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娟
目的 探究人性化护理在心内科护理中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3年7月~2015年1月在我院心内科就诊的患者78例,将其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9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方式,观察组子以人性化护理方式,观察并分析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 护理后,观察组总满意度为94.9%,明显优于对照组的84.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心内科患者进行护理时,采用人性化护理方式,能够有效增强对患者的全方位服务水平,帮助患者恢复健康,缩短住院时间,其护理效果十分显著,获得了较高的满意度,值得临床护理工作中推广和应用.
作者:邢利芳 刊期: 2015年第25期
目的 研究黄连解毒汤治疗重症肛周脓肿的疗效.方法 选取2014年3月~2015年3月我院收治的重症肛周脓肿手术住院患者5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5例.对照组给予术后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服黄连解毒汤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手术前后的体温、血白细胞计数、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及血清内毒素.结果 手术3天后,观察组患者的平均体温及血白细胞计数低于对照组但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3天后观察组患者的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及血清内毒素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给予重症肛周脓肿患者术后服用黄连解毒汤疗效显著,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刘洪义 刊期: 2015年第25期
目的 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创伤性血气胸对血清C-反应蛋白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3年1月~2015年1月我院收治的创伤性血气胸患者108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中西医结合治疗)和对照组(西医治疗),各54例,对比两组患者的疗效.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胸引管留置时间和住院时间更低,治疗期间(入院第3天、第5天)血清C-反应蛋白的测定结果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西医结合治疗创伤性血气胸具有显著的效果,能够有效降低血清C-反应蛋白在血液中的含量,减少胸引管留置时间和住院时间,对创伤性血气胸患者的术后恢复有着积极的帮助,建议在临床上予以推广.
作者:李媛媛;马在启 刊期: 2015年第25期
目的 探究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在扩张型心肌病合并心力衰竭中的运用效果.方法 择取我院2012年3月~2014年6月收治的扩张型心肌病合并心力衰竭患者50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5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结果 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均优于对照组患者,且观察组患者的复发率和再住院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 在扩张型心肌病合并心力衰竭患者的护理.中,采取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可有效改善患者心理状态,降低其复发率和再住院率.
作者:张凯红 刊期: 2015年第25期
目的 了解新的医疗形势下神经内科住院患者脑血管疾病谱的变化.方法 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月在南阳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神经内科诊断为脑梗死(CI)、脑出血(CH)、蛛网膜下腔出血(SAH)、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后循环缺血(PCI)的住院病例3320例,按脑血管疾病种类分组,探讨不可变因素年龄、性别对脑血管疾病谱的影响.结果 脑梗死(CI)、脑出血(CH)、蛛网膜下腔出血(SAH)、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后循环缺血(PCI)这五种疾病分别占总病例数的50.29%、3.22%、0.3%、2.56%、43.6%;脑梗死(CI)随年龄增长比例逐渐升高,后循环缺血、短暂性脑缺血发作随年龄增长比例逐渐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男性脑梗死(CI)、脑出血(CH)比例高于女性,女性后循环缺血(PCI)比例低于男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住院患者脑血管疾病谱上后循环缺血(PCI)在青、中年人群患病率较高,且随年龄增大增长比例有逐渐下降的趋势,女性更容易患后循环缺血(PCI),男性则易患脑梗塞(CI)、脑出血(CH).
作者:韩淑辉;张文召;张钦昌;王振焕;周红平;雷云;曹栋;梁斐 刊期: 2015年第25期
目的 探讨中医护理在治疗寻常型银屑病的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4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寻常型银屑病患者46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常规护理组(对照组)与中医护理干预组(实验组),各23例.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 实验组的护理总有效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医护理对治疗寻常型银屑病具有良好效果,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贺连第;杨晓玲 刊期: 2015年第25期
目的 探讨不同部位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律失常的监测和护理效果.方法 选取2013年4月~2015年5月我院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5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简单随机化的原则将所有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监测护理方法,观察组在常规监测护理措施上采用全面监测护理措施.结果 观察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快速型心律失常发生率、缓慢型心律失常发生率及清醒时间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给予不同部位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全面、有针对性的监测护理措施具有显著的效果,能够有效降低心律失常发生率,缩短患者清醒时间.
作者:杜俊芝 刊期: 2015年第25期
目的 探究多种生化指标联合检测对高血压肾损害早期诊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高血压患者40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其中单纯性高血压患者20例作为对照组,高血压肾损害患者20例作为实验组,对这两组患者实施尿β2-微量球蛋白、血清光抑制素C、尿N-β-D-氨基葡萄糖苷酶、血清肌酐等指标检测,对比两组高血压患者相关生化指标检验结果的差异性.结果 实验组尿β2-微量球蛋白、血清光抑制素C、尿N-β-D-氨基葡萄糖苷酶、血清肌酐等指标检测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种生化指标联合检测高血压肾损害的阳性率明显优于单独生化指标检测的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多种生化指标联合检测,可以有效提高高血压肾损害患者的早期诊断率,为患者接受有效的治疗提供依据.
作者:哈伟 刊期: 2015年第25期
目的 对雾化吸入辅助中医外治法治疗小儿哮喘的护理效果进行分析观察.方法 选取2014年4月~2015年8月我院收治的哮喘患儿94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7例.两组患儿均接受相同的雾化吸入和中医外治法,观察组患儿在此基础上接受特殊护理,对照组患儿接受常规护理,对比护理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儿IgA、IgG显著优于对照组患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症状、情感等生活质量评价指标评分均高于对照组患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取积极有效的特殊护理措施可进一步提高雾化吸入辅助中医外治法治疗小儿哮喘的疗效,同时对于患儿生活质量的提高也有着积极促进作用.
作者:郭翠翠 刊期: 2015年第25期
目的 应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方式对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患者进行治疗,探究其应用疗效.方法 选取2013年6月~2014年12月我院收治的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患者66例,随机分为西医组与中西医结合治疗组,西医组给予传统的支气管哮喘西药治疗,中西医结合治疗组给予支气管哮喘西药加上中药联合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治疗疗效进行分析.结果 对比分析,在对支气管哮喘患者进行治疗的过程中,西药治疗加上中医治疗的联合方案对患者的疗效更加确切,患者的康复率比较高.结论 相对于传统西药治疗支气管哮喘,联合中药的方式更加适合,值得广泛应用.
作者:李建友 刊期: 2015年第25期
目的 探究三种药物有硝酸甘油、多巴胺、以及呋塞米,对冠心病心肌梗死患者进行联合性的药物急救治疗的疗效观察.方法 选取2015年1月~2015年5月我院收治的冠心病心肌梗死的患者9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常规组与实验组,各45例.常规组患者实施常规的急救治疗方法,实验组患者进行急救治疗是在常规治疗方法的基础之上,加上三种药物有硝酸甘油、多巴胺、以及呋塞米,进行联合性的药物急救治疗.结果 在对两组患者实施急救方法治疗后,实验组患者的急救疗效相比于常规组患者的急救疗效更加显著,急救消耗的时间、心电图检查正常恢复的时间、以及心肌梗死消失的时间都更加短,明显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三种药物有硝酸甘油、多巴胺、以及呋塞米,对冠心病心肌梗死患者进行联合性的药物急救治疗疗效非常显著,更加有利于患者疾病的恢复以及提高患者生活的质量,值得在进行推广.
作者:孙伦魁 刊期: 2015年第25期
目的 对急性肠炎患者进行中西医结合治疗的临床观察,提高急性肠炎的疗效.方法 选取我院2014年6月~2015年6月收治的急性胃肠炎患者7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5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奥美拉唑治疗,治疗组患者给奥美拉唑加中药治疗.对两组患者的疗效进行观察比较.结果 治疗组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西医的临床治疗中,应该充分结合中医药的治疗,提高疾病疗效.
作者:于中泳 刊期: 2015年第25期
目的 分析心脏超声造影在心脏占位性病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2013年6月~2015年6月我院收治的心脏占位性病变患者46例作为研究对象,对其实施超声心动图及超声造影检查,观察患者心脏占位性病变的类型、位置、形态、大小、与临近组织的关系及内部回声等.结果 患者经超声心动图检验后发现,占位性病变类型为血栓26例,肿瘤20例;心脏超声造影检查诊断结果与心动图诊断结果一致,20例肿瘤患者中,良性肿瘤15例,恶性肿瘤5例.结论 心脏超声造影检查在诊断心脏占位性病变中的诊断价值较高,能准确观察到患者病变位置、形态、大小、内部回声情况及与临近组织的关系等,为临床治疗提供有力参考.
作者:赵平 刊期: 2015年第25期
目的 探索曲美他嗪在不稳定型心绞痛治疗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2012年6月~2015年6月收治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50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采用曲美他嗪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心绞痛发作次数、持续时间、心功能指标.结果 50例患者经密切观察后表明,观察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心绞痛发作次数、持续时间、心功能指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曲美他嗪在不稳定型心绞痛治疗中疗效显著,其不仅可改善患者心功能,还可减少患者心绞痛发作次数,缩短患者心绞痛持续时间,其值得在临床推广.
作者:李克全 刊期: 2015年第25期
目的 探索老年慢性心衰患者应用运动康复护理的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3年10月~ 2015年10月收治的老年慢性心衰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用运动康复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血压、心率、射血分数.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血压、心率、射血分数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运动康复护理在老年慢性心衷患者中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作者:李颖杰 刊期: 2015年第25期
目的 探讨综合性护理对小儿肺炎合并心功能不全的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 3年5月~2014年5月收治的肺炎合并心功能不全患儿80例,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采用综合性护理,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患儿的效果.结果 经过护理后,观察组显效26例,有效11例,总有效率为92.5%,对照组显效13例,有效15例,总有效率为7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综合性护理对小儿肺炎合并心功能不全有一定的改善效果,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作者:王岩 刊期: 2015年第25期
目的 分析并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法用于治疗患者接受骨科手术后出现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疾病,对该种治疗疗效进行评估与分析.方法 选取2010年1月~2015年1月我院收治的接受骨科手术而出现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患者5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各25例.实验组患者采取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法进行治疗,对对照组采用常规西医治疗方法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治疗疗效进行评估,两组患者的病症表现、平均年龄、性别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 经过相应的治疗,两组患者疾病均有所好转,实验组组患者的病症缓减时间平均为(1.23±0.42)天,对照组患者的病症缓减时间平均为(3.07±1.12)天,实验组病症缓减时间明显小于对照组;实验组总有效率为94.6%,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3.2%.实验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法用于治疗因骨科手术后出现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疾病疗效显著,可以大程度的缩短病程,值得推广.
作者:刘秀萍;董雪;赵萍 刊期: 2015年第25期
目的 分析冠心病患者采用不同的血液检验指标疗效与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2014年5月~2015年5月我院收治的冠心病患者40例为实验组,均为住院患者,并在住院期间完成血液采集;同期选取在我院体检者40名为对照组,均空腹早晨进行抽血检验.结果 两组研究对象的红细胞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小板参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冠心病患者进行抽血检验后可发现,患者的血小板参数及红细胞情况的指标可以作为患者身体康复程度的参数,且是相对有效的指标内容,判别患者是否出现心肌受损情况,则主要检测心肌钙蛋白指标数,以上几种血液检测指标均可以对患者的病症做出准确的诊断,对患者疾病治愈具有临床价值.
作者:赵云波 刊期: 2015年第25期
目的 探索缺血性脑卒中康复护理中临床护理路径的临床应用.方法 选取我院2011年9月~2014年9月收治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康复护理.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生活质量量表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康复护理在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护理效果显著.
作者:肖玉芬 刊期: 2015年第25期
目的 分析采用ICU激发生命力护理方法用于采用心肺复苏的心血管疾病患者,探索其实际临床应用价值与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4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心血管疾病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抽样方法将其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各50例.实验组采用ICU激发脑复苏生命力护理方法,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西医护理方法,对比两组患者疗效.结果 两组患者病情均有所好转,实验组住院时间与医疗费 用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对心血管疾病采用心肺复苏治疗方法后,为防止患者出现脑损伤并发症,采用ICU激发护理方法相比较常规西医护理方法更加有效,疗效显著,值得广泛推广.
作者:赵萍;刘秀萍;董雪 刊期: 2015年第2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