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西医结合护理干预对慢性乙肝患者疗效的影响分析

李宁雁

关键词:中西医结合, 护理干预, 慢性乙肝, 疗效影响, 护理效果
摘要:目的 探讨中西医结合护理干预对慢性乙肝患者疗效的影响.方法 本次研究选取我院收治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112例作为临床研究对象,收治时间为2012年5月至2013年5月.均分为对照组和护理组,各56例,采用不同的护理手段观察效果.结果 护理组患者在HBV-DNA阴性情况、谷丙转氨酶正常以及总胆红素正常情况方面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结论 对于患者采用合理的护理方式能有效提高患者治疗效果.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相关文献
  • 康复护理干预对老年脑梗塞患者肢体功能恢复的影响观察

    目的 观察康复护理干预对老年脑梗塞患者肢体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2015年8月~2016年4月收治的94例老年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7例)和试验组(47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试验组予以康复护理,对两组恢复疗效进行观察比较.结果 试验组的总有效率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比较,试验组高于对照组,两组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康复护理干预对显著改善老年脑梗死患者的肢体功能具有重要意义,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作者:张春艳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程序式功能锻炼表应用于起搏器术后患者预防上肢深静脉血栓中的效果观察

    目的 探讨程序式功能锻炼表应用于起搏器术后患者预防上肢深静脉血栓中的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2年1月~2015年1月95例实施心脏永久起搏器植入术患者为研究对象,在术后7天、1、3、6、12个月抽取患者复查血浆D-二聚体,观察记录本组患者术侧肢体静脉血栓形成情况.结果 经术后7天、1、3、6、12个月随访,本组患者均未出现深静脉血栓形成病例与颈肩痛、肩周炎等并发症情况;结论 程序式功能锻炼表应用于起搏器术后患者预防上肢深静脉血栓中的效果显著,可有效促进患者术后功能恢复,减少并发症情况,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吴倩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支气管哮喘患者吸入糖皮质激素治疗依从性的研究

    目的 研究分析支气管哮喘患者吸入糖皮质激素治疗依从性.方法 选取我院于2014年3月到2016年6月收治的240例支气管哮喘患者,对选取的患者进行吸入糖皮质激素影响因素以及哮喘控制等调查问卷,进行相应的统计分析.结果 经过调查问卷后,135例患者吸入糖皮质激素依从性佳,105例患者吸入糖皮质激素依从性差.支气管患者的病情控制情况与治疗依从性成正比.结论 对影响患支气管哮喘患者吸入糖皮质激素治疗依从性的原因进行分析,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高患者吸入糖皮质治疗依从性,有利于病情控制.

    作者:王茀勇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的效果观察

    目的 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的效果.方法 随机抽取2016年1月至2016年6月我院收治的缓慢性心律失常患者90例,分为病例组和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西医治疗,病例组患者在对照组患者的基础上进行中医治疗.对比两组的心率(慢心率、静息心率、平均心率)、治疗效果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相对于对照组患者的心率(慢心率、静息心率、平均心率),病例组的较稳定,P<0.05;相对于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效果75.6%,病例组患者的95.6%较优,P<0.05;相对于对照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22.2%,病例组患者的4.4%较低,P<0.05.结论 中西医结合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疗效确切,患者的心率明显趋于稳定,不良反应发生率极低,更具有安全性,值得借鉴和推广.

    作者:侯宗杰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IgG、Integrinβ6、P16在人脑胶质瘤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IgG、Integrinβ6(整合素β6)、P16在人脑胶质瘤中的表达及其与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SP二步法检测IgG、Integrinβ6、P16在55例胶质瘤和20例正常脑组织中的表达,原位杂交检测IgG mRNA在胶质瘤组织中的表达.结果 IgG、Integrinβ6、P16的表达阳性率在正常脑组织与胶质瘤组均有显著性差异(P均<0.05),胶质瘤中IgG与Integrinβ6的表达呈正相关(P<0.05),IgG与P16表达呈负相关(P<0.05).结论 胶质瘤中P16低表达,IgG、Integrinβ6高表达可能在胶质瘤的发生发展中起一定作用.

    作者:张绪美;徐政秀;张燕;陈敏;李晓蕾;王丹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多层螺旋CT在心肌梗死诊断中的应用研究

    目的 对心肌梗死诊断中多层螺旋CT的应用效果进行研究.方法 取我院收治的37例心肌梗死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对多层螺旋CT应用下的诊断情况总结.结果 37例心肌梗死患者诊断下,有心肌内低密度区表现,且有其他间接征象表现.结论 心肌梗死诊断中,多层螺旋CT应用效果显著,且可对冠状动脉闭塞或狭窄准确判断,应在临床诊断中就进行推广.

    作者:郭鹏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经阴道超声监测孕囊大小与药物流产效果分析

    目的 探讨经阴道超声监测孕囊大小与药物流产效果相关性.方法 根据84例早期妊娠患者阴道超声监测孕囊大小对其给予准确分组,其中A组孕囊直径为10 mm及以下、B组孕囊直径在11~25 mm之间、C组孕囊直径在26 mm及以上,三组早期妊娠患者均接受统一药物流产方案,记录其药物流产效果.结果 B组成功流产率高,数据对比差异显著(P<0.05);A组、C组成功流产率对比并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孕囊大小与药物流产效果具有显著相关性,临床医生应根据患者阴道超声检查孕囊实际情况选择针对性的流产方案,从而提高人工流产成功率.

    作者:孙洁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分析心血管超声对心血管疾病诊断的作用

    目的 分析心血管超声对心血管疾病诊断的作用.方法 收集我院70例颅外段颈动脉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分析,通过电脑随机的方式,将其进行划分为两组,每组患者各自35例,一组实施综合常规组检查为常规组,一组在综合检查基础之上加以心血管超声行辅助诊断,为研究组.结果 研究组35例患者中,通过心血管超声检查出32例,检出率达到了91.42%;常规组35例患者中,经综合常规检查出25例,检出率达到了71.42%,组间检出结果 对比存在差异意义(p<0.05).结论 临床诊断心血管疾病中,应用心血管超声技术,可获得满意的诊断结果 ,此种方法 的作用较为显著,临床值得进一步推广.

    作者:程亮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分析不合理应用抗菌药物导致的严重不良反应

    目的 分析不合理应用抗菌药物导致的严重不良反应.方法 随机抽取2016年1月至2016年6月我院收治的药物不良反应患者50例,对其使用抗菌药物的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抗菌药物中出现不良反应多的抗菌药物是头孢菌素类药物;患者主要的不良反应有荨麻疹、皮肤瘙痒、剥脱性皮炎以及皮疹等,占48%(24/50),其次是腹泻、腹痛、呕吐、恶心,占24%(12/50),静脉炎、心悸,占18%(9/50);滴速过快是不合理给药主要的表现形式,占42%(21/50),其次是给药时间过长,占14%(7/50)、未知过敏史,占12%(6/50).结论 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与抗菌药物的不合理使用情况呈正相关关系,所以临床应合理的应用抗生素,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

    作者:王丹萍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微创介入脑部血肿在神经内科治疗中的效果探讨

    目的 探讨分析微创介入术治疗神经内科脑部血肿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该院2016年1月~2016年6月期间神经内科临床收治的46例脑部血肿患者,按照其到院领取挂诊单上数字的单双号,对单号组患者施用微创介入手术进行脑部血肿的清除治疗,而对双号组患者则采用保守药物消血肿治疗.结果 单双号组患者均无死亡病例.经微创介入手术进行脑部血肿的单号组总疗效率为95.65%(22/23)明显高于双号组的73.91%(17/23),统计学差异性明确(P<0.05).结论 微创介入脑部血肿能够更加直接、快速、有效地清除患者的脑部血肿,值得临床神经内科在治疗脑部血肿患者时大力推广.

    作者:任间乐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浅议急诊患者的心理护理

    目的 总结急诊患者心理护理的实施方法 和效果.方法 选取2015年1月~2015年12月300例急诊患者给予心理护理,观察患者护理效果.结果 :急诊患者给予心理护理后,病人情绪稳定,积极配合治疗.结论 :在急诊患者治疗护理中实施有效的心理护理.护理效果提高,能改善患者预后,促进早日康复.

    作者:魏秀华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下肢深静脉血栓栓塞的介入治疗临床观察

    目的 对下肢深静脉血栓栓塞介入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讨论观察.方法 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6月我院收治的60例下肢深静脉血栓栓塞的患者作为此次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30例患者予以常规治疗,治疗组30例患者予介入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两组患者经过治疗后,治疗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96.7%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73.3%,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介入治疗对下肢深静脉血栓栓塞有着重要的意义,具有效果显著、安全性高的优势,值得在临床广泛推广和使用.

    作者:黄万昌;叶俊宏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心肌坏死标志物联合检测手段用于急性心肌梗死早期诊断与鉴别的意义

    目的 探讨分析心肌坏死标志物联合检测手段用于急性心肌梗死早期诊断与鉴别中的价值.方法 实验时间为2014年11月至2016年6月,实验对象为我院收治的90例患者,将其中的45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观察组,将45例非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对照组,采集两组患者的静脉血进行检验.对患者血清中肌红蛋白含量、肌钙蛋白Ⅰ含量、肌酸激酶含量以及肌酸激酶同工酶含量的变化情况进行观察.结果 通过比较发现,观察组患者血清中的上述指标含量均较高,与对照组之间存在一定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心肌坏死标志物联合检测手段用于急性心肌梗死的检测中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耿小红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安全管理措施在儿科急诊输液患儿中的应用

    目的 对儿科急诊输液患儿实施安全管理措施,分析其效果.方法 将儿科急诊输液的118例患儿平均分为两组进行管理,分别给予常规输液护理(对照组)和儿科输液安全管理措施(研究组),分析两组患儿发生反复穿刺率、针头脱出率和护理满意度.结果 护理满意度比较,研究组数据统计学对比明显高于对照组,且反复穿刺率、针头脱出率研究组也低于对照组,组间数据对比差异系显著(P<0.05).结论 急诊小儿静脉输液常常会发生危险,对儿科急诊输液中实施安全管理措施可以有效降低输液中风险的发生,减少反复穿刺率和针头脱出率,使得患儿及家属对医疗和护理满意,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郭谨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独参汤对透析性低血压患者的临床疗效分析

    目的 分析独参汤对透析性低血压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对24例透析性低血压患者,采用中药补气养血升压法,控制低血压患者顺利完成每次透析,治疗4周后进行疗效统计分析.结果 24例接受治疗的患者,透析前、后血压均较前明显升高(P<0.05).结论 独参汤能有效治疗血液透析低血压,且无安全性隐患.

    作者:朱树义;陈文科;陈雪;赵玲玲;李凤雨;汤晓会;王丽娜;席晨晨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甘精胰岛素与格列美脲联合应用治疗口服降糖药控制不佳2型糖尿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目的 分析并研究对口服降糖药控制不佳2型糖尿病患者采用甘精胰岛素与格列美脲联合治疗的有效性.方法 取我院一年内收治的60例口服降糖药控制不佳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给对照组采用格列美脲治疗,给观察组采用甘精胰岛素、格列美脲联合治疗,进行临床效果比较.结果 所有患者血糖指标与HbAlc指标均有所下降,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FBG和低血糖发生率明显较低,两组对比差异明显,有明显统计学意义.结论 在口服降糖药控制不佳2型糖尿病治疗中甘精胰岛素联合格列美脲疗效显著,可降低患者低血糖发生率,治疗期间安全性好,适合临床应用.

    作者:徐明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中医辨证论治痒疹20例疗效分析

    痒疹是一种好发于四肢伸侧的急性、亚急性或慢性炎症性的皮肤病,皮疹往往多是孤立的丘疹或结节性损害.愈后留以色素沉着,皮疹局部有剧烈的瘙痒,由于其临床表现不同,病名不统一,常见的有小儿痒疹,寻常性痒疹,妊娠痒疹,与结节性痒疹等.

    作者:王哲焱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预见性护理在急性冠脉综合症患者的护理分析

    目的 分析并探讨预见性护理在急性冠脉综合症患者的护理应用效果.方法 本次研究对象选取我院2015年2月~2016年2月入我院就诊的60例急性冠脉综合症患者,将其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常规组,各30例,给护理组采用预见性护理,给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 干预组患者的治疗依从性明显优于常规组,干预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少于常规组,且干预组患者的死亡率低于常规组,两组对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对急性冠脉综合症患者实施预见性护理,效果显著

    作者:叶芳;汪睿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脑血管意外患者精神焦虑抑郁的治疗与研究

    目的 探索脑血管意外患者伴发精神焦虑抑郁障碍的治疗与研究.方法 收集本院2016年4月~2016年6月收治的72例脑血管意外后发生精神焦虑抑郁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统计学随机分配原则,将患者分为治研组36例与对照组36例.在脑血管意外常规治疗基础之上,给予治研组患者帕罗西汀药物治疗,而给予对照组患者安慰剂,对比治疗前后精神焦虑抑郁的改善效果,并研究分析两组间的统计学差异情况.结果 治研组患者于帕罗西汀治疗后,其精神焦虑自评量表(SAS)平均评分与精神抑郁自评量表(SDS)平均评分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性改善,其组内前后比较统计学差异意义显著(P<0.05);并且治研组的改善情况要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对比统计学意义也尤为显著(P<0.05).结论 在积极防治脑血管意外的基础上,加强心理及精神情绪的疏导,辅以家庭及社会方面的大力支持,适当应用抗焦虑抑郁的药物治疗,以及时有效地促进脑血管意外患者全面康复.治疗研究表明,帕罗西汀为一种有效改善脑血管意外后精神焦虑抑郁症状的治疗药物,可在临床中施以广泛应用.

    作者:刘淑颖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方格星虫药理学活性的研究概况

    目的 总结归纳方格星虫近几年的研究概况.方法 通过文献检索等手段查阅资料,对方格星虫的现代药理学研究进行汇总.结果 方格星虫为药食两用之品,丰富的蛋白质氨基酸含量使得其具有多重药理学活性.结论 方格星虫作为海洋药用动物,广泛的药理活性有助于对其做进一步深入研究.

    作者:陈永祥;吕萍 刊期: 2017年第02期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

主管: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

主办: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