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药平肝活血汤应用在紧张型头痛患者治疗中的临床效果分析

翟佳滨

关键词:中药, 平肝活血汤, 紧张型头痛, 临床效果
摘要:目的 研究中药平肝活血汤应用在紧张型头痛患者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4年8月~2016年2月收治的紧张型头痛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与对照两组,给予对照组患者西药盐酸阿米替林治疗,给予观察组患者中药平肝活血汤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疗效.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3.3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6.67%.结论 中药平肝活血汤应用在紧张型头痛患者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显著,值得广泛推广.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相关文献
  • 分析心血管超声对心血管疾病诊断的作用

    目的 分析心血管超声对心血管疾病诊断的作用.方法 收集我院70例颅外段颈动脉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分析,通过电脑随机的方式,将其进行划分为两组,每组患者各自35例,一组实施综合常规组检查为常规组,一组在综合检查基础之上加以心血管超声行辅助诊断,为研究组.结果 研究组35例患者中,通过心血管超声检查出32例,检出率达到了91.42%;常规组35例患者中,经综合常规检查出25例,检出率达到了71.42%,组间检出结果 对比存在差异意义(p<0.05).结论 临床诊断心血管疾病中,应用心血管超声技术,可获得满意的诊断结果 ,此种方法 的作用较为显著,临床值得进一步推广.

    作者:程亮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合并焦虑症患者综合治疗的观察探述

    目的 观察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合并焦虑症患者综合治疗效果.方法 将我院在2016年2月至2016年6月收治的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进行排查,选取其中34例合并焦虑症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意愿将其分为两组,观察组再给予常规心绞痛治疗时,再进行抗焦虑和心理治疗;对照组患者单纯采用抗心绞痛方法 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差异明显,观察组数值更高,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合并焦虑症患者采用综合治疗效果更加显著,可以提高治疗有效率,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郭桂林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浅述穴位疗法缓解急性白血病化疗患儿胃肠道反应的临床效果

    目的 探究穴位疗法对缓解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化疗患儿胃肠道反应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5年4月~2016年9月某医院收治的急性淋巴白血病患儿86例,将他们分成两组,研究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的患儿接受常规的化疗治疗以及治疗后的常规止吐方法 ,研究组在接受对照组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穴位疗法的止吐方法 ,观察患儿化疗后胃肠道的反应情况.结果 对照组患儿的胃肠反应现象较剧烈,呕吐现象较严重,研究组的患儿胃肠道反应较轻.结论 急性白血病接受化疗后采用穴位疗法效果优于采用常规药物治疗的对照组.

    作者:袁嘉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的效果观察

    目的 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的效果.方法 随机抽取2016年1月至2016年6月我院收治的缓慢性心律失常患者90例,分为病例组和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西医治疗,病例组患者在对照组患者的基础上进行中医治疗.对比两组的心率(慢心率、静息心率、平均心率)、治疗效果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相对于对照组患者的心率(慢心率、静息心率、平均心率),病例组的较稳定,P<0.05;相对于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效果75.6%,病例组患者的95.6%较优,P<0.05;相对于对照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22.2%,病例组患者的4.4%较低,P<0.05.结论 中西医结合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疗效确切,患者的心率明显趋于稳定,不良反应发生率极低,更具有安全性,值得借鉴和推广.

    作者:侯宗杰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尿微量蛋白联合检验在高血压肾损害中的检验价值探究

    目的 本次实验将通过尿微量蛋白联合检验在高血压肾损害中具体应用.方法 本次实验选取了2016年6月~2016年10月在我院就诊的8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对健康组和观察组,其中,观察组患者将根据高血压病情再分为I期、Ⅱ期和Ⅲ期,并通过散射比浊法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观察组患者在尿转铁蛋白水平、尿α1微球蛋白和尿微量白蛋白上均有所提升,且随着病情的加重而上升,其中,I期患者的尿α1微球蛋白高于对照组,Ⅱ期和Ⅲ期患者在各项指标上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尿转铁蛋白水平、尿α1微球蛋白和尿微量白蛋白对高血压肾损伤诊断具有积极效用,有利于提高阳性率检测的准确性,值得在临床过程中推广应用.

    作者:张胜莹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替米沙坦与氢氯噻嗪应用在高血压患者治疗中的临床效果研究

    目的 研究替米沙坦与氢氯噻嗪应用在高血压患者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我院治疗的78例高血压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应用替米沙坦治疗,研究组应用替米沙坦与氢氯噻嗪结合治疗,比较两组治疗的效果.结果 治疗以后,研究组的舒张压、收缩压水平优于对照组,P<0.05;且研究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但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的意义,P>0.05.结论 替米沙坦与氢氯噻嗪结合用于治疗高血压的临床效果显著,可推广.

    作者:姜少亭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分析不合理应用抗菌药物导致的严重不良反应

    目的 分析不合理应用抗菌药物导致的严重不良反应.方法 随机抽取2016年1月至2016年6月我院收治的药物不良反应患者50例,对其使用抗菌药物的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抗菌药物中出现不良反应多的抗菌药物是头孢菌素类药物;患者主要的不良反应有荨麻疹、皮肤瘙痒、剥脱性皮炎以及皮疹等,占48%(24/50),其次是腹泻、腹痛、呕吐、恶心,占24%(12/50),静脉炎、心悸,占18%(9/50);滴速过快是不合理给药主要的表现形式,占42%(21/50),其次是给药时间过长,占14%(7/50)、未知过敏史,占12%(6/50).结论 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与抗菌药物的不合理使用情况呈正相关关系,所以临床应合理的应用抗生素,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

    作者:王丹萍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独参汤对透析性低血压患者的临床疗效分析

    目的 分析独参汤对透析性低血压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对24例透析性低血压患者,采用中药补气养血升压法,控制低血压患者顺利完成每次透析,治疗4周后进行疗效统计分析.结果 24例接受治疗的患者,透析前、后血压均较前明显升高(P<0.05).结论 独参汤能有效治疗血液透析低血压,且无安全性隐患.

    作者:朱树义;陈文科;陈雪;赵玲玲;李凤雨;汤晓会;王丽娜;席晨晨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中医辨证论治痒疹20例疗效分析

    痒疹是一种好发于四肢伸侧的急性、亚急性或慢性炎症性的皮肤病,皮疹往往多是孤立的丘疹或结节性损害.愈后留以色素沉着,皮疹局部有剧烈的瘙痒,由于其临床表现不同,病名不统一,常见的有小儿痒疹,寻常性痒疹,妊娠痒疹,与结节性痒疹等.

    作者:王哲焱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分析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的血清标志物检验结果

    目的 分析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的血清标志物检验结果 .方法 随机抽取我院2016年1月~2016年6月收治的100例乙型病毒性肝炎(HBV)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检测其血清标志物,并分析其结果 .结果 HBsAg、HBeAg以及抗-HBc的阳性率是27.0%;HBsAg、抗-HBe以及抗-HBc阳性率21.0%.结论 检测分析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血清标志物,有利于做好相关防治工作.

    作者:王薇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二维彩超联合SWE在乳腺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 就二维联合SWE对乳腺疾病诊断的价值意义作以讨论分析.方法 选取2015年3月~2016年12月我院收治的乳腺疾病患者78例的二维彩超+SWE影像资料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单纯二维彩超、SWE检查对乳腺癌的敏感性显著低于前述两种检查联用所达到的敏感性(P<0.05),SWE对乳腺癌的特异性明显优于二维彩超(P<0.05),二维彩超+SWE检查乳腺癌的准确性高,SWE次之,二维彩超差(P<0.05).结论 二维彩超联合SWE检查在乳腺疾病诊断中应用价值颇高,两种检查方法 联用大大提高临床诊断准确性,利于良、恶性病灶鉴别诊断,值得临床多加推广应用.

    作者:杨卓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通心络胶囊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炎症因子及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分析

    目的 分析通心络胶囊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炎症因子及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我院行PIC后的98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49例)采用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49例)采用通心络胶囊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各项指标变化.结果 对照组术前的IL-6、hs-CRP、NO、ET-1和EDF情况与术后一年存在明显差异,观察组术前的IL-6、hs-CRP、NO、ET-1和EDF情况与术后一年存在明显差异,观察组术后一年的IL-6、hs-CRP、NO、ET-1和EDF情况优于对照组.结论 采用通心络胶囊来改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PCI术后的炎症因子和血管内皮功能,效果甚佳,可大量临床运用.

    作者:乔建晶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中医针灸结合康复治疗对中风偏瘫的效果分析

    目的 分析在中风偏瘫患者联合应用康复治疗与中医针灸治疗的效果.方法 搜集在我院治疗的中风致偏瘫患者70例,据治疗方式差异分成两组,单治组35例,联合组35例,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组患者治疗有效率总值与单治组相比,数值明显要大于单治组,P<0.05.结论 在中风偏瘫患者联合应用康复治疗与中医针灸治疗,有显著效果,值得应用.

    作者:孙履东;张晓红;陈建新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支气管哮喘患者吸入糖皮质激素治疗依从性的研究

    目的 研究分析支气管哮喘患者吸入糖皮质激素治疗依从性.方法 选取我院于2014年3月到2016年6月收治的240例支气管哮喘患者,对选取的患者进行吸入糖皮质激素影响因素以及哮喘控制等调查问卷,进行相应的统计分析.结果 经过调查问卷后,135例患者吸入糖皮质激素依从性佳,105例患者吸入糖皮质激素依从性差.支气管患者的病情控制情况与治疗依从性成正比.结论 对影响患支气管哮喘患者吸入糖皮质激素治疗依从性的原因进行分析,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高患者吸入糖皮质治疗依从性,有利于病情控制.

    作者:王茀勇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炙甘草汤治疗心血管内科疾病的效果分析

    目的 探讨分析炙甘草汤治疗心血管内科疾病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5年6月~2016年6月期间在我院确诊治疗的98例心血管内科疾病(心率失常)患者,将其平均分组,即49例汤药组和49例对照组,汤药组采用炙甘草汤联合西药治疗,而对照组采用西药(普罗帕酮片,口服)治疗.基于两组基础情况无差异(P>0.05),无统计学意义),可进行可比性治疗,进而经统计学方法 分析比较两组的终疗效.结果 通过对两组心血管内科疾病患者的终疗效的比较检验,发现汤药组的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即95.92%:81.63%),其差异在统计学上的意义尤为明确(P<0.05).结论 采用炙甘草汤治疗心血管内科疾病有明显效果,同时还能够促进降少西药造成的毒副反应,值得在心血管内科疾病的临床治疗中应用推广.

    作者:赵立莉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通心络胶囊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通心络胶囊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择我院收治的74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患者收入时间为2014年3月~2015年1月,将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n=37)和观察组(n=37).观察组采用常规治疗方法 进行治疗,研究组在观察组的基础上采用通心络胶囊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研究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4.59%,明显优于观察组的75.68%(P<0.05).结论 对冠心病心绞痛进行通心络胶囊治疗能够有效提高治疗效果,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推广.

    作者:张丽;徐天夫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血液透析配合血液灌流治疗尿毒症顽固性高血压的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血液透析配合血液灌流对尿毒症顽固性高血压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6年1月~2016年6月临床治疗的78例尿毒症合并顽固性高血压患者,采取血液透析配合血液灌流的治疗措施,检测并对比统计治疗前后所有患者的24 h动态监测血压平均值,同时精心观察并跟踪记录全部患者的降压药应用情况.结果 在血液透析配合血液灌流治疗8周后,本组患者的舒张压和收缩压的平均值水平均较治疗前的检测水平变化十分明显,前后对比差异水准在统计学当中具有显著意义(P<0.05);降压药物的应用情况也有良好改善,均无发生明显的应激性不良反应.结论 血液透析配合血液灌注治疗措施能够及时减低血压水平,对血压的控制效果较为稳定,因此,此疗法对临床尿毒症顽固性高血压患者具有很好的疗效作用.

    作者:吕曦燕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浅议急诊患者的心理护理

    目的 总结急诊患者心理护理的实施方法 和效果.方法 选取2015年1月~2015年12月300例急诊患者给予心理护理,观察患者护理效果.结果 :急诊患者给予心理护理后,病人情绪稳定,积极配合治疗.结论 :在急诊患者治疗护理中实施有效的心理护理.护理效果提高,能改善患者预后,促进早日康复.

    作者:魏秀华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针灸及康复训练治疗脑血管意外后遗症临床疗效分析

    目的 探讨针灸及康复训练治疗脑血管意外后遗症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5年9月~2016年6月收治于我院的92例脑血管意外后遗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6例采用补阳还五汤、奥拉西坦治疗,观察组46例在对照组用药基础上进行针灸与康复训练治疗.观察比较两组不良反应与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95.65%)较之对照组(73.91%),显著高于后者(P<0.05).两组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脑血管意外后遗症患者应用补阳还五汤、奥拉西坦联合针灸与康复训练治疗,疗效显著,无显著不良反应,临床应用价值高.

    作者:张晓岐;严旭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卒中单元模式下中医护理综合体系对中风患者运动功能和生活自理能力的影响

    目的 探讨卒中单元模式下中医护理综合体系对中风患者运动功能和生活自理能力的影响.方法 将240例中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116例(实施传统中医护理管理)和观察组124例(实施卒中单元模式下中医护理综合体系管理).结果 观察组肢体运动功能和生活自理能力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对健康知识的理解程度以及饮食和药物依从性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实施该体系管理能够使中风患者肢体运动功能得到改善、生活自理能力得到提高,以及对中风相关知识有深入的理解,并提高其治疗及护理的依从性.

    作者:常丽;张淑美;孙萍 刊期: 2017年第02期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

主管: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

主办: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