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彩色多普勒超声在非高危胎儿产前心脏筛查中的应用

齐娟

关键词:彩色多普勒, 非高危胎儿, 心脏筛查
摘要:目的 探究彩色多普勒超声在非高危胎儿产前心脏筛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非高危胎儿2000例作为实验组,同时选取高危胎儿300例作为对照组,这2300例均处于孕20~ 24周,对这两组胎儿实施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并对所有胎儿进行随访,对比两组胎儿心脏筛查情况以及随访情况.结果 实验组非高危胎儿心脏畸形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高危胎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非高危胎儿产前经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其心脏畸形筛查的准确率为92.31%.结论 彩色多普勒超声在非高危胎儿产前心脏筛查中的应用价值较高,其诊断的特异度以及敏感度均较高.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相关文献
  • 综合性护理对小儿肺炎合并心功能不全的效果影响

    目的 探讨综合性护理对小儿肺炎合并心功能不全的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 3年5月~2014年5月收治的肺炎合并心功能不全患儿80例,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采用综合性护理,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患儿的效果.结果 经过护理后,观察组显效26例,有效11例,总有效率为92.5%,对照组显效13例,有效15例,总有效率为7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综合性护理对小儿肺炎合并心功能不全有一定的改善效果,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作者:王岩 刊期: 2015年第25期

  • 磷酸肌酸钠联合常规药物治疗小儿肺炎并发心力衰竭的疗效观察

    目的 对磷酸肌酸钠联合常规药物治疗小儿肺炎并发心力衰竭的疗效进行分析.方法 选取2014年10月~2015年6月我院收治的小儿肺炎并发心力衰竭患儿229例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对照组114例和试验组11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试验组在此基础上采用磷酸肌酸钠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和预后情况.结果 治疗后,试验组总有效率为93.91%,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7.1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肺功能异常率和心肌功能异常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且良好预后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磷酸肌酸钠联合常规药物治疗小儿肺炎并发心力衰竭患儿,有助于促进其心肺功能改善,疗效显著,值得临床应用与推广.

    作者:刘跃龙 刊期: 2015年第25期

  • 依那普利联合美托洛尔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疗效分析

    目的 分析依那普利联合美托洛尔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疗效.方法 选取2010年11月~2012年8月我院收治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50例,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5例,对照组采用依那普利治疗,观察组采用依那普利联合美托洛尔治疗,治疗后,比较两组患者的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指标变化.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LVEF、LVEDD、LVESD指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采用依那普利联合美托洛尔治疗,能有效改善患者LVEF、LVEDD、LVESD指标,值得临床推广及运用.

    作者:尹亚娜 刊期: 2015年第25期

  • 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在扩张型心肌病并心力衰竭中的应用

    目的 探究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在扩张型心肌病合并心力衰竭中的运用效果.方法 择取我院2012年3月~2014年6月收治的扩张型心肌病合并心力衰竭患者50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5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结果 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均优于对照组患者,且观察组患者的复发率和再住院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 在扩张型心肌病合并心力衰竭患者的护理.中,采取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可有效改善患者心理状态,降低其复发率和再住院率.

    作者:张凯红 刊期: 2015年第25期

  • 临床护理路径在缺血性脑卒中康复护理中的应用

    目的 探索缺血性脑卒中康复护理中临床护理路径的临床应用.方法 选取我院2011年9月~2014年9月收治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康复护理.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生活质量量表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康复护理在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护理效果显著.

    作者:肖玉芬 刊期: 2015年第25期

  • 瘢痕子宫妊娠高血压产妇的妊娠结局分析

    目的 分析瘢痕子宫妊娠高血压产妇的妊娠结局.方法 选取2010年1月~2015年1月我院产科收治的妊娠高血压产妇10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为有剖腹产史而再次妊娠的产妇,对照组为无剖腹产史而妊娠的产妇.对比两组妊娠结局.结果 两组产妇中的早产儿、子宫切除、新生儿窒息等异常率,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产妇的并发症,如急性肾功能衰竭、心脏衰竭、大出血等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瘢痕子宫妊娠高血压产妇的妊娠结局不佳,容易出现并发症,应在孕期给予全面护理,早期采取相对积极的干预措施,借助专业的手段改善妊娠结局.

    作者:张凤敏 刊期: 2015年第25期

  • 雾化吸入辅助中医外治法治疗小儿哮喘的护理效果观察

    目的 对雾化吸入辅助中医外治法治疗小儿哮喘的护理效果进行分析观察.方法 选取2014年4月~2015年8月我院收治的哮喘患儿94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7例.两组患儿均接受相同的雾化吸入和中医外治法,观察组患儿在此基础上接受特殊护理,对照组患儿接受常规护理,对比护理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儿IgA、IgG显著优于对照组患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症状、情感等生活质量评价指标评分均高于对照组患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取积极有效的特殊护理措施可进一步提高雾化吸入辅助中医外治法治疗小儿哮喘的疗效,同时对于患儿生活质量的提高也有着积极促进作用.

    作者:郭翠翠 刊期: 2015年第25期

  • 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慢性心力衰竭合并贫血患者的临床研究

    目的 探讨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慢性心衰合并贫血的疗效及相关表现.方法 选取我院2013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慢性心理衰竭患者合并贫血患者164例,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82例,对照组患者采取慢性心衰常规治疗方法,采取铁剂治疗贫血,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使用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疗效及临床表现.结果 观察组心功能改善情况明显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贫血好转程度大于对照组患者好转程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结合促红细胞生成素能有效改善慢性心衰竭患者的贫血状况,并且能够显著提高患者心功能,从而综合治疗慢性心衰合并贫血患者,降低患者心衰发生率和复发住院率,保证患者疗效,提高和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水平,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作者:赵雪芸;于洁 刊期: 2015年第25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荨麻疹的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荨麻疹的疗效.方法 选择我院2014年1月~2015年6月收治的慢性荨麻疹患者13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9例,对照组给予西医治疗,观察组则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自拟中药祛瘾消疹汤口服治疗,连续治疗2周为1个疗程,共治疗1个疗程.结果 经过治疗1个疗程后,观察组痊愈41例,显效14例,有效8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为91.30%;对照组痊愈24例,显效13例,有效17例,无效15例,总有效率78.26%;两组疗效比较,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荨麻疹疗效满意,值得推广.

    作者:王丽媛 刊期: 2015年第25期

  • ICU激发脑复苏生命力护理临床路径研究

    目的 分析采用ICU激发生命力护理方法用于采用心肺复苏的心血管疾病患者,探索其实际临床应用价值与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4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心血管疾病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抽样方法将其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各50例.实验组采用ICU激发脑复苏生命力护理方法,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西医护理方法,对比两组患者疗效.结果 两组患者病情均有所好转,实验组住院时间与医疗费 用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对心血管疾病采用心肺复苏治疗方法后,为防止患者出现脑损伤并发症,采用ICU激发护理方法相比较常规西医护理方法更加有效,疗效显著,值得广泛推广.

    作者:赵萍;刘秀萍;董雪 刊期: 2015年第25期

  • 心脏超声造影在心脏占位性病变诊断中的应用

    目的 分析心脏超声造影在心脏占位性病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2013年6月~2015年6月我院收治的心脏占位性病变患者46例作为研究对象,对其实施超声心动图及超声造影检查,观察患者心脏占位性病变的类型、位置、形态、大小、与临近组织的关系及内部回声等.结果 患者经超声心动图检验后发现,占位性病变类型为血栓26例,肿瘤20例;心脏超声造影检查诊断结果与心动图诊断结果一致,20例肿瘤患者中,良性肿瘤15例,恶性肿瘤5例.结论 心脏超声造影检查在诊断心脏占位性病变中的诊断价值较高,能准确观察到患者病变位置、形态、大小、内部回声情况及与临近组织的关系等,为临床治疗提供有力参考.

    作者:赵平 刊期: 2015年第25期

  • 老年慢性心衰患者应用运动康复护理的观察

    目的 探索老年慢性心衰患者应用运动康复护理的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3年10月~ 2015年10月收治的老年慢性心衰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用运动康复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血压、心率、射血分数.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血压、心率、射血分数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运动康复护理在老年慢性心衷患者中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作者:李颖杰 刊期: 2015年第25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肠炎的疗效观察

    目的 对急性肠炎患者进行中西医结合治疗的临床观察,提高急性肠炎的疗效.方法 选取我院2014年6月~2015年6月收治的急性胃肠炎患者7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5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奥美拉唑治疗,治疗组患者给奥美拉唑加中药治疗.对两组患者的疗效进行观察比较.结果 治疗组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西医的临床治疗中,应该充分结合中医药的治疗,提高疾病疗效.

    作者:于中泳 刊期: 2015年第25期

  • 自动体外除颤仪的使用和维护

    目的 探究自动体外除颤仪的使用价值及维护方法.方法 选取2014年3月至2015年3月我院收治的急救心搏骤停患者70例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回顾性分析.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5例.接受徒手心电复发、给氧等常规抢救方式治疗的患者纳为对照组,接受自动体外除颤仪治疗的患者纳为观察组,比较两组的抢救成功率.结果 观察组患者抢救成功率65.71%高于对照组患者的25.7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自动体外除颤仪在中的应用能够提高抢救率,挽救患者的生命;为保障自动体外除颤仪能在抢救中发挥积极的作用应加强日常维护、保养工作,保障其工作性能.

    作者:刘希明 刊期: 2015年第25期

  • 曲美他嗪在不稳定型心绞痛治疗中的临床价值

    目的 探索曲美他嗪在不稳定型心绞痛治疗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2012年6月~2015年6月收治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50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采用曲美他嗪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心绞痛发作次数、持续时间、心功能指标.结果 50例患者经密切观察后表明,观察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心绞痛发作次数、持续时间、心功能指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曲美他嗪在不稳定型心绞痛治疗中疗效显著,其不仅可改善患者心功能,还可减少患者心绞痛发作次数,缩短患者心绞痛持续时间,其值得在临床推广.

    作者:李克全 刊期: 2015年第25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创伤性血气胸对血清C-反应蛋白的影响

    目的 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创伤性血气胸对血清C-反应蛋白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3年1月~2015年1月我院收治的创伤性血气胸患者108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中西医结合治疗)和对照组(西医治疗),各54例,对比两组患者的疗效.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胸引管留置时间和住院时间更低,治疗期间(入院第3天、第5天)血清C-反应蛋白的测定结果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西医结合治疗创伤性血气胸具有显著的效果,能够有效降低血清C-反应蛋白在血液中的含量,减少胸引管留置时间和住院时间,对创伤性血气胸患者的术后恢复有着积极的帮助,建议在临床上予以推广.

    作者:李媛媛;马在启 刊期: 2015年第25期

  • 老年高血压患者的护理干预效果分析

    目的 探讨老年高血压患者的护理干预效果.方法 选取2014年2月~2015年2月我院收治的老年高血压患者70例作为研究对象,进行6个月的护理干预,对护理干预前后患者的高血压控制率、满意度和生活质量情况进行比较.结果 护理干预后,患者的生活质量、满意度和高血压控制率均高于护理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护理干预可以提升老年高血压患者的生活质量,控制高血压水平,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杨凤仙 刊期: 2015年第25期

  • 泌尿外科疾病合并冠心病围手术期的护理

    目的 探讨泌尿外科疾病合并冠心病围手术期的护理经验.方法 选取我院2012年3月~2013年4月收治的泌尿外科疾病合并冠心病患者5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5例,对照组泌尿外科疾病合并冠心病围的患者进行传统护理;观察组针对泌尿外科疾病合并冠心病的患者进行围手术期护理,观察并统计两组患者的平均住院天数,术后并发症情况及护理满意度评分.结果 观察组患者平均住院(13.28±2.32)天,术后并发症概率为12%,护理满意度评分为(9.28±1.48)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围手术期的护理对促进泌尿外科疾病合并冠心病患者的康复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作者:刘海华 刊期: 2015年第25期

  • 中医治疗重症肛周脓肿的疗效分析

    目的 研究黄连解毒汤治疗重症肛周脓肿的疗效.方法 选取2014年3月~2015年3月我院收治的重症肛周脓肿手术住院患者5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5例.对照组给予术后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服黄连解毒汤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手术前后的体温、血白细胞计数、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及血清内毒素.结果 手术3天后,观察组患者的平均体温及血白细胞计数低于对照组但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3天后观察组患者的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及血清内毒素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给予重症肛周脓肿患者术后服用黄连解毒汤疗效显著,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刘洪义 刊期: 2015年第25期

  • 神经内科住院患者脑血管疾病谱的变化

    目的 了解新的医疗形势下神经内科住院患者脑血管疾病谱的变化.方法 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月在南阳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神经内科诊断为脑梗死(CI)、脑出血(CH)、蛛网膜下腔出血(SAH)、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后循环缺血(PCI)的住院病例3320例,按脑血管疾病种类分组,探讨不可变因素年龄、性别对脑血管疾病谱的影响.结果 脑梗死(CI)、脑出血(CH)、蛛网膜下腔出血(SAH)、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后循环缺血(PCI)这五种疾病分别占总病例数的50.29%、3.22%、0.3%、2.56%、43.6%;脑梗死(CI)随年龄增长比例逐渐升高,后循环缺血、短暂性脑缺血发作随年龄增长比例逐渐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男性脑梗死(CI)、脑出血(CH)比例高于女性,女性后循环缺血(PCI)比例低于男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住院患者脑血管疾病谱上后循环缺血(PCI)在青、中年人群患病率较高,且随年龄增大增长比例有逐渐下降的趋势,女性更容易患后循环缺血(PCI),男性则易患脑梗塞(CI)、脑出血(CH).

    作者:韩淑辉;张文召;张钦昌;王振焕;周红平;雷云;曹栋;梁斐 刊期: 2015年第25期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

主管: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

主办: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