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甲硝唑栓联合结合雌激素软膏治疗老年性阴道炎的疗效分析

赵凤杰;张岩军

关键词:老年性阴道炎, 甲硝唑, 雌激素软膏, 疗效
摘要:目的 探讨甲硝唑栓联合结合雌激素软膏治疗老年性阴道炎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将2015年3月~2017年3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老年性阴道炎患者92例作为研究对象,对比采用甲硝唑治疗(对照组,45例)与甲硝唑联合结合雌激素软膏治疗(观察组,47例)的疗效差异.结果 在分别对两组患者采取了相应的临床治疗措施后,其中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达到了95.74%;对照组为77.78%,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临床上在治疗老年性阴道炎时,可采用甲硝唑与结合雌激素软膏联合用药的治疗方式,能够显著提高治疗效果,改善患者预后.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相关文献
  • 藏药消痛贴膏治疗高原急性痛风性关节炎24 h疗效观察

    目的本文就藏药消痛贴膏对于高原急性痛风性关节炎在24 h内的治疗效果进行了研究.方法选取本院2015年2月~2016年2月所收治的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患者60例,给予常规计量秋水仙碱与布洛芬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60例,给予低剂量秋水仙碱与藏药消痛贴膏来进行治疗,就两组患者治疗24 h后的疼痛缓解程度以及副作用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其疼痛缓解率要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此外观察组患者副作用发生率也要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对于高原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患者进行治疗时,通过藏药消痛贴膏的应用,其能够提升患者的治疗效果,并降低药物副作用的发生,因此值得进行临床应用与推广.

    作者:桑吉才让;仁青措 刊期: 2017年第22期

  • 不同厂家尼群地平片有关物质的对比研究

    目的 比较不同厂家尼群地平片中有关物质的含量.方法 采用2015年版《中国药典》项目下该药物有关物质的检测方法,通过HPLC的方法测定不同厂家尼群地平片的有关物质.结果 通过对3个不同厂家尼群地平有关物质的测定,采用自身面积对照法说明了不同厂家片剂中有关物质的含量及归属.结论 检测结果对于尼群地平片的杂质分析、质量控制具有重要作用,并为尼群地平片的生产和用药安全提供检测方法和判断依据.

    作者:赵娟;施润杰;张煌;孔美江 刊期: 2017年第22期

  • 心血管病患者PICC置管并发静脉血栓的护理对策

    目的 分析心血管病患者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后并发静脉血栓的相关因素,提供有效的护理对策以减少静脉血栓的发生.方法 选取2010年9月~2016年8月PICC并发静脉血栓患者24例的护理方法,包括密切观察生命体征,适当抬高并限制患肢剧烈活动,遵医嘱抗凝治疗,局部热敷治疗等.结果 24例患者均血管再通,无严重并发症,并顺利拔管.结论 高龄、意识不清患者是PICC并发静脉血栓预防和观察的重点对象;规范PICC的护理操作,可以减少或者避免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吴纹 刊期: 2017年第22期

  • 优质护理在冠心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目的 探讨优质护理在冠心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于2015年2月~2017年5月收治的40例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20例和观察组20例,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采用传统规护与优质护理.比较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住院时间和复发次数均少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冠心病患者实施优质护理能明显少于患者的住院时间及减少复发次数,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作者:丛红艳 刊期: 2017年第22期

  • 薛城区中小学生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效果评价

    目的 总结分析薛城区中小学生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效果.方法 回顾分析薛城区中小学生预防艾滋病健康前后的相关资料.结果 薛城区中小学生艾滋病健康教育后相对于健康教育前,在艾滋病认知、态度、行为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中小学生进行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能够有效地提高中小学生对艾滋病的认知,进而改变其态度和行为,降低艾滋病的发病率和感染率.

    作者:陈旭 刊期: 2017年第22期

  • 综合性护理在急性黄疸性肝炎患者中实施的效果观察

    目的 分析对急性黄疸性肝炎患者实施综合性护理的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4年3月~2016年8月收治的黄疸性肝炎患者5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各2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性护理,观察组采用综合性护理,比较两组的效果.结果 观察组的效果优于对照组,其临床症状改善时间较对照组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8.00%,较观察组的不良反应率(8.00%)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急性黄疸性肝炎患者进行综合性护理,能有效提高其疗效,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适合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胡凯梅 刊期: 2017年第22期

  • 血浆心肌营养素-1水平与慢性心力衰竭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 探讨血浆心肌营养素-1(CT-1)水平与慢性心力衰竭(CHF)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CHF患者71例(CHF组,其中NYHAⅡ级22例,Ⅲ级25例,Ⅳ级24例)和同期住院的非CHF患者68例(对照组),对所有的研究对象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分析法测定血浆CT-1浓度和荧光免疫法测定血浆脑钠肽(BNP)浓度,并且进行心脏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测定左室射血分数(LVEF)及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结果 CHF组血浆CT-1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且与BNP水平及心功能分级呈正相关(r=0.519,r=0.613,P<0.05);血浆CT-1水平与LVEDD呈正相关(r=0.422,P<0.05),与LVEF呈负相关(r=-0.474,P<0.05),CT-1与BNP诊断慢性心力衰竭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25和0.858.结论血浆CT-1水平与心力衰竭的相关性较强,可以为CHF早期诊断、病情严重程度判断及预后价值评估提供一定的临床参考价值.

    作者:石芳弟;张雪娥 刊期: 2017年第22期

  • 稳心颗粒联合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的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阿托伐他汀联合稳心颗粒对不稳定性心绞痛的疗效的影响.方法 将符合本病诊断标准的患者60例,随机分为相等数量的两组,均给予基线治疗.对照组在此基础上加阿托伐他汀钙片20 mg口服,每晚1次.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稳心颗粒,每次9 g,每日3次;两组均连续治疗14天.观察两组心绞痛症状、心电图变化等疗效.结果 阿托伐他汀钙片联合稳心颗粒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的疗效优于对照组,治疗组心绞痛发作频率、持续时间和心电图总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阿托伐他汀联合稳心颗粒能明显改善不稳定性心绞痛临床症状,比单用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效果佳.

    作者:张瑞芬;苏和;黄新生;于宏晶;李嵘嵘 刊期: 2017年第22期

  • 门诊药房应用自动化药房管理系统的分析

    目的 研究分析门诊药房应用自动化药房管理系统的效果.方法 对本人所在院2014年4月至2015年3月应用自动化叫号系统、自动发药机系统、智能存取系统等一系列自动化药物管理系统的操作流程和使用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通过在门诊病房应用自动化药房管理系统,药物平均调配发放时间大大缩短,药物分配日平均失误数大大减少.结论 门诊药房应用自动化药房管理系统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降低了失误率,改善了药房环境,从而为患者提供更加全面、细致、高效的药学服务,是一种科学的管理系统和方法,值得在临床进一步推广.

    作者:梁军;康向伟 刊期: 2017年第22期

  • 高职院校一流护理专业建设的思考与对策

    本文从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目标入手,通过一流护理专业建设目标与方向、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一流的课程建设3个方,探讨一流护理专业建设的方法,旨在提升高职院校一流护理专业的建设水平及内涵.

    作者:马春丽;刘少华;霍枚玫 刊期: 2017年第22期

  • 新疆某地区居民全民健康体检结果分析及预防干预

    目的 了解新疆某地区居民总体健康状况及疾病谱,为进一步健康干预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开展全民健康体检,为辖区14911名居民进行全民健康体检.结果 体检阳性指标前十位为体质指数、腰围、血脂-总胆固醇、血脂-低密度脂蛋白、B超异常、血压、甘油三酯、血糖、总胆红素、血红蛋白.结论 体检异常指标与慢性病危险因素息息相关,积极控制慢性病相关危险因素,减少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

    作者:周莉娟 刊期: 2017年第22期

  • 公共场所卫生监督工作中的难点与问题剖析

    在我国社会治理体系中,公共场所卫生监督工作占据着重要地位,直接关系到城市形象和市民生活质量.在公共场所卫生监督实践中,存在诸多难点,如何有效构建管理体系,提升卫生监督质量,是相关工作人员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本文立足公共场所卫生监督工作实际情况,分析存在的具体难点,同时寻求有针对性的解决策略.

    作者:潘新颖 刊期: 2017年第22期

  • 药物联合饮食控制、运动疗法治疗社区糖尿病的临床价值分析

    目的 探究药物联合饮食控制、运动疗法治疗社区糖尿病的效果.方法 随机选取我社区收治的社区糖尿病患者84例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给予药物治疗,观察组给予药物联合饮食控制、运动疗法治疗.结果 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5.24%,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80.95%,所以观察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在治疗后,观察组餐后两小时血糖和空腹血糖显著低于对照组的血糖.结论 这说明观察组的药物联合饮食控制、运动疗法治疗显著优于对照组的药物治疗;观察组的药物联合饮食控制、运动疗法能更好的治疗糖尿病患者.

    作者:王国杰 刊期: 2017年第22期

  • 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衍生物滴眼剂在治疗干眼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 探讨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衍生物滴眼剂在治疗干眼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特选取2015年2月~2017年1月我院眼科门诊收治的干眼患者50例,按照双盲法分成观察组25例(50眼)和对照组25例(50眼).对照组给予硫酸软骨素治疗,观察组给予金因舒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0%,相比较对照组的80%,明显较高,组间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 将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衍生物滴眼剂于干眼患者的临床治疗中应用,可有效的提高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因此,可于临床实践中应用于推广.

    作者:袁鹏华 刊期: 2017年第22期

  • 循证护理影响老年股骨粗隆骨折患者 术后髋关节功能的效果分析

    目的 探讨循证护理对老年股骨粗隆骨折患者术后髋关节功能的影响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与我院收治的股骨粗隆骨折的老年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均在此基础上给予循证护理干预.对两组患者进行跟踪随访后分别在术后的第1、3个月进行VAS评分的测定,并在术后第6、12个月进行髋关节功能评分(Harris)的测定.结果 比较两组患者的Harris评分和VAS评分,两组患者术后的VAS评分均明显低于术前;同期相比实验组患者的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术后6个月的Harris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术后12个月的Harri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给予老年股骨与粗隆骨折患者的循证护理干预措施可有效缓解患者术后疼痛,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赵宿宿;刘媛媛;岳雪 刊期: 2017年第22期

  • 重型颅脑损伤采用标准大骨瓣开颅治疗的临床效果

    目的 探究重型颅脑损伤采用标准大骨瓣开颅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4年7月~2016年7月收治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遵循随机分组规则,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对照组实行常规骨瓣开颅术,观察组实行标准大骨瓣开颅术,比对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经过手术后,观察组良好例数比对照组多6例,且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仅17.50%,数据间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重型颅脑损伤采用标准大骨瓣开颅治疗,可有效减少患者植物生存、死亡情况,还能够提升整体手术效果,值得推广.

    作者:倪永 刊期: 2017年第22期

  • 核磁共振与CT用于急性颅脑损伤的诊断价值

    目的 评价核磁共振与CT用于急性颅脑损伤的诊断价值.方法 抽取我院收治的120例急性颅脑损伤患者进行CT、核磁共振检查,对比其结果.结果 (1)120例颅脑损伤患者CT检出率是83.33%,显著低于核磁共振的98.33%,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CT对颅骨骨折、脑深部挫伤、脑叶挫裂伤、蛛网膜下腔出血以及硬膜外血肿、硬膜下血肿的检出率依次是38.33%、5.83%、50.0%、52.5%、50.0%、35.0%,核磁共振对上述损伤的检出率依次是40.0%、53.33%、95.83%、54.17%、50.83%、36.67%;两组方法对颅骨骨折、蛛网膜下腔出血、硬膜外血肿以及硬膜下血肿的检出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核磁共振对脑深部挫伤、脑叶挫裂伤的检出率显著高于CT,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CT相比,核磁共振诊断急性颅脑损伤的价值更高,更值得推广.

    作者:郭开灿 刊期: 2017年第22期

  • 中医食疗在肿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目的 在肿瘤治疗的过程中加入中医食疗的方法,观察患者康复的具体效果.方法 针对来我院接受治疗的化疗的患者50例进行随机的分组,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25例.对照组采用的是常规的饮食习惯与病情康复的建议,而观察组是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使用中医食疗的介入.通过一段时间的食疗治疗之后对两组的与临床的症状的改善效果分析.结果 通过对两组的对比发现观察组患者的各项数据指标都要比对照组的结果好,结论 采用中医食疗的方法对肿瘤患者的饮食进行改善可以为患者提供更多的营养,提升患者的生命质量.

    作者:肖龙妹 刊期: 2017年第22期

  • 浅谈结直肠癌肝转移的防治措施

    随着结直肠癌发病率逐年递增,患者因此而死亡的人数也随之增加,其中重要的死亡因素-肝转移,人们对其亦越来越重视.鉴于此,认识并掌握结直肠癌及肝转移的防治,尤显得重要.

    作者:陈杰;杨柱;唐东昕;罗莉;王镜辉;王倩;李娟 刊期: 2017年第22期

  • 急诊抢救重症哮喘合并呼吸衰竭的临床效果分析

    目的 探究急诊抢救重症哮喘合并呼吸衰竭的效果.方法 将我院确诊的重症哮喘合并呼吸衰竭患者54例为2组,30例单独以常规方法治疗展开治疗为对照组,24例以常规方法治疗、急诊抢救联合展开治疗为观察组,观察组,对照两组疗效.结果 观察组治疗后显效率62%、总有效率97%显著比对照组43%、77%优越(P<0.05).结论 急诊抢救重症哮喘合并呼吸衰竭的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作者:孙佳 刊期: 2017年第22期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

主管: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

主办: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