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血NT-proBNP、cTnT、hs-CRP联合检测在慢性心衰患者中的应用价值

张凯明

关键词:NT-proBNP, CTnT, Hs-CRP, 慢性心衰
摘要:目的 研究探讨血NT-proBNP、cTnT、hs-CRP联合检测在慢性心表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4~2015年我院收治的慢性心表患者100例作为实验组,另外选取100名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检测两组的NT-proBNP、cTnT、hs-CRP水平,并进行比较.结果 实验组患者的NT-proBNP、cTnT、hs-CRP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实验组患者的NT-proBNP、hs-CRP水平明显低于治疗前,但cTnT水平没有明显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慢性心衰患者的NT-proBNP、cTnT、hs-CRP水平显著升高,三者联合检测有利于疾病的诊断.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相关文献
  • 人工心脏永久起搏器治疗缓慢型心律失常的研究进展

    现今通过人工心脏永久起搏器治疗缓慢型心律已被广泛应用,其成功率极高,能有效改善患者病情,操作程序安全性较高,有效增加其机体耐受能力,显著提高其生活质量与远期生存能力,减轻病痛带来的危害,减少患者经济负担,临床效果显著.但其仍存在问题,笔者对人工心脏永久起搏器治疗缓慢型心律失常多年探索与实践进行总结,发现其问题,提出思考,以期能完善该方法,提高其救治水平,并联合我国实际情况提出合理应对方法,使其深入民心并获得支持,进一步扩大其推行范围.

    作者:刘桂勇 刊期: 2016年第20期

  • 观察中药蝉龙止嗽散对急性气管、支气管炎的疗效

    目的 观察蝉龙止嗽散对急性气管、支气管炎的疗效.方法 选择2015年8月~2016年4月我院收治的急性气管、支气管炎患者102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西药干预组与中药干预组,各51例.西药组采用阿莫西林胶囊直列;中药干预组选用蝉龙止嗽散作为治疗用药.对比两组患者的疗效.结果 中药干预组总有效率明显优于西药干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确定基础方的基础上,结合患者证型行准确辨证,实施加减,是该方获得较满意疗效的关键.

    作者:纪耀雨 刊期: 2016年第20期

  • 硫酸氢氯吡格雷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观察

    目的 探究硫酸氢氯吡格雷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方法 选取2014年3月~2016年3月我院收治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72例,随机分为两组,各36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措施,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服硫酸氢氟吡格雷,对比两组症状缓解情况、心绞痛发作频率、心绞痛持续时间.结果 两组疗效对比,观察组总有效率91.66%、心绞痛发病频率(1.1±0.6)次/d、心绞痛持续时间(3.2±1.4)min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硫酸氢氯吡格雷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确切,可有效改善患者心绞痛发作频率、持续时间,提高疗效.

    作者:李伟;胡红超 刊期: 2016年第20期

  • 心脑血管药物致不良反应报告分析及用药监护策略

    目的 分析心脑血管药物致不良反应的原因,提出用药监护策略.方法 选取201 2年1月~2015年12月我院上报的不良反应报告95例作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统计分析,明确发生原因,提出相应的用药监护措施.结果 心脑血管药物致不良反应的发生与患者因素及用药因素有关,加强对患者的监护及合理使用药物可有效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结论 采取合理的用药监护措施,可有效降低心脑血管药物致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提高用药安全性.

    作者:王瑛;邢海滨 刊期: 2016年第20期

  • 酚妥拉明联合多巴胺在老年典型左心衰竭治疗中疗效评估

    目的 探讨评估酚妥拉明联合多巴胺在老年典型左心衰竭治疗中的疗效.方法 选择2014年1月~2016年4月我院收治的典型左心衰竭老年患者64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2例.对照组实行抗心衰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接受酚妥拉明联合多巴胺治疗,对比两组的疗效.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75%高于对照组的71.88% (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各项心功能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应用酚妥拉明联合多巴胺治疗典型左心衰竭老年患者,疗效显著,值得推广.

    作者:王琳琳 刊期: 2016年第20期

  • 中医特色护理技术在骨科治疗中的应用研究

    目的 探讨中医特色护理技术在骨科治疗中的应用.方法 选取近两年我院骨科收治的骨折患者80例,根据护理方式的差异分为中医组(中医护理+传统护理)与传统组(传统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护理效果.结果 护理干预后,中医组的临床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护理前的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VAS评分皆明显下降,且中医组患者的VAS评分明显低于传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将中医特色护理技术应用于骨科治疗中可以明显缓解患者的疼痛感,提高疗效.

    作者:张鑫 刊期: 2016年第20期

  • 早期加强中医康复对脑卒中预后影响的临床研究

    目的 探析脑卒中早期加强患者中医康复对其预后所产生的影响.方法 选择我院2013年6月~~2015年6月收治的脑卒中患者46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单双号随机分配的方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3例.两组患者均取常规治疗方法,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于早期加强中医康复,比较两组患者的生存质量评分和运动功能评分.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生存质量评分为(78.6±5.8)分,运动功能评分为(47.9±11.3)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早期的中医康复可以对患者的后遗症起到预防作用,减轻患者躯体的受损程度,进而强化后期疗效,改善预后,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作者:陈红萍 刊期: 2016年第20期

  • 清热调血汤加减治疗慢性盆腔炎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中药清热调血汤治疗慢性盆腔炎的效果.方法 对本院2015~2016年间妇科门诊慢性盆腔炎的患者,经中医辨证、四诊合参后,以清热调血汤为主方加减化裁进行治疗.结果 痊愈12例,显效9例,好转19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5.24%.结论 清热调血汤治疗慢性盆腔炎疗效显著.

    作者:刘志超 刊期: 2016年第20期

  • 羚羊角汤加减联合缬沙坦氨氯地平片治疗高血压病肝阳上亢证的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羚羊角汤加减联合缬沙坦氨氯地平在高血压病肝阳上亢证患者中的疗效.方法 选取2015年6月~2016年7月我院收治的高血压病肝阳上亢证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缬沙坦氨氯地平片治疗,观察组联合羚羊角汤加减治疗,比较两组疗效.结果 两组治疗前舒张压、收缩压及平均脉动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舒张压、收缩压及平均脉动压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并发症发生率为8.00%与对照组的12.0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高血压病肝阳上亢证患者在缬沙坦氨氯地平基础上联合羚羊角汤加减治疗效果理想,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姚旭东;卢益中;朱春海;陈小芬;黄胜强 刊期: 2016年第20期

  • 心脏神经官能症患者的综合护理效果分析

    目的 观察综合护理对心脏神经官能症患者的效果.方法 共选择92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2组,每组46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及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再予综合护理措施进行干预,观察时间为4周.结果 观察组显效24例,有效18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为91.30%;对照组显效17例,有效16例,无效13例,总有效率为71.74%;两组比较,观察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综合护理可有效提高心脏神经官能症患者的效果,值得推广.

    作者:刘爽 刊期: 2016年第20期

  • 中老年心脑血管疾病的急诊与治疗

    目的 分析中老年心脑血管疾病的急诊与治疗方法,为临床急诊与治疗工作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2015年8月~2016年4月我院收治的心脑血管疾病患者46例作为研究对象,积极采取急诊处理与治疗,分析后结果.结果 46例患者中,显效23例,有效19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为91.30%.结论 针对中老年心脑血管疾病患者需要积极做好急诊与治疗,积极合理采取急诊与治疗措施,降低死亡率.

    作者:顾俊文;阿迪力·阿不都热合曼 刊期: 2016年第20期

  • 温针灸结合动态手法治疗肩周炎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温针灸联合动态手法对肩周炎的疗效.方法 选取本院肩周炎患者80例进行为期三个疗程的治疗,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0例.实验组使用温针灸联合动态手法的治疗方式,而对照组只采用温针灸的治疗方式,比对两组患者的治疗疗效.结果 实验组对肩周炎患者的疗效与治愈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温针灸联合动态手法对肩周炎治疗有很好的疗效,在临床治疗方面应当得到大力推广与使用.

    作者:韩燕;吴金萍 刊期: 2016年第20期

  • MSCT血管成像在肺动脉吊带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 总结肺动脉吊带(pulmonary artery sling,PAS)的MSCT血管成像特点,探讨该检查对PAS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2012年7月~2015年12月收治的PAS患儿11例,所有惠儿均行DR平片及CT检查.结果 本组患儿临床表现为呼吸急促,咳嗽及间断发热;DR表现为两肺血增重,两肺斑片影及心影增大;MSC血管成像显示主肺动脉扩张,左肺动脉起自右肺动脉,沿左主支气管后壁向后外侧延伸.结论 MSCT血管成像可直观、准确的显示心外大血管的形态及气管受压程度,对本病的临床诊断起着重要的作用.

    作者:聂磊;郑彬 刊期: 2016年第20期

  • 双源CT血管造影在颅内动脉瘤诊断中的应用及评价研究

    目的 探讨双源CT血管造影在颅内动脉瘤诊断中的应用及评价.方法 选取2014年10月~2015年10月我院收治的疑似颅内动脉瘤患者14例,对其应用CTA (CT-血管造影术)诊断,判断其诊断效果,并给出评价.结果 与DSA(数字减影血管造影)相比,CTA检查,在诊断符合率方面为100%;经手术所见结果表明,CTA检查结果符合率为100%,14例中死亡1例、瘫痪2例、失语1例,病死率为7.14%、功能障碍比例为21.43%,其他患者获得痊愈.结论 双源CT血管造影在颅内动脉瘤诊断方面,速度快、效果显著,安全可靠,因此,可以进一步在临床推广与应用.

    作者:潘浩云 刊期: 2016年第20期

  • 护理风险管理在心血管内科护理中的应用分析

    目的 探讨在心血管内科实施护理风险管理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5年6月~2016年6月我院收治的患者240例,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的方式,观察组的患者采用风险护理.结果 两组患者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心血管内科,采用护理风险管理效果非常好,值得在临床上应用.

    作者:谭业菊;李学国 刊期: 2016年第20期

  • 24h动态血压监测在老年及老年前期高血压诊治中的临床意义研究

    目的 探讨24 h动态血压监测在老年及老年前期高血压诊治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2015年10月~2016年7月我院老年高血压及老年前期高血压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老年组与老年前期组,各30例.对所有患者进行24 h动态血压监测,统计对比两组患者的不同时期血压及血压负荷状况.结果 老年组患者24 hSBP、24 hSBPL、24 hDBPL与老年前期组患者相比明显较高(P<0.05).老年组患者24 hDBP与老年前期组患者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24 h动态血压监测在老年及老年前期高血压诊治中运用效果显著,可有效了解患者血压及血压负荷状况,辅助患者的疾病诊治.

    作者:赵燕霞 刊期: 2016年第20期

  • 神经内科偏瘫患者综合性康复治疗的效果观察

    目的 探究综合护理康复治疗对于神经内科偏瘫患者的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神经内科收治的偏瘫患者136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综合性康复治疗,对照组采用单纯的常规药物治疗,对比两组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简易智能量表评分(MMSE)评价认知功能和FAM(器质性症状量表)评价总体运动功能以及患者治疗后的有效率.结果 观察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较对照组轻,观察组患者认知功能和肢体运动功能明显优于对照组;观察组治疗有效率95.58%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有效率82.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综合性康复治疗对于神经内科偏瘫患者的效果比较理想,可以提高临床治疗有效率,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其疗效值得推广与应用.

    作者:陈永莲 刊期: 2016年第20期

  • 分析中西医结合治疗重症肺炎的效果

    目的 分析中西医结合治疗在重症肺炎患者中的疗效.方法 选取2014年4月~2016年4月我院收治的重症肺炎患者54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27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方式进行治疗,干预组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式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结果 两组患者评估有效率分别为93.6%、66.7%,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西也结合治疗在重症肺炎患者中的疗效更为理想.

    作者:陈乐生;刘洪;吴洪兵;杨虹 刊期: 2016年第20期

  • 吲达帕胺联合氨氯地平治疗高血压合并冠心病心衰的效果

    目的 探讨吲达帕胺联合氨氯地平治疗高血压合并冠心病心衰的疗效.方法 选取201 5年1月~2016年8月我院收治的高血压合并冠心病心衰患者108例,随机分为两组,各54例.对照组采用硝苯地平控释片进行治疗;观察组采用吲达帕胺联合氨氯地平进行治疗.统计各项数据之后对两组患者的疗效进行对照分析.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SF-36生活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BNP明显低于对照组,结果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吲达帕胺联合氨氯地平治疗高血压合并冠心病心表的效果良好,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王琳 刊期: 2016年第20期

  • 漫谈寒淋的辨证治疗

    淋证为常见病,属中医治疗的优势病种.传统治疗多分为六淋,即气、血、石、膏、劳、热淋.作者查阅资料,结合多年临床实践,提出寒淋的病机、治法、方药.以期引起同道们对寒淋治疗的重视.

    作者:李灵雨;刘玉娟;闫宏胜;吴铁 刊期: 2016年第20期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

主管: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

主办: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