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宁;张峰;郭鲁闽;张秀荣
目的 探讨食管癌术后肺部并发症的危险因素.方法 选取2014年12月到2016年12月在我院进行食管癌根治术的患者213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统计术后患者肺部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纳入可能的相关影响因素进行分析.采用Logistics回归统计方法,分析食管癌术后肺部并发症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 37例患者食管癌术后发生肺部并发症,占比17.37%,较为常见的并发症有肺炎、胸腔积液和呼吸衰竭;与食管癌术后肺部并发症相关的独立危险因素有年龄、美国麻醉师协会分级(ASA分级)、糖尿病史、肺结核病史、术后其他并发症、单肺通气、长期大量吸烟、FEV1(%)pred.结论 食管癌术后肺部并发症的独立危险因素包括年龄、美国麻醉师协会分级(ASA分级)、糖尿病史、肺结核病史、术后其他并发症、单肺通气、长期大量吸烟、FEV1(%)pred.对患者要加强围术期护理,尤其是同时具有多个独立危险因素的患者,积极指导患者改善器官功能和肺功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张义兵;洪志鹏 刊期: 2018年第05期
肺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增长较快,是威胁人群健康和生命大的恶性肿瘤之一.发病初期症状不明显,大部分患者发现时已经是中晚期,目前常用的是以手术辅助放化疗为主的综合治疗模式.放射治疗(简称放疗),在通过射线杀死癌细胞的同时,还会使照野内的正常组织受到损伤而引起炎症.放射性肺炎(radiation pneumonitis,RP)是肺癌患者放疗过程中常见的并发症之一[1],其发生率约为5%~36%[2].放射性肺炎的临床表现轻重不一,主要表现为低热,一般在38℃左右、刺激性干咳、呼吸困难和紫绀、咳少量白色黏稠痰液、胸闷、肺部可闻及湿哕音,偶可闻及胸膜摩擦音,胸片、CT或MRI检查可见肺部炎症和纤维化表现,将对病患的肺功能及生活质量产生重大影响[3].通过对28例放射性肺炎进行分析,探讨放射性肺炎发生的相关因素,为提高疗效和减少放射性肺炎的发病率提供参考,现报道如下.
作者:胡晓灵;尚敏红;黄彩英 刊期: 2018年第05期
为满足结构化病案检索、临床路径、DGRs等不同层面对医疗信息标准化的需求,以新版电子病历结构化诊断功能为契机,通过对临床诊断与手术操作名称标准库的构架设计,构建内容、构建方法、录入系统的开发等方面研究,构建全新的标准的临床诊断字典库(方位库、诊断库、病理库、分期分型库、补充库)、手术操作名称字典库(方位库、手术操名称库).实现临床疾病诊断与手术操作名称的统一命名,规范临床医师对疾病诊断与手术操作的命名,提高疾病诊断与手术操作名称标准化水平,为医疗信息标准化的实现奠定了重要的数据基础.
作者:张萍;陈学涛;唐自云;周来新 刊期: 2018年第05期
SCI综述写作是研究生教学中的重要环节,也是研究生创新教育的重要突破口.然而目前不少研究生在SCI综述写作中,仍然存在选题不准、逻辑条理不强、内容空洞、科学性不严谨等问题.本文针对研究生SCI综述写作中的上述问题,从具体写作实例出发,提出了SCI综述写作的一般步骤、一般方法,并总结了写作中的具体注意事项,以期为研究生SCI综述的写作提供有益借鉴.
作者:胡长江;节梦梦;李新哲;常杏;刘诚;彭瑞琨;魏逸鸣;倪振洪;杨仕明 刊期: 2018年第05期
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常规化疗的疗效已达瓶颈,且复发转移难以避免,故化疗增效和维持治疗措施的探讨已成为临床高度关注的问题之一.近年来所提倡的抗血管生成药贝伐珠单抗、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与化疗联合应用主要以增敏为主[1-2],和贝伐珠单抗、西妥昔单抗、培美曲塞(非鳞癌者)、吉西他滨、多西他赛、厄洛替尼等维持治疗可以延长无进展生存期(progression-free survival,PFS)[1-4],但由于价格昂贵和/或副作用,使大多数患者尤其是老年患者难以承受.为了探索较为实用的化疗增效和维持治疗措施,我们以口服具有肿瘤新生血管抑制作用的中成药参一胶囊(Rg3)和以环氧合酶-2(COX-2)为特异靶点的抑制剂塞来昔布与化疗同步以增效,并长期服用参一胶囊维持治疗,用于18例晚期NSCLC患者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缓解率(objective response rate,ORR)和PFS之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何续逊;李云红;杨荣;董正宇;焦爱民;严文跃 刊期: 2018年第05期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ARDS)是在直接和间接原因触发下免疫系统与肺泡上皮毛细血管屏障相互作用,急性炎症反应引起肺泡上皮细胞及毛细血管内皮细胞损伤,导致肺蛋白通透性增加、弥漫性肺间质及肺泡水肿,进而造成难以纠正的急性低氧血症[1].目前主要的治疗方式限于肺保护性策略即小潮气量机械通气,治疗效果欠佳,死亡率仍高达40% ~ 70%[2].
作者:程婷婷;宋元林 刊期: 2018年第05期
肺癌是目前严重威胁世界人民健康的恶性肿瘤之一,其新发病例数以每年约3%的速度增长,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占原发性肺癌的70% ~ 80%,易发生远处转移,常见的转移部位为肝脏(43.5%)、骨(30%~55%)及脑转移等,甲状腺转移的病例报道较少[1-3].
作者:王锋;田小丽;马诗静;谢丛华 刊期: 2018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膨体聚四氟乙烯(e-PTFE)人造血管重建肺动脉后,其新内膜形成过程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2(VEGFR-2)表达和变化,为e-PTFE人造血管在临床肺动脉重建术中的应用提供相关的实验资料和理论依据.方法 18只健康滇南小耳猪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即e-PTFE人造血管重建肺动脉组(n=9)和e-PTFE人造血管重建下腔静脉组(n=9).于血管重建术后2周、3、6个月对人造血管新生内膜的组织结构变化进行病理学观察;利用免疫组织化学对VEGFR-2蛋白表达进行检测,分析两组间的差异.结果 病理学观察显示实验组和对照组置入的人造血管内皮细胞生长正常,未见异形细胞生长.实验组重新构建的内膜结构紧凑,而对照组较为疏松.免疫组织化学检测显示目标蛋白VEGFR-2位于细胞膜.术后2周、3个月实验组VEGFR-2表达比对照组水平高,术后6个月两组VEGFR-2表达水平接近,随时间推移各组的VEGFR-2表达均明显减少.结论 肺动脉流场人造血管新生内膜血管内皮细胞VEGFR-2表达水平较下腔静脉流场高,两者均具有血管床流场依赖性和时间依赖性.
作者:洪文娟;陈满军;鲍亚男;赵子聪;洪志鹏 刊期: 2018年第05期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是常见的慢性呼吸道疾病之一,其发病率、致残率和病死率高,社会经济负担重.预计到2030年,COPD将成为全球第3大死亡原因[1-2].一项针对我国7个地区20 245成年人群的调查表明,COPD患病率占40岁以上人群的8.2%,其患病率之高十分惊人[3].COPD病程可分为急性加重期与稳定期,影响COPD预后的首要因素是COPD急性加重(acute exacerbations of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AECOPD)
作者:张银;孙荣;丁薇;刘明;赵云峰;胡慧芳 刊期: 2018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白藜芦醇对支气管哮喘小鼠肺功能及炎性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 将90只Balb/c小鼠随机分为3期(空白对照组、哮喘组、白藜芦醇组);建立哮喘小鼠模型,白藜芦醇组在后1周雾化前lh给予白藜芦醇5 mg/kg腹腔注射.肺功能仪器检测小鼠肺功能指标变化;HE染色观察各组小鼠肺组织中炎性细胞浸润程度;酶联免疫法(ELISA)测定小鼠肺泡灌洗液中不同炎性因子的水平.结果 哮喘组小鼠肺功能指标PEF(7.26±0.23)、FEV0.4/FVC(1.42±0.09)均高于对照组小鼠PEF(12.42±0.28)、FEV0.4/FV(2.25±0.12)(P<0.05),白藜芦醇组指标PEF(9.54±0.26)、FEV0.4/FVC(1.92±0.11)则明显低于哮喘组指标PEF(7.26±0.23)、FEV0.4/FVC (1.42±0.09)(P<0.05).哮喘组气道反应性RL(2.12±0.10)高于对照组气道反应性RL(1.64±0.09),白藜芦醇组哮气道反应性RL(1.18±0.09)低于哮喘组(2.12±0.10);哮喘组肺泡灌洗液中IL-4(65.28±3.76)及IL-5(87.98±4.83)在蛋白水平表达及血清中白细胞(59.87±27.76)、嗜酸性粒细胞总数(28.24±10.82)、嗜酸性粒细胞百分比(5.04±2.84)均明显高于对照组IL-4(39.62±2.84)及IL-5(62.74±3.96)在蛋白水平表达及血清中白细胞(26.83±2.14)、嗜酸性粒细胞总数(1.57±0.98)、嗜酸性粒细胞百分比(4.78±1.65) (P<0.05),白藜芦醇组上述指标IL-4(47.19±3.13)及IL-5(72.16±3.42)在蛋白水平表达及血清中白细胞(35.16±17.23)、嗜酸性粒细胞总数(28.24±15.54)、嗜酸性粒细胞百分比(4.82±1.76)则明显低于哮喘组(P<0.05);哮喘组肺泡灌洗液中IFN-γ(74.26±10.82)在蛋白水平表达明显低于对照组(88.76±8.03) (P<0.05),白藜芦醇组肺泡灌洗液中IFN-γ(82.15±9.32)在蛋白水平表达高于哮喘组(P<0.05).结论 白藜芦醇能维持TH1/TH2炎症细胞因子的平衡,改善哮喘小鼠的肺功能.
作者:姜宁;张峰;郭鲁闽;张秀荣 刊期: 2018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不同营养状况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肋间外肌线粒体功能.方法 收集20例COPD患者和10例非COPD患者,将COPD患者分为低BMI COPD组(BMI<18.5)和正常BMICOPD组(18.5<BMI<24.99),非COPD患者作为对照组.对三组患者进行肺功能检查、血气分析检测,评估三组患者病情严重程度;测定肋间外肌组织中IL-6、IL-8和TNF-α的浓度,光镜观察肋间外肌肌细胞形态,评估三组患者的肋间外肌基本情况;测定肋间外肌线粒体蛋白浓度、呼吸链复合酶Ⅰ-Ⅳ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线粒体膜通透性开放孔(MPTP)动力学,电镜观察线粒体形态,评估三组患者肋间外肌线粒体功能.采用Pearson进行FEV1与炎性指标和线粒体指标相关性分析.结果 与非COPD对照组相比,COPD患者的肺功能指标FVC(%)、VC(%)、FEV1(%)、FEV/预测值、FEV/FVC和DLco)均显著降低,低BMICOPD组的FEV1/预测值、FEV/FVC值和DLco显著低于正常BMICOPD组.血气分析检查显示,正常BMI COPD组患者血液pH值和PaCO2值与非COPD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低BMICOPD组血液pH值低于正常BMI COPD组和非COPD对照组,PaCO2值高于正常BMICOPD组;COPD患者血液PaCO2值显著低于非COPD对照组,低BMICOPD组低于正常BMICOPD组.COPD患者的肋间外肌组织中IL-6、IL-8和TNF-α浓度显著高于非COPD对照组,且低BMI COPD组显著高于正常BMICOPD组.光镜观察显示,COPD患者肋间外肌肌纤维间距增大和肌细胞变形随着健康状况不良而增大明显,低BMICOPD患者的肋间外肌形态结构变化更加明显.线粒体功能测定显示,与非COPD对照组相比,COPD患者的肋间外肌线粒体蛋白含量显著下降,呼吸链复合酶Ⅰ-Ⅳ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显著降低,MPTP的吸光度值下降显著,且低BMICOPD组的上述指标与正常BMICOPD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电镜观察线粒体形态学发现,随着COPD患者营养状况恶化,肋间外肌线粒体基质密度下降,肿胀及髓样变形,线粒体嵴损坏、溶解情况逐渐加重,低BMI COPD患者的线粒体结构变化更加明显.FEV1与IL-6、IL-8和TNF-α呈负相关,与线粒体蛋白含量、线粒体呼吸链复合酶Ⅰ-Ⅳ和SOD呈正相关.结论 COPD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炎症反应和肺功能障、机体酸碱失衡和缺氧、血液二氧化碳含量升高,以及线粒体功能异常;随着COPD患者营养状况恶化,其炎症反应、肺功能、病情逐渐加重,且线粒体功能异常更加明显.
作者:叶斌;李福祥 刊期: 2018年第05期
目的 评价MicroDSTTM微孔板药敏(简称微孔药敏)检测法对结核分枝杆菌对一、二线抗结核药物敏感性试验的临床价值.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选取BACTEC MGIT 960快速培养法培养的201株并经鉴定为结核分枝杆菌的分离株,采用微孔药敏法对一、二线抗结核药物,包括链霉素(SM)、异烟肼(INH)、利福平(RFP)、乙胺丁醇(EMB)、阿米卡星(AM)、卷曲霉素(CM)、左氧氟沙星(LFX)、莫西沙星(MFX)、对氨基水杨酸(PAS)、丙硫异烟胺(PTO)对分离株进行药物敏感性检测,并将其结果与罗氏比例法药敏检测结果进行比较分析,评价两种方法的符合率.结果 201株结核分枝杆菌临床分离株用微孔药敏法进行药敏检测的结果判读时间为7~14 d,其结果与“金标准”的罗氏比例法药敏的结果比较,微孔药敏检测的敏感性均不低于80%,且链霉素(SM)、异烟肼(INH)、乙胺丁醇(EMB)、利福平(RFP)、左氧氟沙星(LFX)、莫西沙星(MFX)、阿米卡星(AM)、卷曲霉素(CM)、对氨基水杨酸(PAS)、丙硫异烟胺(PTO)、的符合率分别为96.2%、92.2%、92.2%、93.8%、85.7%、94.1%、93.3%、84.6%、94.1%、100%.结论 微孔药敏方法检测MTB对一、二线抗结核药物敏感性的检测结果与罗氏比例法检测的药敏结果具有较高的一致性,且检测快速,易于推广,符合了当前结核病的诊断需求.
作者:李静;王智存;白广红;邹远妩;梁亚萍;王卓 刊期: 2018年第05期
支气管镜检查术是将细长的纤维支气管镜经口或鼻置入患者的下呼吸道,即经过声门进入气管和支气管以及更远端,直接观察气管和支气管的病变,并根据病变进行相应的检查或治疗[1].大多数肺部及气道疾病,如肿瘤、间质性肺病、肉芽肿性疾病以及某些感染性疾病需要通过支气管镜检查来确定疾病的诊断和后续治疗,因此,支气管镜检术是呼吸内科常用的、非常重要的有创操作[2].
作者:刘艳琴;靳庆芝;谢梅;刘丽萍;丁朵;李姗姗;郑路路 刊期: 2018年第05期
微创一词已逐渐被广大患者所熟知,微创是现代胸腔镜外科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经过20多年的发展,现代胸腔镜外科逐步成熟,外科手术进入了微创外科的时代.20世纪初,瑞典医生Jacobeus开创了传统胸腔镜手术[1],早期由于胸腔镜技术设备的局限性,胸腔镜只能用于简单的诊断和治疗.现代胸腔镜技术迅速发展,使胸腔镜手术更加广泛地应用于临床,不仅减少手术创伤和手术风险,而且使患者获得了更好的治疗效果.近年来,随着3D胸腔镜系统以及外科机器人系统的产生,并且在非气管插管麻醉和快速康复外科理念的指导下,胸腔镜手术朝着更加微创的方向发展.
作者:赵子聪;洪志鹏 刊期: 2018年第05期
肺结核是一种由结核分支杆菌引起的慢性传染病,是目前世界上单一病原菌感染中致死率高的重大传染病之一,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发布的《2017年全球结核病报告》统计,全球新发结核病患者约1 040万,因结核病死亡的人数约167万[1-2].结核病已经成为高于艾滋病的全球第九大死因,是全球卫生的主要挑战之一[3-4].肺结核的主要症状为:咳嗽、低烧和咯血等,但也有约25%左右的患者不出现上述典型症状,目前肺结核诊断的金标准为痰细菌学涂片找到结核分支杆菌或痰培养结核分枝杆菌阳性,该方法虽然特异性高,但临床上仍有约1/3患者上述检查为阴性,X线检查是临床肺结核诊断的必备手段但容易漏诊,常常延误该病治疗的佳时机[5-9].此外,由于肺结核好发于卫生资源匮乏环境较差的贫困地区,在不具备病理诊断条件和核酸诊断等先进检测方式的情况下快速诊断肺结核成为研究热点[10].
作者:丁怀军;费香勇 刊期: 2018年第05期
终末期肺病患者缺乏有效的内科治疗手段,其导致的肺功能衰竭致残率和致死率高,因此肺移植已成为治疗终末期肺病的有效方法.肺移植是指采用自体肺叶、同种异体肺叶、单侧肺、双侧肺、心肺联合,甚至不同物种的异种肺置换病肺,重建肺生理功能的技术,是胸外科不可或缺的重要工作之一.1983年首例人的肺移植获得成功,目前临床肺移植多以同种异体移植为主,自体肺移植应用于根治肺癌,异种肺移植尚未从实验室走进临床.
作者:洪文娟;洪志鹏 刊期: 2018年第05期
目的 分析全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中转开胸的原因,探讨如何准确把握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中转开胸的指征,掌握手术的主动性,减少胸腔镜下肺叶切除中转开胸率.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2015年9月至2018年6月收治的374例胸腔镜手术治疗肺癌患者的临床数据.根据术中是否中转开胸将所有患者分成两组,即全腔镜手术组(n=346)和中转开胸组(n=28).统计所有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术后引流总量、术后引流时间等各项临床数据,并对中转开胸的各项原因进行统计后分析.结果 术中中转开胸患者28例(7.49%).术中无死亡病例.其中血管损伤8例,淋巴结干扰11例,致密粘连4例,其他因素5例.全腔镜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术后引流总量、术后引流时间均明显低于中转开胸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全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中转开胸原因常见的是血管损伤和淋巴结干扰.中转开胸患者术中出血量增加,术后引流总量、术后引流时间增加,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延长.
作者:林铭;王卫;洪志鹏 刊期: 2018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重庆市不同区县学校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及影响因素.方法 应用一般情况调查表和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重庆市两所中学的4 022名中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被调查中学生SCL-90总分、阳性项目数、躯体化、人际关系、抑郁、敌对及焦虑等全部因子分均显著高于全国常模(P<0.001).重庆远郊区县中学生SCL-90总分、阳性项目数、躯体化、人际关系、抑郁、敌对及焦虑等全部因子分显著高于主城区中学生(P<0.001).同一中学初中生SCL-90总分、阳性项目数、躯体化、人际关系、抑郁、敌对及焦虑等全部因子分显著高于高中生(P<0.001).对SCL-90筛选阳性与否的多因素进行逐步Logistic回归分析,并对性别、不同区县学校、年级、与父母关系、同伴节食、对减肥的关注程度、家庭经济状况也进行回归方程.结论 被调查中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显著低于常模,远郊区县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低于主城区学生,同一中学的初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低于高中学生.女性、与父母关系差、关注减肥是中学生SCL-90筛选阳性的独立危险因素,高中、主城区、同伴不节食、良好的家庭经济状况是中学生SCL-90筛选阳性的保护因素.
作者:刘永军;冯丹;余兮;陈萍;张庆玲 刊期: 2018年第05期
正确的气管插管是建立人工气道、进行机械通气的第一步,由于气管插管是一项有创操作,插管过程不可避免会发生一系列并发症[1-2].ICU患者由于严重的病理生理紊乱及危重疾病状态,与手术室插管相比,插管的难度更大,风险更高,对医师的要求也更高[3].据统计约40%的气管插管患者出现并发症,如严重低氧、低血压、气道损伤、误入食管、左右支气管等,严重时甚至导致心脏骤停[4].其中插管误入左、右支气管是导致动脉血氧饱和度下降原因之一,ICU气管插管后及时确认和纠正插管位置十分重要[5-6].
作者:李正功;凌云;瞿嵘 刊期: 2018年第05期
针对师资力量薄弱问题,发挥老教员帮带作用,提高医学院校教师授课能力,尽快成为教研室主力军是我教研室亟待解决的问题.熟悉医学院校教师在承担理论授课初期所表现出的主要问题,结合授课能力培训的主要方法以及实践中总结出来的经验,有规划地从助教培养和讲师培养两个阶段提高授课能力.通过培训后授课案例展示,教师授课能力得到极大提高,老教员成功完成理论授课交接.
作者:孙建;徐林;陈明生;许佳;宁旭;秦明新 刊期: 2018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