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双源CT血管造影在颅内动脉瘤诊断中的应用及评价研究

潘浩云

关键词:双源CT, 血管造影, 颅内动脉瘤, 诊断应用
摘要:目的 探讨双源CT血管造影在颅内动脉瘤诊断中的应用及评价.方法 选取2014年10月~2015年10月我院收治的疑似颅内动脉瘤患者14例,对其应用CTA (CT-血管造影术)诊断,判断其诊断效果,并给出评价.结果 与DSA(数字减影血管造影)相比,CTA检查,在诊断符合率方面为100%;经手术所见结果表明,CTA检查结果符合率为100%,14例中死亡1例、瘫痪2例、失语1例,病死率为7.14%、功能障碍比例为21.43%,其他患者获得痊愈.结论 双源CT血管造影在颅内动脉瘤诊断方面,速度快、效果显著,安全可靠,因此,可以进一步在临床推广与应用.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相关文献
  • 外用康复新液治疗淤积性皮炎溃疡的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外用康复新液对淤积性皮炎溃疡的疗效.方法 选择2015年2月~2015年12月本院收治的淤积性皮炎溃疡患者76例,随机分为两组,各38例.两组均采用常规清洁创面处理,对照组应用静点红花黄色素、丹参川芎嗪注射液,口服脉血康外用双氧水和生理盐水.治疗组应用静点红花黄色素、丹参川芎嗪注射液,口服脉血康外用双氧水和生理盐水及康复新液,治疗3周后将疗效结果进行观察及对比分析.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11%、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6.16%,治疗组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结论 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外用康复新液治疗淤积性皮炎溃疡方面,其促进溃疡愈合效果明显,疗效确切.

    作者:王东兴;于鑫鑫;陈文阁 刊期: 2016年第20期

  • 鼓膜穿刺术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的中西医临床护理体会

    目的 分析鼓膜穿刺术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的中西医临床护理效果.方法 选取201 5年7月~2016年7月我院收治的行鼓膜穿刺术的分泌性中耳炎患者106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各53例.对两组均实施西医常规护理,对实验组再实施中医临床护理,分析两组护理满意度.结果 实验组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分别为94.34%,75.47%,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西医临床护理是分泌性中耳炎患者行鼓膜穿刺术治疗期间的佳护理方法,该方法能够促进患者快速康复,而且还能提高满意度,应用价值极高.

    作者:陈倩倩 刊期: 2016年第20期

  • 中医方剂治疗水肿的疗效观察

    目的 中医方剂治疗水肿的疗效观察.方法 选取2014年1月~2016年2月于我院就诊的各类水肿患者96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参考组.各48例,所有患者均运用常规基础治疗方法,而在该基础上,研究组联合中医方剂进行治疗,统计各组的治疗情况,计算治疗有效率,展开组间对比.结果 根据整体治疗情况对比可知,研究组总体治疗有效率为93.75%;参考组总体治疗有效率为79.17%,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同比一般常规基础治疗,将基础治疗方法与中医方剂进行联合,可以有效提升对各类水肿患者的疗效,具有临床推广意义.

    作者:王洪云 刊期: 2016年第20期

  • 补阳还五汤防治心血管病研究进展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临床研究者也在心血管治疗上做出了很大的努力,力争药物从根本上降低引起心血管疾病发生的概率,在临床工作者的研究下,发现补阳还五汤在防治心血管疾病中占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首先介绍的是补阳还五汤的基本成分及作用,其次讲述了补阳还五汤在临床疾病上所起的作用.

    作者:陈玥璇;张志明;雍文兴 刊期: 2016年第20期

  • 急性左心衰竭为主要表现的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研究

    目的 探讨以急性左心衰竭为主要表现的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病机制与临床特征,为该病的临床诊治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我院2014年8月~2016年4月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50例作为研究对象,遵循随机抽样原则,所有患者的临床主要表现均为急性左心衰竭,通过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临床表现特征、心功能变化情况,探讨该病的发病机制.结果 150例以急性左心衰竭为主要表现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非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52例,无痛性急性心肌梗死98例,其中,合并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85例.结论 临床主要表现为急性左心衰竭的急性心肌梗死,多为非ST段抬高型、无痛性急性心肌梗死,此外,急性左心衰竭症状的发病机制为左心室舒张功能、收缩功能受损.

    作者:米日班·阿不都热依木 刊期: 2016年第20期

  • 延续性护理干预在脑卒中患者中的应用及效果评价

    目的 分析探讨给予脑卒中患者延续性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5年6月~2016年6月我院收治的脑卒中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实验组,各30例.其中观察组使用常规护理方法进行干预,实验组则在观察组的基础上使用延续性护理干预,观察两组的临床护理效果.结果 应用连续性护理进行干预后,实验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0%,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53%,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对护理满意度为87%,观察组对护理满意度为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脑卒中患者给予延续性护理干预,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能提高患者日常生活的能力,增强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明显降低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在临床治疗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作者:周宇光;徐伟华;伍艳玲 刊期: 2016年第20期

  • 急性盆腔炎中医护理效果分析

    目的 在急性盆腔炎患者的护理工作中应用中医护理干预,并对其应用效果进行分析.方法 采取自愿参与原则选取我院2014年2月~2016年2月所收治的急性盆腔炎患者44例,将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各22例.在进行两组患者护理过程时均应用常规护理干预,在进行实验组患者护理过程时增加应用中医护理干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经不同护理干预后的护理效果.结果 经对应性护理干预后,实验组患者的护理总有效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急性盆腔炎患者的护理工作中应用中医护理干预的护理效果较为显著,具有临床推广意义.

    作者:郑菲菲;娄海静 刊期: 2016年第20期

  • 康复护理对冠心病合并糖尿病冠脉搭桥患者术后恢复效果研究

    目的 探究康复护理对冠心病并糖尿病冠脉搭桥患者术后恢复效果.方法 回顾性选取.2015年7月~2016年7月收治的冠心病并糖尿病冠脉搭桥患者120例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将其分为对照组50例、研究组70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研究组行康复护理,观察两组心理状态评分及并发症情况.结果 研究组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康复护理应用于冠心病并糖尿病冠脉搭桥患者能有效提高患者术后恢复.

    作者:李珊珊 刊期: 2016年第20期

  • 探究临床药学干预对高脂血症患者依从性和疗效的影响

    目的 分析临床药学干预后对高脂血症患者依从性和疗效的影响.方法 选取在我院收治的高脂血症患者100例,采用随机分组方式分为对照组(仅常规进行发药,不实施临床药学干预)和观察组(常规发药的基础上实施临床药学干预),各50例.研究来两组患者在干预后用药依从性和血脂的变化.结果 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用药总依从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的空腹血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2.85±0.54)mmol/L、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1.08±0.19)mmol/L、甘油三酯(1.72±0.46) mmol/L、血清总胆固醇(4.12±0.69) mmol/L,各指标较之前明显降低,且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临床药学干预有益于提高高脂血症患者用药的依从性,以及有效的控制血脂在适当水平.

    作者:孙兰珍 刊期: 2016年第20期

  • 慢性心力衰竭的系统化护理体会

    目的 研究探讨慢性心力衰竭的系统化护理方法,总结归纳进行临床推广.方法 选取我院慢性心力衰竭患者45例,随机分成对照组(22例)和治疗组(23例).两组患者均采取相同的治疗方案,对照组采取一般常规护理干预内容.实验组在对照组一般护理内容的基础上加用专科护理、预见性护理、心理护理及运动康复护理等内容.结果 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前6 min步行试验平均距离无显著差别(P>0.05);护理干预后实验组6 min步行试验平均距离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 我科采取的系统化护理干预内容全面细致、效果确切,不但促进了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康复,也有效提高了心内科的临床护理水平,值得推广与应用.

    作者:张云 刊期: 2016年第20期

  • 清热调血汤加减治疗慢性盆腔炎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中药清热调血汤治疗慢性盆腔炎的效果.方法 对本院2015~2016年间妇科门诊慢性盆腔炎的患者,经中医辨证、四诊合参后,以清热调血汤为主方加减化裁进行治疗.结果 痊愈12例,显效9例,好转19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5.24%.结论 清热调血汤治疗慢性盆腔炎疗效显著.

    作者:刘志超 刊期: 2016年第20期

  • 人工心脏永久起搏器治疗缓慢型心律失常的研究进展

    现今通过人工心脏永久起搏器治疗缓慢型心律已被广泛应用,其成功率极高,能有效改善患者病情,操作程序安全性较高,有效增加其机体耐受能力,显著提高其生活质量与远期生存能力,减轻病痛带来的危害,减少患者经济负担,临床效果显著.但其仍存在问题,笔者对人工心脏永久起搏器治疗缓慢型心律失常多年探索与实践进行总结,发现其问题,提出思考,以期能完善该方法,提高其救治水平,并联合我国实际情况提出合理应对方法,使其深入民心并获得支持,进一步扩大其推行范围.

    作者:刘桂勇 刊期: 2016年第20期

  • 多层螺旋CT诊断冠心病的应用及可行性研究

    目的 研究总结多层螺旋CT诊断冠心病的临床价值和可行性分析.方法 选取我院内科2013年1月~2016年1月收治的冠心病患者104例为研究对象,进行多层螺旋CT扫描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将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结果作为标准评价多层螺旋CT检查结果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结果 多层螺旋CT检测冠状动脉近段的敏感度、特异性和准确性都特别高,检测冠状动脉中段的临床意义也良好,但是检测冠状动脉远段的临床意义相对较差(P<0.05).结论 多层螺旋CT检查冠心病具有一定临床价值,可以作为临床冠心病诊断和预后的一种检查方法.

    作者:张学伟 刊期: 2016年第20期

  • 盐酸贝那普利、酒石酸美托洛尔单用与联用治疗高血压疗效对比

    目的 针对单用盐酸贝那普利以及酒石酸美托洛尔以及联用分别对高血压患者起到的疗效展开分析.方法 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月我院收治的高血压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成1组、2组、3组,各20例.1组单用盐酸贝那普利治疗,2组单用酒石酸美托洛尔治疗,3组两种联用,对照分析三组患者治疗之后的血压情况.结果 经过不同的药物治疗,3组(联用组)的疗效较1、2组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临床当中对惠有高血压的患者行以酒石酸美托洛尔同盐酸贝那普利联合的治疗干预方式,疗效理想,值得广泛推广.

    作者:孟祥奎 刊期: 2016年第20期

  • MSCT血管成像在肺动脉吊带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 总结肺动脉吊带(pulmonary artery sling,PAS)的MSCT血管成像特点,探讨该检查对PAS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2012年7月~2015年12月收治的PAS患儿11例,所有惠儿均行DR平片及CT检查.结果 本组患儿临床表现为呼吸急促,咳嗽及间断发热;DR表现为两肺血增重,两肺斑片影及心影增大;MSC血管成像显示主肺动脉扩张,左肺动脉起自右肺动脉,沿左主支气管后壁向后外侧延伸.结论 MSCT血管成像可直观、准确的显示心外大血管的形态及气管受压程度,对本病的临床诊断起着重要的作用.

    作者:聂磊;郑彬 刊期: 2016年第20期

  • 脑血管疾病的康复护理研究

    目的 本次主要对康复护理对脑血管疾病患者的影响进行探讨.方法 选取2014年1月~2016年2月我院确诊的脑血管疾病患者5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25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实验组行早期功能康复锻炼康复护理,对比两组患者护理效果.结果 实验组患者上下肢功能恢复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用针对性康复护理可显著提高脑血管疾病患者肢体功能恢复效果.

    作者:胡冰花 刊期: 2016年第20期

  • 羚羊角汤加减联合缬沙坦氨氯地平片治疗高血压病肝阳上亢证的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羚羊角汤加减联合缬沙坦氨氯地平在高血压病肝阳上亢证患者中的疗效.方法 选取2015年6月~2016年7月我院收治的高血压病肝阳上亢证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缬沙坦氨氯地平片治疗,观察组联合羚羊角汤加减治疗,比较两组疗效.结果 两组治疗前舒张压、收缩压及平均脉动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舒张压、收缩压及平均脉动压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并发症发生率为8.00%与对照组的12.0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高血压病肝阳上亢证患者在缬沙坦氨氯地平基础上联合羚羊角汤加减治疗效果理想,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姚旭东;卢益中;朱春海;陈小芬;黄胜强 刊期: 2016年第20期

  • 中老年心脑血管疾病的预防及护理体会

    目的 探究在中老年心脑血管疾病的预防方法及其护理中的注意事项,总结临床经验.方法 选取我院2013年1月~2016年1月收治的中老年心脑血管疾病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健康教育,观察并比较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 观察组心脑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为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7.5%;观察组满意率为92.5%高于对照组的7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老年心脑血管疾病的预防主要在于帮助患者掌握更多的健康知识,在护理的过程中,应该耐心对患者进行指导,以期减少心脑血管危险事件的发生,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杜美霖 刊期: 2016年第20期

  • 慢性心力衰竭合并房颤者应用心理护理效果探析

    目的 探究慢性心力衰竭合并房颤者应用心理护理的效果.方法 选取来我院治疗的慢性心力衰竭合并房颤患者86例为研究对象,使用单双号将其随机分为甲乙组.给予乙组患者常规内科护理,甲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心理护理干预,对比观察两组患者护理前后抑郁自评量表及焦虑自评量表评分.结果 两组患者护理前抑郁自评量表及焦虑自评量表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甲组患者抑郁自评量表及焦虑自评量表评分明显低于乙组(P<0.05).结论 给予慢性心力衰竭合并房颤患者心理护理干预,能有效缓解患者抑郁、焦虑心理,提高生活质量.

    作者:张利侠 刊期: 2016年第20期

  • 心脑血管药物致不良反应报告分析及用药监护策略

    目的 分析心脑血管药物致不良反应的原因,提出用药监护策略.方法 选取201 2年1月~2015年12月我院上报的不良反应报告95例作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统计分析,明确发生原因,提出相应的用药监护措施.结果 心脑血管药物致不良反应的发生与患者因素及用药因素有关,加强对患者的监护及合理使用药物可有效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结论 采取合理的用药监护措施,可有效降低心脑血管药物致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提高用药安全性.

    作者:王瑛;邢海滨 刊期: 2016年第20期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

主管: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

主办: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