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多层螺旋CT与血清结核抗体检测在肺结核临床诊断中的比较

丁怀军;费香勇

关键词:多层螺旋CT, 血清结核抗体检测, 肺结核
摘要:肺结核是一种由结核分支杆菌引起的慢性传染病,是目前世界上单一病原菌感染中致死率高的重大传染病之一,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发布的《2017年全球结核病报告》统计,全球新发结核病患者约1 040万,因结核病死亡的人数约167万[1-2].结核病已经成为高于艾滋病的全球第九大死因,是全球卫生的主要挑战之一[3-4].肺结核的主要症状为:咳嗽、低烧和咯血等,但也有约25%左右的患者不出现上述典型症状,目前肺结核诊断的金标准为痰细菌学涂片找到结核分支杆菌或痰培养结核分枝杆菌阳性,该方法虽然特异性高,但临床上仍有约1/3患者上述检查为阴性,X线检查是临床肺结核诊断的必备手段但容易漏诊,常常延误该病治疗的佳时机[5-9].此外,由于肺结核好发于卫生资源匮乏环境较差的贫困地区,在不具备病理诊断条件和核酸诊断等先进检测方式的情况下快速诊断肺结核成为研究热点[10].
中华肺部疾病(电子版)杂志相关文献
  • 外科胸腔镜的发展现状

    微创一词已逐渐被广大患者所熟知,微创是现代胸腔镜外科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经过20多年的发展,现代胸腔镜外科逐步成熟,外科手术进入了微创外科的时代.20世纪初,瑞典医生Jacobeus开创了传统胸腔镜手术[1],早期由于胸腔镜技术设备的局限性,胸腔镜只能用于简单的诊断和治疗.现代胸腔镜技术迅速发展,使胸腔镜手术更加广泛地应用于临床,不仅减少手术创伤和手术风险,而且使患者获得了更好的治疗效果.近年来,随着3D胸腔镜系统以及外科机器人系统的产生,并且在非气管插管麻醉和快速康复外科理念的指导下,胸腔镜手术朝着更加微创的方向发展.

    作者:赵子聪;洪志鹏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三种不同方法确认ICU气管导管位置的比较

    正确的气管插管是建立人工气道、进行机械通气的第一步,由于气管插管是一项有创操作,插管过程不可避免会发生一系列并发症[1-2].ICU患者由于严重的病理生理紊乱及危重疾病状态,与手术室插管相比,插管的难度更大,风险更高,对医师的要求也更高[3].据统计约40%的气管插管患者出现并发症,如严重低氧、低血压、气道损伤、误入食管、左右支气管等,严重时甚至导致心脏骤停[4].其中插管误入左、右支气管是导致动脉血氧饱和度下降原因之一,ICU气管插管后及时确认和纠正插管位置十分重要[5-6].

    作者:李正功;凌云;瞿嵘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多层螺旋CT与血清结核抗体检测在肺结核临床诊断中的比较

    肺结核是一种由结核分支杆菌引起的慢性传染病,是目前世界上单一病原菌感染中致死率高的重大传染病之一,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发布的《2017年全球结核病报告》统计,全球新发结核病患者约1 040万,因结核病死亡的人数约167万[1-2].结核病已经成为高于艾滋病的全球第九大死因,是全球卫生的主要挑战之一[3-4].肺结核的主要症状为:咳嗽、低烧和咯血等,但也有约25%左右的患者不出现上述典型症状,目前肺结核诊断的金标准为痰细菌学涂片找到结核分支杆菌或痰培养结核分枝杆菌阳性,该方法虽然特异性高,但临床上仍有约1/3患者上述检查为阴性,X线检查是临床肺结核诊断的必备手段但容易漏诊,常常延误该病治疗的佳时机[5-9].此外,由于肺结核好发于卫生资源匮乏环境较差的贫困地区,在不具备病理诊断条件和核酸诊断等先进检测方式的情况下快速诊断肺结核成为研究热点[10].

    作者:丁怀军;费香勇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肺移植免疫相关的研究进展及展望

    终末期肺病患者缺乏有效的内科治疗手段,其导致的肺功能衰竭致残率和致死率高,因此肺移植已成为治疗终末期肺病的有效方法.肺移植是指采用自体肺叶、同种异体肺叶、单侧肺、双侧肺、心肺联合,甚至不同物种的异种肺置换病肺,重建肺生理功能的技术,是胸外科不可或缺的重要工作之一.1983年首例人的肺移植获得成功,目前临床肺移植多以同种异体移植为主,自体肺移植应用于根治肺癌,异种肺移植尚未从实验室走进临床.

    作者:洪文娟;洪志鹏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血浆脑钠肽、肌钙蛋白Ⅰ联合D-二聚体检测在急性肺栓塞中的临床应用

    急性肺栓塞(acute pulmonary embolism,APE)是指由于血栓、脂肪、羊水、空气等多种内源性(或外源性)栓子导致肺动脉系统栓塞,而引发的肺部循环功能与呼吸功能障碍,临床上常表现为多种症状的综合征[1].研究显示,APE已经与冠心病、肿瘤一起成为临床急诊患者中死亡原因的前三位[2].由于APE具有病情危急、病因复杂的特征,在临床诊治中存在比较高的误诊率和错诊率,严重影响到患者诊治措施的有效开展[3].为探究血浆脑钠肽(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BNP)、肌钙蛋白Ⅰ(troponin Ⅰ,cTn Ⅰ)联合D-二聚体检测对APE的诊断和病情评估作用,并为APE的诊治提供理论依据,本文对63例APE确诊患者进行分组对照研究,现报道如下.

    作者:韩颖明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吡嗪酰胺、利福平、异烟肼对肺结核儿童的抗结核效果、肝损伤发生率及天晴甘平对肝脏的保护

    结核病是一种可累及骨骼、关节、中枢神经系统、泌尿系统等全身多个器官的慢性传染病,由结核杆菌引起,常见的为肺结核,经呼吸道传播,对人身体健康造成严重威胁[1-4].吡嗪酰胺、利福平、异烟肼短程抗结核化疗是世界卫生组织(WHO)推荐临床治疗结核病的一线方案,但利福平和异烟肼肝脏毒性较强,治疗过程中可能会引起患者肝功能异常[5].天晴甘平,即甘草酸二胺肠溶胶囊,主要成份是甘草酸二胺,辅料为卵磷脂和淀粉,具有抗炎、免疫调节、对肝细胞膜保护、解毒等作用,常用于慢性肝炎的治疗[6].本研究旨在分析吡嗪酰胺、利福平、异烟肼对肺结核儿童的抗结核效果、肝损伤发生率,对于出现肝损伤的患儿采用天晴甘平治疗,观察天晴甘平对肝损伤的保护作用,现报道如下.

    作者:黄晴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循证护理用于超高龄长期卧床老年患者肺部感染5例分析

    老年人组织器官退化,呼吸道黏膜萎缩,机体储备能力减弱,容易引起肺部感染[1].老年肺部感染的流行病学调查显示,其发病率和病死率随年龄增长而上升,肺部感染是老年人健康的重大威胁.有报道,肺炎是老年卧床患者排在第一位的疾病[2].2016年8月至2017年11月在我科长期卧床80岁以上超高龄老年患者有5例并发肺部感染,针对此类人群我们开展了循证护理模式,经过防治感染、化痰排痰、营养支持等治疗措施全部治愈,获得较好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金慧玉;王振华;何雪艳;董红雪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VEGFR-2对膨体聚四氟乙烯重建肺动脉人造血管新内膜形成的影响

    目的 探讨膨体聚四氟乙烯(e-PTFE)人造血管重建肺动脉后,其新内膜形成过程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2(VEGFR-2)表达和变化,为e-PTFE人造血管在临床肺动脉重建术中的应用提供相关的实验资料和理论依据.方法 18只健康滇南小耳猪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即e-PTFE人造血管重建肺动脉组(n=9)和e-PTFE人造血管重建下腔静脉组(n=9).于血管重建术后2周、3、6个月对人造血管新生内膜的组织结构变化进行病理学观察;利用免疫组织化学对VEGFR-2蛋白表达进行检测,分析两组间的差异.结果 病理学观察显示实验组和对照组置入的人造血管内皮细胞生长正常,未见异形细胞生长.实验组重新构建的内膜结构紧凑,而对照组较为疏松.免疫组织化学检测显示目标蛋白VEGFR-2位于细胞膜.术后2周、3个月实验组VEGFR-2表达比对照组水平高,术后6个月两组VEGFR-2表达水平接近,随时间推移各组的VEGFR-2表达均明显减少.结论 肺动脉流场人造血管新生内膜血管内皮细胞VEGFR-2表达水平较下腔静脉流场高,两者均具有血管床流场依赖性和时间依赖性.

    作者:洪文娟;陈满军;鲍亚男;赵子聪;洪志鹏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非小细胞肺癌甲状腺转移一例并文献复习

    肺癌是目前严重威胁世界人民健康的恶性肿瘤之一,其新发病例数以每年约3%的速度增长,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占原发性肺癌的70% ~ 80%,易发生远处转移,常见的转移部位为肝脏(43.5%)、骨(30%~55%)及脑转移等,甲状腺转移的病例报道较少[1-3].

    作者:王锋;田小丽;马诗静;谢丛华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中转开胸原因分析及应对方法

    目的 分析全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中转开胸的原因,探讨如何准确把握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中转开胸的指征,掌握手术的主动性,减少胸腔镜下肺叶切除中转开胸率.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2015年9月至2018年6月收治的374例胸腔镜手术治疗肺癌患者的临床数据.根据术中是否中转开胸将所有患者分成两组,即全腔镜手术组(n=346)和中转开胸组(n=28).统计所有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术后引流总量、术后引流时间等各项临床数据,并对中转开胸的各项原因进行统计后分析.结果 术中中转开胸患者28例(7.49%).术中无死亡病例.其中血管损伤8例,淋巴结干扰11例,致密粘连4例,其他因素5例.全腔镜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术后引流总量、术后引流时间均明显低于中转开胸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全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中转开胸原因常见的是血管损伤和淋巴结干扰.中转开胸患者术中出血量增加,术后引流总量、术后引流时间增加,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延长.

    作者:林铭;王卫;洪志鹏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4022名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及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 探讨重庆市不同区县学校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及影响因素.方法 应用一般情况调查表和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重庆市两所中学的4 022名中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被调查中学生SCL-90总分、阳性项目数、躯体化、人际关系、抑郁、敌对及焦虑等全部因子分均显著高于全国常模(P<0.001).重庆远郊区县中学生SCL-90总分、阳性项目数、躯体化、人际关系、抑郁、敌对及焦虑等全部因子分显著高于主城区中学生(P<0.001).同一中学初中生SCL-90总分、阳性项目数、躯体化、人际关系、抑郁、敌对及焦虑等全部因子分显著高于高中生(P<0.001).对SCL-90筛选阳性与否的多因素进行逐步Logistic回归分析,并对性别、不同区县学校、年级、与父母关系、同伴节食、对减肥的关注程度、家庭经济状况也进行回归方程.结论 被调查中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显著低于常模,远郊区县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低于主城区学生,同一中学的初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低于高中学生.女性、与父母关系差、关注减肥是中学生SCL-90筛选阳性的独立危险因素,高中、主城区、同伴不节食、良好的家庭经济状况是中学生SCL-90筛选阳性的保护因素.

    作者:刘永军;冯丹;余兮;陈萍;张庆玲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血液净化专科护士/师核心能力培养的教学模式

    血液净化(blood purification,BP)在临床上已广泛应用,救治了大量急诊危重病患者,如急性肾功能衰竭(acute renal failure,ARF)、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ARDS)、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ultiple organ dysfunction syndrome,MODS)、重症急性胰腺炎(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SAP)、急性肝功能衰竭(acute liver failure,ALF)、多重感染(multiple infections)、药物中毒(drug poisoning)、高钾血症(hyperkalemia)以及多种急症危重疾病.目前,BP技术在急症危重疾病领域得到广泛的应用,并已成为急症及ICU治疗危重疾病患者的一项重要技术[1-6].因此,大力培养BP专科护士,提高专业知识、技能操作、临床经验至关重要,现将我们对BP专科护士核心能力培养的教学模式报道如下.

    作者:梁莉;罗纪聪;郭佳;刘大双;邓笠;梁艳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食管癌术后肺部并发症的危险因素分析

    目的 探讨食管癌术后肺部并发症的危险因素.方法 选取2014年12月到2016年12月在我院进行食管癌根治术的患者213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统计术后患者肺部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纳入可能的相关影响因素进行分析.采用Logistics回归统计方法,分析食管癌术后肺部并发症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 37例患者食管癌术后发生肺部并发症,占比17.37%,较为常见的并发症有肺炎、胸腔积液和呼吸衰竭;与食管癌术后肺部并发症相关的独立危险因素有年龄、美国麻醉师协会分级(ASA分级)、糖尿病史、肺结核病史、术后其他并发症、单肺通气、长期大量吸烟、FEV1(%)pred.结论 食管癌术后肺部并发症的独立危险因素包括年龄、美国麻醉师协会分级(ASA分级)、糖尿病史、肺结核病史、术后其他并发症、单肺通气、长期大量吸烟、FEV1(%)pred.对患者要加强围术期护理,尤其是同时具有多个独立危险因素的患者,积极指导患者改善器官功能和肺功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张义兵;洪志鹏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内科胸腔镜在高龄患者不明原因胸腔积液中的临床应用

    目的 探讨内科胸腔镜在高龄不明原因胸腔积液患者中的诊断价值,并评估其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08年8月至2018年3月于唐都医院呼吸科就诊的高龄(>80岁)不明原因胸腔积液患者共64例,其中经胸腔积液病理细胞学联合胸膜活检术(A组)诊断病例共32例,经内科胸腔镜胸膜活检术(B组)诊断病例共32例.分析评估既往疾病谱对内科胸腔镜的影响,术后记录有无继发或加重其他脏器损伤,分析两组患者诊断阳性率及术后并发症.结果 A组有29例(90.6%)合并两种以上基础疾病;B组28例(87.5%)合并两种以上基础疾病,两组患者在并发症发生率方面无差异性.A组诊断阳性率为61.25% (20/32),B组诊断阳性率为90.62% (29/32),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A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31.25% (10/32),主要为轻微疼痛;B组并发症有皮下气肿15.6% (5/32)、切口渗液15.6% (5/32)、脱管6.2% (2/32)、频发房性早搏6.2% (2/32)、低热9.4% (3/32),但发生率低,程度轻,无其他严重并发症出现.结论 高龄不明原因胸腔积液患者多合并多种疾病,在心功能正常情况下,患者均能耐受内科胸腔镜检查.内科胸腔镜对高龄不明原因胸腔积液的诊断率高,无严重不良并发症,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顾兴;张红军;焦娇;金发光;张海涛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干细胞胞外囊泡在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中的治疗作用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ARDS)是在直接和间接原因触发下免疫系统与肺泡上皮毛细血管屏障相互作用,急性炎症反应引起肺泡上皮细胞及毛细血管内皮细胞损伤,导致肺蛋白通透性增加、弥漫性肺间质及肺泡水肿,进而造成难以纠正的急性低氧血症[1].目前主要的治疗方式限于肺保护性策略即小潮气量机械通气,治疗效果欠佳,死亡率仍高达40% ~ 70%[2].

    作者:程婷婷;宋元林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医学高等院校教师教学能力的培养及发展

    针对师资力量薄弱问题,发挥老教员帮带作用,提高医学院校教师授课能力,尽快成为教研室主力军是我教研室亟待解决的问题.熟悉医学院校教师在承担理论授课初期所表现出的主要问题,结合授课能力培训的主要方法以及实践中总结出来的经验,有规划地从助教培养和讲师培养两个阶段提高授课能力.通过培训后授课案例展示,教师授课能力得到极大提高,老教员成功完成理论授课交接.

    作者:孙建;徐林;陈明生;许佳;宁旭;秦明新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不同肺穿刺法出现并发症的差异及其影响因素

    近年来临床统计发现,我国肺周围病灶患者的检出率呈明显上升的趋势.在B超和CT引导下对患者实施肺穿刺活组织检查是临床上较常见的肺部相关病症的检查处理手段[1].B超引导具有花费低、设备简单、操作方便以及无放射性等优点[1-2].而CT引导具备较高准确度及分辨率,同时能够实现对患者病灶的精准定位,操作过程中安全性更佳,常被应用于肺部良、恶性病变的诊治[3-5].但是在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术是一种有创检查方式,会出现气胸、肺出血、咯血等并发症,严重时危及患者生命.目前国内经济发达地区及大中型医院采用一次性自动活检针同轴法穿刺,可达到一次穿刺多次取材、成功率高、并发症少的效果[6].

    作者:黄志兵;李冬春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EB病毒肺炎一例

    EB病毒(Epstein-Barr virus,EBV)是Epstein和Barr于1964年在非洲儿童Burkitt淋巴瘤细胞中发现的人类疱疹病毒.成人感染EBV后临床表现和转归多种多样,可有原发急性感染、慢性活动性感染、淋巴增殖性疾病、肿瘤等[1].无论宿主的免疫功能如何,EBV肺炎是罕见的[2],我们通过血清抗体和肺组织病理诊断1例EB病毒间质性肺炎,现报道如下.

    作者:安东善;邸军;周洪江;朱龙有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参一胶囊联合化疗并维持治疗晚期NSCLC效果分析

    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常规化疗的疗效已达瓶颈,且复发转移难以避免,故化疗增效和维持治疗措施的探讨已成为临床高度关注的问题之一.近年来所提倡的抗血管生成药贝伐珠单抗、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与化疗联合应用主要以增敏为主[1-2],和贝伐珠单抗、西妥昔单抗、培美曲塞(非鳞癌者)、吉西他滨、多西他赛、厄洛替尼等维持治疗可以延长无进展生存期(progression-free survival,PFS)[1-4],但由于价格昂贵和/或副作用,使大多数患者尤其是老年患者难以承受.为了探索较为实用的化疗增效和维持治疗措施,我们以口服具有肿瘤新生血管抑制作用的中成药参一胶囊(Rg3)和以环氧合酶-2(COX-2)为特异靶点的抑制剂塞来昔布与化疗同步以增效,并长期服用参一胶囊维持治疗,用于18例晚期NSCLC患者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缓解率(objective response rate,ORR)和PFS之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何续逊;李云红;杨荣;董正宇;焦爱民;严文跃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绿脓杆菌致急性肺损伤小鼠的ATF3表达规律及意义

    目的 探讨绿脓杆菌致急性肺损伤小鼠的ATF3表达规律及意义.方法 以荧光标记的绿脓杆菌(PA)(滴度1.5×108CFU/ml)50μl经鼻滴入C57BL/6野生型小鼠气管构建急性肺损伤模型,通过肺泡灌洗液(BALF)中的蛋白含量、肺组织干湿比测定肺微血管通透性和肺水肿程度变化;采用组织切片和HE染色观察肺组织病理变化;qRT-PCR检测ATF3在野生型急性肺损伤小鼠肺组织中的表达规律.结果 经鼻滴入绿脓杆菌后导致肺微血管通透性增加和肺水肿加重,小鼠肺组织呈典型急性肺损伤病理改变,结果支持成功构建了经鼻滴入绿脓杆菌致ALI模型.ATF3表达于正常小鼠肺组织,经鼻滴入绿脓杆菌后小鼠肺组织中ATF3 mRNA的表达于0、3、6、12 h及24h时相点分别为1.006±0.136,9.954±0.624,4.578±1.463,2.342±0.122,3.249±0.680,其中在3h时相点达高峰,随之逐渐下降,于24 h时相点基本能回到正常水平.结论 ATF3作为负性调控因子对绿脓杆菌致急性肺损伤小鼠有一定保护作用.

    作者:吴秀琳;陈光春;李明霞;郭亮;吴学玲 刊期: 2018年第05期

中华肺部疾病(电子版)杂志

中华肺部疾病(电子版)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主办:中华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