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110例临床疗效和安全性分析

刘波

关键词: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 中西医结合治疗, 临床疗效, 安全性
摘要:目的 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选取我院2013年7月~2016年10月收治的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11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住院的先后顺序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50例给予常规对症治疗和西药治疗,观察组60例则给予中西医结合治疗,分组治疗后随访观察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结果 观察组和对照组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91.67%和82.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应用中西医结合治疗,通过分组临床研究,标本兼治的同时安全性较高,在改善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方面有着独特的临床作用.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相关文献
  • X线平片在急腹症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 观察X线平片在急腹症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探讨其可行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急诊就诊的111例急腹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X线平片影像学及临床表现进行研究,总结其规律.结果 所有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腹痛、腹胀或呕吐表现;常见急腹症疾病具有不同的X线影像学特征表现.结论 X线平片应用于急腹症患者诊断过程中具有安全无创、简便实用、诊断准确性高的优点,只要掌握其特征性的影像学表现,其可行性强,值得在基层推广使用.

    作者:张健 刊期: 2016年第30期

  • 肾综合征出血热误诊1例

    肾综合征出血热(hemorrhagic fever with renal syndromes,HFRS)是由汉坦病毒感染、经鼠传播的自然疫源性疾病,能引起休克、出血、急性肾衰等严重临床表现,少数患者可并发胰腺炎、脑出血、垂体前叶功能减退等,给本病的诊断与治疗带来困难[1].近期我院收治1例肾综合征并发脑出血的患者,现将诊治情况报告如下.

    作者:李亚辉;孙同文;董欣 刊期: 2016年第30期

  • 浅谈试探法在《伤寒论》中的运用

    试探法是主要应用于疾病处在疑似之间,一时难以决断之时;病情复杂,病势危机的情况下的一种诊疗方法.现代医学中某些疾病如肠伤寒,疟疾等,在实验室检查、血液病诊断依据一时不足时也往往采用试探法进行诊治.早在1700多年前,我国医学大家张仲景就在其著作《伤寒杂病论》中具体运用了试探法,为后世医学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作者:王黎 刊期: 2016年第30期

  • 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室性心律失常的临床治疗

    目的 探讨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室性心律失常的临床治疗.方法 将我院2015年4月~2016年1月收录的86例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均合并室性心律失常,按照电脑随机数字滚动组合法均分为治疗A组和对照B组,对照B组43例给予常规措施进行治疗,治疗A组43例患者在对照B组的常规措施基础上采用盐酸胺碘酮治疗,观察比对临床两组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A组总疗效率为100%(43/43),对照B组的治疗总疗效率为79.07%(34/43),比对差异意义清晰(P<0.05);而治疗期间获得的治疗A组的用药反应不良发生率为4.65%(2/43)显著低于对照B组的25.58%(11/43),比对差异均可见显著统计学专业意义(P<0.05).结论 联合给予参松养心胶囊与盐酸胺碘酮治疗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室性心律失常患者效果明显,服药期间反应不良情况也较少,对此病预后具有重要的改善作用.

    作者:古丽拜克热木·阿布力克木;阿迪力江·阿布力克木 刊期: 2016年第30期

  • 心率失常治疗中小剂量胺碘酮治疗的效果初步观察评估

    目的 研究使用小剂量胺碘酮治疗老年心率失常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4年6月~2016年6月我院康复院区收治的心律失常老年患者184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给予长期小剂量的胺碘酮治疗,分析患者在用药后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分析.结果 所有患者在用药后的总体有效率为97.8%,有3例患者在用药以后出现Q-T间期明显延长并心率减慢,有3例患者持续用药6个月后出现T3,T4不同程度的下降,有2例患者出现严重的恶心呕吐,统计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4%.结论 在老年心率失常患者中长期使用胺碘酮治疗,可以收到良好的疗效,并可以有效控制不良反应的发生.

    作者:李美清 刊期: 2016年第30期

  • 脑梗死后偏瘫患者早期系统化康复治疗的观察

    目的 探讨脑梗死后偏瘫患者行早期系统化康复治疗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6年1月~12月就诊于我院的脑梗死后偏瘫患者7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行常规治疗的对照组与行早期系统化康复治疗的观察组,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结果 在有效率方面,观察组与对照组分别为91.43%和74.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给予脑梗死后偏瘫患者早期系统化康复治疗,能够显著提高患者的疗效,值得广泛开展于临床中.

    作者:冀杨威 刊期: 2016年第30期

  • 心肌梗死患者死亡相关因素的研究进展

    我国的老龄化逐渐显现,老年患者的心血管疾病也日益加剧,特别是心脏疾病呈剧增模式,如何提高心梗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成为医务工作者日益关注的焦点,医院对此引进先进的设备,提高专业人员业务水平,但是好多乡镇医院的患者由于院前延迟,到达医院时已经错过了PCI、溶栓治疗的关键时期,导致患者死亡.为此,本文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导致心梗患者死亡相关因素进行探究.

    作者:姜麟波 刊期: 2016年第30期

  • 腹股沟疝伴高血压患者的临床护理要点研究

    目的 对腹股沟疝伴高血压患者的临床护理要点进行分析.方法 选取2014年3月~2017年2月收治的腹股沟疝伴高血压患者48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两组.常规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综合组给予综合护理方法.比较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手术时间、手术全程降压药物用量;护理前和护理后患者血压水平的差异.结果 综合组患者护理满意度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综合组手术时间、手术全程降压药物用量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前两组血压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综合组血压水平改善幅度更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腹股沟疝伴高血压患者给予综合护理,可有效稳定血压,减少降压药物使用量,缩短手术时间,患者满意度高,值得推广.

    作者:孙娟娟 刊期: 2016年第30期

  • 综合护理干预在新生儿肺炎中的护理效果观察

    目的 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在新生儿肺炎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我院2015年8月至2016年8月收治的76例肺炎新生儿,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每组38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综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儿临床疗效.结果 经过治疗之后,对照组临床各项指标改善情况,比研究组明显要低,两组对比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针对新生儿肺炎,实施综合护理干预,能够显著改善患儿状况,缩短患儿住院时间.

    作者:桑汶红 刊期: 2016年第30期

  • 前列地尔对合并糖尿病的冠心病患者介入治疗中造影剂肾病的预防作用分析

    目的 研究在合并糖尿病的冠心病患者予以前列地尔治疗对预防介入治疗中造影剂肾病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自2015年11月~2016年11月收治的糖尿病合并冠心病行介入治疗的患者132例,采取随机数字表法的形式随机分为两组,为参照组(n=66)与实验组(n=66),经实行常规水化疗法预防造影剂肾病的患者作为参照组,将实行前列地尔治疗预防造影剂肾病的患者作为实验组,分析对比两组患者经不同治疗后的差异.结果 实验组患者血清肌酐、尿β2微球蛋白、血尿素氮以及生造影剂肾病发生率等对比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将前列地尔应用在合并糖尿病的冠心病介入治疗患者中效果显著,可以有效预防造影剂肾病,值得应用推广.

    作者:薛萱;屈艳玲;李学信 刊期: 2016年第30期

  • 心脏手术后患者携带各种管道的护理管理

    临床研究显示,接受心脏外科手术治疗的患者往往会面临着心肺脑等机体各个器官及功能恢复的考验,不论哪一方面出现了问题都会严重影响患者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尤其是该类患者往往需要转入ICU进行密切观察,且患者全身都插满了各种管道,如何加强患者身上这些管道的护理,对于患者的预后及尽快恢复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作者:赵冬梅;王丹 刊期: 2016年第30期

  • 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与进展性脑梗塞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 分析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与进展性脑梗塞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4年2月~2016年6月我院收治的脑梗塞患者100例作为实验组,其中完全性脑梗塞患者和进展性脑梗塞患者均分为50例,并选择5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对三组研究对象的同型半胱氨酸水平进行观察比较.结果 实验组患者的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进展性脑梗塞患者的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显著高于完全性脑梗塞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会形成动脉粥样硬化,进而导致供血动脉狭窄,侧支循环代偿障碍,加重脑梗塞症状,终形成进展性脑梗塞.

    作者:韩冰 刊期: 2016年第30期

  • 超声在冠心病颈动脉粥样斑块诊断中的价值

    目的 研究超声在冠心病颈动脉粥样斑块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2015年2月~2016年2月收治的冠心病颈动脉粥样斑块患者50例为研究对象,将其归为观察组,然后再选取同时期我院5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研究对象,归为对照组,两组均进行超声检查,对其诊断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观察组Ⅴ型、Ⅳ型、Ⅲ型例数显著多于对照组,Ⅱ型、Ⅰ型例数显著多于对照组;观察组溃疡斑、硬斑、软斑、扁平斑的发生率显著均显著低于对照组;观察组的IMT值为(1.38±0.19)mm,显著大于对照组的(0.32±0.02)mm.结论 超声在冠心病颈动脉粥样斑块诊断中的价值显著,在临床上值得广泛推广.

    作者:刘红荣 刊期: 2016年第30期

  • 浅议手术室护理安全隐患和防范措施

    随着人们对法律知识的了解和普及,患者维权意识增强.医疗护理纠纷事件逐渐增多.手术室工作具有特殊性,要求医护人员安全完成医疗护理工作.万一发生护理差错.给患者带来伤害,也会影响医院在社会声誉,给社会带来不安定因素.为避免和减少纠纷发生,我们将手术护理工作存在的安全隐患和防范措施总结如下.

    作者:兰玉凤 刊期: 2016年第30期

  • 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中氧自由基、心肌细胞凋亡和缺血再灌注性心律失常的相关性

    目的 探讨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中氧自由基、心肌细胞凋亡和缺血再灌注性心律失常的相关性.方法 制作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对比缺血期与再灌注期的心律失常发生机率、STT段改变状况、平均持续时间,分析心机丙二醛含量以及超氧化物歧化酶的活力,了解心肌细胞的凋亡情况.结果 缺血期房室传导阻滞发生率为7.8%,室性早搏发生率为15.3%,室速发生率为10.6%.再灌注之后,房室传导阻滞发生率为30.5%,室性早搏发生率为68.1%,室速发生率为32.7%,再灌注指标明显比缺血期增高.缺血期的室速的平均发作时间上升,上升至(496±104)s,再灌注之后,室颤持续时间平均为(199±23)s.与缺血组相比较,在灌注之后心机丙二醛含量增高,并且呈现逐渐递增的趋势,心肌超氧化物歧化酶活力降低,再灌注2小时后呈现下降趋势,再灌注心肌细胞凋亡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去接学再灌注心肌损伤过程中,心律失常发生机率和超氧化物歧化酶活力变化呈现负相关关系,心肌细胞凋亡变化和心机丙二醛变化呈现正相关关系.结论 心肌缺血再灌注后的心律失常与氧自由基和心肌细胞凋亡有关.

    作者:冯旭光 刊期: 2016年第30期

  • 中药泡足对高危糖尿病足的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高危糖尿病足患者采用中药材泡足治疗后的疗效,总结护理过程中的方法与经验.方法 选取我院2014年~2015年住院的高危糖尿病足患者9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45例和对照组45例,其中对照组采用的是常规护理治疗方法,而观察组则是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中药材泡足治疗.结果 观察组患者经过中药材足部浸泡治疗后,能够明显改善皮肤发凉、感觉迟钝、麻木或刺痛等症状,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中药泡足加护理干预操作方法安全、简便、有效,有利于高危糖尿病足患者的康复,提高了高危糖尿病足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邓斌 刊期: 2016年第30期

  • 无创呼吸机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的疗效

    目的 研究无创呼吸机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的疗效.方法 试验中选取2014年8月~2016年1月我院收治的68例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的患者,将全部患者随机分成研究组与对照组,均为34例;对照组在治疗中实施吸氧、营养支持、支气管舒张及抗感染等常规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再应用无创呼吸机,观察分析患者治疗效果及预后情况等.结果 全部入选患者的治疗均完成后,分析比较组间的心率、血气指标及呼吸指标的改善情况,研究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且将组间的不良反应情况及住院时间等分析比较,研究组较对照组也明显减少(P<0.05).结论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的治疗中应用无创呼吸机治疗,临床疗效显著,能够对患者的症状体征进行有效的改善,且还能将不良反应减少.

    作者:茅敏华;秦璐璐;蔡红 刊期: 2016年第30期

  • 优质护理服务在老年性脑梗死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目的 对老年性脑梗死护理中应用优质护理服务的效果进行分析.方法 选取我院2016年1月~2017年1月的脑梗死老年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各60例,其中,实验组患者进行优质护理服务,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的护理.通过一段时间的护理,分析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调查两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程度.结果 经过一段时间的护理后,实验组患者的护理有效率为95%,对照组患者的护理有效率为80%,由此可见,与对照组患者相比,实验组患者的护理有效率明显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对护理人员的满意程度为96.67%,而对照组的这项数据仅为83.33%,由此可见,实验组患者对护理人员的满意程度明显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老年脑梗死的患者来说,优质护理服务非常重要,有助于提高患者的疗效,促进患者与护理人员之间的信任,减少临床医患纠纷.

    作者:韩磊 刊期: 2016年第30期

  • 赵继福教授治疗小儿腺样体肥大临床经验

    赵继福教授运用几十年积累的临床经验,总结出了治疗小儿腺样体肥大的有效汤剂.我有幸跟随老师,受益颇深,现将赵老治疗小儿腺样体肥大的宝贵经验整理如下.1 小儿腺样体肥大的诊疗现状小儿腺样体肥大系咽扁桃体的增生.其解剖位置在鼻咽顶部与咽后壁处,表面类似桔瓣样,属于人体的淋巴组织.由于反复感染引起病理性增生而出现的一系列的临床症状,称为腺样体肥大[1].本病常见于儿童,出生后随着孩子年纪的逐渐增长而长大,2~6岁时为增殖旺盛时期, 10~12岁左右逐渐萎缩,成人基本消失.在正常的生理生长期时,大部分孩子不会出现打鼾、鼻塞等症状,但当腺样体组织出现病理性增生肥大时,可堵塞后鼻孔及咽鼓管咽口,从而引起耳鼻咽喉等多种疾病的发生[2].堵塞了上呼吸道,引起呼吸道阻塞、分泌性中耳炎及夜惊等症状,严重的影响生长发育,甚至形成腺样体面容,导致智力低下及右室心力衰竭等,给孩子及家长造成了极大的痛苦,因此受到广大医护人员及家长的高度重视.

    作者:陈希;曹亚丽 刊期: 2016年第30期

  • 糖化血红蛋白对糖尿病治疗的临床应用效果观察

    目的 探讨糖化血红蛋白对糖尿病治疗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监测分析2016年1月~12月期间我院临床收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51例与同期进行糖尿病筛查的健康者51例,检测糖化血红蛋白和清早空腹的血糖值,并统计学分析两组的测定结果.结果 经对比于健康者,2型糖尿病患者的糖化血红蛋白与空腹血糖值均明显偏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糖化血红蛋白的合成特点为不可逆性,其不会受血浆葡萄糖浓度的波动而变化,也不因机体运动和饮食结构的影响而改变,因此,糖化血红蛋白是一种准确性很高的实验室指标,对糖尿病诊断及血糖控制效果的评估监测具有重大意义.

    作者:努尔孜亚·吐尔孙;吾热古力·马木提 刊期: 2016年第30期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

主管: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

主办: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