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单侧甲状腺腺叶切除+对侧肿物切除或大部切除术与双侧甲状腺大部切除术治疗双侧结节性甲状腺肿的对比研究

袁舟

关键词:单侧甲状腺腺叶切除, 双侧甲状腺大部切除术, 结节性甲状腺肿
摘要:目的 讨论单侧甲状腺腺叶切除联合对侧肿物切除或大部切除术与双侧甲状腺大部切除术治疗双侧结节性甲状腺肿的疗效对比.方法 现随机选取2015年1月~2017年1月我院收治的双侧结节性甲状腺肿患者150例,分成实验组75例和对照组75例,对照组给予双侧甲状腺大部切除术,实验组患者给予单侧甲状腺腺叶切除联合对侧肿物切除或大部切除术,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并发症发生率进行对比和分析.结果 实验组患者的复发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采取单侧甲状腺腺叶切除联合对侧肿物切除或大部切除术治疗双侧结节性甲状腺肿的临床效果效果明显,并发症较少,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相关文献
  • 分子印迹技术在药物分析中的应用

    分子印迹技术是继HPLC、HPCE高效分离色谱技术之后异于亲和色谱的一种新型亲和分离技术.初起源于生物免疫学中,为一种依赖于抗原与抗体特异性识别原理制备聚合物(MIP)以实现分子精准识别的技术.这种人工合成分子识别系统与生物识别系统(如酶和受体等)、化学识别系统(如环糊精等)的分子识别功能相似[1].制备分子印迹聚合物关键是选择与模板分子对应所需要的功能单体、交联剂等物质.评价印迹功能效率则依据印迹聚合物的色谱行为分析其对分子的键合强度和选择特异性.分子印迹聚合物的这种构造预定性、特异识别性使该技术在药物分离分析、固相萃取、仿生传感器等的广泛应用成为近年来的研究热点.

    作者:何玉琴 刊期: 2017年第30期

  • 不同健康教育模式对于老年高血压患者的影响

    目的 采取不同健康教育模式对老年高血压患者进行干预,并对比分析其干预效果.方法 研究以2015年10月~2017年7月期间入住我科的80例老年高血压住院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40例.一组给与常规健康教育,另一组给予强化健康教育,对比两组老年患者的干预效果.结果 强化健康教育组老年患者的血压控制有效率为95.00%、满意度为90.00%,而常规健康教育组患者的血压控制有效率为85.00%、满意度仅为72.50%,强化健康教育组的干预效果均明显优于常规健康教育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强化健康教育对老年高血压患者的治疗具有较好的辅助作用,在有效控制患者血压的同时,可提高患者住院满意度,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作者:沈琼辉 刊期: 2017年第30期

  • 护理干预对酒精性心肌病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效果

    目的 探讨对酒精性心肌病心力衰竭患者行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16年5月~2017年4月我院接收的酒精性心肌病心力衰竭患者48例随机分组研究,按照所实施的护理方案不同分为综合组和一般组,分别为24例.一般组行常规护理,综合组行综合护理.比较两组的临床症状消失时间、不良反应发生几率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 综合组的临床症状消失时间为(10.25±1.12)d显著低于一般组(16.64±1.47)d,综合组的不良反应发生几率4例(16.67%)显著一般组11例(45.83%),综合组的护理满意度23例(95.83%)明显高于一般组18例(7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酒精性心肌病心力衰竭患者行综合护理指导,不仅能够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同时,还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护理效果十分显著.

    作者:史臻;马会勤 刊期: 2017年第30期

  • 浅谈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综合护理效果观察

    目的 分析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综合护理效果.方法 选择2014年11月至2016年11月我院收治的冠心病心绞痛患者90例,随机将所有患者分为两组,各4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给予综合护理.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及生活质量.结果 干预后,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生活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冠心病心绞痛患者中采取综合护理能有效的控制病情发展,改善治疗效果,提高生活质量.

    作者:孙明娟 刊期: 2017年第30期

  • 心血管护理中风险管理的运用探讨

    目的 探讨心血管护理中风险管理的运用效果.方法 随机将2016年9月~2017年9月在本院治疗护理的心血管病患者140例分为2个护理组,探讨1组中70例患者均采取常规心血管护理,而探讨2组70例患者则在探讨1组的护理措施基础上加施风险管理.经护理2周后统计观察两组患者中风险事件的发生率、不良情绪的发生率以及对护理的满意度,给予对比检验分析其统计学意义.结果 探两组心血管病患者均顺利配合完成相关护理措施,统计探讨2组患者中风险事件的发生率为4.29%(3/70)、不良情绪发生率7.14%(5/70)均显著低于探讨1组的15.71%(11/70)、21.43%(15/70),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探讨1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94.29%(66/70),显著高于探讨1组的77.14%(54/70),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心血管护理中积极实施风险管理能够促进风险事件及不良情绪事件发生率的明显降低,并且利于提高患者的护理效果,即提升护理满意度,故而值得在心血管护理过程中灵活运用风险管理措施.

    作者:哈斯其其格 刊期: 2017年第30期

  • 肿瘤患者PICC致静脉血栓的原因分析及护理

    目的 对肿瘤患者PICC致静脉血栓的原因及护理进行分析和探讨.方法 随机选取我院进行PICC置管术的出现静脉血栓的肿瘤患者72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入院时间将其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采用一般护理措施,研究组采用综合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护理效果和护理满意程度.结果 在护理满意程度以及护理总有效率方面,研究组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将综合护理应用于肿瘤患者PICC致静脉血栓护理之中,不仅能够改善患者病情,同时也可以提升护理效果和护理满意程度.

    作者:于小翠 刊期: 2017年第30期

  • 高血压肾病患者生存质量调查及相关护理措施

    目的 探讨高血压伴肾功能损坏患者的生存质量及其相关护理措施.方法 应用中文版欧洲五维健康量表对2014年1月~2017年6月我院治疗的高血压伴肾功能损害166例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并获取EQ-VAS得分,分析EQ-VAS得分与患者健康状况的相关性,同时总结相关护理措施.结果 全组患者EQ-VAS得分与EQ-5D健康描述系统评价相符合.患者住院期间经过护理人员精心护理干预后,临床指标控制良好,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 高血压伴肾功能损害更易出现焦虑状态,欧洲五维健康量表(中文版)能够有效地反映高血压伴肾功能损害患者的生存质量.积极有效的护理措施可以减少高血压对肾脏的损伤,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贺娅 刊期: 2017年第30期

  • 布托啡诺在椎管内麻醉中预防寒战的临床观察

    目的 本文就布托啡诺在椎管内麻醉预防寒战中的应用效果进行了分析研究.方法 选取本院收治的30例行下腹部或下肢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其中布托啡诺组15例,在麻醉过程中根据患者体重进行布托啡诺的静脉注射;对照组15例,行常规椎管内麻醉,就两组患者的寒战预防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本次研究中,观察组患者在静脉推注布托啡诺后5 min内寒战发作停止,其寒战预防效果要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椎管内麻醉过程中通过布托啡诺的静脉推注,其能够有效避免患者寒战的发生,因此值得进行临床应用与推广.

    作者:潘巍;王永梅 刊期: 2017年第30期

  • 盐酸氨基葡萄糖片联合透明质酸钠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盐酸氨基葡萄糖片联合透明质酸钠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临床效果.方法 共选择2015年10月~2017年3月我院收治的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124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及对照组2组,每组62例,对照组给予玻璃酸钠注射液关节腔内注射及奥美拉唑肠溶胶囊口服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再予盐酸氨基葡萄糖片口服治疗,两组患者均治疗4周.结果 经治疗4周后,研究组临床缓解18例(29.03%),显效21例(33.87%),有效17例(27.42%),无效6例(9.68%),总有效率为90.32%;对照组临床缓解14例(22.58%),显效19例(30.65%),有效12例(19.35%),无效17例(27.42%),总有效率为72.58%.两组比较,研究组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盐酸氨基葡萄糖片联合透明质酸钠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效果满意,值得推广.

    作者:周庆胜 刊期: 2017年第30期

  • 地黄饮子加减联合穴位贴敷法治疗中风后失眠的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地黄饮子加减联合穴位贴敷法治疗中风后失眠的疗效.方法 共选择中风后失眠患者78例,随机分为研究组39例及对照组39例,对照组给予基础治疗及艾司唑仑片口服治疗,研究组给予基础治疗、地黄饮子加减口服及穴位贴敷法治疗,两组均治疗10天为1个疗程.结果 研究组痊愈7例,显效16例,有效13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92.31%;对照组痊愈4例,显效9例,有效15例,无效11例,总有效率为71.79%;两组效果比较,研究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地黄饮子加减联合穴位贴敷法治疗中风后失眠效果理想,故值得推广.

    作者:张美景 刊期: 2017年第30期

  • 中医内科治疗慢性支气管炎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在慢性支气管炎患者治疗过程中应用中医内科治疗方法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2016年5月~2017年5月期间我院收治的98例慢性支气管炎患者纳入本次实验,将慢性支气管炎患者按照不同的治疗方式分成西医组和中医组,各49例,对西医组慢性支气管炎患者实施西医对症治疗,对中医组患者实施中医对症治疗.对两组慢性支气管炎患者接受治疗后临床症状改善情况进行对比观察.结果 西医组慢性支气管炎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情况与中医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中医组慢性支气管炎患者的治疗效果更为显著.结论 与实施西医对症治疗相比,在慢性支气管炎患者临床治疗中应用中医内科治疗的临床效果更为理想,不仅控制了慢性支气管炎患者的病情,而且还从根本上改善了患者的临床症状.

    作者:严相俊 刊期: 2017年第30期

  • 急诊内科护理中风险管理护理的应用价值研究

    目的 分析风险管理护理在急诊内科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采取抽签法将我院急诊内科在2016年10月~2017年7月收治的120例患者平分为实验组(60例)和对照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风险管理护理,对比两组患者护理管理评分和意外事故发生率.结果 实验组患者基础护理质量、病房管理、消毒隔离质量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且意外事故发生率更低,两组对比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通过在急诊内科实施风险管理护理,能显著提升护理质量,减少风险事件的发生.

    作者:鲁丹丹;赵鑫萁;张琪 刊期: 2017年第30期

  • 综合护理在脑出血患者微创锥颅血肿清除术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目的 研究并分析对接受微创锥颅血肿清除术的脑出血患者使用综合护理的效果.方法 收集接受微创锥颅血肿清除术的脑出血患者共82例,通过区组随机化分为对照组(41例)和观察组(41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联合综合护理,将两组并发症发生率进行观察和对比.结果 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接受微创锥颅血肿清除术的脑出血患者的护理过程中,综合护理能够显著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风险,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叶俊 刊期: 2017年第30期

  • 芒针透刺督脉治疗脑卒中痉挛性瘫疾的临床研究

    目的 探究芒针透刺督脉治疗脑卒中痉挛性瘫痪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2017年1月~6月在我院进行诊治的脑卒中痉挛性瘫疾患者62例为研究对象,采用数字法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1例,予以对照组患者常规针刺治疗,予以观察组患者芒针透刺督脉治疗,比较两组研究对象治疗前后的肢体运动能力.结果 两组研究对象治疗前的肢体运动能力评分无显著差异(t=4.278,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肢体运动能力评分为(76.35±22.34),显著高于对照组的(51.71±23.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765,P<0.05).结论 利用芒针透刺督脉治疗方式对脑卒中痉挛性瘫疾患者进行治疗,能够显著提升患者的临床疗效,改善患者的肌张力,对于促进患者肢体运动能力的提升具有重要的意义,其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作者:贾泽坤;朋源凤;江娜 刊期: 2017年第30期

  • 全麻术后复苏期呼吸道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

    目的 研究分析全麻术后复苏期呼吸道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措施.方法 选取我院340例手术全麻患者,随机(抽签、就诊序号等方法)将340例患者分为实验组、对照组,对照组进行术后常规护理,实验组给予加强护理干预.结果 经过对应的护理方式后,实验组患者中,10例不满意,满意度为94.12%.对照组中,40例不满意,满意度为76.47%.对照组中,10例患者发生舌后坠,3例发生呼吸抑制,2例发生呼吸遗忘,3例出现呼吸道分泌物聚集.3例出现喉痉挛和水肿.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2.35%显著高于实验组,具有统计差异(P<0.05).结论 给予全麻术后复苏期呼吸道加强护理措施,能够显著提高护理满意度.

    作者:魏狐生 刊期: 2017年第30期

  • 普罗帕酮与胺碘酮治疗心律失常效果对比及其对血清hs-CRP的影响

    目的 对比心律失常病症应用普罗帕酮与胺碘酮治疗的不同效果并对比其在血清hs-CRP方面的作用结果.方法 抽取2015年6月~2016年11月,我院接收诊治的心律失常病症患者56例作为研究样本,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每组28例.对照组给予普罗帕酮展开临床治疗,观察组采取胺碘酮展开临床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临床治疗结果、血清hs-CRP、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2.86%,相比于对照组对应数值78.57%,升高趋势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给予相应治疗手段后,两组血清hs-CRP水平相较于治疗前均呈现明显的降低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血清hs-CRP水平相较于对照组,降低更加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2.14%,相比于对照组对应数值7.14%,下降趋势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心律失常病症应用胺碘酮开展治疗,相比于应用普罗帕酮,治疗结果更加显著,对血清hs-CRP水平具有显著抑制作用,同时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不良反应发生率.

    作者:孙华 刊期: 2017年第30期

  • 肌红蛋白尿1例

    肌红蛋白尿症是指肌肉组织由于某种原因发生急性破坏,而致肌红蛋白自尿中排出,表现为发作性肌肉无力、肿胀与疼痛,尿呈棕红色.少数为遗传性,多数为散发病例.其中一部分有明确原因,例如肌肉的压榨伤和高压电击伤,肢体动脉栓塞或较长时间受压引起的缺血性损害,低血钾、糖尿病酮症酸中毒、高血糖非酮症高渗昏迷、巴比妥类药物或一氧化碳中毒、烧伤、冻伤等,均可有广泛的肌肉急性破坏.在成年人常见于异常剧烈的体力活动和运动之后,可使肌肉发生坏死而出现肌红蛋白尿症.现报告因运动过度引起的肌红蛋白1例如下.

    作者:盛华;马龙;朱华;李俊杰 刊期: 2017年第30期

  • 整体护理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生活质量及血糖的影响

    目的 探讨整体护理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病患者生活质量及血糖的影响.方法 共选择104例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52例及对照组5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对症治疗及护理,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再予整体护理措施干预,两组护理干预时间均为4周.结果研究组在生活质量评分、FPG、2h PG等的改善方面,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整体护理干预对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生活质量的改善、血糖水平的控制具有重要的作用,故值得推广.

    作者:郑莹莹 刊期: 2017年第30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疗效和护理观察

    目的 探讨中西医结合药物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疗效和护理措施.方法 选择我院救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90例并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复方丹参注射液静滴;治疗组给予血栓通联合奥扎格雷钠输注.分组治疗后给予全面的护理干预措施.结果 两组疗效对比总有效率治疗组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比较和治疗后实验室检测结果比较也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急性脑梗死应用奥扎格雷钠联合血栓通治疗临床疗效确切、安全性高,有效治疗并适当的护理,对于减轻患者的病情,改善患者的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李素青;魏美玲 刊期: 2017年第30期

  • 中医中药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将中医中药治疗手段应用于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 抽取2015年6月~2017年2月,我院接收并应用内治法、外治法及内外兼治法给予诊治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各42例作为研究样本,收集患者临床治疗相关资料并对资料进行整合、分析,将给予不同治疗方式的患者再次随机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每组21例.观察并比较内治法、外治法及内外兼治法三种治疗方式的治疗有效率.结果 给予内治法展开治疗患者中,观察组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给予外治法展开治疗患者中,观察组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给予内外兼治法展开治疗患者中,观察组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将中医中药治疗手段应用于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诊治中,治疗效果显著,其中中医中药治疗手段包含内治法、外治法及内外兼治法三种,三种治疗手段均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病症起到良好的治疗效果.

    作者:段锦 刊期: 2017年第30期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

主管: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

主办: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