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卓
总结病原微生物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反思实验教学改革中教法与师德,促教学内容更加条理化且,现将教学改革内容、效果反馈综述如下.
作者:徐维;李青霖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 对心肌梗死诊断中多层螺旋CT的应用效果进行研究.方法 取我院收治的37例心肌梗死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对多层螺旋CT应用下的诊断情况总结.结果 37例心肌梗死患者诊断下,有心肌内低密度区表现,且有其他间接征象表现.结论 心肌梗死诊断中,多层螺旋CT应用效果显著,且可对冠状动脉闭塞或狭窄准确判断,应在临床诊断中就进行推广.
作者:郭鹏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分析心肌坏死标志物联合检测手段用于急性心肌梗死早期诊断与鉴别中的价值.方法 实验时间为2014年11月至2016年6月,实验对象为我院收治的90例患者,将其中的45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观察组,将45例非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对照组,采集两组患者的静脉血进行检验.对患者血清中肌红蛋白含量、肌钙蛋白Ⅰ含量、肌酸激酶含量以及肌酸激酶同工酶含量的变化情况进行观察.结果 通过比较发现,观察组患者血清中的上述指标含量均较高,与对照组之间存在一定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心肌坏死标志物联合检测手段用于急性心肌梗死的检测中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耿小红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 总结急诊患者心理护理的实施方法 和效果.方法 选取2015年1月~2015年12月300例急诊患者给予心理护理,观察患者护理效果.结果 :急诊患者给予心理护理后,病人情绪稳定,积极配合治疗.结论 :在急诊患者治疗护理中实施有效的心理护理.护理效果提高,能改善患者预后,促进早日康复.
作者:魏秀华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中西医结合护理干预对慢性乙肝患者疗效的影响.方法 本次研究选取我院收治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112例作为临床研究对象,收治时间为2012年5月至2013年5月.均分为对照组和护理组,各56例,采用不同的护理手段观察效果.结果 护理组患者在HBV-DNA阴性情况、谷丙转氨酶正常以及总胆红素正常情况方面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结论 对于患者采用合理的护理方式能有效提高患者治疗效果.
作者:李宁雁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 分析并研究对口服降糖药控制不佳2型糖尿病患者采用甘精胰岛素与格列美脲联合治疗的有效性.方法 取我院一年内收治的60例口服降糖药控制不佳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给对照组采用格列美脲治疗,给观察组采用甘精胰岛素、格列美脲联合治疗,进行临床效果比较.结果 所有患者血糖指标与HbAlc指标均有所下降,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FBG和低血糖发生率明显较低,两组对比差异明显,有明显统计学意义.结论 在口服降糖药控制不佳2型糖尿病治疗中甘精胰岛素联合格列美脲疗效显著,可降低患者低血糖发生率,治疗期间安全性好,适合临床应用.
作者:徐明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 分析并探讨预见性护理在急性冠脉综合症患者的护理应用效果.方法 本次研究对象选取我院2015年2月~2016年2月入我院就诊的60例急性冠脉综合症患者,将其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常规组,各30例,给护理组采用预见性护理,给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 干预组患者的治疗依从性明显优于常规组,干预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少于常规组,且干预组患者的死亡率低于常规组,两组对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对急性冠脉综合症患者实施预见性护理,效果显著
作者:叶芳;汪睿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分析在妇幼保健工作中进行人性化服务与管理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3年11月~2016年10月期间我院妇幼保健科收治的30例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将所有患者简单随机分为两组,每组患者占15例.一组患者使用常规护理(普通组),另一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人性化服务与管理(研究组).护理后,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结果 研究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93.33%,显著优于普通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妇幼保健工作中进行人性化服务与管理的效果显著,可提升患者的满意度,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张俊玲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 探究穴位疗法对缓解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化疗患儿胃肠道反应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5年4月~2016年9月某医院收治的急性淋巴白血病患儿86例,将他们分成两组,研究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的患儿接受常规的化疗治疗以及治疗后的常规止吐方法 ,研究组在接受对照组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穴位疗法的止吐方法 ,观察患儿化疗后胃肠道的反应情况.结果 对照组患儿的胃肠反应现象较剧烈,呕吐现象较严重,研究组的患儿胃肠道反应较轻.结论 急性白血病接受化疗后采用穴位疗法效果优于采用常规药物治疗的对照组.
作者:袁嘉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 分析通心络胶囊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炎症因子及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我院行PIC后的98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49例)采用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49例)采用通心络胶囊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各项指标变化.结果 对照组术前的IL-6、hs-CRP、NO、ET-1和EDF情况与术后一年存在明显差异,观察组术前的IL-6、hs-CRP、NO、ET-1和EDF情况与术后一年存在明显差异,观察组术后一年的IL-6、hs-CRP、NO、ET-1和EDF情况优于对照组.结论 采用通心络胶囊来改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PCI术后的炎症因子和血管内皮功能,效果甚佳,可大量临床运用.
作者:乔建晶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 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的效果.方法 随机抽取2016年1月至2016年6月我院收治的缓慢性心律失常患者90例,分为病例组和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西医治疗,病例组患者在对照组患者的基础上进行中医治疗.对比两组的心率(慢心率、静息心率、平均心率)、治疗效果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相对于对照组患者的心率(慢心率、静息心率、平均心率),病例组的较稳定,P<0.05;相对于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效果75.6%,病例组患者的95.6%较优,P<0.05;相对于对照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22.2%,病例组患者的4.4%较低,P<0.05.结论 中西医结合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疗效确切,患者的心率明显趋于稳定,不良反应发生率极低,更具有安全性,值得借鉴和推广.
作者:侯宗杰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 探究临床护理方案的整改,为患者的救护工作提供新的思路和参考,进而提高患者的医疗效果.方法 本次研究的参与对象为我科室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120例.将患者依照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60例)和对照组(60例).结果 :观察组60例患者中,心肌疼痛10例,心律失常14例,心源性休克4例,观察组患者发生心肌疼痛、心律失常、心源性休克的人数明显减少,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明显(p<0.05).结论 探究适合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优质护理对保障患者的生理及心理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肖文彦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 就二维联合SWE对乳腺疾病诊断的价值意义作以讨论分析.方法 选取2015年3月~2016年12月我院收治的乳腺疾病患者78例的二维彩超+SWE影像资料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单纯二维彩超、SWE检查对乳腺癌的敏感性显著低于前述两种检查联用所达到的敏感性(P<0.05),SWE对乳腺癌的特异性明显优于二维彩超(P<0.05),二维彩超+SWE检查乳腺癌的准确性高,SWE次之,二维彩超差(P<0.05).结论 二维彩超联合SWE检查在乳腺疾病诊断中应用价值颇高,两种检查方法 联用大大提高临床诊断准确性,利于良、恶性病灶鉴别诊断,值得临床多加推广应用.
作者:杨卓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分析微创介入术治疗神经内科脑部血肿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该院2016年1月~2016年6月期间神经内科临床收治的46例脑部血肿患者,按照其到院领取挂诊单上数字的单双号,对单号组患者施用微创介入手术进行脑部血肿的清除治疗,而对双号组患者则采用保守药物消血肿治疗.结果 单双号组患者均无死亡病例.经微创介入手术进行脑部血肿的单号组总疗效率为95.65%(22/23)明显高于双号组的73.91%(17/23),统计学差异性明确(P<0.05).结论 微创介入脑部血肿能够更加直接、快速、有效地清除患者的脑部血肿,值得临床神经内科在治疗脑部血肿患者时大力推广.
作者:任间乐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类风湿性关节炎是一种不可逆病变,主要侵及小关节,特别是滑膜关节,以慢性对称性多关节发炎为主要临床表现的自身免疫性疾病[1].西医学病因不明,但其发病机制是由免疫反应引起的滑膜炎,招致关节的一系列病变,病变早期多数忽略而作风湿治疗或未以血液检查,而造成误诊误治,迁延而进入中期居多.
作者:史清华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经阴道超声监测孕囊大小与药物流产效果相关性.方法 根据84例早期妊娠患者阴道超声监测孕囊大小对其给予准确分组,其中A组孕囊直径为10 mm及以下、B组孕囊直径在11~25 mm之间、C组孕囊直径在26 mm及以上,三组早期妊娠患者均接受统一药物流产方案,记录其药物流产效果.结果 B组成功流产率高,数据对比差异显著(P<0.05);A组、C组成功流产率对比并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孕囊大小与药物流产效果具有显著相关性,临床医生应根据患者阴道超声检查孕囊实际情况选择针对性的流产方案,从而提高人工流产成功率.
作者:孙洁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 分析在中风偏瘫患者联合应用康复治疗与中医针灸治疗的效果.方法 搜集在我院治疗的中风致偏瘫患者70例,据治疗方式差异分成两组,单治组35例,联合组35例,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组患者治疗有效率总值与单治组相比,数值明显要大于单治组,P<0.05.结论 在中风偏瘫患者联合应用康复治疗与中医针灸治疗,有显著效果,值得应用.
作者:孙履东;张晓红;陈建新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分析炙甘草汤治疗心血管内科疾病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5年6月~2016年6月期间在我院确诊治疗的98例心血管内科疾病(心率失常)患者,将其平均分组,即49例汤药组和49例对照组,汤药组采用炙甘草汤联合西药治疗,而对照组采用西药(普罗帕酮片,口服)治疗.基于两组基础情况无差异(P>0.05),无统计学意义),可进行可比性治疗,进而经统计学方法 分析比较两组的终疗效.结果 通过对两组心血管内科疾病患者的终疗效的比较检验,发现汤药组的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即95.92%:81.63%),其差异在统计学上的意义尤为明确(P<0.05).结论 采用炙甘草汤治疗心血管内科疾病有明显效果,同时还能够促进降少西药造成的毒副反应,值得在心血管内科疾病的临床治疗中应用推广.
作者:赵立莉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 探索脑血管意外患者伴发精神焦虑抑郁障碍的治疗与研究.方法 收集本院2016年4月~2016年6月收治的72例脑血管意外后发生精神焦虑抑郁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统计学随机分配原则,将患者分为治研组36例与对照组36例.在脑血管意外常规治疗基础之上,给予治研组患者帕罗西汀药物治疗,而给予对照组患者安慰剂,对比治疗前后精神焦虑抑郁的改善效果,并研究分析两组间的统计学差异情况.结果 治研组患者于帕罗西汀治疗后,其精神焦虑自评量表(SAS)平均评分与精神抑郁自评量表(SDS)平均评分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性改善,其组内前后比较统计学差异意义显著(P<0.05);并且治研组的改善情况要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对比统计学意义也尤为显著(P<0.05).结论 在积极防治脑血管意外的基础上,加强心理及精神情绪的疏导,辅以家庭及社会方面的大力支持,适当应用抗焦虑抑郁的药物治疗,以及时有效地促进脑血管意外患者全面康复.治疗研究表明,帕罗西汀为一种有效改善脑血管意外后精神焦虑抑郁症状的治疗药物,可在临床中施以广泛应用.
作者:刘淑颖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 本次实验将通过尿微量蛋白联合检验在高血压肾损害中具体应用.方法 本次实验选取了2016年6月~2016年10月在我院就诊的8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对健康组和观察组,其中,观察组患者将根据高血压病情再分为I期、Ⅱ期和Ⅲ期,并通过散射比浊法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观察组患者在尿转铁蛋白水平、尿α1微球蛋白和尿微量白蛋白上均有所提升,且随着病情的加重而上升,其中,I期患者的尿α1微球蛋白高于对照组,Ⅱ期和Ⅲ期患者在各项指标上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尿转铁蛋白水平、尿α1微球蛋白和尿微量白蛋白对高血压肾损伤诊断具有积极效用,有利于提高阳性率检测的准确性,值得在临床过程中推广应用.
作者:张胜莹 刊期: 2017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