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早期加强中医康复对脑卒中预后影响的临床研究

陈红萍

关键词:脑卒中, 中医康复, 预后, 生存质量
摘要:目的 探析脑卒中早期加强患者中医康复对其预后所产生的影响.方法 选择我院2013年6月~~2015年6月收治的脑卒中患者46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单双号随机分配的方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3例.两组患者均取常规治疗方法,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于早期加强中医康复,比较两组患者的生存质量评分和运动功能评分.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生存质量评分为(78.6±5.8)分,运动功能评分为(47.9±11.3)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早期的中医康复可以对患者的后遗症起到预防作用,减轻患者躯体的受损程度,进而强化后期疗效,改善预后,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相关文献
  • 家庭中心护理干预对小儿先天性心脏病术后康复的效果分析

    目的 分析家庭中心护理干预对小儿先天性心脏病术后康复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5年2月~2016年6月收治的先天性心脏病患儿69例的临床资料,将其分为对照组34例、观察组35例,前者行常规护理,后者行家庭中心护理,观察比较两组术后康复效果及并发症情况.结果 对照组住院时间较观察组长,其生理机能、精神状态评分较观察组评分低(P< 0.05);对照组并发症率20.58%高于观察组的8.57%(P<0.05).结论 家庭中心护理可有效促进先天心脏病患儿术后恢复,提高生存质量,减少并发症.

    作者:张小沛 刊期: 2016年第20期

  • 缬沙坦联合氢氯噻嗪治疗高血压性心脏病的疗效观察

    目的 为深入探究高血压心脏病采用缬沙坦与氢氯噻嗪联合治疗的疗效.方法 选取2013年6月~2016年5月我院收治的高血压心脏病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缬沙坦口服治疗用于对照组,观察组接受缬沙坦治疗的同时加用氢氯噻嗪治疗,对比两组疗效与用药期间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1.8%,高于对照组78.9%,患者血压有下降趋势,不良反应也有所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表明对患者采用缬沙坦联合氢氯噻嗪进行治疗,疗效显著,值得推广.

    作者:聂恒德 刊期: 2016年第20期

  • 老年高血压患者心理状态分析及护理措施

    目的 分析高血压对老年人心理状态的影响,制定护理措施.方法 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月我院收治的老年高血压患者200例,采用Zung抑郁自评量表调查患者的心理状态,制定针对性护理措施,评价护理效果.结果 ①老年高血压患者多存在悲观抑郁、盲目自信等不良心理状态;②根据患者心理状态给予健康宣教、心理护理等护理措施,可有效改善老年高血压患者的疗效、心理状态.结论 老年高血压患者多存在不良心理状态,给予针对性护理可有效缓解其不良情绪,改善疗效.

    作者:魏南 刊期: 2016年第20期

  • 心脏神经官能症患者的综合护理效果分析

    目的 观察综合护理对心脏神经官能症患者的效果.方法 共选择92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2组,每组46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及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再予综合护理措施进行干预,观察时间为4周.结果 观察组显效24例,有效18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为91.30%;对照组显效17例,有效16例,无效13例,总有效率为71.74%;两组比较,观察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综合护理可有效提高心脏神经官能症患者的效果,值得推广.

    作者:刘爽 刊期: 2016年第20期

  • 运动平板试验对青年冠心病患者的诊断价值研究

    目的 探讨和分析运动平板试验对青年冠心病患者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2014年6月~2016年6月我院收治的青年冠心病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50例,女50例,对所有患者进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和运动平板试验,分析患者的诊断效果.结果 青年男性患者的运动平板试验诊断的准确性(95.7%)与青年女性患者(94.3%)相比较,差异不明显(P>0.05),青年男性患者的运动平板试验诊断的特异性、敏感性(83.2%、92.8%)与青年女性患者(47.6%、59.9%)相比较,差异明显(P<0.05).结论 平板试验对青年男性冠心病患者的诊断特异性、敏感性高于青年女性冠心病患者,需要引起重视.

    作者:高敬亭 刊期: 2016年第20期

  • 红花黄色素注射液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效果

    目的 探讨红花黄色素注射液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糖尿病周围神经病41例作为观察组,再选取同期41例为对照组,对照组予以甲钴胺治疗,观察组加用红花黄色素注射液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愈率、显效率及总有效率分别为26.83%、46.34%、92.68%显著高于对照组的9.76%、24.39%、75.6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红花黄色素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效果良好,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作者:张小旭 刊期: 2016年第20期

  • 丹红注射液治疗颈性眩晕疗效观察

    目的 对比分析丹红注射液与其他药物治疗颈性眩晕的方法与疗效.方法 选取我院2014年3月~2016年5月收治的颈性眩晕患者42例,平均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予以盐酸氟桂嗪胶囊口服治疗,观察组丹红注射液治疗,对比两组椎动脉血流速度、血液流变学变化及综合疗效.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100%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显著优于本组治疗前及对照组同期(P<0.05).结论 丹红注射液联合治疗可全面改善患者各项血流指标及综合病情.

    作者:张昌 刊期: 2016年第20期

  • 循证护理对心力衰竭患者护理满意度的影响

    目的 研究对于心力衰竭患者实施循证护理服务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于2014年12月~2015年12月收治的心力衰竭患者6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划分为普通组与干预组,各30例.普通组患者接受疾病常规治疗与护理服务,干预组患者接受循证护理服务,观察两组患者对护理服务满意度,总结患者生活质量评分.结果 普通组患者对临床提供的护理服务满意度为70%,干预组为90%,干预组满意度较高(P< 0.05).普通组患者对于机体健康水平、心理状态、家庭功能及机体活动能力等指标评分均较低,干预组评分均较高(P<0.05).结论 为心力衰竭患者提供循证依据支持,针对性根据疾病相关危险因素进行护理干预,大部分患者表示对循证护理服务感到满意,且生活质量评价较高.

    作者:单文玲 刊期: 2016年第20期

  • 人工心脏永久起搏器治疗缓慢型心律失常的研究进展

    现今通过人工心脏永久起搏器治疗缓慢型心律已被广泛应用,其成功率极高,能有效改善患者病情,操作程序安全性较高,有效增加其机体耐受能力,显著提高其生活质量与远期生存能力,减轻病痛带来的危害,减少患者经济负担,临床效果显著.但其仍存在问题,笔者对人工心脏永久起搏器治疗缓慢型心律失常多年探索与实践进行总结,发现其问题,提出思考,以期能完善该方法,提高其救治水平,并联合我国实际情况提出合理应对方法,使其深入民心并获得支持,进一步扩大其推行范围.

    作者:刘桂勇 刊期: 2016年第20期

  • 玉龙散外敷治疗肩周炎的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玉龙散外敷治疗肩周炎的疗效.方法 选取2014年7月~2015年8月我院收治的肩周炎患者84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使用推拿、理疗及药物等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玉龙散外敷,治疗2周后观察对比两组的疗效.结果 两组总有效率无明显差异,但治疗组的愈显率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VAS疼痛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好转,而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玉龙散外敷治疗肩周炎疗效显著,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作者:莫兴骝;张兆华;陈淑萍 刊期: 2016年第20期

  • 漫谈寒淋的辨证治疗

    淋证为常见病,属中医治疗的优势病种.传统治疗多分为六淋,即气、血、石、膏、劳、热淋.作者查阅资料,结合多年临床实践,提出寒淋的病机、治法、方药.以期引起同道们对寒淋治疗的重视.

    作者:李灵雨;刘玉娟;闫宏胜;吴铁 刊期: 2016年第20期

  • 中老年心脑血管疾病的预防及护理体会

    目的 探究在中老年心脑血管疾病的预防方法及其护理中的注意事项,总结临床经验.方法 选取我院2013年1月~2016年1月收治的中老年心脑血管疾病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健康教育,观察并比较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 观察组心脑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为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7.5%;观察组满意率为92.5%高于对照组的7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老年心脑血管疾病的预防主要在于帮助患者掌握更多的健康知识,在护理的过程中,应该耐心对患者进行指导,以期减少心脑血管危险事件的发生,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杜美霖 刊期: 2016年第20期

  • 康复护理对冠心病合并糖尿病冠脉搭桥患者术后恢复效果研究

    目的 探究康复护理对冠心病并糖尿病冠脉搭桥患者术后恢复效果.方法 回顾性选取.2015年7月~2016年7月收治的冠心病并糖尿病冠脉搭桥患者120例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将其分为对照组50例、研究组70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研究组行康复护理,观察两组心理状态评分及并发症情况.结果 研究组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康复护理应用于冠心病并糖尿病冠脉搭桥患者能有效提高患者术后恢复.

    作者:李珊珊 刊期: 2016年第20期

  • 活血通脑汤加减治疗缺血性中风急性期的疗效观察

    目的 研究活血通脑汤加减治疗缺血性中风急性期的疗效.方法 选取我院2013年6月~2016年2月收治的缺血性中风患者5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将其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25例.对照组患者进行西医治疗,实验组患者在西医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中药活血通脑汤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及神经功能的恢复情况.结果 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6%,高于对照组的68%;实验组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实验组患者神经功能的恢复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中医血通脑汤治疗效果较好,不仅降低了不良反应发生率,促进了神经功能的恢复,更加提高了患者的生存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张亚丽 刊期: 2016年第20期

  • 探讨胃食管反流病患者采用中医内科治疗手段的治疗

    目的 探讨中医内科治疗手段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5年12月~2016年2同在我院收治的胃食管反流病患者100例,按照住院顺序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50例,实验组用中医内科手段治疗,对照组用西医治疗手段治疗,对比两组的疗效.结果 治疗后,实验组患者治疗的有效率96.0%优于对照组84.0%,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通过中医内科的治疗手段来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疗效良好,有效率提升很明显,应进行临床推广.

    作者:李新民 刊期: 2016年第20期

  • 急性盆腔炎中医护理效果分析

    目的 在急性盆腔炎患者的护理工作中应用中医护理干预,并对其应用效果进行分析.方法 采取自愿参与原则选取我院2014年2月~2016年2月所收治的急性盆腔炎患者44例,将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各22例.在进行两组患者护理过程时均应用常规护理干预,在进行实验组患者护理过程时增加应用中医护理干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经不同护理干预后的护理效果.结果 经对应性护理干预后,实验组患者的护理总有效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急性盆腔炎患者的护理工作中应用中医护理干预的护理效果较为显著,具有临床推广意义.

    作者:郑菲菲;娄海静 刊期: 2016年第20期

  • 血NT-proBNP、cTnT、hs-CRP联合检测在慢性心衰患者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 研究探讨血NT-proBNP、cTnT、hs-CRP联合检测在慢性心表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4~2015年我院收治的慢性心表患者100例作为实验组,另外选取100名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检测两组的NT-proBNP、cTnT、hs-CRP水平,并进行比较.结果 实验组患者的NT-proBNP、cTnT、hs-CRP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实验组患者的NT-proBNP、hs-CRP水平明显低于治疗前,但cTnT水平没有明显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慢性心衰患者的NT-proBNP、cTnT、hs-CRP水平显著升高,三者联合检测有利于疾病的诊断.

    作者:张凯明 刊期: 2016年第20期

  • 血液病化疗患者整体护理对其心理及依从性的影响

    目的 研究和探讨整体护理对血液病化疗患者在心理以及治疗依从性方面的临床影响情况.方法 选取2014年01月~2016年01月我院收治的血液病化疗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采用整体护理干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并回顾性分析其临床护理情况.结果 观察组在心理评分、总依从率以及生活质量评分方面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血液病化疗患者进行整体护理,能够显著改善患者心理状况,提高临床依从性.

    作者:畅晓丹 刊期: 2016年第20期

  • 急性心肌梗死应用中西医结合疗法的效果

    目的 分析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效果及体会.方法 选取我院近两年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97例,随机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采用西医治疗,观察组则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结果 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效果显著,安全性高,值得推广.

    作者:孙野 刊期: 2016年第20期

  • 冠心丹参滴丸治疗QTc间期延长的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冠心丹参滴丸治疗因长期服用抗精神病药物导致QTc间期延长的疗效.方法 回顾分析我院2016年4月~10月长期服用抗精神病药物引起QTc间期延长的患者40例,在不改变原精神科药物治疗方案的情况下,给予冠心丹参滴丸治疗8周,之后观察QT-c临床变化情况.结果 80%的QTc间期延长患者病情得到改善.结论 冠心丹参滴丸对抗精神病药物引起QTc间期延长具有一定治疗作用(但因试验样本不足,无法进行对照或者双盲等研究),有必要进一步开展多中心、大样本的临床研究.

    作者:王炳勇;宋彦;何英魁;李杰;张德华;姚子英 刊期: 2016年第20期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

主管: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

主办: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