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冠心丹参滴丸治疗QTc间期延长的疗效观察

王炳勇;宋彦;何英魁;李杰;张德华;姚子英

关键词:冠心丹参滴丸, QTc间期延长, 疗效
摘要:目的 观察冠心丹参滴丸治疗因长期服用抗精神病药物导致QTc间期延长的疗效.方法 回顾分析我院2016年4月~10月长期服用抗精神病药物引起QTc间期延长的患者40例,在不改变原精神科药物治疗方案的情况下,给予冠心丹参滴丸治疗8周,之后观察QT-c临床变化情况.结果 80%的QTc间期延长患者病情得到改善.结论 冠心丹参滴丸对抗精神病药物引起QTc间期延长具有一定治疗作用(但因试验样本不足,无法进行对照或者双盲等研究),有必要进一步开展多中心、大样本的临床研究.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相关文献
  • 脑梗塞合并高血脂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效果观察

    目的 观察中西医结合疗法对脑梗塞合并高血脂患者的疗效.方法 选取2015年3月~2015年12月我院收治的脑梗塞合并高血脂患者73例作为研究对象,分为研究组(38例)和对照组(35例),对照组为西医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取中医治疗.比较疗效.结果 研究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4.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西医结合疗法对于脑梗塞合并高血脂患者的疗效更好.

    作者:谭明福 刊期: 2016年第20期

  • MSCT血管成像在肺动脉吊带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 总结肺动脉吊带(pulmonary artery sling,PAS)的MSCT血管成像特点,探讨该检查对PAS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2012年7月~2015年12月收治的PAS患儿11例,所有惠儿均行DR平片及CT检查.结果 本组患儿临床表现为呼吸急促,咳嗽及间断发热;DR表现为两肺血增重,两肺斑片影及心影增大;MSC血管成像显示主肺动脉扩张,左肺动脉起自右肺动脉,沿左主支气管后壁向后外侧延伸.结论 MSCT血管成像可直观、准确的显示心外大血管的形态及气管受压程度,对本病的临床诊断起着重要的作用.

    作者:聂磊;郑彬 刊期: 2016年第20期

  • 尿激酶治疗急性心肌梗塞的疗效观察

    目的 探析尿激酶治疗急性心肌梗塞的疗效.方法 选取本院收治的急性心肌梗塞患者7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试验组和参照组,各35例.参照组应用常规方式进行治疗,试验组在此基础上,应用尿激酶进行溶栓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结果 试验组的总有效率为97.14%,参照组的总有效率为80.00%,试验组的疗效显著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尿激酶对急性心肌梗塞患者进行溶栓治疗,疗效显著,值得在临床上应用推广.

    作者:姚蕾 刊期: 2016年第20期

  • 中药大黄饮片炮制前后物质基础变化规律研究

    目的 研究大黄饮片炮制前后物质基础变化规律.方法 应用仪器与分光光度计对中药大黄饮片进行炮制研究.结果 不同大黄及其炮制产品的鞣质质量分数和结合蒽醌质量分数检测结果不同,不同大黄及其炮制产品的干燥失质量和浸出物含量水平比较也不相同.结论 针对生大黄及其炮制加工产品在炮制处理前后的物质基础变化规律实施实验室检测,能够获取科学准确的检测数据结果,为相关临床实务人员创造工作支持条件.

    作者:梁玉红 刊期: 2016年第20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性胃病的效果

    目的 观察并分析中西医结合治疗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性胃病的疗效.方法 选取2014年11月~2015年11月我院收治的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性胃病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予以莫西沙星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予以益气养阴活血汤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疗效.结果 观察组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西医结合治疗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性胃病的疗效较单一予以西药治疗显著,且性价比较高,值得临床稚广.

    作者:张秋霞 刊期: 2016年第20期

  • 扶正解毒汤与放疗用于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治疗中的效果

    目的 分析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治疗中应用扶正解毒汤与放疗的效果.方法 随机选择2015年1月~2015年12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2组,对照组利用单纯放疗方法进行治疗,观察组利用扶正解毒汤与放疗联合治疗,比较两组效果.结果 观察组治疗有效率、毒副反应发生率为80%、6.67%,对照组为56.67%、23.33%.结论 扶正解毒汤与放疗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能够提高疗效,减少毒副反应,值得推广.

    作者:王相 刊期: 2016年第20期

  • 漫谈寒淋的辨证治疗

    淋证为常见病,属中医治疗的优势病种.传统治疗多分为六淋,即气、血、石、膏、劳、热淋.作者查阅资料,结合多年临床实践,提出寒淋的病机、治法、方药.以期引起同道们对寒淋治疗的重视.

    作者:李灵雨;刘玉娟;闫宏胜;吴铁 刊期: 2016年第20期

  • 分析中西医结合治疗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的疗效

    目的 探索中西医结合治疗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的疗效.方法 选取2014年8月~2015年8月我院收治的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患者24例作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进行中西医结合治疗,观察其疗效并比较治疗前后患者的动脉血氧饱和度.结果 经过治疗,24例患者中,痊愈18例,好转4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1.67%.患者治疗后的动脉血氧饱和度(84.98±6.54)%明显比治疗前(62.73±4.47)%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患者进行中西医结合治疗具有良好疗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成伟 刊期: 2016年第20期

  • 神经内科偏瘫患者综合性康复治疗的效果观察

    目的 探究综合护理康复治疗对于神经内科偏瘫患者的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神经内科收治的偏瘫患者136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综合性康复治疗,对照组采用单纯的常规药物治疗,对比两组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简易智能量表评分(MMSE)评价认知功能和FAM(器质性症状量表)评价总体运动功能以及患者治疗后的有效率.结果 观察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较对照组轻,观察组患者认知功能和肢体运动功能明显优于对照组;观察组治疗有效率95.58%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有效率82.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综合性康复治疗对于神经内科偏瘫患者的效果比较理想,可以提高临床治疗有效率,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其疗效值得推广与应用.

    作者:陈永莲 刊期: 2016年第20期

  • 针灸治疗高脂血症的效果分析

    目的 研究针灸治疗高脂血症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月我第一、第二干休所的高脂血症患者8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40例.对照组实施辛伐他汀治疗,观察组采用针灸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血脂指标.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血脂指标较对照组更胜一筹(P<0.05).结论 高脂血症患者进行针灸治疗可有效降低患者的血脂水平,效果佳.

    作者:李光华 刊期: 2016年第20期

  • 胺碘酮联合倍他乐克治疗室性心律失常的疗效及安全性研究

    目的 研究对比胺碘酮联合倍他乐克治疗室性心律失常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在我院接受治疗的室性心律失常的患者82例,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给予胺碘酮治疗,治疗组采用胺碘酮联合倍他乐克进行治疗,观察两组的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组患者在治疗后的总有效率97.5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85.36%,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和对照组患者的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胺碘酮联合倍他乐克治疗室性心律失常具有比较明显的效果,且不良反应的发生较少,安全性较好,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刘海燕 刊期: 2016年第20期

  • 探究临床药学干预对高脂血症患者依从性和疗效的影响

    目的 分析临床药学干预后对高脂血症患者依从性和疗效的影响.方法 选取在我院收治的高脂血症患者100例,采用随机分组方式分为对照组(仅常规进行发药,不实施临床药学干预)和观察组(常规发药的基础上实施临床药学干预),各50例.研究来两组患者在干预后用药依从性和血脂的变化.结果 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用药总依从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的空腹血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2.85±0.54)mmol/L、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1.08±0.19)mmol/L、甘油三酯(1.72±0.46) mmol/L、血清总胆固醇(4.12±0.69) mmol/L,各指标较之前明显降低,且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临床药学干预有益于提高高脂血症患者用药的依从性,以及有效的控制血脂在适当水平.

    作者:孙兰珍 刊期: 2016年第20期

  • 护理干预联合运动疗法对血液透析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研究

    目的 研究护理干预联合运动疗法对血液透析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血液透析患者66例的临床资料,按护理方法将其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干预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结合运动疗法,对照组实行基础护理,观察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结果 干预组患者的生活质量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血液透析患者实行护理干预和运动疗法后,可以明显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赵慧剑 刊期: 2016年第20期

  • 观察中药蝉龙止嗽散对急性气管、支气管炎的疗效

    目的 观察蝉龙止嗽散对急性气管、支气管炎的疗效.方法 选择2015年8月~2016年4月我院收治的急性气管、支气管炎患者102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西药干预组与中药干预组,各51例.西药组采用阿莫西林胶囊直列;中药干预组选用蝉龙止嗽散作为治疗用药.对比两组患者的疗效.结果 中药干预组总有效率明显优于西药干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确定基础方的基础上,结合患者证型行准确辨证,实施加减,是该方获得较满意疗效的关键.

    作者:纪耀雨 刊期: 2016年第20期

  • 血NT-proBNP、cTnT、hs-CRP联合检测在慢性心衰患者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 研究探讨血NT-proBNP、cTnT、hs-CRP联合检测在慢性心表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4~2015年我院收治的慢性心表患者100例作为实验组,另外选取100名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检测两组的NT-proBNP、cTnT、hs-CRP水平,并进行比较.结果 实验组患者的NT-proBNP、cTnT、hs-CRP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实验组患者的NT-proBNP、hs-CRP水平明显低于治疗前,但cTnT水平没有明显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慢性心衰患者的NT-proBNP、cTnT、hs-CRP水平显著升高,三者联合检测有利于疾病的诊断.

    作者:张凯明 刊期: 2016年第20期

  • 中医特色护理技术在骨科治疗中的应用研究

    目的 探讨中医特色护理技术在骨科治疗中的应用.方法 选取近两年我院骨科收治的骨折患者80例,根据护理方式的差异分为中医组(中医护理+传统护理)与传统组(传统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护理效果.结果 护理干预后,中医组的临床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护理前的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VAS评分皆明显下降,且中医组患者的VAS评分明显低于传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将中医特色护理技术应用于骨科治疗中可以明显缓解患者的疼痛感,提高疗效.

    作者:张鑫 刊期: 2016年第20期

  • 急性左心衰竭为主要表现的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研究

    目的 探讨以急性左心衰竭为主要表现的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病机制与临床特征,为该病的临床诊治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我院2014年8月~2016年4月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50例作为研究对象,遵循随机抽样原则,所有患者的临床主要表现均为急性左心衰竭,通过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临床表现特征、心功能变化情况,探讨该病的发病机制.结果 150例以急性左心衰竭为主要表现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非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52例,无痛性急性心肌梗死98例,其中,合并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85例.结论 临床主要表现为急性左心衰竭的急性心肌梗死,多为非ST段抬高型、无痛性急性心肌梗死,此外,急性左心衰竭症状的发病机制为左心室舒张功能、收缩功能受损.

    作者:米日班·阿不都热依木 刊期: 2016年第20期

  • 中医适宜技术治疗社区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疗效观察

    目的 探究中医适宜技术对老年人高血压的诊治疗效.方法 选取2013年7月~2016年7月救治老年高血压患者100例,依据患者的身体状况、基本情况平均分成实验组以及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中要使用西药疗法,实验组患者要使用中医适宜技术疗法.对两组患者治疗后的有效率做出一份表格,帮助对比收集结果.结果 在开展各自的治疗方法后,均未表示出有不良反应;但就有效率测量的结果来看,实验组患者要比对照组好.结论 通过使用中医疗法以治疗高血压这一疾病的手段有显著效果,不仅可以有效地改善病惠的血压值,重要的是这种技术的安全性非常高.

    作者:张键 刊期: 2016年第20期

  • 中老年心脑血管疾病的预防及护理体会

    目的 探究在中老年心脑血管疾病的预防方法及其护理中的注意事项,总结临床经验.方法 选取我院2013年1月~2016年1月收治的中老年心脑血管疾病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健康教育,观察并比较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 观察组心脑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为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7.5%;观察组满意率为92.5%高于对照组的7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老年心脑血管疾病的预防主要在于帮助患者掌握更多的健康知识,在护理的过程中,应该耐心对患者进行指导,以期减少心脑血管危险事件的发生,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杜美霖 刊期: 2016年第20期

  • 脑血管疾病的康复护理研究

    目的 本次主要对康复护理对脑血管疾病患者的影响进行探讨.方法 选取2014年1月~2016年2月我院确诊的脑血管疾病患者5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25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实验组行早期功能康复锻炼康复护理,对比两组患者护理效果.结果 实验组患者上下肢功能恢复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用针对性康复护理可显著提高脑血管疾病患者肢体功能恢复效果.

    作者:胡冰花 刊期: 2016年第20期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

主管: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

主办: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