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在妇幼保健工作中进行人性化服务与管理的应用效果分析

张俊玲

关键词:人性化服务与管理, 妇幼保健工作, 应用效果
摘要:目的 探讨分析在妇幼保健工作中进行人性化服务与管理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3年11月~2016年10月期间我院妇幼保健科收治的30例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将所有患者简单随机分为两组,每组患者占15例.一组患者使用常规护理(普通组),另一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人性化服务与管理(研究组).护理后,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结果 研究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93.33%,显著优于普通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妇幼保健工作中进行人性化服务与管理的效果显著,可提升患者的满意度,值得推广使用.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相关文献
  • 血液透析配合血液灌流治疗尿毒症顽固性高血压的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血液透析配合血液灌流对尿毒症顽固性高血压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6年1月~2016年6月临床治疗的78例尿毒症合并顽固性高血压患者,采取血液透析配合血液灌流的治疗措施,检测并对比统计治疗前后所有患者的24 h动态监测血压平均值,同时精心观察并跟踪记录全部患者的降压药应用情况.结果 在血液透析配合血液灌流治疗8周后,本组患者的舒张压和收缩压的平均值水平均较治疗前的检测水平变化十分明显,前后对比差异水准在统计学当中具有显著意义(P<0.05);降压药物的应用情况也有良好改善,均无发生明显的应激性不良反应.结论 血液透析配合血液灌注治疗措施能够及时减低血压水平,对血压的控制效果较为稳定,因此,此疗法对临床尿毒症顽固性高血压患者具有很好的疗效作用.

    作者:吕曦燕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微创介入脑部血肿在神经内科治疗中的效果探讨

    目的 探讨分析微创介入术治疗神经内科脑部血肿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该院2016年1月~2016年6月期间神经内科临床收治的46例脑部血肿患者,按照其到院领取挂诊单上数字的单双号,对单号组患者施用微创介入手术进行脑部血肿的清除治疗,而对双号组患者则采用保守药物消血肿治疗.结果 单双号组患者均无死亡病例.经微创介入手术进行脑部血肿的单号组总疗效率为95.65%(22/23)明显高于双号组的73.91%(17/23),统计学差异性明确(P<0.05).结论 微创介入脑部血肿能够更加直接、快速、有效地清除患者的脑部血肿,值得临床神经内科在治疗脑部血肿患者时大力推广.

    作者:任间乐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尿激酶与低分子肝素钙联用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疗效观察

    目的 分析尿激酶、低分子肝素钙联合疗法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2013年12月~2016年10月56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组,对照组(n=28)采取常规疗法,观察组(n=28)在此基础上联合尿激酶治疗,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9.29%,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7.86%,组间疗效差异明显(P<0.05).结论 尿激酶、低分子肝素钙联合疗法临床效果显著,能够提高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临床疗效.

    作者:于建华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中医哲学文化图示的基本内涵及翻译策略探究

    中医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载体,中医哲学文化是中医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通过阐述中医哲学文化图示的基本内涵,探讨相应的中医英译策略,以期更好地为中医翻译事业的发展和理论的完善做贡献.

    作者:罗珠珠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预见性护理在急性冠脉综合症患者的护理分析

    目的 分析并探讨预见性护理在急性冠脉综合症患者的护理应用效果.方法 本次研究对象选取我院2015年2月~2016年2月入我院就诊的60例急性冠脉综合症患者,将其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常规组,各30例,给护理组采用预见性护理,给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 干预组患者的治疗依从性明显优于常规组,干预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少于常规组,且干预组患者的死亡率低于常规组,两组对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对急性冠脉综合症患者实施预见性护理,效果显著

    作者:叶芳;汪睿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替米沙坦与氢氯噻嗪应用在高血压患者治疗中的临床效果研究

    目的 研究替米沙坦与氢氯噻嗪应用在高血压患者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我院治疗的78例高血压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应用替米沙坦治疗,研究组应用替米沙坦与氢氯噻嗪结合治疗,比较两组治疗的效果.结果 治疗以后,研究组的舒张压、收缩压水平优于对照组,P<0.05;且研究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但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的意义,P>0.05.结论 替米沙坦与氢氯噻嗪结合用于治疗高血压的临床效果显著,可推广.

    作者:姜少亭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气象因素与心脑血管疾病关系的探究

    目的 探究气象因素与心脑血管疾病之间的关系,了解气象变化对于心脑血管疾病的影响.方法 对2013年6月6日~2015年6月5日期间,在医院进行心脑血管疾病治疗的客户资料进行收集,通过对其心脑血管病例报告卡的分析,结合气象台所提供的平均气温、高气温、低气温、降雨量、相对湿度、风速等等气象要素,运用计算机对心脑血管疾病产生影响的单因素和多因素进行综合对比分析.结果 气压、气温与心脑血管的发病率、发病情况具有紧密关系,尤其在春季,此发病率高.但是其余季节相对而言发病差异不明显.尤其老年人,对于季节的敏感程度更高,气象因素对其影响为明显.结论 气象因素的变化将会影响心脑血管疾病病情的严重化,甚至恶化,高温、高压,或者天气突然发生变化的情况下,对于心脑血管疾病的诱发极为明显.

    作者:赵云亮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心脏猝死患者急诊抢救措施及意义

    目的 以32例心脏猝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探究心脏猝死患者的急诊抢救措施及其意义.方法 本研究以32例我院收治的心脏猝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患者的临床资料以及临床急诊抢救策略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探究其临床意义.结果 本研究的急诊抢救成功率为90.62%(29/32),抢救成功的患者其呼吸、心率、血压、脉搏等相关临床指标均恢复正常,平均抢救时间为(27.80±0.92)min,平均血压为(135.41±3.44)/(82.16±1.09)mmHg,平均心率为(70.19±2.81)次/min,其血氧饱和度均在95%以上.结论 对心脏猝死患者及时采取有效的抢救措施能显著降低患者的死亡率,提高其临床治疗效果.

    作者:王刚;陈小凤;孙守松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针灸及康复训练治疗脑血管意外后遗症临床疗效分析

    目的 探讨针灸及康复训练治疗脑血管意外后遗症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5年9月~2016年6月收治于我院的92例脑血管意外后遗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6例采用补阳还五汤、奥拉西坦治疗,观察组46例在对照组用药基础上进行针灸与康复训练治疗.观察比较两组不良反应与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95.65%)较之对照组(73.91%),显著高于后者(P<0.05).两组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脑血管意外后遗症患者应用补阳还五汤、奥拉西坦联合针灸与康复训练治疗,疗效显著,无显著不良反应,临床应用价值高.

    作者:张晓岐;严旭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临床药师对临床不合理用药的药学干预分析

    目的 分析临床药师对临床不合理用药的药学干预的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5年3月到2016年9月骨科、儿科、妇科及肾内科不合理用药的90例案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并与临床干预前用药记录进行比对.结果 临床药师对临床用药干预后,临床用药水平得到显著提升,控制了不合理用药情况的发生,减少了药学资源浪费,与干预前相比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临床药师对临床不合理用药干预后,规范了药师用药行为,减少了不合理用药的发生率,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刘尚智;刘辉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分析心血管超声对心血管疾病诊断的作用

    目的 分析心血管超声对心血管疾病诊断的作用.方法 收集我院70例颅外段颈动脉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分析,通过电脑随机的方式,将其进行划分为两组,每组患者各自35例,一组实施综合常规组检查为常规组,一组在综合检查基础之上加以心血管超声行辅助诊断,为研究组.结果 研究组35例患者中,通过心血管超声检查出32例,检出率达到了91.42%;常规组35例患者中,经综合常规检查出25例,检出率达到了71.42%,组间检出结果 对比存在差异意义(p<0.05).结论 临床诊断心血管疾病中,应用心血管超声技术,可获得满意的诊断结果 ,此种方法 的作用较为显著,临床值得进一步推广.

    作者:程亮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炙甘草汤治疗心血管内科疾病的效果分析

    目的 探讨分析炙甘草汤治疗心血管内科疾病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5年6月~2016年6月期间在我院确诊治疗的98例心血管内科疾病(心率失常)患者,将其平均分组,即49例汤药组和49例对照组,汤药组采用炙甘草汤联合西药治疗,而对照组采用西药(普罗帕酮片,口服)治疗.基于两组基础情况无差异(P>0.05),无统计学意义),可进行可比性治疗,进而经统计学方法 分析比较两组的终疗效.结果 通过对两组心血管内科疾病患者的终疗效的比较检验,发现汤药组的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即95.92%:81.63%),其差异在统计学上的意义尤为明确(P<0.05).结论 采用炙甘草汤治疗心血管内科疾病有明显效果,同时还能够促进降少西药造成的毒副反应,值得在心血管内科疾病的临床治疗中应用推广.

    作者:赵立莉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克山病区2011~2016年高血压发病动态研究

    目的 了解我国克山病病区居民的高血压发病情况,为当地居民的高血压防控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将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梅里斯区作为调查点,2011~2016年,每年选择16岁以上常住居民作为调查对象,通过问卷调查和临床体格检查了解居民高血压患病情况.结果 5年以来共调查了16岁以上的人群共4233人,高血压患病人数为1156,年平均患病率为27.3%,居民高血压患病率增长1.2倍,且随着年龄的增长,高血压患病率逐渐上升.结论 2012~2016年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梅里斯区居民的高血压患病率远高于非克山病病区居民,高血压患病率逐年上升,且明显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克山病区乃至广大农村地区的高血压病预防与治疗应得到高度重视.

    作者:庞瑞发;张久涛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快通道心脏麻醉用于心脏手术的效果研究

    目的 主要研究快通道心脏麻醉用于心脏手术的效果.方法 选用我院进行心脏手术的患者70例,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各35例.实验组使用快通道心脏麻醉措施进行,对照组使用常规麻醉方法 进行.比较两组患者的效果.结果 实验组的体外循环时间和阻断时间明显比对照组快,其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的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对心脏手术的患者使用快通道心脏麻醉能够有效的减少手术时间,改善预后,降低并发症发生,效果明显.

    作者:李波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辛伐他汀并氯吡格雷对急性冠脉综合症患者高敏C反应蛋白及血脂的影响

    目的 分析并探讨辛伐他汀并氯吡格雷对急性冠脉综合症患者高敏C反应蛋白及血脂的影响.方法 本次研究对象选取我院2015年2月~2016年2月入我院就诊的60例急性冠脉综合症患者,将其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3例,对比两组患者药物治疗后高敏C反应蛋白及血脂变化.结果 经6周治疗后,患者血浆hs-CRP、血脂水平均有所下降,相较于对照组,研究组下降幅度更为明显,对比治疗后效果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辛伐他汀并氯吡格雷可有效降低急性冠脉综合症hs-CRP,有利于抑制炎症,治疗效果显著.

    作者:汪睿;叶芳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中医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体会

    类风湿性关节炎是一种不可逆病变,主要侵及小关节,特别是滑膜关节,以慢性对称性多关节发炎为主要临床表现的自身免疫性疾病[1].西医学病因不明,但其发病机制是由免疫反应引起的滑膜炎,招致关节的一系列病变,病变早期多数忽略而作风湿治疗或未以血液检查,而造成误诊误治,迁延而进入中期居多.

    作者:史清华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卒中单元模式下中医护理综合体系对中风患者运动功能和生活自理能力的影响

    目的 探讨卒中单元模式下中医护理综合体系对中风患者运动功能和生活自理能力的影响.方法 将240例中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116例(实施传统中医护理管理)和观察组124例(实施卒中单元模式下中医护理综合体系管理).结果 观察组肢体运动功能和生活自理能力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对健康知识的理解程度以及饮食和药物依从性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实施该体系管理能够使中风患者肢体运动功能得到改善、生活自理能力得到提高,以及对中风相关知识有深入的理解,并提高其治疗及护理的依从性.

    作者:常丽;张淑美;孙萍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多层螺旋CT在心肌梗死诊断中的应用研究

    目的 对心肌梗死诊断中多层螺旋CT的应用效果进行研究.方法 取我院收治的37例心肌梗死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对多层螺旋CT应用下的诊断情况总结.结果 37例心肌梗死患者诊断下,有心肌内低密度区表现,且有其他间接征象表现.结论 心肌梗死诊断中,多层螺旋CT应用效果显著,且可对冠状动脉闭塞或狭窄准确判断,应在临床诊断中就进行推广.

    作者:郭鹏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冠心病心绞痛治疗中阿司匹林肠溶片联合氯吡格雷的应用分析

    目的 分析冠心病心绞痛患者采用阿司匹林肠溶片+氯吡格雷联合疗法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4年4月~2016年7月82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随机分组,对照组单纯给予阿司匹林肠溶片,实验组给予阿司匹林肠溶片+氯吡格雷联合疗法,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95.12%)高于对照组(78.05%),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P<0.05).结论 阿司匹林肠溶片+氯吡格雷联合疗法,效果显著,能够明显提高疗效.

    作者:耿甄彦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中西医结合护理干预对慢性乙肝患者疗效的影响分析

    目的 探讨中西医结合护理干预对慢性乙肝患者疗效的影响.方法 本次研究选取我院收治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112例作为临床研究对象,收治时间为2012年5月至2013年5月.均分为对照组和护理组,各56例,采用不同的护理手段观察效果.结果 护理组患者在HBV-DNA阴性情况、谷丙转氨酶正常以及总胆红素正常情况方面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结论 对于患者采用合理的护理方式能有效提高患者治疗效果.

    作者:李宁雁 刊期: 2017年第02期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

主管: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

主办: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