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维东
目的 分析系统性护理干预对开胸术患者的预后及护理满意度的影响.方法 以我院2015年2月~2017年2月期间接诊的30例开胸手术患者为例,对其施行系统性护理干预,并加以分析其临床护理效果.结果 护理后,护理总满意度为(93.33%),且生活质量评分明显高于护理前(P<0.05).结论 对开胸术患者提供系统性护理,有助于护理满意度及生活质量的提高,效果显著,值得使用.
作者:汪芝珍;占丽平;王林 刊期: 2018年第32期
目的 探究香砂平胃散联合半夏泻心汤治疗HP相关性慢性胃炎的临床疗效观察.方法 选取我院2016年9月~2018年4月收治的HP检测为阳性的慢性胃炎患者80例,依据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40例.对照组予以西医常规药物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香砂平胃散联合半夏泻心汤进行治疗,两组患者均治疗6周.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HP转阴率、中医证候积分改善情况.结果 经治疗,治疗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为97.5%,对照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为8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患者HP转阴率为95.00%,对照组患者HP转阴率为87.50%,与对照组同期相比,治疗组患者HP转阴率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治疗,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改善更为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香砂平胃散联合半夏泻心汤可起到健脾燥湿、消痞散结、寒热平调之功效,针对HP相关性慢性胃炎患者胃脘灼热、心下痞满、腹胀肠鸣、口苦等临床表现疗效明显,同时中药制剂具有药效持久、肝肾功能损害轻、毒副作用小等特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张支全 刊期: 2018年第32期
目的 观察总结急性大面积脑梗死的护理对策,提高临床护理质量.方法 选取2015年11月~2017年12月收治的100例大面积脑梗死患者,给予基础护理、康复护理,防治并发症等临床护理对策.结果 101例急性大面积脑梗死患者给予相应护理对策,死亡3例,存活97例.结论 大面积脑梗死患者实施严密观察病情、做好相应护理,可以提高患者救治成功率、降低死亡率、减少并发症提高生活质量具有积极意义.
作者:高晶 刊期: 2018年第32期
目的 探讨冠脉介入治疗后桡动脉穿刺处并发症的临床护理要点及体会.方法 选取2017年4月~2018年4月收治的102例冠脉介入治疗患者.回顾性分析冠脉介入治疗后桡动脉穿刺处并发症的临床护理要点及体会.结果 本组中发生穿刺处伤口渗血3例,发生原因为术后弹力绷带压迫时未能给予相应压力、术侧肢体过度活动及包扎时间不够等,均给予重新包扎后伤口渗血停止.6例患者因情绪紧张等因素诱发桡动脉痉挛,在给予鞘管内注射硝酸甘油、安定肌注后得以好转.结论 桡动脉穿刺处并发症发生后及时采取利用血压计袖带包扎血肿处等、心理护理等措施,以降低患者痛苦.
作者:郭志文 刊期: 2018年第32期
目的 针对老年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的临床治疗进行分析探讨.方法 选取100例老年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10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n=50)和对照组(n=50),观察组患者采取氨氯地平(施慧达),引达帕胺缓释片(纳催离)联合依那普利联和用药的方法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使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第二代ACEI依那普利进行治疗,对比并总结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6%,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0%,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取联合用药治疗老年糖尿病合并高血压能够有效提高治疗效果,且副作用小,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寻琛华 刊期: 2018年第32期
目的 探究对精神科住院患者实施防跌倒护理风险管理的效果;方法 将30例精神科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对照组,分别实施防跌倒护理风险管理和常规管理;结果 实验组BPRS评分(31.2±4.8)分、跌倒发生率6.7%低于对照组(42.6±5.7)分、16.7%,且P<0.05;结论 精神科住院患者实施防跌倒护理风险管理防跌倒效果显著,该护理管理模式具有推广价值.
作者:谢芹;李佳 刊期: 2018年第32期
目的 观察丹参川芎嗪注射液联合生脉注射液治疗急性缺血性中风的效果.方法 选择我院于2016年7月~2018年3月收治的急性缺血性中风患者共94例,随机分为研究组47例及对照组47例,对照组给予常规综合治疗及生脉注射液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再予丹参川芎嗪注射液治疗,两组均连续治疗2周.结果 研究组47例中,痊愈18例,显效14例,有效12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93.62%;对照组47例中,痊愈13例,显效13例,有效11例,无效10例,总有效率为78.72%.两组效果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研究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 丹参川芎嗪注射液联合生脉注射液治疗急性缺血性中风效果理想,值得推广.
作者:陈洪涛 刊期: 2018年第32期
目的 本次研究分析在老年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患者诊断中采用动态心电图诊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此次研究样本选取本院疑似老年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患者,研究样本为80例,研究时间为2017年1月~2018年1月,所有患者均采用多导睡眠监测仪器进行检测,将两组患者动态心电图诊断结果进行对比.结果 统计结果数据得知,在多导睡眠监测仪器检测中,80例患者中检测结果为阳性患者有44例,检测结果为阴性患者有36例;在动态心电图检测中,检测结果为阳性患者有39例,检测结果为阴性患者有41例;由此可知,采用动态心电图诊断,其诊断敏感性为88.9%(39/44).结论 此次研究证实,采用动态心电图检测对于老年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患者而言,其敏感性较高,为可靠的诊断方式,可作为临床疾病的诊断依据.
作者:朱丽 刊期: 2018年第32期
目的 研究骨科护理中存在的安全隐患,并总结出切实可行的对策.方法 选取2017年6月~2018年6月我院收治的80例骨科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这些患者在护理过程中的不安全事件,找出其中存在的安全隐患,总结出有效的防范措施,结果 护理人员的职业素质,病房环境缺乏人性化和安全教育与心理疏导不到位是主要的安全隐患,医院骨科需要全面提升护理人员的职业素养,营造良好的病房环境,加强安全教育和心理疏导,为骨科患者的早日康复创造良好的条件.结论 医院骨科要深入分析护理工作中存在的安全隐患,并采取切实可行的对策给予实施,切实降低不安全事件发生率和提升患者护理满意度.
作者:孙宁岚 刊期: 2018年第32期
目的 分析中医辨证施护预防痔疮患者术后便秘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痔疮术后便秘患者12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60例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60例予以中医辨证施护.对比两组患者护理效果和护理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患者护理效果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对护理更为满意,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进行中医辨证施护可缓解患者便秘情况,为预防患者便秘的重要护理方式.
作者:杨文春 刊期: 2018年第32期
目的 主要针对阿托伐他汀不同剂量治疗心肌梗死并心衰的效果进行对比研究.方法 选取我院2016年5月~2017年4月收治的108例心肌梗死合并心衰的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n=59)以及观察组(n=59),两组患者将给予不同剂量的阿托伐他汀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经过对两组患者进行比较,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效率94.91%(56/59)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效率79.66%(47/5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心肌梗死并心衰的患者在阿托伐他汀20 mg/d剂量的基础上再增加20 mg起治疗效果更佳显著,有效缓解患者病情,值得大力推广和应用于临床治疗上.
作者:顾彬 刊期: 2018年第32期
目的 回顾分析尤其是研究生物学信息的相关证候研究,在临床治疗上来看HP与慢性胃炎之间的有密切关系.本研究为探讨培菲康对幽门螺杆菌感染慢性胃炎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调查对象收集收治我院我院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收治的100例幽门螺杆菌感染慢性胃炎患者,收集相关人口学资料、手术资料.采用随机数字表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录入,比较采用t检验,收集的患者资料各50例资料的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可以进行对比.对照组采用常规性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培菲康进行治疗.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0.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6.0%;经统计学分析,两组总有效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幽门螺杆菌根除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不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相比常规治疗,对幽门螺杆菌感染慢性胃炎患者采用培菲康治疗后的效果显著,安全性更高.
作者:孙刚 刊期: 2018年第32期
目的 探讨儿科血液系统疾病护理中常见的不安全因素,为今后我院的血液系统疾病护理工作提供借鉴.方法 将2017年3月~2018年3月在我院诊治的血液系统疾病小儿100例患者纳入研究对象,分别对这100例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和病情访问,再在此基础上回顾性分析医院的保存病例.结果 儿科血液系统疾病护理中存在的常见的不安全因素主要分为客观因素和主观因素.结论 通过适当增加医院儿科护理人员的数量,合理进行儿科护理人员的编制,增强岗位培训,提升护理水平以及加强儿科护理人员与患者家属的沟通等措施,达到尽可能降低医院的护理过程中存在的不安全因素,有效提高患者满意度.
作者:李岩 刊期: 2018年第32期
目的 探讨能级管理在儿童输液室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2018年2月~2018年8月在江苏省中西医结合医院急诊输液室输液的160例患儿作为主要对象,研究过程中采用数字随机表达法分组,各80例.分别给予对照组和观察组患儿常规护理管理、能级管理,对比两组的护理管理质量和家属满意度.结果 通过比较两组患儿家属的满意度情况,发现观察组的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对比为96.25%vs87.50%,存在显著差异(P<0.05);从护理管理质量评分上来看,观察组在岗位职责、输液质量、服务态度、操作技术方面的评分与对照组相比均存在显著优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儿童输液室管理中应用能级管理可提高急诊输液室的护理管理质量,同时也可以提高患儿家属对医疗服务的满意度,优势显著,值得推广.
作者:戴广霞 刊期: 2018年第32期
目的 探讨老年无痛性心肌缺血的临床特点及护理方法.方法 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月我院收治的98例老年无痛性心肌缺血患者,按照入院先后顺序把所有患者均分成对照组与实验组.对照组患者实施传统护理,实验组患者实施优质护理,对比两组患者护理效果、满意度与并发症发生率.在护理基础之上对患者实施临床症状监测,进而总结患者临床特征,提高护理工作质量.结果 老年无痛性心肌缺血的临床特点主要表现为心肌缺血的诸多反应与疼痛不明显、夜间与凌晨的休眠状态下缺血严重、心率与心肌供氧量低;实验组患者的护理效果、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实验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总结归纳老年无痛性心肌缺血的临床特点,有针对性的为患者实施优质护理服务,可以提升患者的护理满意度,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提升临床护理质量.
作者:马春红 刊期: 2018年第32期
目的 探究常见影像诊断技术CT与MRI(核磁共振)在腔隙性脑梗死诊断的中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本次从我院2017年11月~2018年8月门诊及住院接收的腔隙性脑梗死患者中,随机抽取病例84份,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病灶诊断中,小脑确诊85.71%,脑干确诊92.85%,基底节确诊71.43%,丘脑确诊97.62%.同时,梗死平均直径(12.03±2.01)mm,检查费用(321.89±7.24)元,检出时间(40.13±1.17)min,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明显P<0.05.结果CT与MRI(核磁共振)这两种影像诊断技术在诊断腔隙性脑梗死的临床应用中,均有较好的临床诊断效果,但MRI(核磁共振)对较小、较早期病灶的检出率更高,但患者治疗疾病负担较重,患者可依据个人需求及条件,选择适合的诊断方法.
作者:王宗强 刊期: 2018年第32期
目的 通过实验观察外感清热解毒方在治疗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发热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接手的20名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发热患者,将这些病人分为两组,一组为对照组,这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加入外感清热解毒方;另一组患者接受常规性的上呼吸道感染发热治疗.在治疗期间对病人的情况进行高度关注.结果 在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之后,可以发现在对照组中的10名患者,有7名出现了明显好转的状态,2人出现好转,1人的效果不是很明显;在观察组中的10名患者,有2名出现了明显好转,4人出现了好转,其余4人效果不是很明显.结论 在治疗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发热的患者过程中,外感清热解毒方是有一定疗效的.
作者:张帅帅 刊期: 2018年第32期
目的 研究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同型半胱氨酸和D-二聚体水平变化用于急性脑梗死诊断及预后评估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急性脑梗死患者和健康体检的正常人群各56例分别定义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对两组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同型半胱氨酸和D-二聚体水平进行测定,对比检测结果.结果 研究组研究对象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同型半胱氨酸和D-二聚体水平高于对照组;检测结果阳性例数多于对照组.结论 急性脑梗死患者的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同型半胱氨酸和D-二聚体水平会明显高于常人,这一特征作为病情诊断和预后评估的重要参考.
作者:史帝 刊期: 2018年第32期
随着医疗技术与生物信息科学技术的发展与进步,传统临床医疗逐渐向精准医疗模式过渡,为各类临床疾病患者提供优质的服务.在精准医疗中,临床用药是十分关键的环节,医院药师在其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基于此,本研究围绕着精准医疗模式的基本框架进行分析,精准医疗模式对于临床用药的改变,了解医院药师在精准医疗中的作用和地位.
作者:陈启乾 刊期: 2018年第32期
目的 通过本次的实验观察彩色多普勒超声在下肢深静脉血栓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在本次的实验中,选取本院接手的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100名,并且这些患者的病情都是经过医生确诊认定的,在进行实验的过程中,将整体患者分为两组,一组是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的对照组,一组是接受常规深静脉造影检查的观察组.在进行实验的过程中,两组采用不同的检查方法对病人的病情进行检查和确诊.结果 不同组接受不同的检查方式之后,检查结果也有一些不一样.在接受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的对照组中,检查出下肢深静脉血栓疾病的有23名,未检查出异常的有2名;在接受常规静脉造影检查的观察组中,检查出下肢深静脉血栓疾病的有17名患者,未检查出异常情况的有七名.结论 通过本次的实验可以看出,在进行下肢深静脉血栓检查诊断中彩色多普勒超声的检查结果精确程度是更高的,可以发挥很大的作用.
作者:陈淑敏 刊期: 2018年第3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