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婷英;朱莎莎
目的 观察阿卡波糖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我院于2016年10月~2018年3月收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共10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54例及对照组54例,对照组给予盐酸二甲双胍片口服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再予阿卡波糖片口服治疗,两组均连续治疗8周.结果 观察组显效33例,有效17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为92.59%;对照组显效24例,有效18例,无效12例,总有效率为77.78%.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 阿卡波糖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效果满意,故值得推广.
作者:郑艳玲 刊期: 2018年第32期
目的 观察综合护理干预对乳腺癌术后患者的负性情绪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效果.方法 共选择92例乳腺癌手术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46例及对照组46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研究组给予综合护理干预.结果 两组患者的QLQ-C30总分、SAS评分、SDS评分等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且研究组术后改善程度更为明显(P<0.05).结论 针对乳腺癌患者,在手术治疗的同时配合综合护理措施干预,可有效改善患者术后的负性情绪,提高其生活质量,效果满意,故值得推广.
作者:郭燚鑫 刊期: 2018年第32期
目的 观察复方丹参滴丸治疗心血管疾病的疗效,评价其安全性.方法 选择2016年1月~2017年4月我院收治的60例心血管疾病患者,等分为两组(传统组、试验组),每组各30例,分别给予常规药物与复方丹参滴丸治疗,比较两组疗效.结果 传统组总有效率为73.3%,明显低于试验组93.3%(P<0.01);两组患者在用药治疗期间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不良反应发生率经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复方丹参滴丸治疗心血管疾病,疗效显著,安全性较高.
作者:戴文俊 刊期: 2018年第32期
目的 探讨老年无痛性心肌缺血的临床特点及护理方法.方法 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月我院收治的98例老年无痛性心肌缺血患者,按照入院先后顺序把所有患者均分成对照组与实验组.对照组患者实施传统护理,实验组患者实施优质护理,对比两组患者护理效果、满意度与并发症发生率.在护理基础之上对患者实施临床症状监测,进而总结患者临床特征,提高护理工作质量.结果 老年无痛性心肌缺血的临床特点主要表现为心肌缺血的诸多反应与疼痛不明显、夜间与凌晨的休眠状态下缺血严重、心率与心肌供氧量低;实验组患者的护理效果、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实验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总结归纳老年无痛性心肌缺血的临床特点,有针对性的为患者实施优质护理服务,可以提升患者的护理满意度,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提升临床护理质量.
作者:马春红 刊期: 2018年第32期
目的 探讨血尿酸监测在痛风/高尿酸血症人群达标治疗中的应用.方法 选取于我院门诊痛风及高尿酸血症患者为研究对象,运用将其均分为A组与B组.A组:愿意规范尿酸检测,A1组为双能CT下关节未见痛风石或尿酸盐结晶患者,A2组为双能CT下可见痛风石/尿酸盐结晶患者;B组:不规则监测尿酸患者,B1组为双能CT下关节未见痛风石/尿酸盐结晶患者或者不愿意行CT检查者,B2组为双能CT下可见痛风石或尿酸盐结晶患者.比较两组患者的3个月、6个月尿酸达标率及痛风结晶溶解变化情况.结果 A组3个月、6个月的尿酸达标率明显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尿酸盐结晶个数及大尿酸盐面积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个月、6个月后,两组患者尿酸盐结晶个数及大尿酸盐面积较治疗前均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A组显著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规范血尿酸监测用于痛风/高尿酸血症人群可有效提高尿酸达标率,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陈健梅;张雄;苏小霞;郝佩佩 刊期: 2018年第32期
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对病毒性心肌炎患者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月我院收治的78例病毒性心肌炎患者,按照入院先后顺序将所有患者均分成对照组和研究组,分别对两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干预和综合护理干预.观察并对比患者各项功能评分和护理满意度差异,评估护理干预对病毒性心肌炎患者治疗的效果.结果 干预后研究组患者的各项指标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同时研究组患者的治疗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综合护理干预对病毒性心肌炎患者治疗效果有着积极影响,可显著提升治疗效果,优化身体功能指标,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构建和谐护患关系,保障患者的正常康复.
作者:高晓雨 刊期: 2018年第32期
目的 比较医护联合大查房与常规查房在骨科病房应用效果,探讨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2016年实施按照传统查房方式(对照组),医生护士共同晨会交班后,医生护士分别到床边查房,2017年1月实施医护联合查房的新查房模式(观察组).结果 观察组护士专科考核(92.33±3.34)、第三方满意度评分(96.33±1.34)高于对照组的(83.22±2.23)(90.22±2.23);观察组患者住院时间(11.28±3.22)天低于对照组的(14.22±4.08)天(P<0.05).结论 医护联合大查房能够提高护士专科水平及第三方满意度评分,缩短患者住院时间,值得临床应用.
作者:陆艳 刊期: 2018年第32期
目的 探索焦虑症患者护理中采取亲情护理的效果;方法 随机选取本科室2016年~2017年间收治的48例焦虑症患者作为此次研究对象,并根据临床资料随机分为对照组24例,实验组24例.对照组行本科室常规护理模式,实验组在此基础上另辅以亲情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SAS评分;结果 两组患者在护理前SAS评分未见明显区别,实验组患者行亲情护理干预后,患者SAS评分与护理前相比明显下降,对照组患者护理前后评分无明显变化(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在焦虑症患者护理中采取亲情护理模式能够明显改善患者的病症,提高患者的满意度,是一种有效地护理方式,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王晓琴;任蓉;张虹 刊期: 2018年第32期
中国人口正逐渐趋向老龄化,老年人口数量逐渐增多,当人进入老年化状态,身体素质,体力会大不如前,身体各方面功能也会逐渐发生一些微妙的退化.老年人的失能率和残障率慢慢增高.我们需要对当前的是能老年人做一个健康评估和数量统计,同时失能的老年人需要长期的细腻的护理,针对不同情况的失能老年人,我们需要做出不同内容的护理方案.
作者:仲瑞娟 刊期: 2018年第32期
目的 分析护理干预对情感障碍患者认知行为的具体影响,总结临床经验,指导其日后护理的有效实施.方法 以2015年6月~2017年8月为病例纳入时间,从我院接诊的情感障碍患者中抽选60例作为本次研究的调查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两组,即对照组30例、研究组30例,其中对照组采取常规临床护理,而研究组则在此基础上,施行认知行为护理,对两组护理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护理后,研究组各项因子评分(焦虑、强迫、恐惧、人际关系、抑郁、躯体化等)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情感障碍患者提供认知行为护理干预,利于患者预后恢复,值得使用.
作者:张莉娟;张文秀;何玉华 刊期: 2018年第32期
目的 谈谈综合护理干预对促进慢性感染伤口愈合的价值体会.方法 将我院于2017年1月~2018年8月收诊的134例慢性感染伤口患者按照1:1比例随机分成对照组与综合组,每组67例,其中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方案,综合组实施综合护理干预方案,比较两组患者伤口愈合时间、护理前后VAS评分及护理满意度.结果 综合组伤口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护理后综合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综合组护理满意度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慢性感染伤口患者给予综合护理干预,可促进伤口愈合,减轻疼痛,且患者满意度高.
作者:张丽丽 刊期: 2018年第32期
目的 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带状疱疹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我院2015年5月~2018年4月期间至我院接受干预治疗的74例带状疱疹患者纳入研究中,随机将入选分成两组,为参照组(37例)患者实施单纯西药干预治疗,为研究组(37例)患者实施中西医结合干预治疗,观察两组不同的干预方法,比较两组患者取得的治疗20d、40d及60d的远期疗效(后遗症发生率)、治疗总有效率、疼痛评分、止疱时间、开始结痂时间和全部脱痂时间等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 患者接受干预治疗20d、40d及60d时进行随访,研究组患者的远期疗效显著优于参照组,数据间差异性显著(P<0.05);研究组的治疗总有效率97.2%显著高于参照组的81.0%,数据间差异性显著(P<0.05);两组患者的疼痛评分均存在低于干预前,且研究组患者的评分明显低于参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的止疱时间、开始结痂时间和全部脱痂时间均显著短于参照组(P<0.05);两组患者均无明显不良反应(P>0.05).结论 运用中西医结合方法干预治疗带状疱疹,临床疗效显著安全有效,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田嘉良 刊期: 2018年第32期
目的 观察总结急性大面积脑梗死的护理对策,提高临床护理质量.方法 选取2015年11月~2017年12月收治的100例大面积脑梗死患者,给予基础护理、康复护理,防治并发症等临床护理对策.结果 101例急性大面积脑梗死患者给予相应护理对策,死亡3例,存活97例.结论 大面积脑梗死患者实施严密观察病情、做好相应护理,可以提高患者救治成功率、降低死亡率、减少并发症提高生活质量具有积极意义.
作者:高晶 刊期: 2018年第32期
目的 主要针对阿托伐他汀不同剂量治疗心肌梗死并心衰的效果进行对比研究.方法 选取我院2016年5月~2017年4月收治的108例心肌梗死合并心衰的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n=59)以及观察组(n=59),两组患者将给予不同剂量的阿托伐他汀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经过对两组患者进行比较,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效率94.91%(56/59)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效率79.66%(47/5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心肌梗死并心衰的患者在阿托伐他汀20 mg/d剂量的基础上再增加20 mg起治疗效果更佳显著,有效缓解患者病情,值得大力推广和应用于临床治疗上.
作者:顾彬 刊期: 2018年第32期
目的 探讨PDCA循环模式在急诊科护理安全管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60例于2015年5月至2018年5月间我院急诊科接受诊治的患者为研究对象,以护理管理方式为依据将入组患者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管理方式,观察组加用PDCA循环法,对两组护理成效予以对比.结果 对照组患者在本次研究中的护理满意度为70.0%,观察组患者在本次研究中的护理满意度为93.3%,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急诊科护理安全管理工作中应用PDCA循环法,可明显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程度,值得在深入探讨的基础上进一步推广应用.
作者:喻晨;简婷婷 刊期: 2018年第32期
目的 本次研究分析在老年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患者诊断中采用动态心电图诊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此次研究样本选取本院疑似老年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患者,研究样本为80例,研究时间为2017年1月~2018年1月,所有患者均采用多导睡眠监测仪器进行检测,将两组患者动态心电图诊断结果进行对比.结果 统计结果数据得知,在多导睡眠监测仪器检测中,80例患者中检测结果为阳性患者有44例,检测结果为阴性患者有36例;在动态心电图检测中,检测结果为阳性患者有39例,检测结果为阴性患者有41例;由此可知,采用动态心电图诊断,其诊断敏感性为88.9%(39/44).结论 此次研究证实,采用动态心电图检测对于老年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患者而言,其敏感性较高,为可靠的诊断方式,可作为临床疾病的诊断依据.
作者:朱丽 刊期: 2018年第32期
目的 研究中医辨证治疗老年高血压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78例老年高血压患者,采用随机综合平衡法分为参照组和分析组,各39例.参照组采用常规西药治疗,分析组则给予中医辩证治疗.观察记录治疗效果,包括治疗总有效率及治疗后舒张压及收缩压等指标.结果 (1)分析组治疗总有效率(97.44%),参照组治疗总有效率(74.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分析组治疗后舒张压及收缩压等指标与参照组相比明显要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医辨证治疗老年高血压的临床效果显著,可准确对患者血压指标进行控制,值得应用于临床推广.
作者:郑艳丽 刊期: 2018年第32期
目的 探讨针灸配合中药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近远期疗效.方法 选取2017年2月~2018年4月在中医院针灸科就诊的溃疡性结肠炎患者50例,随机将其分为两组,各25例患者.对照组患者以中药灌肠法治疗,试验组患者以针灸配合中药灌肠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的临床疗效和治疗后的复发情况,分析近远期疗效.结果 试验组25例患者治疗总有效率达到93%(23例)高于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60%(15例);统计随访7个月后两组患者的复发率,试验组8%(2例)低于对照组20%(5例).两组患者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以针灸配合中药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临床效果明显,为患者提供有效的临床治疗的同时降低了患者治疗后的复发率.
作者:张琴;丁玉杰 刊期: 2018年第32期
目的 分析探讨雌三醇乳膏联合应用纳米银抗菌水凝胶阴道给药治疗老年性阴道炎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收集自2017年4月-2018年4月于本院诊断为老年性阴道炎的患者10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50例,试验组雌三醇乳膏会阴及阴道上药联合纳米银抗菌水凝胶阴道给药,对照组甲硝唑维生素B6口服结合甲硝唑阴道给药.观察患者阴道炎症状的改善情况和不良反应,治疗前后对患者生殖道健康、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进行评分.结果 试验组总有效率为98%,明显优于对照组76%;治疗2个月后随访,试验组复发率为8%,显著低于对照组26%,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雌三醇乳膏外用联合纳米银抗菌水凝胶阴道给药安全有效,建议临床应用.
作者:陶萍;曲志翠 刊期: 2018年第32期
目的 探究在对急性期带状疱疹患者的治疗中,应用神经阻滞和火针联合方式对其临床效果和后遗症方面产生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2015年6月~2017年2月进行治疗的急性期带状疱疹患者60例,将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利用西药治疗,研究组通过神经阻滞联合火针方式进行治疗.结果 经过治疗后,研究组患者在结痂时间、止疱时间、脱痂时间方面均明显短于对照组,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预后效果更加理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2.768、3.573、7.148,P=0.000、0.001、0.000);治疗前,两组患者的VSA评分不存在明显差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036,P=0.971),经过治疗后两组患者VAS评分均得到一定程度改善,且研究组VAS评分下降更为明显(t=11.767,P=0.000);研究组、对照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93.33%和63.33%,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患者的临床效果更加理想(x2=7.95,P=0.0048).结论 通过神经阻滞和火针联合的方式对急性期带状疱疹进行治疗能够取得较为理想的临床治疗效果和预后效果,明显降低患者疼痛程度,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可以在临床上进行广泛的推广和应用.
作者:李卫国 刊期: 2018年第3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