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卡维地洛与美多心安治疗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观察

徐俊明;李敏;韩丽芳

关键词:卡维地洛, 美多心安, 稳定型, 心绞痛
摘要:目的 探究对稳定型心绞痛(SA)患者予以卡维地洛与美多心安治疗的疗效.方法 选取我院2013年4月~2015年5月收治的心绞痛患者158例为研究对象,将其以随机抽样的方法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各79例.对照组接受美多心安治疗,实验组接受卡维地洛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用药6周后的心肌耗氧量(RPP)以及总体有效率.结果 实验组患者的总体有效率77例(97.4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4例(81.01%),实验组患者接受治疗后的RPP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SA患者予以卡维地洛治疗的疗效显著高于美多心安治疗疗效,可广泛用于临床治疗的过程中.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相关文献
  • 补阳还五汤防治心血管病研究进展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临床研究者也在心血管治疗上做出了很大的努力,力争药物从根本上降低引起心血管疾病发生的概率,在临床工作者的研究下,发现补阳还五汤在防治心血管疾病中占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首先介绍的是补阳还五汤的基本成分及作用,其次讲述了补阳还五汤在临床疾病上所起的作用.

    作者:陈玥璇;张志明;雍文兴 刊期: 2016年第20期

  • 分析老年心肌梗死患者临床恢复期护理

    目的 本次主要对老年心肌梗死患者临床恢复期护理效果进行分析.方法 选取2012年3月~2015年3月我院收治并已确诊的老年心肌梗死恢复期患者45例为研究对象,对其采取临床护理干预措施,并对护理前后患者对健康知识知晓的程度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护理后,患者疾病认知度、护理满意度以及躯体活动受限度均明显高于干预前,两组数据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老年心肌梗死患者临床恢复期给予针对性且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能够提高患者治疗的信心与对健康知识的了解,指导其养成合理科学的生活方式,进而提高生活质量.

    作者:吴慧娟 刊期: 2016年第20期

  • 阿托伐他汀、辅酶Q10联合应用治疗冠心病早期心功能减退效果观察

    目的 探索阿托伐他汀联合辅酶Q10治疗冠心病早期心功能减退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4年5月~2016年5月我院收治的冠心病患者10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阿托伐他汀治疗,观察组采用阿托伐他汀联合辅酶Q10治疗.结果 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LVEDD水平值、LVESD水平值、LVEF水平值、不良事件发生率、住院总耗时、心功能恢复时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阿托伐他汀联合辅酶Q10治疗冠心病效果显著.

    作者:全文超;杨承建;徐欣;张月军;杨政杰;金艳 刊期: 2016年第20期

  • 关于慢性心功能不全患者采用卡维地洛治疗对其血浆活性醛类物质指标的影响研究

    目的 本次主要对慢性心功能不全患者采用卡维地洛治疗对其血浆活性醛类物质指标的影响进行观察分析.方法 选取2015年7月~2016年8月我院收治并已确诊的慢性心功能不全患者50例,给予卡维地洛治疗,分析患者的疗效.结果 1治疗三个月后,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0%,且患者4-羟基壬烯醛与血浆丙二醛的水平对比治疗前降低明显(P<0.05).结论 慢性心功能不全患者采用卡维地洛治疗的效果确切.

    作者:王文龙;黄潇慧;张金盈 刊期: 2016年第20期

  • 运动平板试验对青年冠心病患者的诊断价值研究

    目的 探讨和分析运动平板试验对青年冠心病患者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2014年6月~2016年6月我院收治的青年冠心病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50例,女50例,对所有患者进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和运动平板试验,分析患者的诊断效果.结果 青年男性患者的运动平板试验诊断的准确性(95.7%)与青年女性患者(94.3%)相比较,差异不明显(P>0.05),青年男性患者的运动平板试验诊断的特异性、敏感性(83.2%、92.8%)与青年女性患者(47.6%、59.9%)相比较,差异明显(P<0.05).结论 平板试验对青年男性冠心病患者的诊断特异性、敏感性高于青年女性冠心病患者,需要引起重视.

    作者:高敬亭 刊期: 2016年第20期

  • 缬沙坦联合硝苯地平控释片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缬沙坦联合硝苯地平控释片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疗效,观察它在临床应用中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3年3月~2015年7月我院收治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对照组仅给予缬沙坦治疗,观察组给予缬沙坦联合硝苯地平控释片治疗.结果 在两组患者疗程结束6周之后,观察组血压的降低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将缬沙坦联合硝苯地平控释片应用于原发性高血压病的治疗中,不仅有利于其治疗效果的提升,对于靶器官的保护也具有积极的作用,值得在临床应用中推广.

    作者:武晓菊;林飞 刊期: 2016年第20期

  • 硝苯地平联合厄贝沙坦片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观察

    目的 对硝苯地平联合厄贝沙坦片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疗效进行观察研究.方法 选取我院原发性高血压患者80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接受硝苯地平联合卡托普利片进行治疗,给予观察组硝苯地平联合厄贝沙坦片进行治疗,观察分析两组的疗效与不良反应.结果 观察组的总有效率95.00%高于对照组7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硝苯地平联合厄贝沙坦片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疗效显著,具有在临床推广与应用的价值.

    作者:徐俊凤 刊期: 2016年第20期

  • 护理风险管理在心血管内科护理中的应用分析

    目的 探讨在心血管内科实施护理风险管理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5年6月~2016年6月我院收治的患者240例,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的方式,观察组的患者采用风险护理.结果 两组患者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心血管内科,采用护理风险管理效果非常好,值得在临床上应用.

    作者:谭业菊;李学国 刊期: 2016年第20期

  • 探究中西医结合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有效性与安全性

    目的 本文主要是对冠心病心绞痛的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有效性与安全性进行分析.方法 选取2014年8月~2016年6月我院收治的冠心病心绞痛患者144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参照组,各72例,参照组患者进行常规的西医治疗,研究组患者在参照组治疗基础上再进行中医治疗,对两组患者的疗效进行对比与分析.结果 经过不同治疗后,参照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79.17%,研究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5.83%,研究组患者的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要比参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冠心病心绞痛患者采取中西医结合的方式进行治疗能够取得良好的效果,患者的病情得到了有效的改善,值得在今后的临床中加以大力推广.

    作者:吴玉强;高学成 刊期: 2016年第20期

  • 硫酸氢氯吡格雷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观察

    目的 探究硫酸氢氯吡格雷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方法 选取2014年3月~2016年3月我院收治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72例,随机分为两组,各36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措施,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服硫酸氢氟吡格雷,对比两组症状缓解情况、心绞痛发作频率、心绞痛持续时间.结果 两组疗效对比,观察组总有效率91.66%、心绞痛发病频率(1.1±0.6)次/d、心绞痛持续时间(3.2±1.4)min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硫酸氢氯吡格雷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确切,可有效改善患者心绞痛发作频率、持续时间,提高疗效.

    作者:李伟;胡红超 刊期: 2016年第20期

  • 血液病化疗患者整体护理对其心理及依从性的影响

    目的 研究和探讨整体护理对血液病化疗患者在心理以及治疗依从性方面的临床影响情况.方法 选取2014年01月~2016年01月我院收治的血液病化疗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采用整体护理干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并回顾性分析其临床护理情况.结果 观察组在心理评分、总依从率以及生活质量评分方面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血液病化疗患者进行整体护理,能够显著改善患者心理状况,提高临床依从性.

    作者:畅晓丹 刊期: 2016年第20期

  • 连续护理模式对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心理状态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目的 探讨连续护理模式对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心理状态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择我院收治的老年COPD患者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连续护理模式.结果 观察组心理状态各维度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生活质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老年COPD患者实施连续护理模式,可显著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和生活质量,值得应用.

    作者:王晨 刊期: 2016年第20期

  • 扶正解毒汤与放疗用于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治疗中的效果

    目的 分析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治疗中应用扶正解毒汤与放疗的效果.方法 随机选择2015年1月~2015年12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2组,对照组利用单纯放疗方法进行治疗,观察组利用扶正解毒汤与放疗联合治疗,比较两组效果.结果 观察组治疗有效率、毒副反应发生率为80%、6.67%,对照组为56.67%、23.33%.结论 扶正解毒汤与放疗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能够提高疗效,减少毒副反应,值得推广.

    作者:王相 刊期: 2016年第20期

  • 心电图与冠状动脉造影诊断冠心病的价值比较

    目的 比较心电图与冠状动脉造影在诊断冠心病方面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4年1月~2015年5月我院收治的冠心病患者74例,随机分为两组,各37例.参照组应用心电图进行诊断,研究组则应用冠状动脉造影实施诊断.将两组患者的检查结果进行观察比较.结果 参照组与研究组的阳性率分别为27.03%和32.4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与参照组的阴性率分别为67.57%和72.9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心电图与冠状动脉造影均能对冠心病进行诊断,但并不能保证诊断的准确性,因此临床治疗时应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进行判断.

    作者:王吉丽 刊期: 2016年第20期

  • 血NT-proBNP、cTnT、hs-CRP联合检测在慢性心衰患者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 研究探讨血NT-proBNP、cTnT、hs-CRP联合检测在慢性心表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4~2015年我院收治的慢性心表患者100例作为实验组,另外选取100名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检测两组的NT-proBNP、cTnT、hs-CRP水平,并进行比较.结果 实验组患者的NT-proBNP、cTnT、hs-CRP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实验组患者的NT-proBNP、hs-CRP水平明显低于治疗前,但cTnT水平没有明显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慢性心衰患者的NT-proBNP、cTnT、hs-CRP水平显著升高,三者联合检测有利于疾病的诊断.

    作者:张凯明 刊期: 2016年第20期

  • 分析中西医结合治疗重症肺炎的效果

    目的 分析中西医结合治疗在重症肺炎患者中的疗效.方法 选取2014年4月~2016年4月我院收治的重症肺炎患者54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27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方式进行治疗,干预组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式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结果 两组患者评估有效率分别为93.6%、66.7%,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西也结合治疗在重症肺炎患者中的疗效更为理想.

    作者:陈乐生;刘洪;吴洪兵;杨虹 刊期: 2016年第20期

  • 急性心绞痛患者的疗效分析

    目的 分析心内科急性心绞痛患者应用氯吡格雷药物干预的疗效.方法 选取2015年10月~2016年3月我院心内科住院部收治的急性心绞痛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编号奇偶性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心内科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应用氯吡格雷药物干预.对比两组患者的疗效以及不良反应.结果 观察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为96.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4.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心内科急性心绞痛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之上联合氯吡格雷药物干预可显著改善疗效,不良反应轻微,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田伟 刊期: 2016年第20期

  • 社区门诊对56例老年冠心病患者的早期干预效果分析

    目的 观察社区门诊早期干预老年冠心病患者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3年5月~2014年11月我院收治的老年冠心病患者56例为研究组,给予早期护理干预,另抽取56例作为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护理后两组患者的健康行为情况.结果 研究组各项健康行为患者比例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社区门诊早期护理干预老年冠心病患者后,可促使患者形成健康行为,提高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改善患者预后,提高其生活质量.

    作者:李云娟 刊期: 2016年第20期

  • 中老年心脑血管疾病的急诊与治疗

    目的 分析中老年心脑血管疾病的急诊与治疗方法,为临床急诊与治疗工作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2015年8月~2016年4月我院收治的心脑血管疾病患者46例作为研究对象,积极采取急诊处理与治疗,分析后结果.结果 46例患者中,显效23例,有效19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为91.30%.结论 针对中老年心脑血管疾病患者需要积极做好急诊与治疗,积极合理采取急诊与治疗措施,降低死亡率.

    作者:顾俊文;阿迪力·阿不都热合曼 刊期: 2016年第20期

  • 脑血管疾病的康复护理研究

    目的 本次主要对康复护理对脑血管疾病患者的影响进行探讨.方法 选取2014年1月~2016年2月我院确诊的脑血管疾病患者5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25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实验组行早期功能康复锻炼康复护理,对比两组患者护理效果.结果 实验组患者上下肢功能恢复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用针对性康复护理可显著提高脑血管疾病患者肢体功能恢复效果.

    作者:胡冰花 刊期: 2016年第20期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

主管: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

主办: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