发生冠心病事件各为97例(7.6%)和164例(12.9%),治疗组减少41.3%(P<0.0001);死亡事件各发生92例(7.2%)和140例(11.0%),治疗组减少34.8%(P<0.001),其中冠心病死亡减少34.0%(P<0.01),肿瘤死亡减少57.6%(P<0.05).未发现治疗组药物不良事件的增加. 结论老年冠心病患者较非老年患者处于更高危状态,血脂康用于老年患者的冠心病二级预防是安全有效的.

    作者:陆宗良;杜保民;武阳丰;陈祚 刊期: 2005年第11期

  • 老年人多发性骨髓瘤临床和预后分析

    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 MM)是一种中老年人常见的恶性肿瘤,其特征是单克隆浆细胞恶性增生并分泌大量单克隆免疫球蛋白,从而引起贫血、反复感染、广泛骨质破坏、肾功能不全、高钙血症及血液高黏滞综合征等临床表现.我们比较了老年MM患者和非老年MM患者的临床特点,并进行预后因素分析.

    作者:左学兰;周新;刘小红;张克俭 刊期: 2005年第11期

  • 39例中老年重症肌无力患者淋巴样滤泡性胸腺增生的CT表现

    目的探讨中老年重症肌无力患者淋巴样滤泡性胸腺增生的发生情况和CT表现. 方法对39例经手术病理确诊为淋巴样滤泡性胸腺增生的中老年重症肌无力患者作了影像学分析,并与健康中老年人、青年重症肌无力患者淋巴样滤泡性胸腺增生作对比分析.凡无胸腺区形态正常的软组织影、无胸腺区脂肪内边缘清楚的肿块(>3 cm)或结节(<3 cm)和边缘模糊的斑片影者视为不典型淋巴样滤泡性胸腺增生. 结果 31例(79.5%)呈不典型表现,全部表现为胸腺区脂肪内夹杂<5 mm的斑点和细索条影;与健康中老年人和青年重症肌无力患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分别为χ2=4.135,P<0.05;χ2=9.584,P<0.01).其中1级7例, 2级14例, 3级8例, 4级2例,1~3级与健康中老年人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仅8例(20.5%)呈典型表现, 包括胸腺区结节2例、胸腺软组织影2例和胸腺区边缘模糊的斑片致密影4例. 结论大多数中老年重症肌无力患者淋巴样滤泡性胸腺增生的CT表现不典型,以男性多见,容易漏诊.

    作者:刘甫庚;韦嘉瑚;张骏;潘纪戍;于经瀛;周诚;陈起航;许贤豪;杜俊 刊期: 2005年第11期

  •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一氧化氮合酶基因碱基重复序列多态性研究

    目的探讨内皮细胞型一氧化氮合酶(eNOS)基因碱基重复序列(VNTR)多态性与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的关系. 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检测112例TIA患者的基因型,并与104例对照组比较. 结果老年TIA组和非老年TIA组eNOS基因ab基因型的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分别为26.2%和23.5%)(P>0.05),对照组中老年组和非老年组eNOS基因ab基因型的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分别为15.7%和16.9%)(P>0.05), TIA组eNOS基因ab基因型的频率(25.0%)明显高于对照组(16.3%),a等位基因的频率(14.3%)也明显高于对照组(9.2%),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颈内动脉系统TIA组eNOS基因ab基因型的频率(28.8%)和a等位基因的频率(17.4%)均明显高于椎基底动脉系统TIA组(19.5%和9.7%)和对照组(16.3%和9.2%),P<0.05. 结论 ab基因型与颈内动脉系统TIA有相关性.

    作者:宋玉强;张晨;邹宏丽 刊期: 2005年第11期

  • 长期维生素C治疗对大鼠听阈的影响

    目的探讨长期使用氧自由基清除剂维生素C对大鼠老年性聋的影响. 方法 42只二级Wistar大鼠,随机分成2组:试验组饮用水中加入维生素C;对照组正常进食与饮水.检测2组大鼠内耳丙二醛含量、听性脑干诱发电位(ABR)客观反应阈、耳蜗内mtDNA4834bp缺失的变化. 结果 (1)大鼠11月龄时,对照组与实验组的ABR反应阈为(49.3±3.9 )dBSPL与(49.7±4.4) dBSPL(P>0.05),耳蜗中丙二醛含量为(10.8±1.7)与(11.6±2.1) pmol/g,P<0.05;耳蜗内mtDNA4834bp缺失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大鼠24月龄时,对照组与实验组的ABR反应阈、耳蜗中丙二醛含量及耳蜗内mtDNA4834bp缺失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1和P<0.05). 结论长期使用氧自由基清除剂维生素C可以减轻大鼠内耳膜脂质过氧化程度,降低大鼠耳蜗内mtDNA4834bp缺失的发生率,从而减轻其老年性聋的程度;氧自由基学说可能是老年性聋的发病机制.

    作者:王利一;黄魏宁;封宇飞 刊期: 2005年第11期

  • 生长因子与软骨细胞-胶原海绵复合体联合应用修复软骨缺损的研究

    目的研究在体条件下碱性成纤维生长因子(bFGF)与软骨细胞-胶原海绵复合体联合应用修复软骨缺损的疗效. 方法取3日龄异体幼兔膝关节软骨细胞,体外培养后接种在胶原海绵支架上,再做移植.同一大白兔双侧膝关节内外髁分为4组:空白对照组、软骨细胞-胶原海绵复合体移植组(复合体移植组)、bFGF应用组和软骨细胞-胶原海绵复合体与bFGF联合应用组.移植术后不同时间分批处死,进行大体、光镜和电镜观察. 结果移植术后12周联合应用组软骨缺损修复以完全修复为主,而复合体移植组以不完全修复为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0周时2组均得到修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组织学分析均为软骨组织;在不同时间点空白对照组和单纯bFGF应用组软骨缺损修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组织学上修复的组织,前者为纤维组织,而后者同时有软骨组织存在. 结论 bFGF在软骨组织工程中有促进软骨缺损早期修复的作用.

    作者:朱如里;董英海;高学纯;王明丽;卢晓林;刘淑恒;张之栋 刊期: 2005年第11期

  • 老年人急性破裂性颅内动脉瘤的早期血管内栓塞治疗

    随着血管内治疗技术的日臻成熟和栓塞材料的发展,血管内栓塞治疗老年人动脉瘤取得良好的疗效,有可能成为首选治疗方法之一.2002年6月至2004年1月,我们对我院神经外科收治的27例65岁以上老年颅内动脉瘤破裂患者,于破裂后3 d内,采用电解可脱弹簧圈进行血管内栓塞治疗,疗效较好,报道如下.

    作者:谭显西;钟鸣;诸葛启钏;李则群;林晨;赵峰 刊期: 2005年第11期

  • 127例老年疣患者皮损中人类乳头瘤病毒DNA的检测

    老年疣又称脂溢性角化病或基底细胞乳头瘤, 是老年人常见的良性表皮增生性肿瘤,多见于躯干和面部[1].由于病理检查中容易将几种老年疣与寻常疣等人类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HPV)感染疾病混淆,我们采用PCR技术对老年疣皮损进行了病理检查和HPV的检测,以探讨老年疣与HPV感染的关系.

    作者:陈宏翔;涂亚庭;盛晚香;宋继权;宋韬 刊期: 2005年第11期

  • 阿托伐他汀对脂肪组织中细胞组织因子的影响

    目的观察高胆固醇(TC)食物喂养兔的脂肪组织和脂肪细胞组织因子(TF)表达及阿托伐他汀对其影响. 方法 24只兔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给予普通饲料,高TC组喂以高脂饲料,阿托伐他汀组在高脂饲料喂养8周后加用阿托伐他汀干预4周,于第12周末取兔皮下脂肪组织,并分离培养脂肪细胞,RT-PCR测定脂肪组织和脂肪细胞TF mRNA表达;同时采血分离血浆,ELISA法测定血浆TF活性. 结果高TC组血浆TF活性[(0.074±0.029)g/L]与对照组[(0.033±0.011)g/L]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该组脂肪组织和脂肪细胞TF mRNA表达分别为(1.084±0.130)和(0.980±0.140),高于对照组的(0.909±0.150)和(0.823±0.1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阿托伐他汀治疗后,该组脂肪组织和脂肪细胞TF mRNA表达分别为(0.901±0.150)和(0.803±0.120),低于高TC组(P<0.01),血浆TF活性[(0.040±0.012) g/L]降低(P<0.01). 结论高TC喂养兔脂肪组织和脂肪细胞表达TF增加,血浆活性增强;阿托伐他汀能明显抑制高TC喂养兔脂肪组织和脂肪细胞TF表达及活性,提示阿托伐他汀可能具有抗血栓作用.

    作者:李洁琪;赵水平;蔡运昌;方颖;吴立荣;刘兴德;李屏 刊期: 2005年第11期

  • 浙江省舟山渔区外周动脉病患病率调查

    目的调查我国渔区自然人群中的外周动脉病患病情况. 方法 2004年夏季(休渔期)在舟山渔区10个渔业自然村用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35岁的渔民及其家属2668人进行1次横断面调查.全部受检对象采用便携式多普勒血流仪(8MHz)进行测量,以踝臂血压指数(AAI)<0.9定为外周动脉病.并作空腹血糖及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检测正常糖耐量、糖耐量异常及糖尿病患者. 结果外周动脉病总患病率为2.1%,在糖耐量正常、糖耐量异常及糖尿病者分别为2.1%、2.9%及6.3%,其患病率随年龄增长而增加,<50岁者仅2例. 结论在舟山渔区人群中外周动脉病的总患病率较低.

    作者:刘成国;阮连生 刊期: 2005年第11期

  • 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性粒细胞黏附分子的表达和溶栓治疗的影响

    目的观察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性粒细胞表面黏附分子L-selectin和CD11b的表达以及溶栓治疗对其影响. 方法用免疫荧光技术和流式细胞术测定30例正常对照组和32例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溶栓前后中性粒细胞表面黏附分子L-selectin和CD11b的表达. 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性粒细胞L-selectin的表达下降47.3%(P<0.01),而CD11b的表达升高145.5%(P<0.01).溶栓治疗前后中性粒细胞L-selectin和CD11b的表达无明显变化. 结论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性粒细胞L-selectin表达下调,CD11b表达上调,提示中性粒细胞被激活.溶栓治疗对中性粒细胞表面黏附分子的表达无影响.

    作者:陈旦红;张黔桓;魏水生;黄平;吴书林;冯建章 刊期: 2005年第11期

  • 老年患者耐亚胺培南铜绿假单胞菌医院感染的临床与耐药性研究

    临床常见的铜绿假单胞菌对多种抗生素具有天然与获得性耐药性,碳青霉烯类抗生素的代表药物亚胺培南/西司他丁(泰能)因其抗菌活性很强,已成为临床治疗铜绿假单胞菌感染常用药物.近年来,由于亚胺培南被临床广泛应用,产生了耐亚胺培南铜绿假单胞菌菌株(IRPA),据美国国家医院感染监测系统(NNIS)报道,2002年1~12月重症监护病房IRPA分离率为22.3%[1],据国内许宏涛等[2]新报道,铜绿假单胞菌对亚胺培南耐药率已达到24%~40%,给临床治疗感染性疾病带来了新的挑战.老年患者因各种脏器机能衰退,免疫功能低下,尤易罹患感染性疾病.为探讨老年患者IRPA感染的现状,为临床监控提供依据,我们对125例老年IRPA感染患者进行了临床与实验研究,现报道如下.

    作者:彭少华;顾剑;吴琼;金正江;李从荣 刊期: 2005年第11期

  • 甲基维生素B12对多发性硬化模型大鼠的作用

    维生素B12对髓磷脂的合成及其完整性的保持非常重要,在健康人血清中特别是在脑脊液中,活性维生素B12主要是以甲基化的形式存在.甲基维生素B12对周围神经脱髓鞘病变有治疗和保护作用,但对中枢神经脱髓鞘的作用如何,还缺乏实验证据.我们于2002年3月至2003年5月以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EAE)大鼠为研究对象,观察甲基维生素B12对中枢神经系统脱髓鞘的作用.

    作者:李丹;姚存姗;伍期专 刊期: 2005年第11期

  • 老年人粪便嵌塞致直肠大出血六例分析

    一、对象和方法1.对象:1998年2月至2005年2月6例因粪便嵌塞引起直肠大出血的老年患者,男性4例,女性2例,年龄75~85岁,平均78.5岁.临床表现为大便干结,排出困难,数日甚至十余日未大便,下腹部饱胀,肛门下坠,里急后重,或近日解水样便.6例均患有多种疾病,其中并存高血压5例,冠心病4例,糖尿病4例,脑梗死3例,肝硬化腹水1例,并存3种以上疾病者4例.6例均在内科住院期间发病,诱因为挖便2例,导泻1例,灌肠3例,患者于排便后24 h内突然发生出血,经内科短暂的输血、止血等对症处理未见效,经急诊肠镜或直接手术探查明确诊断.

    作者:屈统红;尚贤文 刊期: 2005年第11期

中华老年医学杂志

中华老年医学杂志

主管: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中华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