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本刊参考文献著录格式②

关键词:其他题名信息, 出版者, 著录格式, 文献类型, 责任者, 版本项, 专著, 页码, 标志
摘要:B.专著著录格式[序号]主要责任者.题名:其他题名信息[文献类型标志].版本项.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引用页码.例如: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相关文献
  • 中西医结合配合水疗治疗中风后遗症的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中西医结合配合水疗在中风后遗症患者中的疗效.方法 选取我院80例中风后遗症患者的相关资料进行分析,根据不同治疗方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40例.对照组实施中西医结合治疗,实验组联合水疗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结果 实验组患者95%对方案疗效确切,高于对照组8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95%对疗效满意,显著高于对照组6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风后遗症患者治疗过程中采用中西医配合水疗疗效显著,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杨成鹏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急性心肌梗塞临床诊疗中循证护理的应用效果

    目的 研究急诊心肌梗塞临床诊疗中循证护理的应用效果.方法 随机选取2010年1月~2014年9月本院收治的80例急性心肌梗塞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进行临床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则依据循证护理配合方案进行护理;观察并比较两组护理效果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 采用统计学软件对比两组护理工作人员评分以及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结果显示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将循证护理应用于急性心肌梗塞的护理工作当中可显著提升护理人员的工作质量,提高护理人员的应急能力,并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值得在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护理工作中推广应用.

    作者:刘爱黎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自拟中药胸痹3号联合抗血小板药物治疗冠心病的疗效分析

    目的 探讨自拟中药胸痹3号联合抗血小板药物临床上治疗冠心病的疗效.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确诊的冠心病患者62例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进行常规治疗,观察组给予自拟中药胸痹3号联合抗血小板药物治疗,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情况.结果 数据显示,采用自拟中药胸痹3号联合抗血小板药物治疗的患者总有效率85.7%明显高于采取常规治疗患者的总有效率66.7%,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自拟中药胸痹3号联合抗血小板药物治疗冠心病具有较好的疗效,值得推荐使用.

    作者:常杏明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优质护理服务在老年性脑梗塞护理中的应用

    目的 研究分析在老年性脑梗死护理中应用优质护理服务的效果.方法 将80例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0例.其中对照组患者予以常规护理,研究组患者应用优质护理服务来实施护理.结果 研究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为90.0%,对照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为7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老年性脑梗塞患者的护理中应用优质护理服务,不仅可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同时还可使其生活质量得到显著的提高,值得应用和推广.

    作者:严霄飒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冠心病的治疗方法及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冠心病的临床治疗方法及其疗效.方法 两组患者均给予酸酯类、他汀类等常规药物进行治疗,对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给予患者倍他乐克联合万爽力进行治疗.结果 观察组患者疗效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对于冠心病疾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患者倍他乐克联合万爽力进行治疗,能够显著的提高疗效,确保临床治疗的安全性,实现患者疾病的康复.

    作者:朱利国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炙甘草汤加减治疗不同中医症候心肌炎的疗效观察

    目的 探究灸甘草汤加减治疗中医症候心肌炎的疗效.方法 选取自我院2013年~2014年收治的心肌炎患者45例,根据中医辨证法进行分型为:邪气侵袭组21例,气阴两虚组15例和心气虚弱组9例,采用中医辨证论作为指导,对其进行炙甘草汤加减治疗.对比分析三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清心肌酶谱的肌酸激酶、同工酶以及乳酸脱氢酶三项指标变化情况.结果 治疗后的肌酸激酶、同工酶以及乳酸脱氢酶比治疗前均有所改善,尤其是邪气侵袭组的各项指标的下降幅度相比较其他两组更为显著.三组患者之间的血清心肌酶指数变化较为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炙甘草汤针对心肌炎患者进行加减治疗,能够有效的改善患者的血清心肌酶状况,缓解患者表现症状,起到良好的疗效,临床上可对其进行推广使用.

    作者:王丽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心血管内科患者糖代谢异常的临床研究

    目的 研究心血管内科患者糖代谢异常的临床表现,针对该问题,对心血管疾病提供一定的治疗理论基础.方法 选择我院2012年2月~2014年2月收治的200例心血管内科患者,进行相应的糖代谢检测,在空腹的条件下对患者进行血糖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对心血管患者的糖代谢情况进行有效的分析,从而得出相关的糖代谢结论.结果 从200例诊治的心血管内科患者中,糖代谢明显受损的为80例,占总数的40%,而糖尿病患者为60例,占总数的30%.结论 在相对空腹测量患者血糖的情况来说,血糖耐性实验的诊断更加的准确,及时发现心血管患者的糖代谢异常,对于防治患者的的病情进一步恶化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作者:张伟华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本刊参考文献著录格式①

    A.期刊中的析出文献著录格式[序号]文章作者姓名,文献题目[文献类型标志].期刊名,其他题名信息,出版年,卷(期):起-止页码.例如:

    作者: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心血管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拔管反应的临床探讨

    目的 探讨心血管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的拔管反应.方法 选取2012年3月~2013年3月在我院进行心血管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患者72例,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6例,对照组进行直接拔管,观察组在局部麻醉的方式下进行拔管,观察两组患者心率情况及拔管反应情况.结果 观察组的拔管反应发生情况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出现拔管反应的13例患者进行相应处理(介入治疗、药物治疗、CABG)后均恢复,总有效率为100%.结论 介入治疗后进行局部麻醉后再行拔管,能够有效减少拔管反应发生情况;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能够提高恢复率,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刘勇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流行性腮腺炎的疗效研究

    目的 观察蒲地蓝消炎口服液联合利巴韦林治疗小儿流行性腮腺炎的疗效.方法 将289例流行性腮腺炎随机分为治疗组145例和对照组患儿144例.对照组给予利巴韦林静脉注射,治疗组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蒲地蓝消炎口服液,治疗1个疗程后观察两组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组的临床总有效率为93.79%显著高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75.69%,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蒲地蓝消炎口服液联合利巴韦林治疗小儿流行性腮腺炎,能够减少利巴韦林耐药性,同时提高抗病毒的功效,对治疗小儿流行性腮腺炎具有确切的疗效,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与应用.

    作者:李翠环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心力衰竭患者临床行为对心肌耗氧量及血压的影响分析

    心力衰竭(HF)是各种心脏结构或功能性疾病导致心室充盈和(或)射血功能受损,心排血量不能满足机体组织代谢需要,以肺循环和(或)体循环瘀血,器官、组织血液灌注不足为临床表现的一组综合征,主要表现为呼吸困难、体力活动受限和体液潴留.心肌细胞作为一种不可重生细胞,临床发生结构变化时难以逆转,在其治疗上已有各种规范治疗指南,因此,本文另辟蹊径从HF患者的日常临床行为上研究其对心肌耗氧量、血压等常见心血管指标的影响,以了解其基本原理,并辅助临床用药治疗,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作者:张海利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老年重症心力衰竭患者的急诊内科护理对策

    目的 探究对老年重症心力衰竭的患者在急诊内科进行护理时的对策.方法 回顾分析我院在2012年11月~2013年11月收治的44例老年重症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资料,针对资料中所反映的护理情况进行整理总结,找到合适的护理对策.结果 参加本次研究的患者经过精心的治疗及护理后,全部康复出院,再入院的患者为2例,对院方提供的护理服务的满意人数为42例,占总人数的97.67%.结论 重症心力衰竭的老年患者入院后,在急诊内科接受具有针对性的护理服务,可以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同时还在一定程度上大大的减少了死亡率,对患者的生活质量有一定的改善,推荐临床应用.

    作者:杨秀娟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门诊老年高血压病患者的临床护理体会

    目的 观察临床护理对门诊老年高血压病患者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门诊2013年7月~2014年10月收治的55例老年高血压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在给予综合对症治疗的基础上,配合护理干预包括健康教育、饮食护理、心理护理及用药指导等措施,并观察总体效果.结果 本组55例患者经治疗和临床护理干预后,显效33例,有效20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6.36%.结论 临床护理可有效提高门诊老年高血压病患者的用药依从性,进而促进高血压的有效控制,提高治疗效果.

    作者:王秀贤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盐酸替罗非班治疗冠心病的疗效分析

    目的 研究冠心病患者运用盐酸替罗非班治疗的疗效.方法 选择我院2012年4月~2014年4月诊治的160例冠心病患者,将其均分为两组,对照组80例患者实施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操作中运用低分子肝素进行治疗,观察组80例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盐酸替罗非班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疗效以及出现不良反应的几率.结果 通过对两组患者比较,观察组患者治疗的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顽固缺血状态、新近梗死以及少量出血发生率均比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冠心病患者运用盐酸替罗非班治疗的疗效显著,降低心血管事件出现不良反应的几率,而且具有安全性高、耐受性好的优势,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作者:王克志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分析胺碘酮治疗老年冠心病心律不齐的疗效

    目的 探析胺碘酮医治老年冠心病心律不齐的疗效.方法 随机抽取2012年4月~2013年3月我院收治的32例老年冠心病心律不齐患者,采取数字表方法将其分为研究组和比较组,各16例.比较组采取慢心律实施治疗,0.15 g/次,3次/d;研究组服用胺碘酮实施治疗,0.2 g/次,3次/d,心律不齐症状得到一定程度控制后,更改为0.2 g/次,2次/d,持续医治14天,症状得到明显改善后,逐渐减少药量,剂量0.15 g/次, 1次/d.结果研究组的总有效率为93.75%(15/16),比较组的总有效率为62.5%(10/16),研究组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比较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有2例患者产生不良反应,比较组有5例产生不良现象,如呕吐、恶心等.结论 胺碘酮医治老年冠心病心律不齐现象的效果良好,使用后较少发生不良反应,安全性、稳定性较高,值得在临床治疗上推广运用.

    作者:杨振华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慢性病毒性肝炎及肝硬化合并高血压患者的临床护理体会

    目的 分析临床护理在慢性病毒性肝炎及肝硬化合并高血压患者治疗中的作用,总结患者的临床护理措施.方法 选择在我院接受治疗的50例慢性病毒性肝炎及肝硬化合并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观察组,对照组在采取正常药物是采用一般的护理方式,实验组采取正常药物是采取精心的护理方式,观察两组患者的治愈情况.结果 采取精心护理可以有效降低慢性病毒性肝炎及肝硬化合并高血压患者的收缩压和舒张压.结论 对于慢性病毒性肝炎及肝硬化合并高血压患者治疗前后采取全方位精心护理,能够降低患者的血压,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促进患者的身体恢复.

    作者:王丽娟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微创穿刺与小骨孔开颅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疗效的评价

    目的 对比分析微创穿刺与小骨孔开颅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方法 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进行微创穿刺以及小骨孔开颅进行治疗,分析其疗效.结果 微创穿刺治疗方法的平均住院时间小于小骨孔开颅治疗的平均住院时间,微创穿刺治疗方法进行治疗血肿情况较小骨孔开颅治疗手段相比,效果较差.结论 微创穿刺治疗方法能够缩短住院的时间,且造成较小的创伤,但在血肿清除率方面,应用小骨孔开颅术疗效较优.

    作者:米万均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院前急救治疗措施对脑出血急救病例预后的影响

    目的 探讨院前急救治疗措施对脑出血急救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取脑出血急救患者154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84例实施了院前急救措施(观察组),70例未进行院前急救,直接行院内急救(对照组),对比预后情况.结果 观察组入院时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入院后10天,观察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较入院时显著降低,且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恢复良好率高于对照组,死亡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脑出血急救患者实施院前急救治疗,有助于减轻患者的神经功能损害,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改善预后.

    作者:王毅彬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舒适护理对心血管重症监护病室患者的临床影响

    目的 探究舒适护理对心血管重症监护病室患者的临床影响.方法 选取2014年1月~2014年10月我院收治的100例患有心血管疾病并且在重症监护室进行监护的患者.随机对其分组,实验组50例患者,采用舒适护理,对照组50例患者,采用常规基本护理,比较分析实验组和对照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 实验组心血管病患者对护理的总满意率为100%,明显大于对照组患者对护理的总满意率66%,实验组心血病患者在心血管事件以及不良情绪的发生情况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重症监护室的心血管患者采用舒适护理,可以有效的对患者的不良情绪进行缓解,提高患者对护理人员的满意度,对重症监护室的心血管患者病情改善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作者:郝建英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曲美他嗪治疗稳定性劳力型心绞痛的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稳定性劳力型心绞痛患者采用曲美他嗪治疗的疗效.方法 选取我院2013年5月~2014年5月收治的80例稳定性劳力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40例.采用硝酸酯类等常规药物治疗为对照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曲美他嗪治疗为观察组,对比两组疗效.结果 两组在治疗前,心绞痛发作次数、舌下硝酸甘油用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均有减少,但观察组减少幅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运动总做功呈显著增加,运动总时间出现延长, ST段压低在运动后大幅度减少,运动至ST段压低1 mm时间也发生延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在运动高峰心率、静息心率、率压积及收缩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期间便秘2例(5%);对照组心悸3例(7.5%),均无需停用药物.结论 稳定性劳力型心绞痛,采用曲美他嗪药物治疗,可使心绞痛发作次数减少,运动耐量提高,硝酸甘油量降低,且耐受性良好,无不良反应,有较高安全性,值得广泛推广.

    作者:李振中 刊期: 2015年第02期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

主管: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

主办: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