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护理研究

肖文彦

关键词:综合护理干预, 急性心肌梗死, 预后, 心理状态, 影响
摘要:目的 探究临床护理方案的整改,为患者的救护工作提供新的思路和参考,进而提高患者的医疗效果.方法 本次研究的参与对象为我科室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120例.将患者依照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60例)和对照组(60例).结果 :观察组60例患者中,心肌疼痛10例,心律失常14例,心源性休克4例,观察组患者发生心肌疼痛、心律失常、心源性休克的人数明显减少,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明显(p<0.05).结论 探究适合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优质护理对保障患者的生理及心理具有重要意义.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相关文献
  • 脑血管意外患者精神焦虑抑郁的治疗与研究

    目的 探索脑血管意外患者伴发精神焦虑抑郁障碍的治疗与研究.方法 收集本院2016年4月~2016年6月收治的72例脑血管意外后发生精神焦虑抑郁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统计学随机分配原则,将患者分为治研组36例与对照组36例.在脑血管意外常规治疗基础之上,给予治研组患者帕罗西汀药物治疗,而给予对照组患者安慰剂,对比治疗前后精神焦虑抑郁的改善效果,并研究分析两组间的统计学差异情况.结果 治研组患者于帕罗西汀治疗后,其精神焦虑自评量表(SAS)平均评分与精神抑郁自评量表(SDS)平均评分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性改善,其组内前后比较统计学差异意义显著(P<0.05);并且治研组的改善情况要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对比统计学意义也尤为显著(P<0.05).结论 在积极防治脑血管意外的基础上,加强心理及精神情绪的疏导,辅以家庭及社会方面的大力支持,适当应用抗焦虑抑郁的药物治疗,以及时有效地促进脑血管意外患者全面康复.治疗研究表明,帕罗西汀为一种有效改善脑血管意外后精神焦虑抑郁症状的治疗药物,可在临床中施以广泛应用.

    作者:刘淑颖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气象因素与心脑血管疾病关系的探究

    目的 探究气象因素与心脑血管疾病之间的关系,了解气象变化对于心脑血管疾病的影响.方法 对2013年6月6日~2015年6月5日期间,在医院进行心脑血管疾病治疗的客户资料进行收集,通过对其心脑血管病例报告卡的分析,结合气象台所提供的平均气温、高气温、低气温、降雨量、相对湿度、风速等等气象要素,运用计算机对心脑血管疾病产生影响的单因素和多因素进行综合对比分析.结果 气压、气温与心脑血管的发病率、发病情况具有紧密关系,尤其在春季,此发病率高.但是其余季节相对而言发病差异不明显.尤其老年人,对于季节的敏感程度更高,气象因素对其影响为明显.结论 气象因素的变化将会影响心脑血管疾病病情的严重化,甚至恶化,高温、高压,或者天气突然发生变化的情况下,对于心脑血管疾病的诱发极为明显.

    作者:赵云亮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分析不合理应用抗菌药物导致的严重不良反应

    目的 分析不合理应用抗菌药物导致的严重不良反应.方法 随机抽取2016年1月至2016年6月我院收治的药物不良反应患者50例,对其使用抗菌药物的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抗菌药物中出现不良反应多的抗菌药物是头孢菌素类药物;患者主要的不良反应有荨麻疹、皮肤瘙痒、剥脱性皮炎以及皮疹等,占48%(24/50),其次是腹泻、腹痛、呕吐、恶心,占24%(12/50),静脉炎、心悸,占18%(9/50);滴速过快是不合理给药主要的表现形式,占42%(21/50),其次是给药时间过长,占14%(7/50)、未知过敏史,占12%(6/50).结论 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与抗菌药物的不合理使用情况呈正相关关系,所以临床应合理的应用抗生素,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

    作者:王丹萍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通心络胶囊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炎症因子及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分析

    目的 分析通心络胶囊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炎症因子及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我院行PIC后的98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49例)采用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49例)采用通心络胶囊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各项指标变化.结果 对照组术前的IL-6、hs-CRP、NO、ET-1和EDF情况与术后一年存在明显差异,观察组术前的IL-6、hs-CRP、NO、ET-1和EDF情况与术后一年存在明显差异,观察组术后一年的IL-6、hs-CRP、NO、ET-1和EDF情况优于对照组.结论 采用通心络胶囊来改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PCI术后的炎症因子和血管内皮功能,效果甚佳,可大量临床运用.

    作者:乔建晶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的效果观察

    目的 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的效果.方法 随机抽取2016年1月至2016年6月我院收治的缓慢性心律失常患者90例,分为病例组和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西医治疗,病例组患者在对照组患者的基础上进行中医治疗.对比两组的心率(慢心率、静息心率、平均心率)、治疗效果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相对于对照组患者的心率(慢心率、静息心率、平均心率),病例组的较稳定,P<0.05;相对于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效果75.6%,病例组患者的95.6%较优,P<0.05;相对于对照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22.2%,病例组患者的4.4%较低,P<0.05.结论 中西医结合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疗效确切,患者的心率明显趋于稳定,不良反应发生率极低,更具有安全性,值得借鉴和推广.

    作者:侯宗杰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心脏猝死患者急诊抢救措施及意义

    目的 以32例心脏猝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探究心脏猝死患者的急诊抢救措施及其意义.方法 本研究以32例我院收治的心脏猝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患者的临床资料以及临床急诊抢救策略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探究其临床意义.结果 本研究的急诊抢救成功率为90.62%(29/32),抢救成功的患者其呼吸、心率、血压、脉搏等相关临床指标均恢复正常,平均抢救时间为(27.80±0.92)min,平均血压为(135.41±3.44)/(82.16±1.09)mmHg,平均心率为(70.19±2.81)次/min,其血氧饱和度均在95%以上.结论 对心脏猝死患者及时采取有效的抢救措施能显著降低患者的死亡率,提高其临床治疗效果.

    作者:王刚;陈小凤;孙守松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尿微量蛋白联合检验在高血压肾损害中的检验价值探究

    目的 本次实验将通过尿微量蛋白联合检验在高血压肾损害中具体应用.方法 本次实验选取了2016年6月~2016年10月在我院就诊的8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对健康组和观察组,其中,观察组患者将根据高血压病情再分为I期、Ⅱ期和Ⅲ期,并通过散射比浊法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观察组患者在尿转铁蛋白水平、尿α1微球蛋白和尿微量白蛋白上均有所提升,且随着病情的加重而上升,其中,I期患者的尿α1微球蛋白高于对照组,Ⅱ期和Ⅲ期患者在各项指标上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尿转铁蛋白水平、尿α1微球蛋白和尿微量白蛋白对高血压肾损伤诊断具有积极效用,有利于提高阳性率检测的准确性,值得在临床过程中推广应用.

    作者:张胜莹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临床药师对临床不合理用药的药学干预分析

    目的 分析临床药师对临床不合理用药的药学干预的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5年3月到2016年9月骨科、儿科、妇科及肾内科不合理用药的90例案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并与临床干预前用药记录进行比对.结果 临床药师对临床用药干预后,临床用药水平得到显著提升,控制了不合理用药情况的发生,减少了药学资源浪费,与干预前相比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临床药师对临床不合理用药干预后,规范了药师用药行为,减少了不合理用药的发生率,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刘尚智;刘辉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护理研究

    目的 探究临床护理方案的整改,为患者的救护工作提供新的思路和参考,进而提高患者的医疗效果.方法 本次研究的参与对象为我科室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120例.将患者依照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60例)和对照组(60例).结果 :观察组60例患者中,心肌疼痛10例,心律失常14例,心源性休克4例,观察组患者发生心肌疼痛、心律失常、心源性休克的人数明显减少,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明显(p<0.05).结论 探究适合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优质护理对保障患者的生理及心理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肖文彦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中医针灸结合康复治疗对中风偏瘫的效果分析

    目的 分析在中风偏瘫患者联合应用康复治疗与中医针灸治疗的效果.方法 搜集在我院治疗的中风致偏瘫患者70例,据治疗方式差异分成两组,单治组35例,联合组35例,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组患者治疗有效率总值与单治组相比,数值明显要大于单治组,P<0.05.结论 在中风偏瘫患者联合应用康复治疗与中医针灸治疗,有显著效果,值得应用.

    作者:孙履东;张晓红;陈建新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血液透析配合血液灌流治疗尿毒症顽固性高血压的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血液透析配合血液灌流对尿毒症顽固性高血压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6年1月~2016年6月临床治疗的78例尿毒症合并顽固性高血压患者,采取血液透析配合血液灌流的治疗措施,检测并对比统计治疗前后所有患者的24 h动态监测血压平均值,同时精心观察并跟踪记录全部患者的降压药应用情况.结果 在血液透析配合血液灌流治疗8周后,本组患者的舒张压和收缩压的平均值水平均较治疗前的检测水平变化十分明显,前后对比差异水准在统计学当中具有显著意义(P<0.05);降压药物的应用情况也有良好改善,均无发生明显的应激性不良反应.结论 血液透析配合血液灌注治疗措施能够及时减低血压水平,对血压的控制效果较为稳定,因此,此疗法对临床尿毒症顽固性高血压患者具有很好的疗效作用.

    作者:吕曦燕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多层螺旋CT在心肌梗死诊断中的应用研究

    目的 对心肌梗死诊断中多层螺旋CT的应用效果进行研究.方法 取我院收治的37例心肌梗死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对多层螺旋CT应用下的诊断情况总结.结果 37例心肌梗死患者诊断下,有心肌内低密度区表现,且有其他间接征象表现.结论 心肌梗死诊断中,多层螺旋CT应用效果显著,且可对冠状动脉闭塞或狭窄准确判断,应在临床诊断中就进行推广.

    作者:郭鹏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IgG、Integrinβ6、P16在人脑胶质瘤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IgG、Integrinβ6(整合素β6)、P16在人脑胶质瘤中的表达及其与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SP二步法检测IgG、Integrinβ6、P16在55例胶质瘤和20例正常脑组织中的表达,原位杂交检测IgG mRNA在胶质瘤组织中的表达.结果 IgG、Integrinβ6、P16的表达阳性率在正常脑组织与胶质瘤组均有显著性差异(P均<0.05),胶质瘤中IgG与Integrinβ6的表达呈正相关(P<0.05),IgG与P16表达呈负相关(P<0.05).结论 胶质瘤中P16低表达,IgG、Integrinβ6高表达可能在胶质瘤的发生发展中起一定作用.

    作者:张绪美;徐政秀;张燕;陈敏;李晓蕾;王丹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分析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的血清标志物检验结果

    目的 分析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的血清标志物检验结果 .方法 随机抽取我院2016年1月~2016年6月收治的100例乙型病毒性肝炎(HBV)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检测其血清标志物,并分析其结果 .结果 HBsAg、HBeAg以及抗-HBc的阳性率是27.0%;HBsAg、抗-HBe以及抗-HBc阳性率21.0%.结论 检测分析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血清标志物,有利于做好相关防治工作.

    作者:王薇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分析心血管超声对心血管疾病诊断的作用

    目的 分析心血管超声对心血管疾病诊断的作用.方法 收集我院70例颅外段颈动脉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分析,通过电脑随机的方式,将其进行划分为两组,每组患者各自35例,一组实施综合常规组检查为常规组,一组在综合检查基础之上加以心血管超声行辅助诊断,为研究组.结果 研究组35例患者中,通过心血管超声检查出32例,检出率达到了91.42%;常规组35例患者中,经综合常规检查出25例,检出率达到了71.42%,组间检出结果 对比存在差异意义(p<0.05).结论 临床诊断心血管疾病中,应用心血管超声技术,可获得满意的诊断结果 ,此种方法 的作用较为显著,临床值得进一步推广.

    作者:程亮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病原微生物实验教学改革的实践和思考

    总结病原微生物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反思实验教学改革中教法与师德,促教学内容更加条理化且,现将教学改革内容、效果反馈综述如下.

    作者:徐维;李青霖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程序式功能锻炼表应用于起搏器术后患者预防上肢深静脉血栓中的效果观察

    目的 探讨程序式功能锻炼表应用于起搏器术后患者预防上肢深静脉血栓中的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2年1月~2015年1月95例实施心脏永久起搏器植入术患者为研究对象,在术后7天、1、3、6、12个月抽取患者复查血浆D-二聚体,观察记录本组患者术侧肢体静脉血栓形成情况.结果 经术后7天、1、3、6、12个月随访,本组患者均未出现深静脉血栓形成病例与颈肩痛、肩周炎等并发症情况;结论 程序式功能锻炼表应用于起搏器术后患者预防上肢深静脉血栓中的效果显著,可有效促进患者术后功能恢复,减少并发症情况,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吴倩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中西医结合护理干预对慢性乙肝患者疗效的影响分析

    目的 探讨中西医结合护理干预对慢性乙肝患者疗效的影响.方法 本次研究选取我院收治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112例作为临床研究对象,收治时间为2012年5月至2013年5月.均分为对照组和护理组,各56例,采用不同的护理手段观察效果.结果 护理组患者在HBV-DNA阴性情况、谷丙转氨酶正常以及总胆红素正常情况方面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结论 对于患者采用合理的护理方式能有效提高患者治疗效果.

    作者:李宁雁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尿激酶与低分子肝素钙联用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疗效观察

    目的 分析尿激酶、低分子肝素钙联合疗法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2013年12月~2016年10月56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组,对照组(n=28)采取常规疗法,观察组(n=28)在此基础上联合尿激酶治疗,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9.29%,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7.86%,组间疗效差异明显(P<0.05).结论 尿激酶、低分子肝素钙联合疗法临床效果显著,能够提高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临床疗效.

    作者:于建华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二维彩超联合SWE在乳腺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 就二维联合SWE对乳腺疾病诊断的价值意义作以讨论分析.方法 选取2015年3月~2016年12月我院收治的乳腺疾病患者78例的二维彩超+SWE影像资料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单纯二维彩超、SWE检查对乳腺癌的敏感性显著低于前述两种检查联用所达到的敏感性(P<0.05),SWE对乳腺癌的特异性明显优于二维彩超(P<0.05),二维彩超+SWE检查乳腺癌的准确性高,SWE次之,二维彩超差(P<0.05).结论 二维彩超联合SWE检查在乳腺疾病诊断中应用价值颇高,两种检查方法 联用大大提高临床诊断准确性,利于良、恶性病灶鉴别诊断,值得临床多加推广应用.

    作者:杨卓 刊期: 2017年第02期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

主管: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

主办: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