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奥拉西坦注射液治疗血管性痴呆的临床效果及日常生活能力影响观察

郭刘备

关键词:奥拉西坦, 血管性痴呆, 临床效果, 日常生活能力
摘要:目的 研究奥拉西坦注射液治疗血管性痴呆的临床效果及日常生活能力影响.方法 选取于2017年2月~2018年2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血管性痴呆患者76例,采用奇偶分组法将患者分为2组,对照组患者接受前列地尔治疗,实验组患者接受前列地尔联合奥拉西坦注射液治疗.结果 治疗后,两组患者的精神状态评分和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均改善,实验组患者的改善幅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4.74%(36/38),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71.05%),P<0.05.结论 血管性痴呆患者接受前列地尔联合奥拉西坦注射液治疗,能够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促进患者病情的好转,值得推广.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相关文献
  • 探究中西医结合治疗重度支气管哮喘的临床效果

    目的 分析中西医结合对重度支气管哮喘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 抽取我院2017年4月~2018年4月收治的60例重度支气管哮喘患者,随机分作常规组与研究组,每组30例.常规组采用西医常规治疗,对照组在常规组的基础上结合穴位贴敷、定喘汤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常规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75.0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91.00%,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中西医结合治疗重度支气管哮喘,能有效缓解患者身心痛苦,改善其肺功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冯德荣 刊期: 2018年第17期

  • 胺碘酮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临床效果分析

    目的 探讨胺碘酮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临床效果分析.方法 将2017年3月~2018年3月在我院心内科治疗的82例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利多卡因治疗,观察组采用胺碘酮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心电图变化.结果 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5.1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5.61%(P<0.05);观察组治疗后QTd、PR间期与对照组相比明显改善(P<0.05).结论 胺碘酮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临床效果显著,能有效恢复窦性心律,改善预后,降低死亡率,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作者:赵孝 刊期: 2018年第17期

  • 糖尿病护理小组在糖尿病人临床护理中的作用

    目的 观察糖尿病护理小组在糖尿病人临床护理中的作用.方法 选取2017年4月~2018年1月我院收治的糖尿病病人59例进行观察,随机分成两组后针对对照组29例糖尿病病人实施常规护理,针对实验组30例糖尿病病人实施糖尿病护理小组干预,对比两组糖尿病病人的护理效果.结果 两组糖尿病病人护理后的血糖水平、健康知识掌握评分、并发症发生率存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对糖尿病患者实施糖尿病护理小组护理干预的效果显著.

    作者:杨淑琴 刊期: 2018年第17期

  • 中医针灸推拿护理肩周炎患者中护理的应用效果

    目的 探讨中医针灸推拿护理肩周炎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7年11月~2018年1月我院收治的肩周炎患者76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参考组和实验组,每组各38例,参考组行常规护理,实验组行中医针灸推拿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 实验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护理满意度、关节功能评分和肩部疼痛评分均高于参考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的复发率低于参考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医针灸推拿护理肩周炎的效果显著,能有效降低复发率,帮助患者改善关节功能,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作者:董素毛 刊期: 2018年第17期

  • 活血涤痰法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观察

    目的 临床观察活血涤痰法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疗效.方法 选取2016年7月~2018年3月我院收治的冠心病心绞痛患者80例,随机均分为对照组(n=40例)和观察组(n=40例),为对照组患者应用活血化瘀疗法,为观察组患者应用活血涤痰法.持续治疗4周后,观察且对比两组疗效结果间的差异性及统计学意义.结果 观察组40例患者的临床疗效分别判定为显效24例(60%)、有效13例(32.5%)、无效3例(7.5%),整体有效率为92.5%(37/40);而对照组40例患者的临床疗效分别判定为显效14例(35%)、有效17例(42.5%)、无效9例(22.5%),整体有效率为77.5%(31/40).经卡方检验可知,观察组的整体疗效结果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临床观察证明活血涤痰法用于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治疗效果尤为显著,值得普及推广.

    作者:盖明慧 刊期: 2018年第17期

  • 小儿心肌炎采用磷酸肌酸钠治疗的效果观察

    目的 探讨小儿心肌炎采用磷酸肌酸钠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本院于2015年11月~2017年11月收治的128例心肌炎患儿,按数字表随机分为2组,每组64例,对照组单纯采用能量合剂静滴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磷酸肌酸钠治疗,观察与比较两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3.75%)高于对照组(81.25%),两组比较差异显著(x2=4.57,P<0.05).观察组心肌酶谱恢复正常(95.31%)高于对照组(82.81%),两组比较差异显著(x2=5.13,P<0.05).结论 针对心肌炎患儿,采用磷酸肌酸钠治疗,可显著改善其自觉症状,恢复心肌酶,不良反应少,临床应用价值高.

    作者:李丛赫 刊期: 2018年第17期

  • DWI阴性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四例报道及原因分析

    目的 探讨磁共振(MRI)弥散加权成像(DWI)阴性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的临床特征、影像学表现和转归,提高对DWI假阴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认识.方法 回顾分析2017~2018年间住院的4例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阴性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临床特征、影像学变化及转归,探讨DWI成像特点,分析DWI阴性的原因.结果 4例患者中女性2例,男性2例.起病年龄为58~63岁.入院后首次头颅MRI检查时间为起病后6~26 h.临床诊断4例患者均为后循环缺血性卒中.3例患者复查DWI出现病灶,1例患者DWI持续阴性.入院NIHSS评分1~4分,属于轻型卒中.4例患者均预后良好.结论 不能因为早期DWI阴性而完全排除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可能性.这种现象在后循环的轻型卒中患者中更加明显.应综合临床症状,结合多种辅助检查检查(包括灌注成像、脑电图等)或者多次复查来提高缺血性脑卒中诊断率.

    作者:王理;李红苗;余辉云 刊期: 2018年第17期

  • 针药结合治疗顽固性高血压26例

    目的 观察针刺结合祛痰平肝方治疗顽固性高血压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门诊1年内符合顽固性高血压病诊断的患者26例,采用针刺结合中药祛痰平肝方治疗,治疗2个月后对症状疗效和降压疗效进行分析.结果 总有效率达到85%.结论 针刺结合祛痰平肝方治疗顽固性高血压疗效显著,可进一步深入研究.

    作者:蔡玉海;刘双岭;李庆琳 刊期: 2018年第17期

  • 益气温阳和活血利水法结合系统西医治疗对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神经内分泌系统的影响

    目的 探讨中医益气温阳和活血利水法结合系统西医治疗对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患者神经内分泌系统的影响.方法 将80例CHF患者,随机分为接受中药安慰剂联合系统西医治疗的西医组及接受中医益气温阳和活血利水法结合系统西医治疗的联合组,每组患者40例.对两组神经内分泌因子变化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两组接受治疗后,血管紧张素Ⅱ(AngⅡ)、B型脑钠肽(BNP)及内皮素(ET)均呈下降趋势(P<0.05).同时在患者入组时,两组间AngⅡ、BNP及ET比较未见统计学差异(P>0.05),而在治疗8周、12周及24周后,联合组AngⅡ、BNP及ET低于西医组(P<0.05).两组在接受治疗的24周内,均有不同程度的不良反应发生,但均可经对照治疗缓解,未影响药物治疗,且两组治疗不良反应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在CHF的治疗中,相对于系统西医治疗,中医益气温阳和活血利水法结合系统西医治疗对患者的神经内分泌系统具有显著的改善作用.

    作者:陈青;姚炜;秦玲;齐桂飞 刊期: 2018年第17期

  • 急诊抢救重症哮喘合并呼吸衰竭108例临床效果分析研究

    目的 探究急诊抢救重症哮喘合并呼吸衰竭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16年2月~2018年2月于我院就诊的重症哮喘合并呼吸衰竭患者,共108例,按入院编号随机分为两组,每组54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机械通气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对照组治疗后总有效率低于观察组,且血气分析指标改善情况不如观察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急诊抢救重症哮喘合并呼吸衰竭时,采用机械通气治疗有助于更快稳定患者的各项生命体征,改善临床症状,效果显著,值得临床应用与推广.

    作者:张艳;刘永梅 刊期: 2018年第17期

  • 护理干预对糖尿病患者胰岛素安全注射的影响价值体会

    目的 研究护理干预对糖尿病患者胰岛素安全注射的影响价值.方法 选取于2017年3月~2018年3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糖尿病患者78例,采用奇偶分组法将患者分为两组,两组患者均接受胰岛素注射治疗,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干预,实验组患者接受综合护理干预.结果 护理后,两组患者的空腹血糖和餐后2 h血糖水平均改善,实验组患者的改善幅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几率为7.69%,低于对照组的不良反应发生几率,P<0.05.结论 对接受胰岛素注射治疗的糖尿病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干预,能够使患者安全有效的使用胰岛素,值得推广.

    作者:赵金风 刊期: 2018年第17期

  • 心房颤动导管射频消融的研究进展

    心房颤动属于临床常见的快速心律失常,治疗房颤的目标是控制心室率,帮助恢复窦性心律等,过去临床治疗多通过药物控制患者的心律,并预防血栓相关并发症,不过需要长期服药治疗.近年来导管射频消融术的发展,使各种类型的心律失常的治疗有了更大的进展.和药物治疗相比,导管射频消融术的效果更佳,且可避免因口服用药造成的不良反应.目前临床采取带止血阀的可控导管,其具有良好的支撑力和灵活的操纵性,能明显提高消融率,现报道如下.

    作者:陈源 刊期: 2018年第17期

  • 脑白质疏松症影像及临床研究

    目的 研究脑白质疏松症的影像学诊断特点及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2016年1月~2018年4月我院收治的脑血管疾病或疾呆患者30例(观察组)及正常体检人群30例(对照组)进行对比分析,针对两组观察对象实施CT检查,对比两组观察对象之间对比的影像学检查结果的差异.结果 脑白质疏松症在正常人群中可见,但更常见发生在脑血管疾病或疾呆患者中,两组之间脑白质疏松症的发生率存在显著差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统计学有意义.结论 在人体的衰老过程中脑白质疏松属于其中一部分,发生主要与脑血流低灌注等相关,导致患者疾病及智能障碍的加重.

    作者:贾芳 刊期: 2018年第17期

  • 中医疏肝健脾法治疗高脂血症临床疗效探讨

    目的 探究中医疏肝健脾法治疗高脂血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以2016年1月~2017年12月为研究时间段,将该时间段在我院治疗的高脂血症患者86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临床前瞻性研究原则,采用掷币随机法,将之分为两组,各4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采用中医疏肝健脾法,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的TC、TG、LDL-C水平低于对照组,而HDL-C水平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总有效率上,观察组为95.35%,对照组为67.44%;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医疏肝健脾法治疗高脂血症,安全高效,值得采纳应用.

    作者:王进京;李争絮 刊期: 2018年第17期

  • 分层带教在急诊心血管护理中的效果分析

    目的 研究分析分层带教在急诊心血管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本次研究对象是我院100位在急诊心血管护理的实习生,在我院急诊实习的时间在2017年1月~2018年1月,将所有纳入研究讨论的护理实习生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两组.每组50例心血管护理实习生.对照组护理实习生实施常规带教,实验组护理实习生实施分层带教,一个月后比较两组护理实习生的理论考试成绩、护理操作技能以及实习生对带教方法的满意度.结果 实验组护理实习生的理论考试成绩和护理操作技能均优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比对照组高20.00%,两组实验数据比较有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对心血管护理实习生采用分层带教可以提高实习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理论知识,提高实习生的满意度,在临床的带教工作中值得推广.

    作者:王晓英 刊期: 2018年第17期

  • 宫颈癌术后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护理措施及效果评价

    目的 研究宫颈癌手术后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相关护理措施以及临床疗效.方法 本次研究所选取的56例患者都是在2017年11月~2018年2月这段期间在我院进行诊断与治疗的并被临床医生确诊为患有宫颈癌的56例患者,将上述参与研究的患者自由组合后分为两组,即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的28例患者采用临床常规的护理方法,观察组的28例则是在对照组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一步实施优质护理的方法.经过一段时间临床护理后,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以及护理满意度情况等指标进行临床专业比较.结果 在进行本次临床研究之前,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差异不显著,具有一定的可比性.当经过一段时间护理后,观察组患者凝血指标(Fbg、aPT、TT)以及满意度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优质护理对于治疗宫颈癌手术后并下肢静脉血栓患者的临床疗效更为显著,同时在患者中收获到的满意度比较高,因此该种护理方法适用于临床方面的推广.

    作者:雷凤英;贾桂英;李喻梅 刊期: 2018年第17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目的 对中西医结合治疗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进行研究.方法 本次研究选取2016年8月~2017年8月我院收治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抽签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和对照组各60例患者,给予中西医结合治疗和常规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生活质量进行观察对比.结果 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人数为58(96.66%)例,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人数为44(73.33%)例,经过治疗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均提高,但实验组患者生活质量提高程度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给予中西医结合治疗,能够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和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及推广价值.

    作者:佟旭光 刊期: 2018年第17期

  • 环磷酰胺冲击治疗风湿免疫疾病的临床有效性研究

    目的 分析环磷酰胺冲击治疗风湿免疫疾病的临床有效性.方法 资料回顾性分析本院2016年6月~2017年6月收治的90例风湿免疫疾病患者,按照不同治疗方法分为研究组(45例,甲氨蝶呤与醋酸泼尼松、环磷酰胺联合治疗)与对照组(45例,甲氨蝶呤与醋酸泼尼松治疗),观察两组临床疗效、相关指标及复发率情况.结果 研究组临床有效率93.33%(42/45)高于对照组77.78%(35/45),研究组关节压痛数、晨僵时间及关节肿痛数低于对照组,研究组复发率6.67%(3/45)低于对照组33.33%(15/45)例,各项比较差异均具统计意义(P<0.05).结论 环磷酰胺冲击治疗风湿免疫疾病效果显著,且复发率较低,具有应用价值.

    作者:温满桂 刊期: 2018年第17期

  •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溶栓和急诊介入疗效评价

    目的 针对患有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溶栓患者,通过采用急诊介入的治疗方式以后,对其治疗效果进行评价和分析.方法 选取2015年12月1日~2017年12月1日我院收治的该类疾病治疗的患者104例,其中的52例患者记为对比组,进行传统择期治疗,另外的54例患者记为观察组,进行急诊介入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的效果和心外膜血流情况.结果 观察组通过急诊介入治疗以后,治疗效率和心外膜血流情况相对于传统治疗进行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对患有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溶栓患者,通过采用急诊介入的治疗方式以后,可以使患者的心功能得到治疗,使其恢复正常功能,同时有效的改善患者的病情.

    作者:陈廷 刊期: 2018年第17期

  • 数字PCR技术及其应用

    数字PCR是继第一代、第二代PCR技术之后,迅速发展起来的一种核酸绝对定量技术.在大量反应室中独立扩增单分子核酸,采集产生的荧光信号,通过计算得到检测结果.在病原微生物检测、产前诊断以及癌基因诊断等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对数字PCR的原理、分类以及应用方面进行了综述.

    作者:杨茜 刊期: 2018年第17期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

主管: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

主办: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