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氟康唑联合达克宁栓治疗复发性念珠菌性阴道炎效果观察

马彩燕;郄雪莲;赵会娟

关键词:复发性念珠菌性阴道炎, 氟康唑, 达克宁栓治疗
摘要:目的 探究分析氟康唑联合达克宁栓治疗对复发性念珠菌性阴道炎病患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80例复发性念珠菌性阴道炎病患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常规组与实验组,每组40例,常规组采用达克宁栓治疗,实验组采用氟康唑联合达克宁栓治疗,对比两组病患的疗效与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实验组病患的治疗效果均明显高于常规组的;实验组病患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常规组的,组间差异明显(P<0.05).结论 对复发性念珠菌性阴道炎病患采取氟康唑联合达克宁栓治疗可以有效的降低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提高病患的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相关文献
  • 人工辅助心脏国际发展趋势概述

    心力衰竭是所有心血管疾病发展的终末阶段,其高发病率和中晚期的高致死率使得该疾病成为全球关注的重要问题,人工辅助心脏(也称心室辅助装置VAD)是国际上应用较为成熟的一种心衰治疗手段.本文概述了其国际发展历程,从早期的搏动式VAD逐步发展到现今的旋转式连续流VAD,并总结其具有向微型化、智能化、信息化、个性化发展的趋势,可指导我国相关研发人员进行相应研究分析.

    作者:许剑;王妍;周娜;范庆麟;朱尘琪 刊期: 2018年第07期

  • AngII及Ang(1-7)在心梗后心肌重塑中作用研究进展

    心肌重塑是心脏在一些生理的或病理的刺激作用下,心肌细胞和心肌细胞外基质在细胞结构、功能、数量及遗传表型方面出现的明显的变化即心脏的大小、形状和功能的变化.在急性心肌梗死发展为心力衰竭的过程中,心肌重塑贯穿于整个病程的始终.而AngII及Ang(1-7)分别作为ACE-AngII-AT1轴和ACE2-Ang(1-7)-Mas轴主要成员,在心肌重塑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将就AngII,Ang(1-7)的生理作用,心肌重塑的过程及AngII和Ang(1-7)在其中发挥的作用做一综述.

    作者:陆启璇;徐倩倩 刊期: 2018年第07期

  • 护理干预在呼吸内科护理重症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目的 探究和分析护理干预在呼吸内科护理重症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我院呼吸内科自2017年1月至12月收治的92例重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成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46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行综合优质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心率、呼吸频率指标值及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 在呼吸频率、心率指标对比方面,两组患者在护理前均无明显差异(P>0.05),护理后,研究组患者两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差异明显(P<0.05);在并发症发生率方面,研究组低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差异明显(P<0.05).结论 将综合护理干预应用于呼吸内科重症患者护理中,不仅能有效促进患者的心率和呼吸频率指标平稳,同时还能有效降低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因此,其具有良好的护理应用效果.

    作者:秦宗洁 刊期: 2018年第07期

  • 剖宫产麻醉中应用布比卡因复合舒芬太尼的效果探讨

    目的 本实验课题主要探讨布比卡因复合舒芬太尼麻醉应用于剖宫产手术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本次研究范围限定在我院2014年2月~2016年2月期间收治的108例单胎产妇中,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产妇采用布比卡因复合舒芬太尼麻醉,对照组患者采用布比卡因麻醉,对两组产妇麻醉效果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进行分析对比.结果 研究组产妇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产妇麻醉效果优于对照组,统计学意义成立(P<0.05).结论 对单胎产妇在剖宫产手术中应用布比卡因复合舒芬太尼麻醉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值得推广.

    作者:周红军 刊期: 2018年第07期

  • 门诊开展优质护理服务对病人护理满意度的影响研究

    目的 研究门诊开展优质护理服务对病人护理满意度的影响.方法 选择从2016年12月~2017年12月在我院门诊就诊的90例患者作为实验对象.按照随机的原则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45例.其中,采取常规护理操作的一组作为对照组,采用优质的护理服务的一组患者作为实验组.比较两组的患者护理结果.结果 实验组满意程度比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病人门诊挂号的等候时间以及进行辅助检查的等候时间明显的比对照组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之前两组病人SAS的评分中没有显著性的差别,经过治疗之后都比治疗之前有了明显的下降,并且实验组下降的幅度要显著的比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传统的护理方式相比,对实施优质的护理服务护理的病人,能有效的提高满意度,其临床效果很好,可进行推广.

    作者:乌兰格日乐 刊期: 2018年第07期

  • 一种微型心室辅助装置的研制

    心室辅助装置(VAD)是除心脏移植外唯一有效治疗终末期心衰的手段,国外应用较为成熟,但国内尚无被批准正式商用的产品.本文介绍了一种微型心室辅助装置,其核心部件是一种新型的可植入式微型血泵,通过缝合环可将泵植入心室尖端,经人造血管将血液从心室泵入主动脉.水-甘油测试显示,血泵在12000 rpm转速下可克服80 mmHg压差输出4.5 L/min流量,达到正常成人的心脏流量.由于集成度高,具有体积小、重量轻等优点,该泵除适用于左心室辅助外,还可用于右心室辅助和双心室辅助.

    作者:许剑;周娜;王妍;范庆麟;张栩曼 刊期: 2018年第07期

  • 补阳还五汤配合针灸治疗脑梗死后遗症疗效评价

    目的 观察脑梗死后遗症采取补阳还五汤配合针灸的治疗成效.方法 本次的研究对象均选自本院2016年1月到2017年5月接收的脑梗死患者6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3例.对照组采取肠溶阿司匹林治疗方式,观察组采取补阳还五汤配合针灸治疗方式,研究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成效.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总疗效为93.9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5.7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脑梗死后遗症患者采取补阳还五汤配合针灸治疗方式,可有效加快后遗症恢复,治疗成效明显,具有一定安全性,可进一步推广.

    作者:李银海;孙青热 刊期: 2018年第07期

  • 动脉血乳酸与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临床相关性分析

    目的 观察动脉血乳酸(Lac)水平的变化与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临床相关性分析.方法 回顾性收集我院2014年3月至2018年2月CCU及ICU STEMI149例,予以急诊PCI后入CCU及ICU,收集6小时内Lac,根据血Lac水平分为两组:小于2.0 mmol/L,≥2.0 mmol/L;对两组年龄、性别、心率(HR)、BMI、休克、危险因素(高血压病、糖尿病、高胆固醇血症、吸烟)、血红蛋白(HB)、肌酐(Cr)、肌钙蛋白T峰值(PcTnT)、30天死亡率等数据进行分析.对LAC水平细分7个组(<1.2 mmol/L、1.2~1.5 mmol/L、1.6~1.9 mmol/L、2.0~2.9 mmol/L、3.0~3.9 mmol/L、4.0~4.9 mmol/L、≥5.0 mmol/L)观察随着Lac水平的升高其30日死亡率的变化.结果 两组不同乳酸水平的数据分析结果示,性别、年龄、HB、BMI及高胆固醇血症等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休克发生率增加(P<0.05)、HR增快(P=0.007)、肌酐增高(P=0.003)、高血压病(P=0.024)、糖尿病及有吸烟史者(P<0.05)比率增高;30天死亡率也是明显上升的(3.8%vs20.5%P<0.05).对LAC水平细分7个组同样可以明显的观察到随着Lac的增加,30天死亡率明显上升,当Lac≥5.0 mmol/L死亡率达到60%.结论 STEMI患者血流动力学障碍、HR增快、肌酐增高、高血压病及糖尿病等与Lac水平增高有相关性;Lac水平(特别是≥2.0 mmol/L)的增高为STEMI行急诊PCI术患者对30日死亡率有独立的预测价值.

    作者:薛明;周文博 刊期: 2018年第07期

  • 血站采供血护理人员与青少年献血者沟通技巧探究

    目的 研究血站采供血护理人员与青少年献血者的沟通技巧.方法 选取2017年5月至2017年12月血站献血青少年共计500名,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通过言语沟通技巧、人文关怀、预防突发事件和全局掌控意识等,调查患者献血满意率,通过一年随访调查得出重复献血率.结果 血站选取的500名青少年献血者均献血成功,且在整个献血过程中均未出现任何不良反应,满意498例,总满意率为99.6%,且青少年献血者感觉较好,经一年随访后重复献血2~3次青少年412例,重复献血率为82.4%.结论 血站采供血护理人员通过沟通技巧与青少年献血者良好、有效沟通,能够消除青少年献血者的献血恐惧感和紧张感,提高青少年献血者愉悦感,有利于其顺利献血的同时,重复献血率在青少年中明显提高.

    作者:蔡海艳 刊期: 2018年第07期

  • 外科病人的营养支持与康复护理措施

    目的 分析探讨外科病人的营养支持和康复护理.方法 此次选择的观察对象是74例外科手术患者,将患者分为两组,常规组37例患者实施常规护理干预,康复组在常规组的基础上采取以营养支持为主的康复护理干预,并比对与观察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结果 经过护理干预后,康复组的住院时间(16.89±5.46)d明显短于常规组(27.53±8.41)d,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外科病人实施营养支持和康复护理对于改善其临床症状具有促进作用,能有效减少患者营养不良情况的发生率,值得临床进一步将其推广与应用.

    作者:殷丽丽 刊期: 2018年第07期

  • 系统护理干预在慢性胃炎和胃溃疡患者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 分析探讨系统护理干预在慢性胃炎及胃溃疡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采用随机分组的方式将2016年3月~2017年8月间收治的85例慢性胃炎胃溃疡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43例行常规护理,实验组42例采用系统护理干预方案,评估两组生活质量、焦虑、抑郁情绪改善情况,对比两组护理效果.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患者SF-36生活质量量表评分更高,SAS与SDS评分更低,独立样本t检验提示两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显著性(P<0.05).实验组护理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卡方检验提示两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显著性(P<0.05).结论 系统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慢性胃炎胃溃疡患者生活质量,纠正治疗期间的不良情绪,有利于提高治疗,建议临床加以推广和应用.

    作者:杨秀华 刊期: 2018年第07期

  • 心内科用药安全管理分析

    目的 对心内科用药安全的护理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并对提高用药安全管理的措施进行探讨.方法 选择我院2015年5月~2016年6月心内科收治的患者120例作为对照组,针对出现用药不安全事故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并将用药安全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找出来.再选取我院2016年7月~2017年10月心内科收治的患者120例作为观察组对象,采取改进的用药安全管理模式.对两组患者的用药不安全事件发生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两组患者在经过用药安全护理之后,观察组患者的用药不良事件发生率为3.3%(4例),相较于对照组的用药安全不良事件发生率10.8(13例)明显偏低.组间比较具有显著差异(P<0.05),不具统计学意义.结论 在心内科应该采取科学合理的用药安全管理模式,能使用药不良事件发生率得到有效的控制,同时提高心内科用药安全管理质量.

    作者:李伟 刊期: 2018年第07期

  • 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与经腹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子宫肌瘤临床疗效比较

    目的 探讨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与经腹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6年5月~2017年5月期间来我院就诊的子宫肌瘤患者120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参照组,每组各60例患者.其中研究组采用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进行治疗;参照组采用经腹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肛门排气时间、术中出血量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研究组的住院时间及肛门排气时间均短于参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参照组(P<0.05);且研究组患者盆腔粘连、切口感染、疼痛、 尿潴留等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参照组(P<0.05).结论 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与传统经腹子宫肌瘤剔除术相比较,其临床效果更显著,有利于患者的术后康复,在临床上值得应用和推广.

    作者:王丽娟;任丽坤 刊期: 2018年第07期

  • 颈椎手术患者护理中PDCA循环护理管理模式的应用研究

    目的 探讨PDCA循环管理模式在颈椎手术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抽取我院2015年3月至2016年8月间收治的120例行颈椎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管理方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管理方式,给予观察组PDCA循环管理模式,比较两组管理效果.结果 对照组轴性症状优良率为80.0%,观察组率为9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DCA循环管理可明显减少颈椎病患者轴性症状,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钟洁斯;苏长英;姜屹;彭蓝梅 刊期: 2018年第07期

  • 一氧化碳中毒迟发性脑病研究进展

    一氧化碳中毒在冬天是一个常见的中毒性疾病,其致残率甚至致死率都非常高,重度一氧化碳中毒患者假愈期后可能出现迟发性脑病,发病率约10%~30%.目前其发病机制仍不明确,但早期的预防及治疗非常有必要,可给患者家属及患者减轻非常大的负担.本文针对其发病机制及预防治疗作简单阐述.

    作者:许新炜 刊期: 2018年第07期

  • 护理部在预防医院感染管理工作中的作用

    目的 对预防医院感染管理工作中护理部的作用进行探讨.方法 选择我院2016年1月至12月收治的200例患者成立常规组,选择2017年1月至2017年12月强化护理部预防医院感染工作后收治的200例患者成立实验组,统计并对比强化护理部预防医院感染工作前后的感染发生率.结果 强化医院感染预防管理中护理部作用后,我院2017年感染率为0.5,显著低于2016年的2.5(P<0.05).结论 在预防医院感染管理中,护理部发挥了作用,为医院医疗工作的有效开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作者:唐秀碧 刊期: 2018年第07期

  • 改良大隐静脉剥脱术与传统手术治疗单纯性下肢浅静脉曲张对比观察

    目的 研究分析采用改良大隐静脉剥脱术与传统手术治疗单纯性下肢浅静脉曲张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2014年3月~2017年2月60例在我院治疗单纯性下肢浅静脉曲张的患者实施研究,随机将其分为两组,将传统手术治疗给予对照组,改良大隐静脉剥脱术给予实验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 不同的手术治疗后,对所有患者的术中各项指标进行比较,实验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比对照组短,出血量比对照组少,住院时间比对照组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单纯性下肢浅静脉曲张的患者采用改良大隐静脉剥脱术的治疗效果明显的比传统手术治疗效果好,术中出血量比较少,缩短了手术的时间,使得患者的住院时间也大大的缩短,值得在临床上广泛应用.

    作者:赵景富 刊期: 2018年第07期

  • 急性心肌梗死心血管内科临床护理干预分析

    目的 探讨对急性心肌梗死心患者实施血管内科临床护理干预后的效果.方法 选取出2016年8月~2017年12月我院心血管内科收录的7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将其随机分组为2个护理干预小组,整体组采用整体化心血管内科临床护理干预模式,简单组采用常规简单化心血管内科临床护理干预模式.经过基本相似的临床治疗及不同方式的临床护理干预后,对比分析2组患者在焦虑状况评分、抑郁程度评分和住院时长这三个方面上存在的差异情况.结果 经统计学比较,整体组患者的焦虑状况评分为(4.32±0.54)分、抑郁程度评分为(3.57±0.56)分、住院时长为(16.65±4.65)天,均要明显低于简单组的(7.87±1.64)分、(7.16±1.81)分、(25.43±2.67)天,两两检验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心血管内科临床护理干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过程中,积极实施整体化的护理干预模式,可有效缓解及减轻患者的焦虑、抑郁等情绪,明显缩短其住院时长,提高其预后质量,值得在临床医疗护理工作中广泛推广应用.

    作者:赵桂红 刊期: 2018年第07期

  • 体位摆放在手术中的重要性

    手术治疗在各种医疗手段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一次成功的手术需要很多因素的协同作用,其中一项便是患者体位的摆放.正确的体位摆放是手术顺利与否的先决条件.本文列举了五种当今比较普遍的手术体位摆放方式,通过对其各个步骤的分析来说明体位摆放正确与否所产生的结果,凸显出体位摆放在手术中的重要性.

    作者:洪少妮 刊期: 2018年第07期

  • 十味温胆汤加减治疗心胆气虚证不寐的临床观察

    目的 探讨十味温胆汤加减治疗心胆气虚证不寐的临床效果.方法 此次研究所选择的基本对象共88例,将他们按照入院治疗的先后顺序分为两组(A组与B组),对于A组的44例病患运用十味温胆汤加以治疗,对于B组的44例病患运用艾司唑仑片进行治疗,比较所有病患的治疗情况.结果 对比两组病患的治疗有效率,治疗一个月后,两组病患均取得了一定的治疗效率,A组为88.64%,B组为63.64%,统计学有对比意义(P<0.05).结论 对于心胆气虚证不寐的病患运用十味温胆汤加减治疗法能够帮助病患改善临床症状,有较高的安全性,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张栋 刊期: 2018年第07期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

主管: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

主办: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