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玥璇;张志明;雍文兴
目的 研究头针配合张力平衡针法治疗中风后痉挛性瘫痪的疗效.方法 选取2015年8月~2016年5月我院收治的中风后痉挛性瘫痪患者98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取样法,将其分为实验组50例和对照组48例.实验组选取头针配合张力平衡针法治疗,而对照组则进行常规针刺法,28天后复评肌痉挛状态.结果 治疗后,两组患者肌张力以及肌痉挛状态都比治疗前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总有效率为88%显著优于对照组的64.5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头针配合张力平衡针法治疗中风后痉挛性瘫痪患者具有较好疗效,对改善患者肌张力以及肌痉挛状态有着良好效果.
作者:张海燕;严玲;满慧静;宋宏颖;杨清然 刊期: 2016年第20期
目的 观察羚羊角汤加减联合缬沙坦氨氯地平在高血压病肝阳上亢证患者中的疗效.方法 选取2015年6月~2016年7月我院收治的高血压病肝阳上亢证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缬沙坦氨氯地平片治疗,观察组联合羚羊角汤加减治疗,比较两组疗效.结果 两组治疗前舒张压、收缩压及平均脉动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舒张压、收缩压及平均脉动压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并发症发生率为8.00%与对照组的12.0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高血压病肝阳上亢证患者在缬沙坦氨氯地平基础上联合羚羊角汤加减治疗效果理想,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姚旭东;卢益中;朱春海;陈小芬;黄胜强 刊期: 2016年第20期
目的 分析即时检验对心血管手术出凝血治疗应用价值观察.方法 选取2015年2月~2016年2月我院收治的行心血管病手术患者82例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1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方法检验,观察组采用即时检验的方法为其进行检验,观察两组患者的检验结果,分析即时检验对心血管手术出凝血的应用价值.结果 观察组及时注入的血容量(195.24±84.34)mL小于对照组的(397.55±100.34) mL,血液凝固后堵塞住薄膜小孔时间(5.62±1.33)s短于对照组的(12.36±4.03).s,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即时检验的方法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识别血小板,操作方法简单方便,有利于患者得以及时诊治,临床上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尤鑫 刊期: 2016年第20期
目的 探讨评估酚妥拉明联合多巴胺在老年典型左心衰竭治疗中的疗效.方法 选择2014年1月~2016年4月我院收治的典型左心衰竭老年患者64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2例.对照组实行抗心衰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接受酚妥拉明联合多巴胺治疗,对比两组的疗效.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75%高于对照组的71.88% (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各项心功能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应用酚妥拉明联合多巴胺治疗典型左心衰竭老年患者,疗效显著,值得推广.
作者:王琳琳 刊期: 2016年第20期
目的 针对惠有先天性心血管方面疾病的患者行以CT诊断的应用价值展开分析和总结.方法 选取2015年2月~2016年2月我院收治的先天性心血管疾病患者50例作为研究对象,对其先后行以64层螺旋CT扫描以及经胸超声心动图检查(分别为CT组以及超声组),观察两种检测方式的准确率以及发生漏诊的类型,对结果数据做以对照.结果 64层螺旋CT扫描的准确率为96%,超声心动图准确率为7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另外,在漏诊类型上,主要包括心脏畸形以及连接部、大血管畸形等,两组漏诊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临床诊断先天性心血管疾病的过程当中,CT扫描的结果好于超声检查的结果,可以将其作为对先天性的心血管疾病(尤其是复杂的畸形病例)进行术前诊断以及术后随访首选的检查方式,值得临床广泛推广应用.
作者:徐建伟;梁晓超 刊期: 2016年第20期
目的 分析中西医结合治疗在重症肺炎患者中的疗效.方法 选取2014年4月~2016年4月我院收治的重症肺炎患者54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27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方式进行治疗,干预组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式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结果 两组患者评估有效率分别为93.6%、66.7%,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西也结合治疗在重症肺炎患者中的疗效更为理想.
作者:陈乐生;刘洪;吴洪兵;杨虹 刊期: 2016年第20期
目的 探讨全方位护理对合并冠心病骨折老年患者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4年6月~2016年3月我院收治的合并冠心病骨折老年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全方位护理模式进行护理干预,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疗效.结果 观察组心绞痛发作次数、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和患者护理满意度等方面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合并冠心病骨折老年患者实施全方位护理干预,能够明显减少患者心绞痛发作次数,缩短住院时间,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促使患者早日康复.
作者:李梦 刊期: 2016年第20期
目的 探究对稳定型心绞痛(SA)患者予以卡维地洛与美多心安治疗的疗效.方法 选取我院2013年4月~2015年5月收治的心绞痛患者158例为研究对象,将其以随机抽样的方法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各79例.对照组接受美多心安治疗,实验组接受卡维地洛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用药6周后的心肌耗氧量(RPP)以及总体有效率.结果 实验组患者的总体有效率77例(97.4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4例(81.01%),实验组患者接受治疗后的RPP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SA患者予以卡维地洛治疗的疗效显著高于美多心安治疗疗效,可广泛用于临床治疗的过程中.
作者:徐俊明;李敏;韩丽芳 刊期: 2016年第20期
目的 分析心脑血管药物致不良反应的原因,提出用药监护策略.方法 选取201 2年1月~2015年12月我院上报的不良反应报告95例作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统计分析,明确发生原因,提出相应的用药监护措施.结果 心脑血管药物致不良反应的发生与患者因素及用药因素有关,加强对患者的监护及合理使用药物可有效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结论 采取合理的用药监护措施,可有效降低心脑血管药物致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提高用药安全性.
作者:王瑛;邢海滨 刊期: 2016年第20期
目的 对硝苯地平联合厄贝沙坦片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疗效进行观察研究.方法 选取我院原发性高血压患者80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接受硝苯地平联合卡托普利片进行治疗,给予观察组硝苯地平联合厄贝沙坦片进行治疗,观察分析两组的疗效与不良反应.结果 观察组的总有效率95.00%高于对照组7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硝苯地平联合厄贝沙坦片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疗效显著,具有在临床推广与应用的价值.
作者:徐俊凤 刊期: 2016年第20期
目的 探讨缬沙坦联合硝苯地平控释片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疗效,观察它在临床应用中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3年3月~2015年7月我院收治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对照组仅给予缬沙坦治疗,观察组给予缬沙坦联合硝苯地平控释片治疗.结果 在两组患者疗程结束6周之后,观察组血压的降低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将缬沙坦联合硝苯地平控释片应用于原发性高血压病的治疗中,不仅有利于其治疗效果的提升,对于靶器官的保护也具有积极的作用,值得在临床应用中推广.
作者:武晓菊;林飞 刊期: 2016年第20期
目的 分析临床药学干预后对高脂血症患者依从性和疗效的影响.方法 选取在我院收治的高脂血症患者100例,采用随机分组方式分为对照组(仅常规进行发药,不实施临床药学干预)和观察组(常规发药的基础上实施临床药学干预),各50例.研究来两组患者在干预后用药依从性和血脂的变化.结果 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用药总依从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的空腹血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2.85±0.54)mmol/L、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1.08±0.19)mmol/L、甘油三酯(1.72±0.46) mmol/L、血清总胆固醇(4.12±0.69) mmol/L,各指标较之前明显降低,且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临床药学干预有益于提高高脂血症患者用药的依从性,以及有效的控制血脂在适当水平.
作者:孙兰珍 刊期: 2016年第20期
目的 分析中医护理在慢性胃炎患者中的有效应用形式.方法 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2月本院收治的慢性胃炎患者98例,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各49例.对照组采取西医常规护理干预,实验组采取中医护理干预.对护理成效进行分析对比.结果 实验组临床总有效率明显更高、且SAS与SDS评分显著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医护理在慢性胃炎患者中具有较好的作用,值得进一步研究与推广.
作者:王宏 刊期: 2016年第20期
目的 探究综合护理康复治疗对于神经内科偏瘫患者的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神经内科收治的偏瘫患者136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综合性康复治疗,对照组采用单纯的常规药物治疗,对比两组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简易智能量表评分(MMSE)评价认知功能和FAM(器质性症状量表)评价总体运动功能以及患者治疗后的有效率.结果 观察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较对照组轻,观察组患者认知功能和肢体运动功能明显优于对照组;观察组治疗有效率95.58%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有效率82.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综合性康复治疗对于神经内科偏瘫患者的效果比较理想,可以提高临床治疗有效率,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其疗效值得推广与应用.
作者:陈永莲 刊期: 2016年第20期
目的 探究中西医结合治疗心绞痛伴抑郁的效果.方法 本次研究选取2015年5月~2016年4月我院收治的女性心绞痛伴抑郁患者4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各20例,对照组采取西医治疗,实验组采取中西医结合治疗,对两组患者疗效对比分析.结果 经临床不同治疗,实验组患者心绞痛复发率低于对照组,且治疗后临床指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临床中给予心绞痛伴抑郁患者行中西医结合治疗,效果显著,值得推荐.
作者:岳媛媛;孔慧婷 刊期: 2016年第20期
目的 研究护理干预联合运动疗法对血液透析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血液透析患者66例的临床资料,按护理方法将其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干预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结合运动疗法,对照组实行基础护理,观察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结果 干预组患者的生活质量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血液透析患者实行护理干预和运动疗法后,可以明显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赵慧剑 刊期: 2016年第20期
目的 研究总结多层螺旋CT诊断冠心病的临床价值和可行性分析.方法 选取我院内科2013年1月~2016年1月收治的冠心病患者104例为研究对象,进行多层螺旋CT扫描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将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结果作为标准评价多层螺旋CT检查结果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结果 多层螺旋CT检测冠状动脉近段的敏感度、特异性和准确性都特别高,检测冠状动脉中段的临床意义也良好,但是检测冠状动脉远段的临床意义相对较差(P<0.05).结论 多层螺旋CT检查冠心病具有一定临床价值,可以作为临床冠心病诊断和预后的一种检查方法.
作者:张学伟 刊期: 2016年第20期
目的 观察蝉龙止嗽散对急性气管、支气管炎的疗效.方法 选择2015年8月~2016年4月我院收治的急性气管、支气管炎患者102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西药干预组与中药干预组,各51例.西药组采用阿莫西林胶囊直列;中药干预组选用蝉龙止嗽散作为治疗用药.对比两组患者的疗效.结果 中药干预组总有效率明显优于西药干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确定基础方的基础上,结合患者证型行准确辨证,实施加减,是该方获得较满意疗效的关键.
作者:纪耀雨 刊期: 2016年第20期
目的 观察中西医结合疗法对脑梗塞合并高血脂患者的疗效.方法 选取2015年3月~2015年12月我院收治的脑梗塞合并高血脂患者73例作为研究对象,分为研究组(38例)和对照组(35例),对照组为西医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取中医治疗.比较疗效.结果 研究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4.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西医结合疗法对于脑梗塞合并高血脂患者的疗效更好.
作者:谭明福 刊期: 2016年第20期
目的 分析心血管内科急性心绞痛患者治疗的疗效.方法 选取我院心血管内科自2015年3月~2016年3月所收治的急性心绞痛患者48例,将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24例.在两组患者的治疗过程中均应用常规方法治疗,在观察组患者的治疗过程中增加氯吡格雷治疗,将其行不同疗法治疗后的疗效进行对此分析.结果 经对应性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心血管内科急性心绞痛患者应用常规治疗加氯吡格雷治疗的疗效较为显著,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作者:王雪飞 刊期: 2016年第2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