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士新;魏盟;于金珍;刘铭雅;李京波;张昀昀
作者:高玉琪;李志樑;吴宏超 刊期: 2004年第z1期
作者:韩雅玲;张剑;荆全民;王守力;马颍艳;栾波 刊期: 2004年第z1期
作者:段小春;王晋明;胡钢英;王芳 刊期: 2004年第z1期
作者:丁超;于副军;卫亚利;李寿霖;杨丽;何景良 刊期: 2004年第z1期
目的比较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和骨髓动员对急性心肌梗死再通模型中心功能改善作用,并比较两者的心肌及血管再生作用.方法将模型分为3组,对照组(7头),骨髓动员组(5头),细胞移植组(8头).心梗再通模型制作后,骨髓动员组予G-CSF静脉注射1天,皮下注射连续6天,细胞移植组予骨髓间充质干细胞4~8×106经梗死相关冠脉注入.3周后观察以下指标:1超声心动图检测心功能及局部室壁运动.2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行不同区域血管计数,并观察增殖期内皮细胞数和新生心肌细胞数.结果(1)骨髓动员组和细胞移植组心功能及局部室壁运动均见明显改善.(2)细胞移植组在心梗周围区可见分散分布的BrdU标记移植细胞,骨髓动员组中未观察到处于增殖期的心肌细胞;细胞移植组和骨髓动员组均可见大量新生血管,但二者分布区域不同.结论骨髓动员及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均可明显改善心肌梗死后心功能,而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可通过补充可收缩细胞而使心功能改善更加明显,二者对不同区域的血管再生作用不同.
作者:彭建军;吴阳;胡大一;路璐;朱正炎;王长华;李建勇;郁鹏 刊期: 2004年第z1期
作者:王圣;李新明;曲鹏 刊期: 2004年第z1期
目的在中国人群中评价择期经皮冠脉介入(PCI)术中应用依诺肝素0.5mg/kg经动脉鞘管一次性注射的方法进行抗凝的安全性、有效性.方法选择行择期PCI术的患者60名.先将依诺肝素按0.5mg/kg的剂量经动脉鞘管一次性弹丸式注入,然后按常规进行手术,术后即刻拔出动脉鞘管.注射依诺肝素前及注射后10分钟、1小时、2小时、3小时、24小时分别测定血浆抗Xa因子活性.观察术后1个月内出血并发症、死亡、非致死性急性心肌梗塞及急诊血运重建情况.结果共有60人完成了研究,共处理了121处病变,总体手术成功率为98%.注射依诺肝素后10分钟血浆抗Xa活性达到峰值(1.23±0.32)IU/ml,此时所有患者的抗Xa活性均>0.5IU/ml;给药后1小时96%的患者血浆抗Xa活性>0.5IU/ml;给药后2小时该比例下降至53%;给药后3小时下降至16%.住院期间出现死亡1例(1.7%),非致死性急性心肌梗塞1例(1.7%),轻微出血并发症2例(3.3%).出院至术后1个月无新的不良事件出现.结论对中国人而言,择期PCI术中应用依诺肝素0.5mg/kg经动脉鞘管一次性注射的方法进行抗凝是安全、有效的,有效的抗凝强度至少可以维持1小时.
作者:吕树铮;陈韵岱;王天松;刘文娴;柳宏;孟康;陈立颖;陈欣;宋现涛;田锐;金泽宁;吴小凡 刊期: 2004年第z1期
作者:林利;夏勇;杨煜;陈清枝 刊期: 2004年第z1期
作者:刘文学;刘培 刊期: 2004年第z1期
作者:李振魁;祝善俊;黄岚;田颖;于林君;周裔忠;王江 刊期: 2004年第z1期
作者:仝识非;宋治远;钟理 刊期: 2004年第z1期
作者:张廷星;晋学庆;吴可贵;许昌声;陈小明 刊期: 2004年第z1期
作者:惠杰;沈振亚;杨俊华;杨向军;孟自力;焦鹏;于曙东;余云笙;叶文学 刊期: 2004年第z1期
作者:田清平;霍勇;郭艳红;孟磊;王贵松;喻卓;吴小兵;高炜 刊期: 2004年第z1期
作者:卜丽萍;Stephanie Munns;张宏海;Michelle Disterhoft;Michael Dixon;Alan Stolpen;Milan Sonka;Larry Mahoney;葛舒平 刊期: 2004年第z1期
作者:胡咏梅;赵思勤;李秋;聂晓莉;刘小蓉;吴涛;王勉 刊期: 2004年第z1期
作者:江洪;黄从新;唐其柱;杨波;王小红;刘华芬 刊期: 2004年第z1期
作者:王邦宁;宋兵;陈大年;骆志刚 刊期: 2004年第z1期
作者:霍永芳;张贞;郭仕达;凌隽 刊期: 2004年第z1期
作者:李东野;臧奎;陈清枝;夏勇 刊期: 2004年第z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