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124例昏迷患者内科急诊抢救回顾性分析

王富强

关键词:昏迷患者, 内科急诊, 抢救:回顾性分析
摘要:目的 探讨昏迷患者的发病原因、早期诊断方法和预后影响因素,以提高治疗质量.方法 随机选择我院内科急诊室于2016~2017年抢救的124例昏迷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患者中,经急诊抢救病情好转的患者有25例,病情稳定的有79例,病情恶化的有16例,死亡的有4例.分析死亡患者的死因发现,心脑血管疾病的致死率高.患者的预后影响因素包括急性器官衰竭、昏迷程度、入院时间等.结论 中毒、急性心脑血管疾病是导致患者昏迷的主要因素,在入院前采取有效的急救措施,帮助稳定患者生命体征,缩短入院时间,可明显提高急诊抢救成功率以及患者病后康复率.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相关文献
  • 痰涂片革兰染色的临床价值

    目的 探讨痰涂片格兰染色的临床价值.方法 将我院2015年6月~2016年6月收集的214例痰标本进行分析,患者均采用自然咳痰法,患者于清晨起床后,将咳出的痰液放置到灭菌容器中,立刻送检.结果 在对214例痰标本分析后,痰标本检验的合格率非常高.结论 痰涂片格兰染色镜检的方式提升了标本检验的合格率,克服了检测的盲目性,节省了人力和物力.

    作者:张燕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蒙医对心血管疾病的治疗现状及展望

    心血管疾病一直以来困扰着诸多患者,给人们的生命安全带来了很大的威胁.而且根据调查发现,近几年,我国的心血管疾病患者的发病率在不断增加.更糟糕的是,在心血管疾病患者的数量增加的同时,这种疾病的病情也变得更为复杂,这无疑就给后续的治疗增大了难度.据调查,近年来我国由于心血管疾病死亡的人数每年多达三百万.面对这种形势,我国也把愈发重视关于这方面的医学治疗研究,很多医院也在通过不断的临床试验研究,寻找佳的治疗方案.

    作者:巴雅尔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阿奇霉素在小儿支原体感染中的临床效果及药物安全性研究

    目的 探讨阿奇霉素在小儿支原体感染中的临床效果及药物安全性.方法 选择2016年11月~2017年11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小儿支原体感染患儿120例,采用简单随机化方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0例.对照组患儿给予红霉素治疗,观察组患儿给予阿奇霉素治疗,比较2组患儿临床症状消失时间及用药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儿用药后咳嗽、发热及肺部啰音等临床症状消失时间均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儿用药后恶心呕吐、腹痛、皮疹等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67%(4/6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8.33%(17/60)(P<0.05).结论 阿奇霉素可迅速缓解小儿支原体感染患儿的临床症状,促进患儿康复,且毒副作用较小,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冯强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浅析如何提高医院药房的药剂管理

    医院在提供医疗服务的同时,也要加强内部的管理,医院药房的药剂管理工作是由药剂科完成的,药剂科也是医院药剂的重要主管部门,对医院药房的药剂管理制度、行为规范以及管理人员素质方面均要加强管理,在促进规范用药和安全用药的基础上,保证患者的生命健康.本篇文章在此基础上,主要对医院药房的药剂管理工作要求以及提高医院药房药剂管理工作质量的有效方法和策略等进行研究与分析.

    作者:胡力丹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瑞替普酶及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疗效分析

    目的 主要为了对比研究瑞替普酶与尿激酶静脉溶栓在治疗急性心肌梗死上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月期间到我院接受治疗的28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这些患者随机分为小组1和小组2,其中小组1采用瑞替普酶治疗,小组2采用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接受治疗后的溶栓再通情况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在接受治疗后小组1患者在各时段的再通率都明显高于小组2患者,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没有发现明显性的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瑞替普酶在治疗急性心肌梗死上面效果更加显著,且在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上与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没有明显性差异,而且瑞替普酶在服用上也更加的方便,在临床上具有较大的推广价值.

    作者:呼小龙;陆荣荣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多索茶碱联合头孢他啶在老年性肺气肿患者中的疗效观察及药物安全性研究

    目的 探讨多索茶碱联合头孢他啶在老年性肺气肿患者中的疗效及药物安全性.方法 取2016年7月~2017年7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老年性肺气肿患者70例,采用简单随机化方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5例.对照组采用多索茶碱治疗,观察组采用多索茶碱联合头孢他啶治疗,比较2组治疗后中期流速(MMEF)、呼气峰值流速(PEF)、第1秒用力呼气量占用力肺活量比值(FEV1%)等肺功能指标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治疗后MMEF、PEF及FEV1%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用药后气促、头痛、胃肠道反应、心悸等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结束后不良反应很快消失.结论 多索茶碱联合头孢他啶治疗老年性肺气肿可显著改善患者的肺功能,且安全性较高,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张艳艳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糖尿病中医饮食治疗方案及疗效评估

    目的 观察并探究中医饮食方案治疗糖尿病患者的效果,并总结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选择2015年11月~2017年8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50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接诊日期的单双数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2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采用中医饮食方案治疗,对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进行统计与对比.结果 观察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6.0%,显著高于对照组72%,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患者空腹静脉血浆血糖(FBG)、餐后2 h空腹静脉血浆血糖(FBG-2h)指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中医饮食方案用于治疗糖尿病,能够有效控制血糖水平,优化临床治疗效果,具有推广价值.

    作者:周志平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全髋关节置换术在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及对预后的影响研究

    目的 探讨全髋关节置换术在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及对预后的影响.方法 取2014年10月~2016年10月在我院进行手术治疗的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70例,采用随机方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5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半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术后对所有患者进行为期一年的随访,比较2组患者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术后平均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感染、假体松动、静脉栓塞,股骨颈缩短等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 全髋关节置换术可有效改善患者的髋关节功能,提高其生活质量,且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低,安全可靠,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丁志国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124例昏迷患者内科急诊抢救回顾性分析

    目的 探讨昏迷患者的发病原因、早期诊断方法和预后影响因素,以提高治疗质量.方法 随机选择我院内科急诊室于2016~2017年抢救的124例昏迷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患者中,经急诊抢救病情好转的患者有25例,病情稳定的有79例,病情恶化的有16例,死亡的有4例.分析死亡患者的死因发现,心脑血管疾病的致死率高.患者的预后影响因素包括急性器官衰竭、昏迷程度、入院时间等.结论 中毒、急性心脑血管疾病是导致患者昏迷的主要因素,在入院前采取有效的急救措施,帮助稳定患者生命体征,缩短入院时间,可明显提高急诊抢救成功率以及患者病后康复率.

    作者:王富强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浅析护理干预对甲亢患者生活质量和焦虑状况的影响

    目的 研究护理干预对甲亢患者生活质量和焦虑状况的影响.方法 选择了2016年4月~2017年8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36位甲亢患者,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使用常规治疗方法,观察组则在常规治疗方法的基础上对患者进行了护理干预.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的KPS和SAS评分比护理前好,其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 护理干预能够显著改善甲亢患者的焦虑情绪,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李辉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老年食管癌临床特征及放疗结果分析

    目的 探讨老年食管癌患者的临床特征以及行放疗治疗后的效果和耐受情况.方法 在我院2015年12月到2017年12月收治的老年食管癌患者中选取25例作为本组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和病情特点以及治疗方法等进行分析.结果 全部患者均完成放疗治疗,在治疗期间未发生食管穿孔、放射性食管气管炎等.经治疗后,患者的生存率明显提高,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下降,组间数据对比差异性显著(P<0.05).结论 对老年食管癌患者予以放射治疗,其效果较优、安全性较高、创伤性较小、痛苦较轻,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

    作者:张建宇;石军;葛艳丽;高灵娟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多巴胺联合多巴酚丁胺与1,6-二磷酸果糖治疗新生儿窒息后心肌损害的效果评价

    目的 验证1,6-二磷酸果糖与多巴胺联合多巴酚丁胺对新生儿窒息后心肌损害的治疗成效.方法 选取本院2017年1月~2017年10月接收的52例窒息后心肌损害的新生儿为探究对象,将其按照双盲、随机方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观察组采取多巴胺联合多巴酚丁胺治疗方式,对照组采取多巴胺联合1,6-二磷酸果糖方式,对两组患儿的治疗成效进行探究.结果 观察组患儿的治疗成效为96.1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4.6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多巴胺联合多巴酚丁胺治疗方式可有效改善窒息后心肌损害的新生儿的病情,临床治疗成效明显,值得广泛推广采纳.

    作者:黎达;李雪;伍爽;陈晓凤;辛迪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小儿热性惊厥护理中综合性急救措施的效果评价

    目的 评价小儿热性惊厥护理中综合性急救措施的应用效果;方法 抽取我院2015年2月到2017年6月收取的68例热性惊厥患儿,将其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4例,研究组给予综合性急救护理,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对比2组患儿退热和惊厥消失时间、患儿家属对护理的满意度;结果 研究组患儿退热和惊厥消失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患儿家属满意度也较高.对比具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综合性急救措施可显著缩短患儿退热和惊厥消失时间,且还可提高患儿家属对护理的满意度.

    作者:马金香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关于医学检验中伦理原则的思考

    医学检验中遵循伦理原则是检验工作人员乃至医护人员必须做到的,本文基于医学伦理学原则对我国医学检验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论述,并分析了医学检验中的伦理原则,旨在推动医学检验遵循科学时兼顾伦理道德原则开展.

    作者:龙志兵;李昭林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疏血通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观察

    目的 总结疏血通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我科2014年2月~2016年1月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06例.随机分成治疗组和观察组,各53例,治疗组患者应用疏血通6 mL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250 mL静点.对照组患者应用复方丹参注射液10 mL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250 mL静点.比较两组患者疗效.结果 治疗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0.58%.对照组患者总有效率为76.32%,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 应用疏血通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恢复快.治疗总有效率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丁向党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心脏病术后心律失常的效果及安全性

    目的 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心脏病术后心律失常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 选取2016年3月~2017年3月我院收治的心脏病术后心律失常患者123例作为研究对象,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61)和观察组(n=62),其中对照组患者采用西医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法,对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率进行比较.结果 观察组患者临床治疗有效率93.55%明显高于对照组83.61%,且不良反应的发生率6.45%较对照组低24.59%,P<0.05.结论 在心脏病术后心律失常患者的临床治疗中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法,患者心功能可以有效改善,使临床治疗有效率提高,且安全性良好.

    作者:杜利强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研究急救护理路径在抢救院前创伤性休克患者中的效果

    目的 创伤性休克患者在院前抢救中接受急救护理路径干预,对其护理效果进行讨论研究.方法 随机选取前来我院就诊院前抢救创伤性休克患者7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均接受院前抢救,将急救护理路径和常规护理方案分别用于两组患者临床治疗,对比不同组别患者抢救成功率.结果 研究组患者抢救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研究组抢救效果更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创伤性休克患者在院前抢救过程中接受急救护理干预能够提高抢救成功率,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作者:张爱华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胃间质瘤双镜联合手术(腹腔镜、内镜)临床治疗分析

    目的 研究分析胃间质瘤双镜联合手术(腹腔镜、内镜)疗效.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60例进行胃间质瘤患者为研究对象,回顾分析临床资料,进行腹腔镜下切除患者为对照组,实验组患者为腹腔镜与胃镜联合切除.比较分析实验组与对照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及排气时间等临床资料.结果 实验组术中出血量为(25.32±16.40)ml,对照组术中出血量为(45.80±18.09)ml,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术后住院时间为(8.09±1.12)天,对照组术后住院时间为(10.50±2.50)天,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与对照组手术时间分别为(110.12±18.09)分钟与(128.30±20.12)分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胃间质瘤双镜联合手术(腹腔镜、内镜)疗效较为理想,且出血量较少,可减少对患者的创伤,具有临床推广的意义.

    作者:卫星;李晓峰;宋卫东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早期联合使用他汀类及抗血小板聚集类加麝香通心滴丸治疗心血管疾病临床效果

    目的 讨论与分析他汀类及抗血小板聚集类药物加麝香通心滴丸治疗心血管疾病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我科于2017年1月~5月心血管疾病患者60例,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运用他汀类及抗血小板聚集类组和选用安慰组,两组在治疗前、后的症状、治疗效果、所出现的不良反应进行观察.结果 前者改善症状明显,且安全、稳定、不良反应少.在治疗前与治疗后的心率、意识变化上,两组没有明显变化.结论 他汀类药物治疗心血管疾病作用明显、耐受性、安全性高、不良反应低.

    作者:陈俊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循证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目的 探讨循证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2016年11月7日~2018年1月12日期间我院收治的100例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50例,分别采用常规护理与循证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心律失常的再次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住院时间(17.7±6.2)d,有3例(6%)患者再次出现心律失常;对照组院时间(25.6±7.4)d,有9例(18%)患者再次出现心律失常(P<0.05).结论 在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患者的临床护理中,全面落实循证护理,能够有效预防心律失常的再次发生,帮助患者早日回归家庭,值得推广.

    作者:张居劲 刊期: 2018年第04期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

主管: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

主办: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