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河南口岸出入境人员HIV感染监测结果分析

毋会林;陈文玲;王永亮

关键词:HIV, 感染, 传染病控制
摘要:[目的]掌握河南口岸出入境人员中HIV感染的流行情况,以便采取有效的预防控制措施.[方法]对1989~2001年检出的30例HIV感染者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并从不同年度、人群、职业、年龄、传播途径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HIV感染者中,1989年检出10例,全部为输入性病例;1995~2001年检出20例,为国内出入境人员.感染者中年龄小的18岁;大的54岁.从职业分布上看以劳务人员居多;其次为外籍人员.传播途径以静脉采血及性传播为主要传播途径.[结论]应加强血源管理,并做好出入境人员的传染病监测预警工作.
中国国境卫生检疫杂志相关文献
  • 洛阳口岸出入境人员艾滋病监测结果分析

    [目的]对1995~2001年洛阳口岸艾滋病监测工作进行总结,为今后开展监测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1995~2001年经洛阳口岸出入境的人员24434人次进行了艾滋病血清学监测.[结果]6年共检测出艾滋病病毒感染者13例,总检出率为0.53%o;HIV感染者主要集中在16~40岁年龄段,其中30岁以下年龄组10例,占感染者总数的76.9%;30~40岁年龄组为3例,占感染者总数的23.1%.感染者中劳务人员所占比例高,为感染者总数的69.2%.[结论]16~40岁的青壮年劳务人员应作为洛阳口岸艾滋病监测的重点人群,应加强对这一人群预防艾滋病知识的宣传教育,提高其自我防护意识,是防止艾滋病传播的有效措施.

    作者:郭素珍;司雅洁;崔全有;常永超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涉外婚检人员中梅毒感染者的血清流行病学调查

    [目的]掌握涉外婚检人员中梅毒的感染情况,为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对1997~2000年到湖北国际旅行卫生保健中心进行婚前检查的涉外婚姻人员8498人实施了梅毒血清学检测,并对检出的梅毒感染者开展了流行病学调查分析.[结果]8498名涉外婚检人员中,检出梅毒感染者83例,总感染率为0.98%.1997年涉外婚检人员中的梅毒感染率为0.61%,至2000年已上升为1.22%,呈逐年上升趋势.83例梅毒感染者中,女性53例,占感染者总数的63.86%;男性30例,占36.14%,男女性别比为1:1.77.梅毒感染者以青年女性和中年男性为主,从职业上看女性以农民为主;男性以工人为主.从地区分布看,女性以湖北省人为主;男性以香港台湾人员为主.[结论]加强对涉外婚检人员性传播疾病的监测,是切断输入型传染源的有效方法.

    作者:罗一红;刘小桂;何晓敏;汪佳枝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温州口岸医学动物及其体外寄生蚤的调查报告

    [目的]对温州口岸医学动物及蚤类进行本底调查.[方法]从2000年5月~2001年4月对温州口岸医学动物及蚤类进行种群密度及季节消长情况调查.[结果]共捕获医学动物393只,经鉴定隶属2目2科5属8种,优势种为臭鼩鼱,其次为褐家鼠.年平均鼠密度为1.35%,10月份为鼠密度高峰期.蚤类为2科2属2种.[结论]调查结果显示,应加强高峰期鼠密度监测,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以期达到无鼠害口岸的要求,防止鼠传传染病的发生和流行.

    作者:李君芳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厦门口岸出国劳务人员艾滋病与梅毒监测结果分析

    [目的]掌握厦门口岸出国劳务人员中艾滋病、梅毒感染情况.[方法]对1988~2000年经厦门口岸出入境的出国劳务人员25900人次进行了HIV感染和梅毒的血清学检测.[结果]HIV感染者检出8例,总检出率为0.31‰,其中30~40岁年龄组为7例,占感染者总数的87.5%;检出梅毒感染者26例,总检出率为1.01‰,其中男性20例,女性6例;年龄在20~40岁年龄组的25例,占感染者总数的96.15%.1994年检出首例梅毒感染者至2000年平均年递增24.5%.[结论]厦门口岸出入境劳务人员HIV感染均属境外经异性性接触传播,地区主要来自东南亚.梅毒主要是在国内因性乱感染.说明出入境检验检疫部门加强对性传播性疾病监测,及时发现病例,对阻止其经出入境口岸传播起到了重要作用.

    作者:王萍;汪晓丹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连云港口岸出入境人员传染病监测报告

    [目的]掌握连云港口岸出入境人员传染病流行情况,为今后该口岸传染病监测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连云港口岸2000~2001年12226名出入境人员传染病监测情况进行分析.[结果]在连云港口岸出入境人员中以劳务输出人员多,占体检总人数的77.64%.检出传染性疾病334例,总患病率为2.73%.传染病患者其中HB%sAg阳性300例;梅毒17例;活动性肺结核15例;疟疾2例.[结论]HBsAg阳性是连云港口岸影响出入境人员健康的主要传染病,劳务人员、交通员工、口岸饮食服务人员及归国人员是重点监测人群.

    作者:杨绪理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1株致病性弧菌的分离鉴定

    [目的]对鱿鱼中检出的1株致病性弧菌进行分离鉴定.[方法]采用镜检、生化反应、血清学凝集试验、仪器分析等方法进行.(结果]仪器分析结果为溶藻弧菌,实际鉴定结果为非O%1群霍乱弧菌.[结论]随着全自动微生物鉴定分析系统的广泛应用,自动化程度愈来愈高,在对细菌鉴定结果做报告时,还应结合该菌所具有的形态学特征、生化反应及血清学试验等结果综合判定.

    作者:邵景东;苏国兴;陈飞;张培男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威海15岸蜚蠊调查报告

    [目的]掌握威海口岸蜚蠊本底情况,为消灭蜚蠊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001年4~10月对威海口岸蜚蠊的种群、密度、分布情况进行了调查.[结果]共捕获蜚蠊1958只,经鉴定分为2科2属2种,以德国小蠊为优势种,占63.84%;日本大蠊仅限于旅游船.蜚蠊日平均密度旅游船高为9.48只/盒,饭店宾馆高为2.53只/盒,5~7月蜚蠊密度较高.[结论]威海口岸应在春季进行灭蠊,使蜚蠊密度降低到不足为害的程度.

    作者:梁师泽;丛培质;周永刚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海底电缆作业船发生鼠患的情况报告

    [目的]探讨控制海底电缆作业船鼠患的方法,保障船员的健康与船舶航行的安全.[方法]上海出入境检验检疫局龙吴办事处的检验检疫人员在对2001年11月13日在上海龙吴港停靠的一艘海底作业船进行卫生监督时,发现该轮发生中度鼠患,检验检疫人员依法对该船进行了灭鼠处理.[结果]检验检疫人员在对该轮投放灭鼠药后,2次登轮检查灭鼠情况,均发现鼠药被啃咬的痕迹,但未发现死鼠.该轮后从南朝鲜返回,检验检疫人员实施入境检疫查验时,未再发现鼠征,鼠患得到有效控制.[结论]海底作业船防鼠工作不容乐观,检验检疫部门应加强对该类特种作业船舶的检疫与卫生监督,并对船方进行防鼠与灭鼠技术的指导,防止鼠患的发生,减少可能造成的经济损失.

    作者:袁信忠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云南国境口岸98例HIV感染者检测结果分析

    [目的]对2001年云南各国境口岸艾滋病监测工作进行总结,以了解云南国境口岸艾滋病流行规律.[方法]对2001年云南各国境口岸检测出的98例艾滋病感染者进行流行病学调查.(结果]云南国境口岸HIV感染者的流行分布相当广泛;HIV感染者主要集中于性活跃人群,男性多于女性,在职业分布上,以边民、劳务人员为主,外籍人员HIV感染率显著高于中国籍人员,入境人群HIV感染率高于出境人群.[结论]云南省面临着输入性艾滋病病例传入后艾滋病大流行的危险,出入境检验检疫部门应加强对高危人群的监测.

    作者:车红;胡克林;车福有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湖北口岸进出境集装箱卫生监督结果分析

    [目的]了解进出境集装箱的卫生质量,以便采取有效的卫生除害措施.[方法]对湖北口岸2001年进出境集装箱的卫生状况进行了调查统计分析.[结果]湖北口岸2001年进出境集装箱47800箱,其中出境21080箱,进境26720箱,共检疫825批次;出境中查出有卫生质量问题的1280箱次,占出境箱数的6.07%;进境查出有卫生质量问题的1916箱次,占7.17%,其中在6个批次中,6个集装箱内查出有广谷啮虫,占入境箱数0.02%.[结论]调查结果显示:来自疫区、装载废旧物品、有毒有害物质的集装箱在进出境集装箱中占有相当的比率,出入境检验检疫机关应将其作为卫生监督和卫生除害处理的重点.

    作者:杨健胜;索光华;钱昌文;江丽平;吕恒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1对夫妻同时感染HIV的情况报告

    [目的] 加强对出入境人员及其配偶的艾滋病监测工作.[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免疫层析法、蛋白印迹法对监测对象进行艾滋病血清学检验.[结果]在出境人员中检出1对夫妻同时感染HIV.丈夫因有不洁性交史而感染HIV,妻子的传播途径为夫妻间的性接触.[结论]对HIV感染者的配偶等密切接触者要及时进行监测,对HIV感染者加强宣传教育,引导其主动采取正确的自身隔离措施,防止艾滋病的再传播.

    作者:申忠泽;朱国强;田洋;郑仁俊;左笑宇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腾冲口岸出入境人员艾滋病监测结果分析

    [目的]对2000~2001年腾冲口岸出入境人员艾滋病监测结果进行分析,以摸清本口岸艾滋病流行规律,掌握其传播特点,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方法]对2年中检出的13例HIV感染者的实验室检查结果及流行病学调查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腾冲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在2年的时间中共对378名出入境人员进行了HIV抗体检测,人员来自中国、台湾、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韩国、泰国、缅甸等7个国家与地区,共检出HIV感染者13例,阳性检出率为3.44%,其中2000年检出HIV感染者3例,检出率为1.7%,2001年检出10例,检出率为4.95%;在13例HIV感染者中,男性10人,女性3人,男女性别之比为3.33:1;年龄大38岁,小22岁,高发人群为20~39岁;缅甸籍感染者占检出总数的92.31%,中国籍感染者占总数的7.69%;职业以汽车修理居首位,占53.85%,其次为洗浴按摩,占23.08%;传播途径除母婴传播外,其余2种均有,而且性传播为主要途径.[结论]在建立云南边陲地区安全、卫生健康的出入境检验检疫屏障过程中,应做好对预防和控制艾滋病的宣传教育工作,关注男性在艾滋病传播中的作用,加强对来自缅甸高发区出入境人员的监测力度.

    作者:张爱华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对辖区内涉外企业人员传染病监测的探讨

    [目的)对产地检验检疫局辖区内涉外企业中的境外人员进行传染病的监测.[方法]深入企业开展健康咨询与体检,加强卫生监管,建立监测网络.(结果]对传染病能及时发现、及时反馈、及时控制,保证了涉外企业人员的健康与安全.(结论]加强辖区内涉外企业中从业人员的传染病监测是深入卫生检疫监管工作改革,做好把关服务的一个发展方向.

    作者:吴晓红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对8种艾滋病抗体初筛试剂的比较

    [目的]对8种艾滋病抗体检测试剂进行比较,选择质量好的试剂.[方法]采用酶标法、全自动免疫仪器法和金标法3种检测方法与8种试剂检测艾滋病抗体.[结果]佳试剂为第3代酶标试剂Vironstika,它准确度及灵敏度高,操作较简便.[结论]因我国大部分地区艾滋病长期处于低感染水平,宜采用高灵敏度的试剂,对可疑标本应用高准确试剂进行复测,按规定随访.

    作者:张继伦;方筠;张晓航;何乐妹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镇江口岸医学动物种群特征的研究

    [目的]对镇江口岸医学动物种群特征进行研究,以便有针对性的采取灭鼠措施.(方法]采用夹夜法和笼日法对镇江口岸的码头区、草灌区、生活区、仓库区4个生境中医学动物种群组成、生物多样性、种群相似性、季节变化进行了调查.[结果]码头区和草灌区的医学动物种群均以黑线姬鼠和大麝鼩为主;生活区以褐家鼠与黑线姬鼠为主;仓库区以小家鼠与黄胸鼠为主.镇江口岸各生境医学动物种群的种类组成简单,各种群中的优势种明显不同,码头区和草灌区医学动物种群间的相似性指数高,春季各种群的肥满度均较高,各生境中以生活区医学动物种群的肥满度和生物量高.[结论]根据对医学动物种群特征的研究结果,种学地开展媒介生物防制工作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作者:胡云;吴小华;丁永健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出国劳务人员掌握艾滋病知识情况的调查

    [目的]了解出国劳务人员对艾滋病知识的掌握程度,为制订出国劳务人员艾滋病知识教育和培训规划提供依据.[方法)于2002年4~6月以调查问卷的形式对236名出国劳务人员进行了艾滋病知识调查.[结果]出国劳务人员对于艾滋病是由艾滋病病毒引起的,我国艾滋病已进入快速增长期,艾滋病可以预防等内容掌握较好,回答正确率在90%以上;对于艾滋病的传染性、正确使用避孕套可以有效预防艾滋病传播等内容了解不多,回答的正确率在60%~80%;与艾滋病病人或感染者共用碗筷是否会传染艾滋病以及性病可以促进艾滋病传染则知之甚少,回答的正确率在35%以下.[结论]应进一步加强对出国劳务人员艾滋病知识的教育和培训,提高其自身防护意识和水平,防止艾滋病的传人和扩散,保护我国人民身体健康.

    作者:狄海涛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河南口岸出入境人员HIV感染监测结果分析

    [目的]掌握河南口岸出入境人员中HIV感染的流行情况,以便采取有效的预防控制措施.[方法]对1989~2001年检出的30例HIV感染者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并从不同年度、人群、职业、年龄、传播途径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HIV感染者中,1989年检出10例,全部为输入性病例;1995~2001年检出20例,为国内出入境人员.感染者中年龄小的18岁;大的54岁.从职业分布上看以劳务人员居多;其次为外籍人员.传播途径以静脉采血及性传播为主要传播途径.[结论]应加强血源管理,并做好出入境人员的传染病监测预警工作.

    作者:毋会林;陈文玲;王永亮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从出入境人员中首次检出1例HIV感染者的报告

    [目的]了解急性HIV感染者的流行病学特点,为制定有效的艾滋病控制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对2002年4月9日从出境人员中检出的1例HIV感染者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和医学监测.[结果]该患者为急性期HIV感染者,为境外性接触感染.[结论]对高危可疑HIV感染者,尤其是处于感染窗口期的HIV感染者,要认真做好流行病学调查和监测,防止漏诊误诊.应不断研究有效的艾滋病宣传工作策略与方法,找出佳的艾滋病宣教对策,不断提高和改善艾滋病宣传工作质量.

    作者:王绪法;杨绪理;俞学林;张连菊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论入世后出入境检验检疫对策

    [目的]研究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之后,出入境检验检疫的应对措施.[方法]从技术法规、国际标准、风险评估、监管模式、信息化建设、把关服务等方面对检验检疫措施进行了探讨.[结果]应对措施应包括:加强技术壁垒和国际标准的研究和应用;强化风险评估工作,构建科学、有效、严谨的出入境检验检疫监管模式;加大把关力度,建立疫情屏障;增强服务意识,加大支持外贸出口的力度;加快信息化建设,为决策和实践提供服务;提高服务领域的竞争力.[结论]出入境检验检疫部门面对人世后的新情况、新问题,只有积极制定有效的应对措施,才能在工作中掌握主动,达到保护国家利益和人体健康的目的.

    作者:张远标;曾泽锋;吴振宏;吴佳教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新疆口岸20例HIV感染者的流行病学调查报告

    [目的]了解新疆口岸出入境人员中艾滋病的流行情况.[方法]2001年共对经新疆口岸出入境的人员和在境外居住3个月以上的归国人员23267人次进行了艾滋病监测.[结果]检出HIV感染者20例,检出率为0.86‰,是新疆口岸地区IHV感染年检出率高的1年;其感染途径主要以吸毒为主.[结论]这一结果证明,艾滋病在我国的流行已进入快速增长期.据统计新疆地区HIV感染率已位居全国第2位,并有迅速蔓延的趋势.

    作者:关尽忠 刊期: 2002年第05期

中国国境卫生检疫杂志

中国国境卫生检疫杂志

主管:国境卫生检疫

主办: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