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老年人绞窄性股疝25例临床分析

林加宝

关键词:老年人, 绞窄性肠梗阻, 股疝, 频发室性期前收缩, 急性腹膜炎, 严重贫血, 血红蛋白, 心房颤动, 剖腹探查, 明确诊断, 就诊时间, 血糖值, 糖尿病, 冠心病, 误诊, 女性, 年龄, 男性, 患者, 方法
摘要:我院1986年1月至2004年1月间收治92例绞窄性肠梗阻患者中,25例是股疝绞窄所致,报道如下.一、对象和方法25例的年龄66~88岁,70岁以上18例.女性22例,男性3例;并存冠心病心房颤动5例,频发室性期前收缩8例,预激综合征1例,糖尿病3例(血糖值分别为10.8、14.0 mmol/L和12.5 mmol/L),严重贫血2例(血红蛋白分别为55 g/L和60 g/L).发病至就诊时间: 4 h~5 d,平均2.1 d.入院即明确诊断为绞窄性股疝者23例,右侧17例,左侧6例;2例误诊为急性腹膜炎,剖腹探查时发现左股疝绞窄.
中华老年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老年人粪便嵌塞致直肠大出血六例分析

    一、对象和方法1.对象:1998年2月至2005年2月6例因粪便嵌塞引起直肠大出血的老年患者,男性4例,女性2例,年龄75~85岁,平均78.5岁.临床表现为大便干结,排出困难,数日甚至十余日未大便,下腹部饱胀,肛门下坠,里急后重,或近日解水样便.6例均患有多种疾病,其中并存高血压5例,冠心病4例,糖尿病4例,脑梗死3例,肝硬化腹水1例,并存3种以上疾病者4例.6例均在内科住院期间发病,诱因为挖便2例,导泻1例,灌肠3例,患者于排便后24 h内突然发生出血,经内科短暂的输血、止血等对症处理未见效,经急诊肠镜或直接手术探查明确诊断.

    作者:屈统红;尚贤文 刊期: 2005年第11期

  • 氯吡格雷抵抗二例

    例1 男性,83岁.因头晕、视物旋转1 d于2005年3月9日入院.既往有高血压,支气管炎、膀胱移行细胞癌术后史.自2004年12月31日因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开始服用氯吡格雷(波立维)75 mg,每日一次.体检:血压110/70 mm Hg,神志清楚,语言利索,颅神经正常,四肢肌力正常,反射对称,双侧下肢Babinski征(±),无感觉障碍,关节位置觉正常.头MRI检查:老年性脑改变,未见梗死及出血改变.MRA检查:右颈动脉起始部略细,左椎动脉未显影,右椎动脉显影,基底动脉未见异常,大脑前、中、后动脉走行无异常,未见局限性狭窄.颈动脉B超检查:双侧颈动脉斑块形成,左椎动脉闭塞.血生化检查:甘油三酯1.77 mmol/L,肌苷117.6 μmol/L,余均正常.入院诊断: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入院后给予对症及改善血液循环治疗,并继续服用氯吡格雷75 mg, 每日1次,2 d后头晕症状明显好转,2005年3月12日查血小板聚集试验显示,对ADP无抑制作用.

    作者:文诗广;胡夏生;刘芳 刊期: 2005年第11期

  • 127例老年疣患者皮损中人类乳头瘤病毒DNA的检测

    老年疣又称脂溢性角化病或基底细胞乳头瘤, 是老年人常见的良性表皮增生性肿瘤,多见于躯干和面部[1].由于病理检查中容易将几种老年疣与寻常疣等人类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HPV)感染疾病混淆,我们采用PCR技术对老年疣皮损进行了病理检查和HPV的检测,以探讨老年疣与HPV感染的关系.

    作者:陈宏翔;涂亚庭;盛晚香;宋继权;宋韬 刊期: 2005年第11期

  • 体外培养人成骨细胞Ⅰ型胶原合成与表达的增龄性改变

    目的探讨体外培养不同年龄组人成骨细胞I型胶原(COL-1)表达的增龄性改变. 方法选择<5岁、30~40岁、50~60岁及70~79岁4个年龄组骨折患者的松质骨,用1:1 DMEM-Ham F-12培养液进行培养.第2代细胞培养至7 d和13 d,分别定量留取培养48 h的条件培养液,第2代细胞一部分经诱导培养至14 d进行电镜观察,另一部分培养至14 d抽提细胞内总RNA,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方法半定量检测COL-1基因表达,并进行各年龄组比较. 结果成骨细胞经体外诱导培养后透射电镜下观察,细胞外基质中可见大量原胶原;细胞培养至7 d和13 d I型前胶原羧基端前肽(PICP)检测值均随年龄增长逐渐降低,与年龄之间呈显著负相关(男性7 d: r=-0.503, P<0.05, 13 d: r=-0.662, P<0.01; 女性7 d: r=-0.658, P<0.01, 13 d: r=-0.770, P<0.01);各年龄组成骨细胞均检测到COL-1基因mRNA表达,表达量<5岁组较低,30~40岁组高,之后随年龄增长逐渐降低,其表达量和年龄呈显著正相关(男性r=0.331,女性r= 0.327,均为P<0.05),性别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体外培养人成骨细胞可合成原胶原,PICP分泌随增龄而降低,不同年龄组人成骨细胞均表达COL-1 mRNA,30~40岁后表达量随年龄增长而降低.

    作者:于明香;王洪复;金慰芳;顾淑珠 刊期: 2005年第11期

  • 老年人绞窄性股疝25例临床分析

    我院1986年1月至2004年1月间收治92例绞窄性肠梗阻患者中,25例是股疝绞窄所致,报道如下.一、对象和方法25例的年龄66~88岁,70岁以上18例.女性22例,男性3例;并存冠心病心房颤动5例,频发室性期前收缩8例,预激综合征1例,糖尿病3例(血糖值分别为10.8、14.0 mmol/L和12.5 mmol/L),严重贫血2例(血红蛋白分别为55 g/L和60 g/L).发病至就诊时间: 4 h~5 d,平均2.1 d.入院即明确诊断为绞窄性股疝者23例,右侧17例,左侧6例;2例误诊为急性腹膜炎,剖腹探查时发现左股疝绞窄.

    作者:林加宝 刊期: 2005年第11期

  • 老年人非外伤性玻璃体大量积血的病因分析

    目的探讨老年人非外伤性玻璃体大量积血的病因. 方法对非外伤性玻璃体大量积血的老年患者81例83只眼的病因资料进行总结分析. 结果 81例中,视网膜静脉阻塞导致玻璃体大量积血的患者多,33例(40.7%);其次,为增殖型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患者31例(38.3%);渗出型老年性黄斑变性患者10例(12.4%).视网膜静脉阻塞患者中,玻璃体大量积血迟发于视网膜静脉阻塞的时间间隔≥3个月为21只眼(63.6%),眼底检查均发现新生血管;<3个月者为9只眼(27.3%),眼底检查未发现新生血管. 结论视网膜静脉阻塞、增殖型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和渗出型老年性黄斑变性是老年人非外伤性玻璃体大量积血的主要病因.眼底新生血管的形成、破裂和出血是老年人非外伤性玻璃体大量积血的主要原因.

    作者:王建民;马景学;叶存喜;黄灵欣;盛孟怡 刊期: 2005年第11期

  • 衰老时单核巨噬细胞功能变化的研究进展

    单核-巨噬细胞在免疫应答中具有重要的作用,理解衰老对单核巨噬细胞功能的影响是很重要的.现将近年衰老时单核巨噬细胞功能变化的研究进展作如下综述.

    作者:王晓莲;周苏明;程蕴琳 刊期: 2005年第11期

  • α-2-巨球蛋白在人胚肺二倍体成纤维细胞衰老过程中的作用

    目的了解α-2-巨球蛋白(A2M)对人胚肺二倍体成纤维细胞(2BS细胞)衰老过程的影响. 方法将正、反义真核表达载体,经脂质体(lipofectin)介导,转染年轻2BS细胞,分别获得正、反义转染细胞.经Southern及Northern印迹验证后,测定正、反义转染细胞的衰老相关指标,再用Western印迹法检测转染细胞中p16、p21的变化. 结果转染的外源性A2M cDNA片段已完全整合到基因组中.与对照2BS/neo(空载体)细胞和正常细胞相比,正义A2M表达载体转染2BS细胞得到的稳定细胞(2BS/A2Ms细胞)生长更为迅速,S期和M期的比例略高于对照2BS/neo细胞和正常细胞组.衰老相关的β-半乳糖苷酶(SA-β-Gal)染色阳性率约为55.4%,而且细胞寿限较正常细胞和对照细胞组略有延长,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之相反,反义A2M表达载体转染2BS细胞得到的稳定细胞(2BS/A2Ma细胞)较对照和正常细胞组生长更为缓慢,S期和M期的比例略低,SA-β-Gal染色阳性率约为72.3%,细胞形态扁平、增大,表现为衰老细胞的特征,细胞寿限略短于对照和正常细胞组,但也无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发现2BS/A2Ms细胞的生长速率、S期和M期的比例、细胞寿限均明显高于2BS/A2Ma细胞(P<0.01).比较正、反义转染细胞大传代次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转染细胞中p16、p21的表达变化并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α-2-巨球蛋白延缓2BS细胞衰老作用甚微,且不经过p16、p21基因起作用.

    作者:孙英;李仁忠;张宗玉;童坦君 刊期: 2005年第11期

  • 老年人甲状腺功能亢进症

    老年人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简称老年甲亢)是指60岁以上的甲亢,包括60岁以前患病延续至60岁之后,以及60岁之后方患病2种情况.从病因及病理生理的本质上来说,老年甲亢与其他人群甲亢并无不同,均指由多种病因导致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引起的临床综合征,但从流行病学、病因构成,症状、体征及诊治方法的选择来说,老年甲亢的特殊性又是全方位的.因此,常常把甲亢作为老年与非老年共患疾病中,老年患者的特殊性十分突出的一个典型.

    作者:刘幼硕 刊期: 2005年第11期

  • 血脂康对老年人冠心病二级预防的作用

    目的探讨血脂康调整血脂对老年人冠心病的二级预防结果. 方法对一项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试验中的2550例老年和2320例非老年冠心病患者的干预结果进行对比分析. 结果老年患者的各类临床事件的发生率远高于非老年患者.老年患者血脂康治疗组与对照组发生冠心病事件各为97例(7.6%)和164例(12.9%),治疗组减少41.3%(P<0.0001);死亡事件各发生92例(7.2%)和140例(11.0%),治疗组减少34.8%(P<0.001),其中冠心病死亡减少34.0%(P<0.01),肿瘤死亡减少57.6%(P<0.05).未发现治疗组药物不良事件的增加. 结论老年冠心病患者较非老年患者处于更高危状态,血脂康用于老年患者的冠心病二级预防是安全有效的.

    作者:陆宗良;杜保民;武阳丰;陈祚 刊期: 2005年第11期

  • 河北省部分市县农村地区住院老年前期和老年男性前列腺疾病综合调查

    本院收治河北省各市县农村地区的复员军人患者.现对1995年6月至2002年6月在我院住院的河北省部分市县农村地区老年前期和老年男性1656例,进行前列腺疾病调查,报道如下.

    作者:张振栓;葛建强;叶林阳 刊期: 2005年第11期

  • 他汀类药物独立于降脂作用以外的多效性评价

    近10多年来,应用他汀类药物预防冠心病的一级、二级试验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肯定了其调脂治疗的益处;同时,他汀类药物调脂以外的作用也备受关注.从临床研究到基础研究,越来越多的证据显示他汀类药物治疗的多效性.这种多效性包括:抑制平滑肌细胞增殖,促进新生血管形成,改善内皮功能,抑制血小板聚集,抑制炎症反应,稳定斑快,降低胰岛素抵抗和骨质吸收.

    作者:韩薇;李为民 刊期: 2005年第11期

  • 老年人流感及呼吸道病毒感染

    迄今为止,能够引起呼吸道感染的病毒种类超过200种.按照其遗传物质的不同可以分为RNA病毒和DNA病毒两大类.前者主要包括鼻病毒、冠状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流感病毒及副流感病毒;后者主要有腺病毒.

    作者:孙铁英;靳毅明 刊期: 2005年第11期

  •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一氧化氮合酶基因碱基重复序列多态性研究

    目的探讨内皮细胞型一氧化氮合酶(eNOS)基因碱基重复序列(VNTR)多态性与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的关系. 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检测112例TIA患者的基因型,并与104例对照组比较. 结果老年TIA组和非老年TIA组eNOS基因ab基因型的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分别为26.2%和23.5%)(P>0.05),对照组中老年组和非老年组eNOS基因ab基因型的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分别为15.7%和16.9%)(P>0.05), TIA组eNOS基因ab基因型的频率(25.0%)明显高于对照组(16.3%),a等位基因的频率(14.3%)也明显高于对照组(9.2%),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颈内动脉系统TIA组eNOS基因ab基因型的频率(28.8%)和a等位基因的频率(17.4%)均明显高于椎基底动脉系统TIA组(19.5%和9.7%)和对照组(16.3%和9.2%),P<0.05. 结论 ab基因型与颈内动脉系统TIA有相关性.

    作者:宋玉强;张晨;邹宏丽 刊期: 2005年第11期

  • 39例中老年重症肌无力患者淋巴样滤泡性胸腺增生的CT表现

    目的探讨中老年重症肌无力患者淋巴样滤泡性胸腺增生的发生情况和CT表现. 方法对39例经手术病理确诊为淋巴样滤泡性胸腺增生的中老年重症肌无力患者作了影像学分析,并与健康中老年人、青年重症肌无力患者淋巴样滤泡性胸腺增生作对比分析.凡无胸腺区形态正常的软组织影、无胸腺区脂肪内边缘清楚的肿块(>3 cm)或结节(<3 cm)和边缘模糊的斑片影者视为不典型淋巴样滤泡性胸腺增生. 结果 31例(79.5%)呈不典型表现,全部表现为胸腺区脂肪内夹杂<5 mm的斑点和细索条影;与健康中老年人和青年重症肌无力患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分别为χ2=4.135,P<0.05;χ2=9.584,P<0.01).其中1级7例, 2级14例, 3级8例, 4级2例,1~3级与健康中老年人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仅8例(20.5%)呈典型表现, 包括胸腺区结节2例、胸腺软组织影2例和胸腺区边缘模糊的斑片致密影4例. 结论大多数中老年重症肌无力患者淋巴样滤泡性胸腺增生的CT表现不典型,以男性多见,容易漏诊.

    作者:刘甫庚;韦嘉瑚;张骏;潘纪戍;于经瀛;周诚;陈起航;许贤豪;杜俊 刊期: 2005年第11期

  • 浙江省舟山渔区外周动脉病患病率调查

    目的调查我国渔区自然人群中的外周动脉病患病情况. 方法 2004年夏季(休渔期)在舟山渔区10个渔业自然村用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35岁的渔民及其家属2668人进行1次横断面调查.全部受检对象采用便携式多普勒血流仪(8MHz)进行测量,以踝臂血压指数(AAI)<0.9定为外周动脉病.并作空腹血糖及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检测正常糖耐量、糖耐量异常及糖尿病患者. 结果外周动脉病总患病率为2.1%,在糖耐量正常、糖耐量异常及糖尿病者分别为2.1%、2.9%及6.3%,其患病率随年龄增长而增加,<50岁者仅2例. 结论在舟山渔区人群中外周动脉病的总患病率较低.

    作者:刘成国;阮连生 刊期: 2005年第11期

  • 老年人多发性骨髓瘤临床和预后分析

    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 MM)是一种中老年人常见的恶性肿瘤,其特征是单克隆浆细胞恶性增生并分泌大量单克隆免疫球蛋白,从而引起贫血、反复感染、广泛骨质破坏、肾功能不全、高钙血症及血液高黏滞综合征等临床表现.我们比较了老年MM患者和非老年MM患者的临床特点,并进行预后因素分析.

    作者:左学兰;周新;刘小红;张克俭 刊期: 2005年第11期

  • 甲基维生素B12对多发性硬化模型大鼠的作用

    维生素B12对髓磷脂的合成及其完整性的保持非常重要,在健康人血清中特别是在脑脊液中,活性维生素B12主要是以甲基化的形式存在.甲基维生素B12对周围神经脱髓鞘病变有治疗和保护作用,但对中枢神经脱髓鞘的作用如何,还缺乏实验证据.我们于2002年3月至2003年5月以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EAE)大鼠为研究对象,观察甲基维生素B12对中枢神经系统脱髓鞘的作用.

    作者:李丹;姚存姗;伍期专 刊期: 2005年第11期

  • 生长因子与软骨细胞-胶原海绵复合体联合应用修复软骨缺损的研究

    目的研究在体条件下碱性成纤维生长因子(bFGF)与软骨细胞-胶原海绵复合体联合应用修复软骨缺损的疗效. 方法取3日龄异体幼兔膝关节软骨细胞,体外培养后接种在胶原海绵支架上,再做移植.同一大白兔双侧膝关节内外髁分为4组:空白对照组、软骨细胞-胶原海绵复合体移植组(复合体移植组)、bFGF应用组和软骨细胞-胶原海绵复合体与bFGF联合应用组.移植术后不同时间分批处死,进行大体、光镜和电镜观察. 结果移植术后12周联合应用组软骨缺损修复以完全修复为主,而复合体移植组以不完全修复为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0周时2组均得到修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组织学分析均为软骨组织;在不同时间点空白对照组和单纯bFGF应用组软骨缺损修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组织学上修复的组织,前者为纤维组织,而后者同时有软骨组织存在. 结论 bFGF在软骨组织工程中有促进软骨缺损早期修复的作用.

    作者:朱如里;董英海;高学纯;王明丽;卢晓林;刘淑恒;张之栋 刊期: 2005年第11期

  • 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性粒细胞黏附分子的表达和溶栓治疗的影响

    目的观察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性粒细胞表面黏附分子L-selectin和CD11b的表达以及溶栓治疗对其影响. 方法用免疫荧光技术和流式细胞术测定30例正常对照组和32例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溶栓前后中性粒细胞表面黏附分子L-selectin和CD11b的表达. 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性粒细胞L-selectin的表达下降47.3%(P<0.01),而CD11b的表达升高145.5%(P<0.01).溶栓治疗前后中性粒细胞L-selectin和CD11b的表达无明显变化. 结论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性粒细胞L-selectin表达下调,CD11b表达上调,提示中性粒细胞被激活.溶栓治疗对中性粒细胞表面黏附分子的表达无影响.

    作者:陈旦红;张黔桓;魏水生;黄平;吴书林;冯建章 刊期: 2005年第11期

中华老年医学杂志

中华老年医学杂志

主管: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中华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