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血府逐瘀汤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疗效观察

吴玉兰;贠海燕

关键词:冠心病心绞痛, 阿司匹林肠片, 治疗效果, 血府逐瘀汤
摘要:目的 探究血府逐瘀汤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疗效观察.方法 选取2016年6月~2017年6月我院收治的冠心病心绞痛患者144例,两组各72例,观察组及对照组.取常规+血府逐瘀汤治疗的是观察组,择阿司匹林肠片、降脂、消心痛常规治疗的是对照组.对比两组治疗后的临床效果.结果 在治疗中,观察组出现恶心和头痛各2例,对照组出现恶心4例,头痛5例,两组不良反应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一个月时间治疗之后,相较于对照组83.33%,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94.44%更加优异,因此两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较于对照组经1个月时间治疗之后,观察组患者的血液流变学变化更加优异,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对冠心病心绞痛患者,采用常规+血府逐瘀汤治疗,可加快患者康复速度,缓解临床症状,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无显著不良反应及副作用,患者治疗效果显著,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相关文献
  • 全程护理干预对癫痫病人遵医行为及疗效的影响

    目的 探讨对癫痫患者采取全程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7年1月~2017年12月我院收治癫痫患者92例进行对比研究,按照数字随机表法将其分为全程组和常规组,各组患者分别为46例.全程组采取全程护理干预,常规组采取常规护理干预,对比全程组和常规组的医嘱行为遵照率以及护理有效率.结果 全程组的医嘱行为遵照率45例(97.83%),常规组为39例(84.78%);全程组的护理有效率44例(95.65%),常规组为37例(80.43%);全程组医嘱行为遵照率以及护理有效率均高于常规组,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对癫痫患者采取全程护理干预,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患者医嘱行为的遵照率和护理有效率.

    作者:谷雨 刊期: 2018年第11期

  • H型高血压患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颈动脉内膜厚度的研究

    目的 探讨H型高血压患者血液半胱氨酸水平(HCY)与颈动脉内膜厚度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7.3~2018.3高血压患者60例,按照血液半胱氨酸水平分为H型高血压组(HCY≧10 umol/l)与普通组(HCY<10 umol/l),所选受试者入院后常规抽血化验血糖,血脂,肾功能,同型半胱氨酸,采用彩色多普勒超生测定颈动脉内膜厚度(CIMT),进而分析HCY水平与CIMT的关系.结果 H型高血压组较普通组患者颈动脉内膜厚度增加,且随着HCY值增加,IMT值也相应的增加.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型高血压患者相比较与一般高血压患者更容易发生颈动脉硬化,且HCY可作为颈动脉硬化的预测因子.

    作者:郭祥;张伟国 刊期: 2018年第11期

  • 高校教职工体检人群高血压危险因素的病例对照研究

    目的 探究导致高校教职工体检人群高血压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选取2017年我校教职工500例,根据教职工健康体检数据,对高血压患病率进行有效分析,同时对教职工发生高血压的相关危险因素予以多因素和单因素分析,相关因素主要包括空腹血糖、三酰甘油、尿酸、睡眠质量、规律运动、高血压家族史、腰围、体质指数、年龄及性别等.结果 在500例教职工中,有171例教职工存在高血压,34.20%为高血压发生率;其中空腹血糖、三酰甘油、尿酸、腰围、体质指数、年龄与教职工高血压的发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导致高校教职工体检人群高血压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十分复杂,且教职工高血压发生的危险因素包括空腹血糖、三酰甘油、尿酸、腰围、体质指数、年龄.应有效运用相关防护措施积极应对危险因素,促进高血压的发生得到有效控制,有利于降低高血压发生率.

    作者:王桂霞 刊期: 2018年第11期

  • 临床康复护理干预和常规护理在急性胰腺炎患者中的护理效果对比观察

    目的 对比分析临床康复护理干预和常规护理在急性胰腺炎患者中的护理效果.方法 取2014年8月~2017年8月我院收治的急性胰腺炎患者120例,根据护理方案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采用临床康复护理干预,比较2组患者护理后的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护理后SAS评分和SD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后口腔溃疡、尿路感染、肺部感染、休克等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 临床康复护理干预有助于降低急性胰腺炎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同时可有效改善患者的负性情绪,提高其治疗积极性,从而改善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苗凤英 刊期: 2018年第11期

  • 心电向量图和心电图对心肌梗死诊断价值的对比研究

    目的 探讨心电向量图(VCG)对心肌梗死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 以常规心电图(ECG)诊断心肌梗死的标准为对照,对213例心肌梗死患者诊断阳性率进行分析.结果 ECG、VCG诊断符合率分别为59.62%、91.08%(P<0.05).结论 心电向量图对诊断心肌梗死的敏感性明显高于ECG.

    作者:曹娜;魏玮;白玉云;崔如明;赵永进 刊期: 2018年第11期

  • 尼卡地平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

    本实验通过建立大鼠右侧大脑中动脉栓塞(MACO)模型,阻断血流时间改进延长至2 h,之后给予尼卡地平进行治疗,观察一下大鼠的脑梗死的面积和镜下的细胞凋亡的程度,用显微计数尺对大鼠的海马CA1区面积为1 mm范围内正常的神经元以及凋亡神经元进行计数.从而探究尼卡地平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作者:孟茜;吕晓虹 刊期: 2018年第11期

  • 临床120例椎管内麻醉在妇产科手术中的应用分析研究

    目的 通过椎管内麻醉在妇产科手术中的临床应用分析研究其在减少产妇在手术过程中的痛苦.方法 采用随机抽样调查方法抽取我院120例产妇通过椎管内麻醉手术的临床效果进行对比分析,探讨其在减少手术患者痛苦方面的作用,其方法包括蛛网膜下腔阻滞、硬膜外阻滞和骶管阻滞.结果 椎管内麻醉的生理过程包括脑脊液、药物作用部位、阻滞作用和麻醉平面以及椎管内麻醉对肌体的影响.结论 椎管内麻醉是妇产科手术中常使用的麻醉方法,采用适当的麻醉措施进行手术能使产妇避免遭受痛苦.

    作者:白玉梅 刊期: 2018年第11期

  • 核磁共振扫描在肩关节损伤中的临床诊断价值研究

    目的 分析核磁共振扫描对肩关节损伤中临床诊断效果.方法 2016年5月~2017年8月本院确诊45例肩关节损伤患者行核磁共振扫描,分析临床诊断结果.结果 扫描结果图像优质39例、扫描结果图像良好4例、合格影像率95.56%,肩袖损伤25例、盂唇损伤9例、肱二头肌腱损伤6例、其他损伤5例,1级肩关节损伤13例、2级肩关节损伤15例、3级肩关节损伤17例.结论 肩关节损伤患者行核磁共振扫描,临床诊断效果突出,可靠且准确,有推广价值.

    作者:王忠民;郝兰春 刊期: 2018年第11期

  • 急性心肌梗塞心血管内科临床护理干预分析

    目的 探讨心血管内科临床护理干预急性心肌梗塞患者后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6年6月~2018年1月我院心血管内科治疗与干预护理的急性心肌梗塞患者120例,以其作为该课题的分析对象,进行双盲随机分组.其中一组视为普通护理组,共60例,对该组开展普通性的心血管内科临床常规护理法;而另一组视为优化护理组,共60例,对该组开展整体性的心血管内科临床优化护理干预法.持续开展1个月的心血管内科治疗与干预护理后,对2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 比较2组的护理总有效率,可得出:优化护理组95%(57/60)要明显高于普通护理组81.67%(49/60),可判定组间的对比结果能够在统计学方面表现出显著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急性心肌梗塞患者大力开展整体性的心血管内科优化护理干预法,可显著提高其护理效果及预后质量,在临床医学护理工作中具有重大的推广意义.

    作者:陈俊 刊期: 2018年第11期

  • 人性化护理模式应用于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患者中的效果比较

    目的 探究在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中,应用人性化护理模式的效果.方法 将2015年1月到2018年1月选择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常规护理)和观察组(人性化护理),并在护理后观察两组效果.结果 观察组舒适度、满意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且在无差异的基础上观察组焦虑情况改善更佳,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 在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中,应用人性化护理模式的效果良好.

    作者:贾英 刊期: 2018年第11期

  • 健康教育干预在内分泌失调合并糖尿病护理中的应用研究

    目的 研究分析健康教育干预在内分泌失调合并糖尿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6年7月~2018年2月本院收治的内分泌失调合并糖尿病患者60例的病例资料,按照患者入院先后将均分为2组,即前30例为教育组、后30例为对照组,其中对对照组患者实施一般护理干预,对教育组患者则在此基础上实施健康教育干预,监测并对照分析2组患者的空腹血糖值和餐后2 h血糖值,并观察2组患者的内分泌失调情况的改善效果.结果 教育组患者的空腹血糖值与餐后2 h血糖值均低于对照组(P<0.05),分析组间差异具备较强的统计学意义.经检查及观察可见,教育组患者的内分泌失调情况得到明显改善,并且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健康教育干预在内分泌失调合并糖尿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作者:张凤君 刊期: 2018年第11期

  • 持续护理质量改进在内分泌科管理中的实践应用

    目的 评价持续护理质量改进在内分泌科管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6年8月~2017年8月我院内分泌科收治住院患者86例,按照1:1比例分为两组.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试验组加行持续护理质量改进,对比两组内分泌科患者护理满意度、操作方案正确率情况.结果 组间患者护理满意度以及操作方案正确率结果对比,试验组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内分泌科管理工作中持续护理质量改进在提高护理效果、操作方案正确率方面价值突出,促进患者康复效果.

    作者:刘美丽 刊期: 2018年第11期

  • 重症监护室(ICU)患者发生院内感染的原因及护理对策

    目的 对重症监护室患者在住院期间发生感染的原因进行深入分析,通过研究组和对照组数据的对比分析,从而提出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方法 抽取我院2015年5月到2016年5月收治的385例重症监护室患者作为对照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的护理措施.研究组患者则抽取我院2016年5月到2017年5月期间收治的385例重症监护室患者.我院在2016年间对于重症监护室患者院内感染原因做了重点分析,并根据分析结果制定了针对性较强的预防及护理方案.通过观察组和研究组重症监护室患者采取不同的预防和护理方式结果对比,发现研究组发生院内感染的患者远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重症监护室患者的感染重点关注,并且根据患者病情有针对性的采取预防及护理措施,能够有效的降低患者院内感染的几率,不仅提高了重症监护水平,也使重症监护室患者得到了优质的护理.

    作者:卢薇薇 刊期: 2018年第11期

  • 探讨循证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患者接受循证护理的应用和效果.方法 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月我院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患者74例进行研究,根据患者接受的不同治疗方法,将其分为观察组(50例)和参照组(50例),其中观察组患者选择循证护理,参照组患者接收常规护理,对患者护理效果进行分析和比较.结果 两组患者在接受有效的治疗和护理之后,临床症状得到明显改善,有效率分别为观察组94%(47/50)、参照组84%(42/50);而且观察组患者总体评分、患者满意度要优于参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循证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患者临床护理中能够产生显著的效果,值得在今后护理中使用和推广.

    作者:殷贞 刊期: 2018年第11期

  • 中西医结合预防心血管事件的策略思考

    伴随生活越发的现代,在控制传染病层面,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病在世界层面广泛的蔓延.首先面对其冲击的为欧美的发达区域和国家.对西方区域而言在上个世纪五十年代开始就可以方式防治心血管层面的疾病,限制了诸多发大区域以冠心病为例的心血管病死亡率的提高,对我国而言,在近段时间之中,其心血管层面的疾病正式逐渐的提高,特别是步入二十一世纪之后,动脉粥样硬化血管病变导致的心脑血管疾病开始发展为我国人口死亡首要原因,在住院和门诊中其经常可以看到脑血管病、冠心病.伴随科技的发展和全新技术的落实,在筛查、预防、治疗、诊断心血管病层面的费用持续的提高,其开始发展为医疗改革的主要难点.由此,对我们而言,需要具备恰当的策略,明确清晰的头脑,更好的面对该挑战.

    作者:陈太军 刊期: 2018年第11期

  • 中药饮片处方不合理问题分析及干预对策

    本文通过分析中药饮片处方不合理问题,探讨干预对策,旨在提高中药饮片处方合理性,确保用药安全,充分发挥药物疗效,促使患者早日康复.

    作者:郑东旭 刊期: 2018年第11期

  • 舒适护理模式运用于小儿急性哮喘护理中的效果

    目的 舒适护理模式运用于小儿急性哮喘护理中的效果.方法 择期选择2017年3月~2018年3月在本院临床诊治的急性哮喘患儿90例,随机分组划为45例研究组与45例对照组,对照组选择常规护理方法进行护理,研究组选择舒适护理方法进行护理,对比分析两组患儿的护理效果.结果 通过经过护理分析后得知,研究组护理总有效率明显好于对照组,同时,家属满意率比对照组更好,两组对比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针对急性哮喘患儿,采取舒适护理模式进行护理,可明显提升护理效果,提升家属满意率,在临床上值得推广.

    作者:李霞 刊期: 2018年第11期

  • 经胸多普勒血流显像技术检测冠心病患者介入治疗前后冠状动脉血流变化及其临床价值分析

    目的 探讨经胸多普勒血流显像技术检测冠心病患者介入治疗前后冠状动脉血流变化及其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2016年1月~2018年1月我院收治的冠心病介入治疗患者51例作为研究对象,在其治疗前和治疗7天后进行经胸多普勒血流显像技术检测,观察对比治疗前后患者血流变化情况.结果 相较于治疗前,治疗后患者收缩期血流峰值速度(SPV)、舒张期血流峰值速度(DPV),收缩期流速时间积分(VTIs)较高,P<0.05.结论 针对冠心病介入治疗患者,给予其经胸多普勒血流显像技术检测可准确反应冠状动脉血流情况,评估治疗效果,为临床工作开展提供有效指导意见.

    作者:刘裴 刊期: 2018年第11期

  • 对比经输卵管注入MTX(宫腔镜下)、常规保守治疗异位妊娠临床效果

    目的 比较异位妊娠采用常规治疗方法以及经输卵管注入MTX(宫腔镜下)的临床效果.方法 常规组常规保守治疗,研究组宫腔镜下输卵管注入MTX,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 研究组血β-HCG、血孕酮、住院时间等相关指标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宫腔镜下输卵管注入MTX相对于常规方法治疗异位妊娠,能够快速恢复相关指标,缩短住院时间,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齐惠平 刊期: 2018年第11期

  • 心血管病一体化诊疗健康管理研究与改进对策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和工作压力的增大,心脑血管疾病发病率不断攀升,并且血管病,心血管病死亡占总死亡原因的41%,居各种死因的首位,严重威胁着人们的身体健康安全.本文从分析心血管疾病的患病特点、研讨其疾病治疗的关键因素出发,围绕健康运动方式的倡导、强化疾病筛查和健康教育以及心血管病发生、发展和治疗的全过程,探索符合我国国情的心血管疾病一体化诊疗健康管理模式,实现心血管病健康管理的一体化、科学化.

    作者:张清华;孙桂红 刊期: 2018年第11期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

主管: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

主办: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