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垂体后叶素治疗肺结核咯血的临床治疗效果及其可行性分析

冯修国

关键词:垂体后叶素, 肺结核咯血, 临床效果
摘要:目的:分析垂体后叶素治疗肺结核咯血的临床治疗效果及其可行性。方法收集我院2012年10月~2013年10月期间诊治的肺结核咯血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分组的方式将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患者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对症处理、抗感染治疗模式,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垂体后叶素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分析对比。结果研究结果显示,两组患者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观察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垂体后叶素治疗肺结核咯血具有良好的临床治疗效果,值得在临床应用上推广。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相关文献
  • 垂体后叶素治疗肺结核咯血的临床治疗效果及其可行性分析

    目的:分析垂体后叶素治疗肺结核咯血的临床治疗效果及其可行性。方法收集我院2012年10月~2013年10月期间诊治的肺结核咯血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分组的方式将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患者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对症处理、抗感染治疗模式,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垂体后叶素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分析对比。结果研究结果显示,两组患者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观察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垂体后叶素治疗肺结核咯血具有良好的临床治疗效果,值得在临床应用上推广。

    作者:冯修国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稿约

    作者: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ISO9001:2008标准第7.5.2款在护理工作中的应用探讨

    《ISO9001:2008质量管理体系要求》(以下简称ISO 9001标准)[1],作为世界性重要的标准管理规范之一,在我国已经被企业广泛采用。我国医疗行业也有逐渐采用ISI 9001质量管理体系代替原有医疗行业规范的趋势。本文针对ISO 9001标准第7.5.2条款,分析护理工作中的特殊过程,针对这些特殊过程提出了相关控制措施,对维护质量体系的有效性、充分性和适宜性,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作者:刘素萍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老年慢性躯体疾患与抑郁心理障碍关系及护理对策

    目的:探讨老年慢性躯体疾患与抑郁心理障碍关系及护理对策的作用。方法采用自评抑郁量表为90例老年慢性躯体疾病患者作抑郁症筛选严重程度评价。结果观察组患有躯体疾病的老年患者患抑郁症发病率为42.2%,健康老年人抑郁症发病率为6.9%,患有躯体疾病的老年患者抑郁症发病率明显高于健康老年人,(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较为明显的心理障碍是老年慢性躯体疾病患者的共同点,老年慢性躯体疾病在接收综合护理干预之后,能够明显提高康复率。

    作者:刘乐娥;孙娜;孙萍萍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对医院开展新技术管理的探讨

    医院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其口碑的良好体现不仅需要服务质量的支持,还需要新技术的支撑。在医院系统和繁杂的工作环境下,医院新技术的开展中,规范化的管理制度和管理手段是必要的条件。基于此,文章从医院开展新技术管理的必要性出发,重在对医院开展新技术管理中所实施的措施进行分析和探讨。

    作者:朱江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左卡尼汀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临床体会

    目的:探究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采用左卡尼汀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10月~2013年11月收治的135例不稳定型的心绞痛患者进行治疗,随机分组,实验组72例患者选择左卡尼汀这种药物的治疗,对照组63例患者采用常规的治疗方法,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观察。结果实验组患者得到86.1%的治疗有效率,对照组患者得到74.6%的治疗有效率,具有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不稳定型的心绞痛患者给予左卡尼汀的治疗,能够使缺血心肌得到一定的改善,效果显著,不良反应少。

    作者:唐先恩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脑血管造影患者的术前术后护理

    自2009年我科脑血管病入院的患者,脑血管造影30例。其中,蛛网膜下腔出血者居多。取得明显效果。在临床工作中,应做好术前术后护理工作。资料与方法一般资料:30例均为股动脉插管进行脑血管造影。其中,男性21例,女性9例,年龄在45岁以上。成功率100%。

    作者:胡卫姣;李清玲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浅谈社区健康教育工作的方法

    社区的健康教育工作是对社区居民的健康相关行为和生活方式进行干预,涉及到个人、家庭和重点人群的身心健康,有助于他们自觉采纳有利于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的教育活动和过程;社区健康教育渗透于社区卫生服务的各项工作,为社区居民创造健康的社区环境打下了基础。

    作者:詹吉梅;钟萍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流产愈后分析

    目的:探讨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不同方案行早孕药物流产的疗效及其愈合情况对比。方法选取2011年8月~2013年8月早孕流产的妇女25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D1组,D2组,D3组。其中对照组米非司酮采用顿服,50mg/d,连续服用3d,第3次服药24h后服米索前列醇600μg,D1组,D2组,D3组在常规服用米非司酮24h后分别加服50mg、75mg、100mg,米索前列醇服用方法同对照组。比较四组方案药物流产的结果。结果对照组的流产成功率为81.44%,D1组的流产成功率为92.78%,D2组的流产成功率为98.97%,D3组的流产成功率为98.97%,D1组、D2组、D3组的流产结果明显要优于对照组,P<0.05显著差异具有统计意义,D2、D3组的流产结果要优于D1组,P<0.05显著差异具有统计意义,D2、D3组间流产结果没有显著差异性,P>0.05。结论常规服用米非司酮24h后加服50~100mg,可以有效提高流产成功率,缩短胚囊排出时间,而且没有严重的不良反应。一般认为加服75 mg米非司酮是比较适宜的。

    作者:赵红玲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小儿心脏病影像诊断技术的临床价值分析

    目的:探讨小儿心脏病影像诊断技术的临床价值。方法对我院2009年2月~2013年1月收治的小儿心脏病患儿临床治疗病例进行抽样,对100例小儿心脏病患儿进行临床诊断研究。按随机数列法将100例小儿心脏病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50例。对照组采用多层螺旋CT诊断(MSCT),观察组采用磁共振(MRI)诊断。观察两组小儿心脏病患儿的诊断准确率。结果对照组50例小儿心脏病患儿中,确诊41例(82.00%),误诊5例(10.00%),漏诊4例(8.00%),确诊率为82.00%,观察组50例小儿心脏病患儿中,确诊48例(96.00%),误诊1例(2.00%),漏诊1例(2.00%),确诊率为96.00%。两组小儿心脏病患儿确诊率具有显著差异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临床诊断过程中,MRI在诊断心脏病方面确诊率明显高于多层螺旋CT诊断,具有极高的诊断价值,值得进行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刘坚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激光手术治疗痔疮的心理护理

    痔是直肠下端黏膜和肛管皮下静脉丛发生扩张、屈曲所形成的静脉团块,是一种常见的多发的肛肠疾病,约占肛肠疾病的85%[1]。目前激光治疗痔疮的手术方法因为可以随到随做,不需住院,治疗效果佳,复发率低,在临床应用广泛。但由于痔疮手术存在肛周痛觉敏感,创面不缝合,愈合时间长,所以有针对性的进行围手术期的心理护理,可以很明显的缓解手术痛苦,促进术后创面的恢复。

    作者:俞桂芳;向芹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MR弥散加权成像与钆增强MRI对脑脓肿的诊断作用分析

    目的分析MR弥散加权成像(DWI)与钆增强MRI(CE-MRI)对脑脓肿诊断的作用价值。方法选择45例脑内单囊性病变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其中脑脓肿20例,脑囊性坏死性肿瘤25例。对所有观察对象都进行常规序列(T1WI和T2WI、FLAIR)、DWI、CE-MRI检查。所有检测结果分为两组,将DWI结合常规序列图像结果作为甲组,CE-MRI结合常规序列图像结果作为乙组。对两组的检测情况与病理结果对照分析,计算各组的敏感性、特异性,并进行组间比较。结果20例脑脓肿患者的表现弥散系数(ADC)值低于25例脑囊性坏死性肿瘤患者;甲组对脑脓肿诊断的敏感性为85%,特异性为88%,乙组敏感性为65%,特异性为64%。结论 DWI对脑脓肿诊断的价值高于CE-MRI,ADC值是鉴别脑脓肿和囊性坏死性脑肿瘤的较好指标。

    作者:肖艳红;余志坚;赖婳妤;高玉萍;陈立春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重症狼疮性肾炎患者的临床护理体会

    目的:探讨重症狼疮性肾炎的护理方法和体会。方法选择2010年7月~2013年7月,重症狼疮性肾炎患者49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治疗方法相同,对照组配合常规护理,观察组配合系统护理,对比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护理满意度高,不良反应率低,治疗依从性高,症状改善时间短,心理状态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系统护理对改善重症狼疮性肾炎患者的情绪、症状、治疗配合度及不良反应等效果明显,值得临床推介。

    作者:王琰琰;陈维秀;徐瑞霞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急性颅脑损伤的C T、MRI诊断与鉴别诊断及其临床应用比较

    目的探讨CT与MRI在诊断急性颅脑损伤的临床价值和优势。方法收集我院2013年3月~2014年1月救治的50例急性颅脑损伤患者,所有患者均在就诊后立即采用全身螺旋CT扫描机常规轴位扫描进行CT检查层厚、层距均为8mm,待患者病情稳定后24~48h进行MRI检查。结果本文50例患者权组织损伤40例,发现头皮下金属异物3例,CT和MRI均显示帽状腿膜下血肿19例,均表现为头皮新月形异常信号影或密度增高影,多跨越骨缝。发现原发性出现46例,包括脑内及脑室内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硬膜外血肿、硬膜下血肿,CT和MRI形态相符,硬膜外血肿主要表现为"双凸镜样"异常信号影,但不跨越颅缝,T1、T2及FLAIR信号降低。发现颅骨骨折34例,其中粉碎性骨折16例,线样骨折18例,CT和MRI均能正确诊断,线样骨折表现为颅骨骨缝明显增宽,MRI显示为T1、T2及FLAIR信号降低。粉碎性骨折主要表现为颅骨骨折处伴有游离的碎片。结论,CT可作为诊断急性颅脑损伤的首选检查手段,只诊治过程中,可结合MRI可以联合诊断,达到二者的互补,更能准确的做出诊断。

    作者:张文升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静脉留置针套管置入长度与留置时间的相关性分析

    目的:比较静脉留置针套管置入长度与留置时间的关系。方法对胸外科200例使用静脉留置针的成人患者进行观察,随机分为两组,均使用威海洁瑞医用制品有限公司的22 G ×25 mm型号一次性使用静脉留置针进行穿刺。一组将套管全部置入皮肤,另一组不完全置入,套管外留2 mm左右,用配套的3 M透明敷贴固定,标记穿刺时间。分别记录每位患者的使用时间,比较并分析原因。结果套管不同置入长度,与留置针留置时间有明显的相关性,留置时间有显著性差异。结论静脉留置针套管外留2 mm者,留置时间明显延长。

    作者:董朔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我国社区卫生服务的现状、成因及解决措施

    社区卫生服务是卫生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人人享有初级卫生保健目标的基础环节。笔者分析了现阶段社区卫生服务的现状、成因,从政府、医方、患者及媒体等几方面提出完善社区卫生服务的建议和对策。

    作者:杨林;汤红林;赵培琛;刘勇;许珍珍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治疗要点探讨

    近年来,随着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一些疾病跟随着生活的改变其适应环境的能力也发增强,也就导致一些疾病从根本上很难治愈。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对患者的生命安全有着严重的威胁性,本文就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治疗要点进行简要的说明,以期帮助患者脱离痛苦。

    作者:陈献斯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观察利福平联合阿奇霉素治疗小儿难治性支原体肺炎疗效

    目的:对利福平联合阿奇霉素治疗小儿难治性支原体肺炎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探讨。方法选取60例患有难治性支原体肺炎的患儿,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30例患儿,在口服阿奇霉素治疗的同时联合应用利福平;对照组30例患儿,给予口服阿奇霉素的治疗方法。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效果。结果经过治疗后,观察组患儿的退热时间为3.35±1.20d,咳嗽消失时间为4.10±1.25d,啰音消失时间为4.30±1.51d;对照组患儿的退热时间为5.65±1.38d,咳嗽消失时间为6.50±1.37d,啰音消失时间为6.17±1.46d;可以看出,观察组患儿的退热时间、咳嗽消失时间及啰音消失时间均优于对照组,两种治疗方法有显著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有可比性(P<0.05)。观察组30例患儿,总有效率96.67%;对照组30例患儿,总有效率80%。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两种治疗方法有显著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有可比性(P<0.05)。此外,观察组患儿的不良反应人数少于对照组,两种治疗方法有显著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有可比性(P<0.05)。结论利福平联合阿奇霉素治疗小儿难治性支原体肺炎,患儿退热时间、咳嗽消失时间及湿啰音消失时间快,临床效果好,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刘冬梅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手术治疗疗效分析

    目的通过穿孔手术治疗胃和十二指肠溃疡后的疗效分析。方法从我院在2009年的1月~2011年的11月期间收治的86例患有胃、十二指选取肠溃疡穿孔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两组,一组为治疗组而另外一组则为对照组,每组各43例,治疗组使用的是胃大部分切除术而对照组则使用的是修补术,对这两组进行观察比较。结果在这之中43例行胃大部分切除术之中获得疗效比较好的有39例,其总效率是90.7%;而传统修补术取得较好的效果的患者则有41例,总效率为95%。结论通过具体的实际得出,在手术之后进行的抗溃疡药物以及根除幽门螺旋杆菌,胃大部分切除以及传统的修补技术可以从临床之上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但是通过比较而言,传统修补技术在治疗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之时,出血量、梗死等等情况比较少,较为适合患者。

    作者:王庆功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润肠通便法对老年习惯性便秘患者血脂的影响

    目的:观察老年习惯性便秘伴高脂血患者服药后血脂相关指标的变化,以期了解老年习惯性便秘与血脂的关系,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回顾分析100例老年人习惯便秘合并血脂异常患者采用西药常规调脂治疗配合润肠通便中药治疗3个月后,患者便秘改善与血脂相关指标变化的情况。结果治疗前后患者血脂相关指标均有一定下降,而其中72例便秘改善患者相关指标下降更为显著。结论润肠通便法具有改善老年习惯性便秘患者血脂的作用,这一作用可能与便秘改善情况相关。

    作者:郭玮;张玉莲 刊期: 2014年第02期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

主管: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

主办: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