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来荣
目的研究组织金属蛋白酶抑制物(TIMPs)及基质金属蛋白酶(MMPs)在不同鼠龄单侧输尿管梗阻(UUO)大鼠肾小管间质中的表达变化,探讨其在老年大鼠肾小管间质损害中的作用. 方法选用3月龄(青年)、26月龄(老年)大鼠制备UUO模型,采用病理及免疫组化等方法动态观察不同年龄大鼠UUO术后3、7、14d梗阻侧肾脏的组织学变化和TIMP-1、TIMP-2 、MMP-2、MMP-9等在梗阻肾小管间质中的表达情况. 结果 TIMP-1、TIMP-2及MMP-2、MMP-9主要表达于肾小管上皮细胞和间质细胞.在对照组中,TIMP-1、TIMP-2仅微弱表达于青年鼠肾脏中,而在老年大鼠肾脏中其表达显著增加(TIMP-1 0.84±0.23 vs 2.17±0.85,P<0.01; TIMP-2 0.93±0.12 vs 2.31±0.87,P<0.01),MMP-2、MMP-9在正常青年鼠与老年鼠肾脏中均有表达,二者之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与对照组相比,3、26月龄大鼠梗阻侧肾脏的TIMP-1、TIMP-2及MMP-2、MMP-9在术后各时间点的表达均显著增高(P<0.01),肾小管间质纤维化面积随UUO术后时间的延长而增加,且TIMP-1、TIMP-2的表达与肾小管间质纤维化面积呈正相关(TIMP-1,r=0.816,P<0.01; TIMP-2, r=0.851, P<0.01).与3月龄UUO大鼠比较,26月龄UUO大鼠TIMP-1、TIMP-2在肾小管间质中各时间点的表达均显著增高(P<0.01),肾小管间质纤维化面积在各时间点也明显增加(P<0.01). 结论 TIMPs的高表达所致的MMPs/TIMPs比例失调可能促进老年大鼠肾小管间质损害的进程.
作者:陈荣权;陈香美;崔世维;蔡广研;师锁柱;谢院生;吕杨;彭丽霞 刊期: 2004年第04期
吻合器痔上粘膜环切悬吊术(procedure for prolapse and hemorrhoids,PPH)是治疗痔病的较新技术.我院2001年6月至2003年11月,采用PPH手术治疗75岁以上重度痔病(Ⅲ~Ⅳ度内痔)患者32例,临床疗效良好,现报道如下.
作者:江金祥;廖秀军 刊期: 2004年第04期
研究表明,抗高血压药物对高血压患者代谢往往有明显的影响,其诱发的血糖升高能增加高血压患者的心血管事件[1].老年人存在胰岛素敏感性下降和糖耐量降低[2].我们于2000年10月至2003年2月观察国内临床上常用的3组抗高血压药物联合应用对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胰岛素抵抗(IR)、血糖和血脂变化的影响.
作者:章建梁;秦永文;郑兴;徐荣良;游晓华 刊期: 2004年第04期
我院自1993年7月至2003年7月共收治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老年人大肠癌122例,现对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作者:董来荣 刊期: 2004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两环加氧酶异构体(COX-1和COX-2)基因表达的变化及天然血小板活化因子(PAF)受体拮抗剂海风藤新木脂素复合物和银杏内酯对两酶表达的影响. 方法应用RT-PCR技术,检测大脑中动脉线栓闭塞再通不同时相大脑中动脉供血区皮质COX-1与COX-2基因的表达水平. 结果缺血及药物预处理对COX-1 mRNA表达水平均无显著影响.单纯缺血90 min时,缺血皮质COX-2 mRNA表达含量无明显变化,密度比值为0.27±0.05;再灌注6 h显著升高(0.83±0.12),12 h强(1.22±0.19),至48 h仍较假手术对照组高(0.49±0.08).两种PAF受体拮抗剂均能显著抑制缺血再灌注12 h COX-2基因的表达增高(0.58±0.11和0.68±0.13). 结论脑缺血再灌注可诱导COX-2基因表达增强;PAF是COX-2基因表达的上游信号分子,抑制COX-2基因高表达可能是海风藤新木脂素复合物及银杏内酯的脑保护分子机制之一.
作者:张雄;王伟;阮旭中;何池忠;杨渊 刊期: 2004年第04期
随着人口的老龄化,老年人急性髓性白血病(AML)的发病率有所上升,老年患者作为一个特殊人群,在生理特征及白血病的发生、发展、生物学特点、预后因素等方面均与年轻人有很大的不同,故有必要予以足够的重视.老年患者约占AML的50%,一般完全缓解(CR)率为50%,中位生存期仅为5~6个月,15%能长期生存[1].如何有效地提高治疗效果、降低相关风险疾病、提高远期生存率在近几年成为研究的热点.现就老年人AML临床特点、影响预后因素、治疗方案及策略等方面进行简要综述.
作者:林文远 刊期: 2004年第04期
目的探讨老年人特发性乙状结肠穿孔的临床特征. 方法回顾性分析老年特发性乙状结肠穿孔患者24例的发病诱因、临床特征和治疗效果. 结果 24例平均年龄68.7岁,均突然发病,平均病程5.2 h.19例有习惯性便秘.表现为全腹膜炎21例(87.5%),局限性腹膜炎3例,术前仅确诊4例,误诊20例(83.3%),其中误诊为急性阑尾炎穿孔9例,上消化道穿孔7例,绞窄性肠梗阻4例.24例均行手术治疗,20例痊愈出院;死亡4例(16.7%),3例死于感染中毒性休克,1例死于并发肺部感染. 结论认真询问病史,加强认识,对本病诊断极为重要;早期手术是治疗本病的根本措施,正确处理穿孔、彻底清洗腹腔、清洁肠道及术后充分引流是治疗本病的关键.
作者:石彦;曾冬竹;宋爽;靳明林;雷晓;余佩武 刊期: 2004年第04期
目的分析老年人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特点. 方法回顾性总结206例非食管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住院病历,其中老年组105例, 非老年组101例.详细记录临床、实验室及内镜检查结果. 结果老年组与非老年组上消化道出血的首要原因均为溃疡病,分别为83.8%与84.2%,但老年组胃溃疡患病率(18.1%)明显高于非老年组(5.0%,P<0.05);老年组应用阿司匹林/非甾体类抗炎药(NSAID)明显增多,达29.5%,非老年组仅为3.0%( P<0.05);与非老年组比较,老年组平均止血时间明显延长,分别为6.9 d和5.6 d,再出血比例明显增高,分别为6.7%和0;所需平均输血量、需手术者以及需重症监护者均明显高于非老年组.两组患者平均住院时间、转归以及幽门螺杆菌感染情况差异无显著性. 结论老年人上消化道出血临床病情较非老年人重,病程延长,治疗更为复杂.急诊的内镜检查与内镜下止血治疗是安全有效的措施.
作者:杨雪松;常虹;吕愈敏;周丽雅;林三仁 刊期: 2004年第04期
目的探讨70岁以上老年人肺血栓栓塞(简称肺栓塞)的临床特点及溶栓、抗凝治疗的疗效. 方法回顾性分析了58例70岁以上老年肺血栓栓塞患者的临床表现、诊断方法及溶栓、抗凝治疗的疗效. 结果本组老年人因下肢深静脉血栓(DVT)形成致肺栓塞者43例占(74.1%);因制动或长期卧床致肺栓塞28例占(48.2%).以原因不明、程度不等的呼吸困难伴突发、持续性低氧血症为主要临床特征.螺旋CT肺动脉造影(CTPA)和肺通气/灌注扫描(V/Q)检出阳性率分别为95.7%(45/47)和62.5%(20/32);误诊率为46.5%;溶栓+抗凝、抗凝、抗血小板凝聚治疗有效率分别为91.3%(21/23)、75.8%(22/29)和0(0/6);治愈率分别为47.8%(11/23)、17.2%(5/29)和0(0/6). 结论 70岁以上老年人肺栓塞常见危险因素为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其次为长时间的制动或卧床;临床表现复杂多样、不典型;CTPA对老年人肺栓塞诊断更具有可靠性和准确性;溶栓和抗凝治疗安全、有效,抗血小板凝聚治疗无效果,易再发.
作者:齐海梅;刘兵;艾虎 刊期: 2004年第04期
血小板增多与恶性肿瘤关系密切,我们回顾分析了老年胃癌患者血小板增多的发生率,探讨其在老年胃癌预后中的评估价值.
作者:栾复新;王孟薇 刊期: 2004年第04期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165(VEGF165)基因的血管生成作用. 方法在猪冠状动脉回旋支起始处放置Ameroid闭合器,制备慢性心肌缺血模型,28 d时行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观察回旋支狭窄程度.开胸,治疗组(6只)在缺血区心肌内多点注射含人VEGF165基因的重组腺病毒载体(Ad-VEGF165);对照组(6只)在缺血区心肌内多点注射含细菌半乳糖苷酶基因的重组腺病毒载体(Ad-β-gal).转染重组腺病毒载体28 d时重复行冠状动脉造影后,处死猪,取缺血区心肌,做组织学检查;应用酶标法检测血浆中VEGF浓度,采用Rentrop分级、缺血区心肌侧支血管积分和心肌碱性磷酸酶染色法评价血管生成作用. 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基因转染3 d时治疗组血浆VEGF增高[(114.6±5.4)pg/ml对(60.3±1.8)pg/ml,P<0.001],7 d时血浆VEGF为(128.4±3.0)pg/ml对(70.9±5.3)pg/ml,P<0.001,14 d后恢复到基线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基因转染28 d时治疗组Rentrop分级增高(2.8±0.4对1.3±0.8,P<0.001),侧支血管积分增高(4.8±0.8对1.7±0.8,P<0.001),缺血区毛细血管密度增高(210±19对62±6,P<0.001). 结论心肌转染Ad-VEGF165后,缺血心肌表达VEGF,产生了血管生成作用.
作者:王崇全;雷琳;黄从新;张群林;李晓斌;张军;李元涛;方志成;彭贵海;王斌;刘菊英;朱涛 刊期: 2004年第04期
患者男性,82岁.2001年7月因突然双手无力、颈部剧痛等脊髓压迫症状,在我院骨科行颈椎间盘摘除术,术后病理诊断为颈椎结核,予以抗结核(雷米封、利福平、吡嗪酰胺)治疗.术后第11天出现双足第一遮趾关节红肿、疼痛,活动时加剧,继之右手第一掌指关节亦出现类似症状,查血尿酸621 mmol/L,诊断为痛风急性发作,先后予以秋水仙碱及别嘌呤醇等治疗,症状很快好转.同年10月,胸背部皮肤出现红斑、搔痒伴轻微脱屑,逐渐向四肢发展.
作者:王振刚;赖蓓;刘爱华 刊期: 2004年第04期
为探讨阿尔茨海默病(AD)、血管性痴呆(VD)患者垂体-肾上腺轴功能的变化及其与疾病发病机制之间的关系,我们分别对AD、VD、不伴痴呆的多发性脑梗死(MCI)及健康对照者血皮质醇、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的含量进行了检测,并对AD、VD及MCI患者进行了小剂量地塞米松抑制试验,并就实验结果与AD、VD、MCI的相关性及意义进行分析,报道如下.
作者:周农;尹世杰;杨明功 刊期: 2004年第04期
目的探讨老年人下呼吸道嗜麦芽窄食单胞菌感染的危险因素及该菌对常用抗生素的敏感性. 方法分析40例老年下呼吸道嗜麦芽窄食单胞菌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用K-B法测定该菌的体外药物敏感性. 结果全部患者均有基础疾病,其中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20例(50.0%),混合感染17例(42.5%).均有抗生素应用史,70.0%的患者机体免疫功能低下,30.0%的患者曾有侵袭性治疗,平均住院时间达41.7 d.临床症状及X线表现符合下呼吸道感染.药敏试验提示该菌呈现多重耐药,复方磺胺甲噁唑、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阿米卡星、庆大霉素及氧氟沙星为较敏感抗生素. 结论老年下呼吸道嗜麦芽窄食单胞菌感染多发生于患有各种基础疾病、免疫功能低下及长期应用抗菌药物者,细菌耐药现象严重,诊断及治疗应根据病原学检查及药物敏感试验.
作者:蒋军广 刊期: 2004年第04期
狼疮肾炎(lupus nephritis,LN)是由免疫复合物介导的炎症性疾病,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在狼疮肾炎的作用研究甚少,我们于2000年7月至2003年3月通过观测老年狼疮肾炎患者血浆NO水平及糖皮质激素与环磷酰胺冲击治疗后的变化,旨在探讨NO在老年狼疮肾炎发生发展中的作用、临床意义及糖皮质激素与环磷酰胺治疗老年狼疮肾炎的作用机制.
作者:夏成云;周京国;谢建平;张国元;李斌;伍尚平 刊期: 2004年第04期
患者男性,65岁.因发现血压高5年,反复胸闷、气促伴心悸3个月于2003年8月4日14∶30时入院.曾到当地医院就诊,心电图示心房纤维颤动(房颤),住院治疗20余天,予异搏定、胺碘酮等药物治疗,效果欠佳,转入本院诊治.入院查体:体温36℃,脉搏88次/min,呼吸16次/min,血压140/80 mm Hg.神志清楚,对答切题.唇无发绀,颈软,颈静脉不怒张.双肺呼吸清晰,未闻及干湿啰音.心界无扩大,心率88次/min,心音强弱不等,心律绝对不齐,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杂音.腹平软,肝脾肋下未触及.双下肢无水肿.辅助检查:心电图示房颤.在监护室实施房颤电复律成功.在心导管室行冠脉造影冠脉未见异常.因静息心电监护为加速异位房性心律伴2度(Ⅰ型)房室传导阻滞,行电生理检查,诊断为病态窦房结综合征(快慢型)伴2度(Ⅰ型)房室传导阻滞,行双腔永久起搏器植入术.
作者:刘志勇;叶文胜 刊期: 2004年第04期
2003年5月公布了美国预防、检测、评估与治疗高血压全国联合委员会第七次报告(JNC7).同年6月,欧洲高血压协会-欧洲心脏协会公布其高血压治疗指南(EHG).这两个指南根据近年来循证医学的丰富资料并经专家委员会认真讨论,认为是目前较为完善的文件,值得借鉴.
作者:何秉贤 刊期: 2004年第04期
目的探讨中国湖北武汉地区E选择素基因A561C多态性与老年人心肌梗死的相关性,并对其与血脂、脂蛋白水平的关系进行分析. 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和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技术检测198例老年心肌梗死患者、187例中青年心肌梗死患者和190例老年健康对照者、185例中青年健康对照者E-选择素基因型,并按常规方法测定血脂水平. 结果 E-选择素等位基因A、C频率在老年心肌梗死组和中青年心肌梗死组分别为:92.9%、7.1%和93.3%、6.7%;在老年健康对照组和中青年健康对照组分别为96.6%、3.4%和96.8%、3.2%,同龄梗死组与非梗死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基因型频率分布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定律.老年、中青年心肌梗死组分别与老年、中青年健康对照组比较,其基因型频率差异有显著性(均P<0.05);老年、中青年心肌梗死组血浆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均高于老年、中青年健康对照组(P<0.05). 结论 E-选择素 A561C基因多态性与老年心肌梗死的发病有关,C等位基因可能是心肌梗死发病的危险因素之一.
作者:李艳;韦叶生;张平安;汪明;李晓艳;黄从新 刊期: 2004年第04期
目的探讨蛋白酶体在脑黑质变性和Lewy小体形成中的作用. 方法在大鼠单侧黑质致密部立体定向注射0.2 μg、2 μg、8 μg蛋白酶体抑制剂lactacystin,对照组注射等量的生理盐水.观察大鼠自主行为和阿朴吗啡诱导的旋转行为;HE 染色观察黑质变性和Lewy小体形态;应用免疫组化观察黑质细胞α-synuclein和酪氨酸羟化酶(TH)的表达;利用HPLC测定纹状体区多巴胺和高香草酸含量. 结果注射lactacystin 0.2 μg组未见异常;注射2 μg和8 μg 组大鼠出现进行性的运动迟缓、少动、震颤、头向健侧倾斜;注射阿朴吗啡后,8 μg 组大鼠出现明显的向健侧旋转运动;给药后3周,病理检查发现2 μg和8 μg 组大鼠黑质变性,部分黑质细胞内出现α-synuclein免疫反应呈强阳性的嗜酸性包涵体;TH阳性细胞数分别减少了68.24%(P< 0.05)和83.29%(P< 0.01);纹状体区多巴胺、高香草酸含量分别减少了69.63%、67.80%(P< 0.05)和81.54%、85.62%(P< 0.01). 结论蛋白酶体功能障碍所引起的α-synuclein降解受阻,是Lewy小体形成、黑质变性终导致帕金森病的一个重要因素.
作者:张克忠;王坚;丁正同;余巨明;蒋雨平 刊期: 2004年第04期
目的为了解南京市老年人便秘现状,以及探讨便秘与亚健康的关系. 方法采用整群抽样方法,对南京市2个街道(20个居委会)和1个老年公寓60岁以上3731名老年人进行便秘与亚健康调查. 结果南京市老年人便秘患病率为24.0%,并随年龄增长其患病率增高(P<0.01).根据32项亚健康症状调查,便秘组(男性:28项;女性:23项)亚健康症状的发生率均高于非便秘组;前10位亚健康症状中,皮肤瘙痒和皮肤干燥为便秘者易发生的亚健康症状;便秘者平均个体有3种以上亚健康症状者(64.6%)明显高于非便秘组(42.7%,P<0.01). 结论老年人便秘的患病率较高,便秘者较易发生亚健康症状.防治老年人便秘,对预防亚健康症状的发生及增进老年人健康非常重要.
作者:蔡云清;王惠娟;张旭;王业皇;顾正文;王华兴;刘艳 刊期: 2004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