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急性心肌梗塞心血管内科临床护理干预分析

陈俊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塞, 心血管内科, 临床护理干预
摘要:目的 探讨心血管内科临床护理干预急性心肌梗塞患者后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6年6月~2018年1月我院心血管内科治疗与干预护理的急性心肌梗塞患者120例,以其作为该课题的分析对象,进行双盲随机分组.其中一组视为普通护理组,共60例,对该组开展普通性的心血管内科临床常规护理法;而另一组视为优化护理组,共60例,对该组开展整体性的心血管内科临床优化护理干预法.持续开展1个月的心血管内科治疗与干预护理后,对2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 比较2组的护理总有效率,可得出:优化护理组95%(57/60)要明显高于普通护理组81.67%(49/60),可判定组间的对比结果能够在统计学方面表现出显著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急性心肌梗塞患者大力开展整体性的心血管内科优化护理干预法,可显著提高其护理效果及预后质量,在临床医学护理工作中具有重大的推广意义.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相关文献
  • 个性化健康教育对帕金森患者抑郁及焦虑心理的影响

    目的 研究帕金森病患者在治疗期间接受个性化健康教育干预的临床效果和对患者心理状态所产生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5年9月~2017年9月我院收治的帕金森病患者74例,随机将其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平均每组37例.对照组实施常规帕金森病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个性化健康教育干预.结果 观察组患者护理前后SDS和SAS评分水平改善幅度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事件仅有1例,少于对照组的6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护理满意度达到97.3%,高于对照组的78.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帕金森病患者在治疗期间接受个性化健康教育干预,能够减轻抑郁和焦虑等不良心理状态程度,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使患者对治疗期间护理的满意度提高.

    作者:朱明芳 刊期: 2018年第11期

  • 人体解剖学实验教学改革探索

    随着医学的发展,医学的专业化程度也在提高.这使得医学生的学习任务增多.传统的传统解剖学实验教学存在一些弊端,不能适应现代医学发展的步伐.作为医学专业的一门重要学科,就必须进行相应的改革,如何对人体解剖实验教学进行适时的改革成为了教师值得思考的问题,本文就人体解剖学实验教学改革探索进行分析.

    作者:陆曲折;刘东强;易志勇 刊期: 2018年第11期

  • 丹参素的药理活性与药物动力学研究进展

    本篇文章通过对丹参素药理性和药物动力学进行分析来探究它对于改善人类疾病的作用.经过研究发现表明,它对于开发心脑血管类疾病有了良好的发展的前景,并且治疗的效果也是十分显著的.能够使利用它所开发出来的药品能够更好的为人类进行一定的服务,促进中药现代化的进程.

    作者:朱淑珍 刊期: 2018年第11期

  • 腹腔镜下输卵管壶腹部妊娠保守性手术输卵管不同切口的比较

    目标探究并分析在腹腔镜下输卵管壶腹部妊娠保守性手术的过程中,采取不同切口处理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6年1月~2018年1月我院妇产科收治的输卵管壶腹部妊娠患者74例作为研究对象,将手术过程中采取传统切口处理的37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将手术过程中采取在输卵管系膜处做输卵管线形切口的37例患者作为观察组,对比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出血量、输卵管畅通情况以及手术后患者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的变化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均在腹腔镜下进行手术,且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出血量、输卵管畅通情况以及手术后患者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的变化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腹腔镜下输卵管壶腹部妊娠保守性手术的过程中,对患者采取在输卵管系膜处做输卵管线形切口的方式效果较为显著,不仅能够降低手术时间和出血量,同时也能够使手术的操作难度降低,提升手术的成功率,值得被广泛推广.

    作者:姜淑慧 刊期: 2018年第11期

  • 对比经输卵管注入MTX(宫腔镜下)、常规保守治疗异位妊娠临床效果

    目的 比较异位妊娠采用常规治疗方法以及经输卵管注入MTX(宫腔镜下)的临床效果.方法 常规组常规保守治疗,研究组宫腔镜下输卵管注入MTX,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 研究组血β-HCG、血孕酮、住院时间等相关指标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宫腔镜下输卵管注入MTX相对于常规方法治疗异位妊娠,能够快速恢复相关指标,缩短住院时间,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齐惠平 刊期: 2018年第11期

  • 复方苦参注射液对晚期癌症中、轻度疼痛的疗效分析

    目的 研究复方苦参注射液对晚期癌症治疗过程中的中、轻度疼痛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3年9月至2014年9月收录的42例晚癌患者,对其进行了复方苦参注射液注射治疗,以缓解患者的病痛折磨为主要对比疗效分析.治疗过程中,观察两组患者的中、轻度疼痛的治疗效果.结果 患者在接受了注射治疗后,完全缓解有8例,部分缓解11例,轻度缓解患者14例,无缓解患者9例,其总有效人数33例,所有患者在接受治疗期间,无其他副作用出现.结论 复方苦参注射液在临床缓解晚期癌症患者的不同疼痛效果中,无副作用,且效果显著,能够作为肿瘤综合治疗阵痛的辅助治疗药物,在临床护理中,值得进行推广使用.

    作者:杨建平 刊期: 2018年第11期

  • 高校教职工体检人群高血压危险因素的病例对照研究

    目的 探究导致高校教职工体检人群高血压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选取2017年我校教职工500例,根据教职工健康体检数据,对高血压患病率进行有效分析,同时对教职工发生高血压的相关危险因素予以多因素和单因素分析,相关因素主要包括空腹血糖、三酰甘油、尿酸、睡眠质量、规律运动、高血压家族史、腰围、体质指数、年龄及性别等.结果 在500例教职工中,有171例教职工存在高血压,34.20%为高血压发生率;其中空腹血糖、三酰甘油、尿酸、腰围、体质指数、年龄与教职工高血压的发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导致高校教职工体检人群高血压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十分复杂,且教职工高血压发生的危险因素包括空腹血糖、三酰甘油、尿酸、腰围、体质指数、年龄.应有效运用相关防护措施积极应对危险因素,促进高血压的发生得到有效控制,有利于降低高血压发生率.

    作者:王桂霞 刊期: 2018年第11期

  • 基层医院高血压脑出血急性期临床治疗分析

    目的 分析基层医院内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急性期的疗效.方法 选取2015年1月到2017年12月到我院接受治疗的高血压脑出血急性期患者60例,采用随机分组法对其进行分组,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观察组患者采取常规治疗的方式进行临床治疗,对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治疗加上针刺治疗的形式对其进行治疗,分别对两组患者的疗效进行比较.结果 经比较,观察组患者治疗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损伤程度全部都有所改善,且观察组患者的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针刺方式对患者进行治疗能够取得显著的疗效,能够减少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出现不良反应的情况,在临床治疗领域具有一定的推广意义.

    作者:丁四海 刊期: 2018年第11期

  • 少数民族地区中职护理专业学生学习医学基础课的特点与对策

    目的 进一步了解少数民族地区中职护理专业学生学习医学基础课的现状,探讨其影响因素,为更好地开展护理教育、提高医学基础课程的教学质量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和访谈的形式对我院120名2016级中职护理专业学生进行研究.结果 90%以上的学生认为改革后的教学方式及内容与护理专业相关程度高,课程整合后的教学内容更有条理,内容简化、难度下降使其更易于理解.结论 通过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整合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等途径可促进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融会贯通,又可强化学生护理临床思维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能力.

    作者:萨仁高娃;张春艳;隋哲峰;赵艳平;杨静 刊期: 2018年第11期

  • 辛伐他汀联合通心络胶囊降脂治疗的临床疗效分析

    目的 探讨辛伐他汀联合中成药通心络胶囊治疗血脂异常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80例血脂异常的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和治疗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辛伐他汀片治疗;治疗组给予中成药通心络胶囊联合辛伐他汀片治疗.观察周期均为12周.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7.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7.5%,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TC、TG、LDL-C水平较前均有下降;但治疗组血脂下降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辛伐他汀联合中成药通心络胶囊治疗血脂异常,相比于单独使用辛伐他汀患者血脂改善更好且无严重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赵保家 刊期: 2018年第11期

  • 经胸多普勒血流显像技术检测冠心病患者介入治疗前后冠状动脉血流变化及其临床价值分析

    目的 探讨经胸多普勒血流显像技术检测冠心病患者介入治疗前后冠状动脉血流变化及其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2016年1月~2018年1月我院收治的冠心病介入治疗患者51例作为研究对象,在其治疗前和治疗7天后进行经胸多普勒血流显像技术检测,观察对比治疗前后患者血流变化情况.结果 相较于治疗前,治疗后患者收缩期血流峰值速度(SPV)、舒张期血流峰值速度(DPV),收缩期流速时间积分(VTIs)较高,P<0.05.结论 针对冠心病介入治疗患者,给予其经胸多普勒血流显像技术检测可准确反应冠状动脉血流情况,评估治疗效果,为临床工作开展提供有效指导意见.

    作者:刘裴 刊期: 2018年第11期

  • 重症监护室(ICU)患者发生院内感染的原因及护理对策

    目的 对重症监护室患者在住院期间发生感染的原因进行深入分析,通过研究组和对照组数据的对比分析,从而提出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方法 抽取我院2015年5月到2016年5月收治的385例重症监护室患者作为对照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的护理措施.研究组患者则抽取我院2016年5月到2017年5月期间收治的385例重症监护室患者.我院在2016年间对于重症监护室患者院内感染原因做了重点分析,并根据分析结果制定了针对性较强的预防及护理方案.通过观察组和研究组重症监护室患者采取不同的预防和护理方式结果对比,发现研究组发生院内感染的患者远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重症监护室患者的感染重点关注,并且根据患者病情有针对性的采取预防及护理措施,能够有效的降低患者院内感染的几率,不仅提高了重症监护水平,也使重症监护室患者得到了优质的护理.

    作者:卢薇薇 刊期: 2018年第11期

  • 克拉霉素、阿莫西林、兰索拉唑三联疗法联合瑞巴派特治疗老年消化性胃溃疡效果及对胃黏膜形态学的影响

    目的 探讨克拉霉素、阿莫西林、兰索拉唑三联疗法联合瑞巴派特治疗老年消化性胃溃疡效果及对胃黏膜形态学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7年1月~2017年12月我院收治的老年消化性胃溃疡的患者180例进行随机分组,对照组采用三联疗法,观察组采用三联疗法联合瑞巴派特治疗,对比其疗效.结果 对比两组治疗总有效率,对照组显著低于观察组(P<0.05);观察组患者胃黏膜形态学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存在差异性和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老年消化性胃溃疡采用克拉霉素、阿莫西林、兰索拉唑三联疗法联合瑞巴派特治疗的效果较好,对胃黏膜形态学改善较佳.

    作者:王立辉 刊期: 2018年第11期

  • 小儿支原体肺炎的中医临床路径研究

    目的 探讨小儿支原体肺炎的中医临床路径.方法 选取2017年2月~2018年3月我院收治的支原体肺炎患儿80例作为此次研究对象,将其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患者均4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路径,观察组则采用中医结合临床护理路径,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在体温恢复正常的平均时间、高热持续的平均时间、咳嗽、咳痰停止的平均时间、肺部啰音消失的平均时间等环节的比较上,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支原体肺炎患儿采用中医结合临床护理路径治疗,其有助于缩短体温恢复正常时间、高热持续时间、咳嗽、咳痰停止时间、肺部啰音消失时间,值得临床借鉴与推广.

    作者:刘华茵 刊期: 2018年第11期

  • 盐酸溴己新葡萄糖注射液治疗小儿下呼吸道感染的疗效评价

    目的 探讨对下呼吸道感染患儿采取盐酸溴己新葡萄糖注射液治疗的效果.方法 在我院于2016年11月到2017年11月收治的下呼吸道感染的患儿72例参与本组研究,按照计算机表法将其均分2组,各36例.全部患儿均经常规检查,对参照组患儿行基础治疗,对实验组患儿在参照组的基础上行盐酸溴己新葡萄糖注射液治疗.分析72例下呼吸道感染患儿的咳喘好转时间、肺啰湿音消失时间、肺喘鸣音消失时间、住院时间以及临床疗效等.结果 实验组患儿的临床疗效为97.22%(35/36)与参照组患儿的临床疗效为75.00%(27/36)相比较,明显较优,组间数据对比差异显著(P<0.05);实验组患儿的肺啰湿音消失时间、肺喘鸣音消失时间、咳喘好转时间以及住院时间相比于参照组均较短,组间数据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下呼吸道感染患儿采取盐酸溴己新葡萄糖注射液治疗,患儿的临床症状得到明显好转,将恢复健康时间缩短,获得显著临床疗效.

    作者:黄春燕 刊期: 2018年第11期

  • 综合护理在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患者产后护理中的应用观察

    目的 观察及分析综合护理应用在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患者产后护理中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6年5月~2018年3月本院收录护理的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患者90例的病历信息,根据随机平行对照的原则进行分组,即对照组(n=45例)与综合组(n=45例),对照组开展产后常规护理,对综合组则联用产后综合护理方法,将两组患者产后发生子痫、急性左心衰竭及产后出血等情况进行对比性观察和分析,进而探讨综合护理在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患者产后护理中的应用效果.结果 综合组患者在产后护理过程中,子痫、急性左心衰竭及产后出血的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综合护理在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患者产后护理中的应用显著,能够有效减小各种产后并发症的发生危险,值得在护理中精心推广及应用.

    作者:徐凝 刊期: 2018年第11期

  • 应用6S管理模式提高临床护理管理质量

    目的 探讨实施6S管理模式对临床护理管理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7年7月~2017年12月我院护理部实施6S管理模式,并与2017年1月~2017年6月期间不实施6S管理模式相比较,观察实施前后的病区护理质量和患者满意度情况.结果 实施后的基础护理、病房管理、护理安全、护理感染管理、治疗室管理等评分均优于实施前,且实施后的护士仪表、病区环境、服务态度、护士技能水平、健康教育等满意度评分均优于实施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6S管理模式的有效实施可提高临床护理管理质量.

    作者:吕丹菊 刊期: 2018年第11期

  • 浅析腹型肥胖对人体健康的危害

    脂肪主要分布在人体皮下组织、大网膜、肠系膜和肾脏周围等处,具有供给机体热能及必需脂肪酸等作用.体内脂肪的含量常随营养状况、能量消耗等因素而变动.机体脂肪组织过多则称为肥胖,按机体脂肪组织的分布可将肥胖分为全身性肥胖(即皮下脂肪型肥胖、周围型肥胖、均匀性肥胖)及腹型肥胖(即内脏脂肪性肥胖、中心型肥胖、上半身肥胖),腹型肥胖是指脂肪组织在腹腔内脏器官、肠系膜及主动脉周围积聚的一种肥胖状态.

    作者:郑邦伟 刊期: 2018年第11期

  • 分析不同术式(2种)对重症对冲性颅脑损伤患者术后对侧血肿厚度、中线位移程度的影响情况

    目的 探究不同术式对重症对冲性颅脑损伤患者术后对侧血肿厚度、中线位移程度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5年1月~2017年10月我院收治的重症对冲性颅脑损伤患者患者50例,根据不同手术情况,并对患者手术后侧血肿厚度、中线位移程度等情况进行分析对比.结果 在无差异的基础上分组手术后,两组患者格拉斯哥评分均有改善.两组对侧血肿厚度、中线位移程度在手术后均受到不同程度影响,但观察组明显受影响较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不同术式对于对重症对冲性颅脑损伤患者术后对侧血肿厚度、中线位移程度影响不一,先实施硬膜外再实施侧硬膜外血肿清除术影响较佳.

    作者:王立彬;赵军;侯海东;刘季平 刊期: 2018年第11期

  • 脑出血保守治疗102例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总结脑出血保守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4年2月~2017年11月我院收治的脑出血患者102例,实施内科保守治疗,降低颅内压力、控制血压,预防并发症等治疗和护理,观察患者临床症状和治疗效果.结果 经过内科保守治疗,患者痊愈出院36例,约占35.2%,44例临床症状好转出院,约占43.6%,13例遗留后遗症,约占12.7%,9例患者治疗无效死亡,约占8.5%.结论 脑出血患者内科保守治疗,疗效显著,预后较好.

    作者:马万忠 刊期: 2018年第11期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

主管: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

主办: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