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珊珊
目的 研究活血通脑汤加减治疗缺血性中风急性期的疗效.方法 选取我院2013年6月~2016年2月收治的缺血性中风患者5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将其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25例.对照组患者进行西医治疗,实验组患者在西医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中药活血通脑汤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及神经功能的恢复情况.结果 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6%,高于对照组的68%;实验组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实验组患者神经功能的恢复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中医血通脑汤治疗效果较好,不仅降低了不良反应发生率,促进了神经功能的恢复,更加提高了患者的生存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张亚丽 刊期: 2016年第20期
目的 探讨分析血清脂蛋白a水平与老年性心血管疾病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 5年1月~2016年2月我院收治的老年高血压患者、老年高脂血症、老年心肌梗塞患者各50例为研究对象,以同期前来体检的健康老年对象120例为对照组,测定四组患者血清脂蛋白a水平并对其结果进行统计学对比.结果 老年高血压组患者血清脂蛋白a水平与对照组相比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同时老年高脂血症组患者血清脂蛋白a水平与对照组相比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老年心肌梗塞组患者血清脂蛋白a水平与对照组相比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血清脂蛋白a水平与老年性高血压、高脂血症、心肌梗塞等老年性心血管疾病患者的病情发生、发展均有密切联系,同时不同类型的老年性心血管疾病患者体内血清脂蛋白a水平也各不相同,医生可以以此为标准判定患者病症类型及病情治疗情况.
作者:王利文 刊期: 2016年第20期
目的 探讨24 h动态血压监测在老年及老年前期高血压诊治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2015年10月~2016年7月我院老年高血压及老年前期高血压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老年组与老年前期组,各30例.对所有患者进行24 h动态血压监测,统计对比两组患者的不同时期血压及血压负荷状况.结果 老年组患者24 hSBP、24 hSBPL、24 hDBPL与老年前期组患者相比明显较高(P<0.05).老年组患者24 hDBP与老年前期组患者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24 h动态血压监测在老年及老年前期高血压诊治中运用效果显著,可有效了解患者血压及血压负荷状况,辅助患者的疾病诊治.
作者:赵燕霞 刊期: 2016年第20期
目的 探讨美托洛尔联合参麦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疗效.方法 选取2014年6月~2015年12月我院收治的CHF患者9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实验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美托洛尔联合参麦治疗,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疗效.结果 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及体征比较均有显著改善,但实验组改善较对照组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实验组全血黏度、纤维蛋白原、红细胞压积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美托洛尔联合参麦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能够显著改善疗效.
作者:沈洪波 刊期: 2016年第20期
目的 研究头针配合张力平衡针法治疗中风后痉挛性瘫痪的疗效.方法 选取2015年8月~2016年5月我院收治的中风后痉挛性瘫痪患者98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取样法,将其分为实验组50例和对照组48例.实验组选取头针配合张力平衡针法治疗,而对照组则进行常规针刺法,28天后复评肌痉挛状态.结果 治疗后,两组患者肌张力以及肌痉挛状态都比治疗前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总有效率为88%显著优于对照组的64.5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头针配合张力平衡针法治疗中风后痉挛性瘫痪患者具有较好疗效,对改善患者肌张力以及肌痉挛状态有着良好效果.
作者:张海燕;严玲;满慧静;宋宏颖;杨清然 刊期: 2016年第20期
目的 探讨临床路径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2015年4月~2016年2月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9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临床护理路径,对比两组的并发症(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发生率、死亡率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死亡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临床护理路径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护理,可有效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值得推广.
作者:孔庆梅 刊期: 2016年第20期
目的 分析心血管内科急性心绞痛患者治疗的疗效.方法 选取我院心血管内科自2015年3月~2016年3月所收治的急性心绞痛患者48例,将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24例.在两组患者的治疗过程中均应用常规方法治疗,在观察组患者的治疗过程中增加氯吡格雷治疗,将其行不同疗法治疗后的疗效进行对此分析.结果 经对应性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心血管内科急性心绞痛患者应用常规治疗加氯吡格雷治疗的疗效较为显著,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作者:王雪飞 刊期: 2016年第20期
目的 中医方剂治疗水肿的疗效观察.方法 选取2014年1月~2016年2月于我院就诊的各类水肿患者96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参考组.各48例,所有患者均运用常规基础治疗方法,而在该基础上,研究组联合中医方剂进行治疗,统计各组的治疗情况,计算治疗有效率,展开组间对比.结果 根据整体治疗情况对比可知,研究组总体治疗有效率为93.75%;参考组总体治疗有效率为79.17%,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同比一般常规基础治疗,将基础治疗方法与中医方剂进行联合,可以有效提升对各类水肿患者的疗效,具有临床推广意义.
作者:王洪云 刊期: 2016年第20期
目的 研究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剖宫产手术的麻醉方法及效果.方法 随机抽取我院自2015年1月~2016年1月的接收的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剖宫产手术孕妇120例,随机分为甲、乙两组,每组60例.甲组采用腰硬联合麻醉;乙组采用硬膜外麻醉.比较两组孕妇术中血压变化、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及麻醉效果的优良率.结果 甲组孕妇术中血压变化、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明显低于乙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甲组麻醉效果的优良率明显高于乙组的麻醉效果的优良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腰硬联合麻醉是妊娠高血压综合征行剖宫产手术为理想的麻醉方法,且临床麻醉效果较为显著,值得在临床中大力应用和推广.
作者:李月 刊期: 2016年第20期
目的 研究中西医结合治疗腹部手术后胃瘫综合征的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2015年1月~2016年6月收治的术后胃瘫综合征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甲、乙两组,各50例.甲组采用中西医结合疗法进行治疗,乙组采用单纯的西医进行治疗.而后对比两组患者的总有效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甲组的总有效率为96%明显高于乙组的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甲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明显低于乙组的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西医结合治疗腹部手术后胃瘫综合征取得的疗效颇为显著,且患者无明显的不良反应发生,值得临床大力推广.
作者:任建军 刊期: 2016年第20期
目的 观察外用康复新液对淤积性皮炎溃疡的疗效.方法 选择2015年2月~2015年12月本院收治的淤积性皮炎溃疡患者76例,随机分为两组,各38例.两组均采用常规清洁创面处理,对照组应用静点红花黄色素、丹参川芎嗪注射液,口服脉血康外用双氧水和生理盐水.治疗组应用静点红花黄色素、丹参川芎嗪注射液,口服脉血康外用双氧水和生理盐水及康复新液,治疗3周后将疗效结果进行观察及对比分析.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11%、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6.16%,治疗组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结论 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外用康复新液治疗淤积性皮炎溃疡方面,其促进溃疡愈合效果明显,疗效确切.
作者:王东兴;于鑫鑫;陈文阁 刊期: 2016年第20期
目的 分析中老年心脑血管疾病的急诊与治疗方法,为临床急诊与治疗工作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2015年8月~2016年4月我院收治的心脑血管疾病患者46例作为研究对象,积极采取急诊处理与治疗,分析后结果.结果 46例患者中,显效23例,有效19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为91.30%.结论 针对中老年心脑血管疾病患者需要积极做好急诊与治疗,积极合理采取急诊与治疗措施,降低死亡率.
作者:顾俊文;阿迪力·阿不都热合曼 刊期: 2016年第20期
目的 研究探讨慢性心力衰竭的系统化护理方法,总结归纳进行临床推广.方法 选取我院慢性心力衰竭患者45例,随机分成对照组(22例)和治疗组(23例).两组患者均采取相同的治疗方案,对照组采取一般常规护理干预内容.实验组在对照组一般护理内容的基础上加用专科护理、预见性护理、心理护理及运动康复护理等内容.结果 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前6 min步行试验平均距离无显著差别(P>0.05);护理干预后实验组6 min步行试验平均距离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 我科采取的系统化护理干预内容全面细致、效果确切,不但促进了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康复,也有效提高了心内科的临床护理水平,值得推广与应用.
作者:张云 刊期: 2016年第20期
目的 探究银杏达莫注射液对冠心病不稳定性心绞痛的疗效及其对内皮细胞功能的作用.方法 选取2014年7月~2015年7月我院收治的冠心病患者40例为研究对象,观察所有患者治疗前后不稳定性心绞痛的改善情况以及对内皮细胞功能(von Willebrand因子、内皮素、一氧化氮)的影响.结果 所有患者治疗后的心绞痛评分低于治疗前,几组指标之间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冠心病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予以银杏达莫治疗,改善其基本临床症状,保护内皮细胞功能,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张超 刊期: 2016年第20期
目的 探讨中医内科治疗手段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5年12月~2016年2同在我院收治的胃食管反流病患者100例,按照住院顺序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50例,实验组用中医内科手段治疗,对照组用西医治疗手段治疗,对比两组的疗效.结果 治疗后,实验组患者治疗的有效率96.0%优于对照组84.0%,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通过中医内科的治疗手段来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疗效良好,有效率提升很明显,应进行临床推广.
作者:李新民 刊期: 2016年第20期
目的 本次主要对老年心肌梗死患者临床恢复期护理效果进行分析.方法 选取2012年3月~2015年3月我院收治并已确诊的老年心肌梗死恢复期患者45例为研究对象,对其采取临床护理干预措施,并对护理前后患者对健康知识知晓的程度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护理后,患者疾病认知度、护理满意度以及躯体活动受限度均明显高于干预前,两组数据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老年心肌梗死患者临床恢复期给予针对性且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能够提高患者治疗的信心与对健康知识的了解,指导其养成合理科学的生活方式,进而提高生活质量.
作者:吴慧娟 刊期: 2016年第20期
目的 探讨缬沙坦联合硝苯地平控释片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疗效,观察它在临床应用中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3年3月~2015年7月我院收治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对照组仅给予缬沙坦治疗,观察组给予缬沙坦联合硝苯地平控释片治疗.结果 在两组患者疗程结束6周之后,观察组血压的降低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将缬沙坦联合硝苯地平控释片应用于原发性高血压病的治疗中,不仅有利于其治疗效果的提升,对于靶器官的保护也具有积极的作用,值得在临床应用中推广.
作者:武晓菊;林飞 刊期: 2016年第20期
目的 探讨双源CT血管造影在颅内动脉瘤诊断中的应用及评价.方法 选取2014年10月~2015年10月我院收治的疑似颅内动脉瘤患者14例,对其应用CTA (CT-血管造影术)诊断,判断其诊断效果,并给出评价.结果 与DSA(数字减影血管造影)相比,CTA检查,在诊断符合率方面为100%;经手术所见结果表明,CTA检查结果符合率为100%,14例中死亡1例、瘫痪2例、失语1例,病死率为7.14%、功能障碍比例为21.43%,其他患者获得痊愈.结论 双源CT血管造影在颅内动脉瘤诊断方面,速度快、效果显著,安全可靠,因此,可以进一步在临床推广与应用.
作者:潘浩云 刊期: 2016年第20期
目的 研究在护理小儿泌尿外科围手术期惠儿中实行中西医结合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5年3月~2016年3月收治的泌尿外科围术期患儿66例,随机分为两组,各33例.参照组予以我院常规护理,实验组予以有效、综合的护理干预措施,对比两组患儿经不同护理干预后的效果.结果 实验组术后护理满意度96.96%、术后1天焦虑评分(46.31±3.27)、术前1天焦虑评分(54.28±4.21)均显著优于参照组护理满意度72.72%、术后1天焦虑评分(54.67±3.19)、术前1天焦虑评分(65.29±3.6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将有效护理干预应用在小儿泌尿外科围手术期患儿中具有显著效果,可以缓解患儿焦虑情绪,提升患儿与家属的满意度,改善临床护理依从性.
作者:赵胜男 刊期: 2016年第20期
目的 分析家庭中心护理干预对小儿先天性心脏病术后康复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5年2月~2016年6月收治的先天性心脏病患儿69例的临床资料,将其分为对照组34例、观察组35例,前者行常规护理,后者行家庭中心护理,观察比较两组术后康复效果及并发症情况.结果 对照组住院时间较观察组长,其生理机能、精神状态评分较观察组评分低(P< 0.05);对照组并发症率20.58%高于观察组的8.57%(P<0.05).结论 家庭中心护理可有效促进先天心脏病患儿术后恢复,提高生存质量,减少并发症.
作者:张小沛 刊期: 2016年第2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