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急性心肌梗死并发首次心力衰竭患者在院死亡率及临床预后分析

董志武;苏洁;杨阳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 首次心力衰竭, 在院死亡率, 预后分析
摘要:目的 研究急性心肌梗死并发首次心力衰竭患者在院死亡率及临床预后.方法 研究对象选取我院2015年3月~2018年4月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280例,通过筛查诊断并发首次心力衰竭患者112例(并发心力衰竭组)、未并发心力衰竭患者168例(非并发心力衰竭组),比较两组患者在院死亡率,比较两组患者在院死亡原因.结果 并发心力衰竭组患者的死亡率明显高于非并发心力衰竭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是否及时行冠状动脉造影、再灌注,及时服用药物及药物种类,血管病变等均为住院期间死亡的影响因素.结论 尽早建立静脉通道,使心肌得到再灌注,濒临坏死心肌得以存活或使坏死范围缩小,保护心脏功能.同时医护人员应加强对患者观察力度,若患者出现异常症状,应及时采取治疗措施,以降低患者在院死亡率.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相关文献
  • 血栓风险评估及心内科疾病预防对策

    目的 通过对心内科疾病血栓风险的评估,提出有效的预防对策,旨在降低心内科疾病患者的血栓风险.方法 选取我院2018年1月1日~2018年6月心内科住院患者953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caprini预测评分系统对患者进行血栓评估,然后针对高风险患者进行疾病预防对策,目的是降低血栓的发生率.结果 953例心内科疾病患者经过caprini预测评分系统的血栓风险评估结果显示,血栓评分为高危的有89例患者(9.3%);血栓评分为中危的有234例患者(24.6%);血栓评分为低危的有630例患者(66.1%);血栓高风险患者采取合理的预防对策,终953例患者在出院时前发生血栓的有6例患者,血栓发生率0.63%,明显得到改善和降低.结论 血栓风险评估在心内科疾病中的应用是十分重要的,可通过风险评估筛选高风险患者群,然后采取有针对性的预防对策,降低血栓发生率,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作者:周静 刊期: 2018年第29期

  • 抗生素与中医中药两种方法治疗感冒的疗效比较

    目的 分析中医中药以及抗生素在感冒治疗中的疗效.方法 选取某院2018年1月~2018年6月收治的700例感冒患者,随机并平均分成观察与对照组,前者实施中医中药的治疗,后者接受抗生素的治疗,分析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感冒患者的有效率是100%,对照组感冒患者的有效率是74.29%;观察组不良反应率为3.43%,对照组不良反应率为38.8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对感冒患者实施药物治疗的时候,中医中药体现很强的治疗效果,同时不良反应率较低,能增加患者的满意度.

    作者:时春梅 刊期: 2018年第29期

  • 分期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的临床效果探讨

    目的 分析分期针灸方法应用在周围性面瘫患者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6年1月~2017年12月收治的80例周围性面瘫患者当作观察对象,随机的数字法将其分成研究组以及对照组,每组患者为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针灸方法治疗,而研究组给予分期针灸方法治疗.结果 研究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2.5%,而对照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77.5%,研究组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分期针灸方法应用在周围性面瘫患者治疗中可获得显著的临床疗效,其中对于恢复期、急性期及稳定期的临床治疗效果更为明显,能有效的改善患者临床症状.

    作者:陈莹 刊期: 2018年第29期

  • 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的综合护理

    目的 分析综合护理在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临床治疗期间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江苏省南通市中医院心血管内科2017年12月~2018年7月收治的老年血管疾病患者90例,遵照随机数字表将患者划分为观察组(45例)与对照组(45例).对照组患者施以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施以综合护理,比较临床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满意度95.56%,对照组患者满意度77.78%,两组数据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心血管疾病老年患者接受综合护理服务,临床效果较好,可以提高患者的临床护理满意度,有利于患者病情发展以及护患关系的和谐构建.

    作者:刘晓彤 刊期: 2018年第29期

  • PCR检验法和细菌培养法在细菌性阴道炎检验中的效果比较

    目的 研究对比在细菌性阴道炎检验中采取PCR检验法和细菌培养法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2017年2月~2018年2月参与收入的100例细菌性阴道炎患者的数据资料,采集患者阴道分泌物,均开展PCR检验法和细菌培养法,对比细菌培养法和PCR检验法检验细菌性阴道炎患者检出率、肠球菌检出率、棒状杆菌检出率、加特纳菌检出率.结果 细菌培养法检验100例细菌性阴道炎患者阳性检出率56.00%低于PCR检验法阳性检出率86.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CR检验法检验肠球菌检出率18.00%、棒状杆菌检出率19.00%、加特纳菌检出率49.00%高于细菌培养法的6.00%、5.00%、3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将细菌培养法和PCR检验法应用在细菌性阴道炎检验中均具有显著效果,但PCR检验法具的价值更显著.

    作者:刘晓霞 刊期: 2018年第29期

  • 心理护理程序在长期卧床老年患者护理中的实施效果观察

    目的 探讨心理护理程序在长期卧床老年患者护理中的实施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7年6月~2018年6月长期卧床患者84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2例.其中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程序,观察组患者采用心理护理程序,对两组患者护理效果、护理满意度进行比较.结果 观察组患者护理有效率90.48%和护理满意度97.62%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长期卧床老年患者护理中采用心理护理程序,效果良好,值得应用和推广.

    作者:李卉 刊期: 2018年第29期

  • 肾功能生化检测指标对糖尿病肾功能损伤的诊断价值分析

    目的 对肾功能生化方面的检测指标在糖尿病的肾损伤的诊断的价值探究.方法 选取我院2016年3月~2018年3月接受的68例糖尿病的肾功能损伤病人,进行分组正常(NA组)和微量的白蛋白尿组(MA组),并在这条件下选择同时期在某院进行健康方面检查的34名健康的人员作为对照.记录所有对象尿素的氮、肌酐、尿酸、胱抑素等指标的不同对其进行比较.结果 对照组尿素的这些相关的肾功能的生化的指标都低于NA组与MA组;NA组的人员四项肾功能的生化指标都低于MA组.结论 通过对他们的肾功能生化检测的指标进行分析,可作为糖尿病肾损伤程度的反映标准,该形式具有一定的意义.

    作者:王鹏 刊期: 2018年第29期

  • 针灸联合康复医学治疗脑卒中患者吞咽困难的疗效观察

    目的 探究针灸联合康复医学治疗脑卒中患者吞咽困难的疗效.方法 选取我院2017年6月~2018年6月收治的出现吞咽困难的脑卒中患者64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针灸联合康复医学进行治疗.结果 观察组与对照组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87.5%(28/32)、34.3%(11/32),经比较,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远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运用针灸联合康复医学治疗的方法能够有效改善脑卒中患者的吞咽功能,值得在临床中推广使用.

    作者:高中领 刊期: 2018年第29期

  • 经胸超声心动图在急性主动脉夹层诊断中的价值

    目的 探讨通过经胸超声心动图诊断患者是否属于急性动脉夹层.方法 选取我院2013年6月~2018年6月收治的50例急性动脉夹层病患的经胸超声心动图进行分析,进行总体的数据分析和总结.结果 在分析的50例急性主动脉夹层病患的病例中,A型患者有39例,B型患者有11例.这些病患在临床中的表现有撕裂感疼痛、腹部疼痛、胸部疼痛、背部疼痛,A型病患和B型病患在临床上的表现没有太大的差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B型病患相比,A型病患对于撕裂感疼痛感受更深;在50例急性主动脉夹层病例中,A型患者诊断结果主要是升主动脉增宽,其他的敏感性指标会大大高于对照组.通过数据统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对急性主动脉夹层患者的确诊中,采用经胸超声心动图进行判断,准确性较高,可以在临床确诊中广泛应用.

    作者:刘文钏 刊期: 2018年第29期

  • 优质护理服务在冠心病心绞痛护理中的应用探讨

    目的 探究冠心病心绞痛患者实施优质护理干预的效果及意义.方法 选取我院2017年2月~2018年4月在江苏省南通市中医院心血管内科收集冠心病心绞痛患者74例,以其入院时间先后顺序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每组37例,两组患者分别执行常规护理及优质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心绞痛发作频率、发作持续时间以及住院时间.结果 观察组患者心绞痛发作频率、发作持续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均显著少于对照组,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冠心病心绞痛患者实施优质护理干预可有效减少心绞痛发作,缩短其住院时间,对患者病情控制具有积极影响.

    作者:张炜炜 刊期: 2018年第29期

  • 探讨经阴道超声联合经腹超声在瘢痕子宫妊娠诊断应用价值

    目的 探讨经阴道超声联合经腹超声在瘢痕子宫妊娠诊断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2016年5月~2018年7月收治的96例瘢痕子宫妊娠患者作为主要研究对象,在研究过程中随机将其分为阴道超声组(用经阴道超声诊断)、腹部超声组(用经腹部超声诊断)、联合组(用经阴道超声联合经腹超声诊断),各32例,对比三组的诊断准确率.结果 从诊断的准确率上来看,联合组的准确率明显高于阴道超声组和腹部超声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从患者主观感受的评价上来看,联合组患者的满意度评分较其余两组比较,存在显著差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腹部超声组患者的舒适度评分高于其余两组,组间比较有显著差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瘢痕子宫妊娠的临床诊断上,采用经阴道超声联合经腹超声的方式进行诊断有较高的准确率,可为临床干预和分娩方式的选择提供科学依据,且患者接受度和认可度高,故可进一步推广.

    作者:郭秀华 刊期: 2018年第29期

  • 全麻或硬膜外麻醉对高龄伴无症状心肌缺血患者循环系统的影响

    目的 探讨全麻或硬膜外麻醉对高龄伴无症状心肌缺血患者循环系统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2016年04月~2018年05月收治的92例高龄伴无症状心肌缺血患者,依据麻醉方式的不同将其划为两组各46例.即施行硬膜外麻醉的患者,为A组;施行全身麻醉的患者,为B组,比较两组患者围术期循环系统变化.结果 麻醉前,患者均未出现血流动力学改变事件,而在术中各时段患者各数据相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B组患者中,麻醉后20 min呈现平均动脉压下降的现象,组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ST-T段变化为(-1.7±0.5)mm,B组患者ST-T段变化为(-2.1±0.5)mm,即两组患者各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对高龄伴无症状心肌缺血患者,硬膜外麻醉方式对机体循环系统影响相对较小,且可保证患者血流动力学指标的稳定性,值得推广.

    作者:李平 刊期: 2018年第29期

  • 高血压合并糖尿病对心脏形态及心功能的影响

    目的 分析高血压合并糖尿病对心脏形态及心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2017年4月~2018年5月收治的107例高血压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合并2型糖尿病将其分成对照组(单纯高血压,72例)、观察组(合并2型糖尿病,35例).分别给予两组心脏B超检查、心功能检测.结果 观察组心脏形态异常发生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9.37,P<0.05);观察组EF(t=8.04)、A峰指标(t=7.62)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高血压合并糖尿病可导致左室增大、左房增大,并加剧对患者心功能的影响.

    作者:李瑞霞 刊期: 2018年第29期

  • 研究舒适护理在腹腔镜直肠癌根治中的应用效果

    目的 研究舒适护理在腹腔镜直肠癌根治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6年8月~2018年7月接受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的38例患者为主要对象,随机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n=19)和观察组(n=19)均接受常规护理,后者增加舒适护理,比较两组的干预效果.结果 经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焦虑评分、抑郁评分较对照组相比优势明显,有显著差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术后并发症显著低于对照组,且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中对患者进行舒适护理,更有利于优化手术指标,辅助提升手术效果,同时可缓解患者的不良情绪,让其积极的接受治疗,可推广.

    作者:李玉红;孙雅玲 刊期: 2018年第29期

  • EMR治疗胃肠息肉病人的临床护理要点分析

    目的 研究与分析EMR(内镜下黏膜切除术)治疗胃肠息肉病人的临床护理要点.方法 选取我院2015年7月~2017年12月收治的200例胃肠息肉患者为对象进行研究,回顾性分析其全部的临床资料,所有病人均采取EMR治疗,总结分析其临床护理要点.结果 本组200例患者息肉摘除率为99.0%(198/200),其中2例术后发生迟发型出血,经内镜下止血后好转,至今尚未发生穿孔.所有患者经临床护理后均未发生严重并发症,且患者消化功能恢复良好,腹胀症状等完全消除.结论 EMR治疗胃肠息肉病人的效果显著,且围手术期对患者加强临床护理干预,既能确保手术顺利实施,又能减轻病人痛苦和不良心理,且能减少其各种并发症,从而促使其术后更快康复.

    作者:邹佳凤 刊期: 2018年第29期

  • 经皮冠脉介入手术时机对急性心肌梗死后左室重构及心功能的影响

    目的 分析冠心病患者发生急性心肌梗死后,经皮冠脉介入手术时机选择的合理性对左室重构及心功能存在的影响.方法 研究内容选取我院2017年5月~2018年6月治疗急性心肌梗死82例患者,对患者采用了行经皮冠脉介入手术治疗,按照手术时机的差异分成两组以便对比分析:急诊组患者(41例)采用了急诊手术;择期组患者(34例)采用了择期手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二尖瓣压力差、肺动脉平均压以及左室舒张末径、左室收缩、左房内径发生的变化.结果 术前患者的指标没有明显差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患者的指标存在显著差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冠心病患者发生急性心肌梗死后,介入手术的时机选择特别关键,急诊手术的效果要优于择期手术,在临床治疗中要优先选择急诊手术.

    作者:秦菘;余美群;陈静 刊期: 2018年第29期

  • 探讨维生素C对血液检验中部分检验项目的影响

    目的 探讨维生素C对血液检验中部分检验项目的影响.方法 本文选取我院2016年~2017年血液室接受血液检验的患者32例,对患者进行常规晨血检验、维生素C静脉滴注及体外试验,分析维生素C注射前后,血液检验结果.结果 用药后,UA、GLU、TG、TC体外检验指标低于用药前,用药后,UA、GLU、TG、TC体内检验指标优于用药前,在用药0.5 h后各项目检验指标缓慢回升,在2 h后各指标恢复正常,统计学差异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血液检验中使用维生素C,会导致血液检验项目结果下降,在2 h后可恢复正常.为了确保检查结果的准确性,在进行血液检查前,应告知患者切忌服用维生素C,在有必要情况下,维生素C应采用静脉滴注形式,血液采集应在静脉滴注2 h后进行.

    作者:冯秀丽;吕继荣;吕朝辉 刊期: 2018年第29期

  • 氯吡格雷预防冠心病介入治疗心血管不良事件的疗效

    目的 研究对冠心病介入治疗患者心血管不良事件应用氯吡格雷的预防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6年12月~2017年12月接收的冠心病患者74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根据患者的入院时间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7例.分别应用噻氯匹定和氯吡格雷进行心血管不良事件预防,对于终预防效果.结果 从血栓素B2水平看,服药前两组患者无明显差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服药后6 h和服药后24 h则存在较大差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从术后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看,观察组的5.41%显著少于对照组的24.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冠心病介入治疗患者给予氯吡格雷治疗6个月,可有效降低患者血栓素B2水平,避免术后发生心血管不良事件,值得在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费松柏;陈小霞 刊期: 2018年第29期

  • 中年冠状动脉三支病变患者的临床特点和危险因素分析

    目的 探讨中年冠状动脉三支病变患者的临床特点和危险因素.方法 入选中年不稳定心绞痛或急性心肌梗死患者68例(49.9±6.3岁),男58例,女10例.根据冠脉造影结果,将≥3支病变者作为试验组(21例),≤2支病变者作为对照组(47例).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中年冠状动脉三支病变的危险因素.结果 试验组低密度脂蛋白(LDL-C)和肌酸激酶(CK)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BMI、血红蛋白及左室射血分数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他汀类药物、钙通道阻滞剂、高血压及糖尿病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糖尿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高密度脂蛋白(HDL-C)纳入回归模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糖尿病和hs-CRP是中年冠状动脉三支病变的潜在危险因素,而HDL-C可能是中年冠状动脉三支病变的保护性因素.

    作者:钱永安;桂双飞;钱赓 刊期: 2018年第29期

  • 超声检查在健康体检中的作用

    本文选择在本院体检者超声检查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共计16000人,讨论超声检查在健康体检中的作用.检查内容包括肝胆胰脾和双肾、胰腺、男性前列腺和女性子宫附件.检查结果肝肾囊肿、肝血管瘤、胆囊息肉样病变、胆结石、肾结石、子宫肌瘤和卵巢囊肿发病率非常高.所以,健康体检是预防疾病的关键,腹部超声检查可以找到很多隐形疾病,在疾病诊断预防过程中起着关键性作用,值得在临床中应用.

    作者:陈平 刊期: 2018年第29期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

主管: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

主办: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