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玉帛
作者: 刊期: 2014年第15期
目的:分析研究急性心肌缺血采取加减瓜蒌薤白半夏汤治疗的疗效。方法选取2011年3月~2014年1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急性心肌缺血患者86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3例。对照组患者采取美托洛尔或(和)硝苯地平缓释片进行治疗,研究组患者采取加减瓜蒌薤白半夏汤治疗,对研究组与对照组患者的疗效以及不良反应给予对比分析。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93.02%),明显高于对照组(72.0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要比对照组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心肌缺血采取加减瓜蒌薤白半夏汤治疗,不但可以取得显著的疗效,并且不良反应较少,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杜泉慧 刊期: 2014年第15期
目的:本文主要是为了分析和探讨心血管内科护理风险管理以及应对措施。方法选择2013年4月~2014年4月来我院接受治疗的136例心血管内科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将其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100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我护理措施,实验组患者在接受常规护理的基础之上接受风险管理,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以及护理效果进行分析和对比。结果两组患者经过系统的护理,都产生了显著的效果。但是,实验组患者的满意度要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两组患者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血管内科患者在临床护理过程中接受风险管理能够产生显著的效果,对于护理工作质量的提升有着积极作用。
作者:宋丽华 刊期: 2014年第15期
目的:分析大左心室心脏瓣膜病心瓣膜置换术后疗效及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3年7月~2014年7月我院收治的142例大左心室心脏瓣膜病行心瓣膜置换术治疗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Logistis回归分析患者接受心瓣膜置换术后早期死亡、并发症等危险因素。结果 Logistis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患者年龄>50岁、病程长、术前左心功能低下、合并其他心脏手术、风湿性心脏瓣膜病、术前心功能分级高、体外循环及主动脉阻断时间长、术后室性心律失常、术后地心排血量综合征是导致大左心室心脏瓣膜病患者早期死亡的主要因素;Logistis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除上述单因素外,体外循环时间长、双瓣膜置换术是导致患者术后早期死亡的主要危险因素。结论大左心室心脏瓣膜病患者采取心脏瓣膜置换术疗效显著,降低早期死亡率;病程长、高龄、手术时间长、术前非窦性心律以及术前心功能分级、术前左心功能低下、双瓣膜置换术是大左心室心脏瓣膜病患者早期死亡和并发症的主要危险因素。
作者:员建平 刊期: 2014年第15期
目的:探讨骨病卧床高血压患者压疮的护理干预方法,并进行分析,以供参考。方法选取2013年2月~2014年4月我院收治的骨病卧床高血压患者49例作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26例,该组患者采用护理干预(整体化护理干预法)的方式进行临床护理;对照组23例,该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法来进行临床护理。两组在经过2个月的护理干预之后,对其两组患者的压疮发生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两组患者在经过2个月的护理干预后,实验组中的患者压疮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整体化护理干预法在护理骨病卧床高血压患者中,有其肯定的应用价值,可以有效的防止患者产生压疮状况,值得在临床医学护理中推广。
作者:刘兆芳;胡晓冬 刊期: 2014年第15期
目的:探讨美托洛尔联合卡托普利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疗效。方法选取16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80例,两组均给予强必利尿等心力衰竭的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应用美托洛尔和卡托普利,均从小剂量逐渐递增至目标剂量,观察6个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0%,对照组总有效率69.75%,两组治疗前后各项观察指标均有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此疗法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显著改善心功能,总有效率显著优于对照组,并能使左心射血分数(LVEF)提高。
作者:汪伟 刊期: 2014年第15期
目的:分析全程优化护理在救治心肌梗死患者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将6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按照就诊顺序编号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两组救治期间分别行全程优化护理和常规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分诊评估时间、急诊手术时间、急诊总时间、静脉采血、静脉给药、心电图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救治急性心肌梗死期间采用全程优化护理,可缩短患者抢救时间,确保患者得到及时救治。
作者:张海青 刊期: 2014年第15期
目的:观察运用中医护理方案护理糖尿病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2013年10月~2014年7月收住的Ⅱ糖尿病患者172例,随机分为常规组和治疗组,各86例。常规组运用传统护理模式,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运用中医护理方案实施护理。结果观察组临床痊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运用中医护理方案对Ⅱ糖尿病患者实施护理,效果显著,患者满意度明显提升。
作者:温敏;段卉 刊期: 2014年第15期
目的:研究综合护理干预对病毒性心肌炎患者治疗的效果影响,为临床护理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抽取我院2013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病毒性心肌炎患者10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参照组,各50例。参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方案,试验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增加综合护理干预。对比其效果、实验室指标改善情况和护理满意度。结果试验组实验室指标改善明显优于参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参照组,且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参照组,数据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护理干预应用于病毒性心肌炎患者治疗中,有利于提高效果和患者满意度,改善实验室指标,促进临床症状消退,值得推广。
作者:宋平 刊期: 2014年第15期
目的:观察探讨护理干预对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患者饮食控制依从性的影响。方法将80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42例和常规组38例。两组均进行基础治疗,干预组在此基础上执行护理干预,比较常规组与干预组干预后患者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血脂血压及体重的变化,并对患者的依从性进行评价。结果护理干预后患者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血脂、血压、体重较干预前有下降,而常规组基本无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干预提高了患者的饮食控制依从性,改善了患者的生存质量。
作者:黄蕊 刊期: 2014年第15期
目的:分析心内科护理存在的安全问题,并提出具体的解决对策。方法分析我院心内科43名护理人员的一般资料,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统计心内科护理存在的安全问题。结果护理人员护理安全质量评分,高分98分,低分51分,平均得分83.8分;10个大项中以管理因素得分低,平均3.3分;其次为环境管理平均得分4.6分;药品管理平均得分5.9分,排名倒数第三。结论心内科护理安全管理要将科室管理、环境管理、药物护理管理及患者的健康教育作为重点,以提高心内科护理的安全性。
作者:冯菁 刊期: 2014年第15期
目的:本文主要是为了分析和探讨高血压性心脏病患者临床诊断以及早期治疗价的相关价值。方法选择2013年5月~2014年5月我院治疗的50例高血压心脏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25例。其中实验组患者长期接受系统的降压治疗,对照组患者则为接受任何系统的降压治疗,并对两组患者的疗效加以分析和对比。结果经过系统的治疗,实验组和对照组患者都产生了较为显著的疗效,其中实验组血压得到了显著的控制,心房扩大、心室肥厚病症得以缓解。实验组患者出现心悸、头痛、劳累后呼吸困难等症状的病例数要小于对照组,两组患者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血压性心脏病患者接受正规系统的治疗能够产生显著的效果,值得在今后的临床治疗活动中对其进行推广。
作者:古丽拜克然木热西提 刊期: 2014年第15期
目的:研究分析护理干预对肾性高血压患者血压的干预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3月~2014年8月收治的肾性高血压患者14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4例。观察组采用护理干预措施进行护理,对照组采用传统常规方式进行护理,对比两组患者血压控制效果。结果采用护理干预措施的观察组患者血压稳定控制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1.2370,P<0.05)。结论对肾性高血压患者的血压实施护理干预可促使病患主动配合治疗,将血压控制在合理范围内,并有效降低了并发症的发生率,值得临床应用及推广。
作者:李戎霞 刊期: 2014年第15期
本文以探讨脑血管继发癫痫的临床特征为目的,经过笔者回顾性分析我院2011年1月~2014年2月收治的经CT证实脑血管继发癫痫患者58例的临床资料,总结出了患者的特征、发作部位以及类型。通过上述一系列方法手段,研究结果表明,癫痫发病率同脑血管病的部位以及类型有一定关系,病灶在脑叶以及累计大脑皮下比较常见,癫痫发作类型主要为单纯部分发作,同其他类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因此,笔者认为,脑血管病继发癫痫病因方面同脑水肿有关,病灶集中于患者脑叶部位,发病类型方面单纯性发作居多,并且影响到大脑皮质的脑血管病患者容易出现癫痫。
作者:杨小矿 刊期: 2014年第15期
目的:分析心血管患者中静脉留置针的用途及护理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187例心血管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观察组93例患者采用静脉留置针,对照组94例患者采用一次性头皮针,比较两组的输液效果。结果观察组发生液体外渗者3例,输液未达标者1例,平均注射时间(1.2±0.3)min,静脉通道延迟者0例;对照组发生液体外渗者21例,输液速度未达标者16例,建立静脉通道延迟者3例,平均注射时间(3.8±0.7)min;观察组上述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传统一次性头皮针相比,静脉留置针输液效果好,平均注射时间短,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胡春杰 刊期: 2014年第15期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癌伴高血压及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性心脏病护理效果。方法对我院2013年7月~2014年6月收治的子宫内膜癌伴高血压及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性心脏病2例患者采取的护理措施进行总结。结果通过对两例患者及时控制血压情况,稳定血糖水平,营养心肌以及手术治疗并进行针对性的护理后痊愈。结论对子宫内膜癌伴高血压及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性心脏病患者采取及时有效的治疗护理,根据患者病情实施针对性的护理措施,可有效改善患者病情,提升疗效,促进患者恢复。
作者:张丽丽;江幕钗;邓春涛 刊期: 2014年第15期
目的:分析麝香保心丸联合曲美他嗪治疗对老年缺血性心肌病心力衰竭的影响。方法将104例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用曲美他嗪,研究组联合麝香保心丸进行治疗,分析和比较两种不同治疗方法的疗效及影响。结果研究组患者疗效心功能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麝香保心丸联合曲美他嗪对老年缺血性心肌病心力衰竭有良好影响。
作者:宋云方 刊期: 2014年第15期
目的:探究降压灵治疗I~Ⅱ级原发性高血压病的疗效。方法选择在我院门诊治疗的100例I~Ⅱ级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将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口服卡托普利,治疗组患者给予口服降压灵,两组均治疗4周,观察比较患者血压下降水平及症状的改善情况。结果降压效果、症状改善情况治疗组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自拟降压灵治疗I~Ⅱ级原发性高血压病能够取得良好的疗效,且用药安全,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肖玉帛 刊期: 2014年第15期
目的:探讨中西医联合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疗效。方法选取2011年8月~2014年8月我院治疗的8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将其平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将常规西医方法给予对照组,观察组联合中西治疗,观察两组疗效。结果疗程结束后,观察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88.7%明显高于对照组71.3%,治疗后,观察组心力衰竭发生率、心律失常发生率等临床指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联合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热萨莱提·艾萨;塞亚古丽·努尔你牙孜 刊期: 2014年第15期
目的:分析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对高血压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136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68例,其中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进行综合护理干预,对观察组与对照组的生活质量评分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的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物质生活状态等各维度评分以及生存质量总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高血压患者采取有效的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可显著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令狐静波 刊期: 2014年第1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