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文娟;陈伟;付小兵;朱任之
目的:了解亚胺培南对鲍氏不动杆菌,阴沟肠杆菌、铜绿假单胞菌、以及产ESBLs的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等常见革兰阴性杆菌透导性AmpC酶的发生率.方法:采用底物协同-拮抗法(MSSAT)检测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鲍氏不动杆菌和阴沟肠杆菌产AmpC酶的情况及构成.结果:产ESBLs的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阴沟肠杆菌、鲍氏不动杆菌AmpCs酶的检出率分别为20.7%,23.1%,76%,75%,87.9%;高诱导型AmpC酶的检出率分别为0,15.4%,44%,35%,9.1%;部分去阻遏型AmpC酶的检出率分别为3.5%,7.7%,16%,30%,15.2%;完全去阻遏型AmpC酶的检出率分别为17.2%,0%,16%,10%,63.6%.结论:亚胺培南对铜绿假单胞菌和阴沟肠杆菌产AmpC酶具有高度诱导性,而对产ESBLs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及鲍氏不动杆菌诱导性低,应引起临床和实验室的重视;AmpC酶的诱导表型与菌株的耐药程度相关.
作者:黄妙儿;黄云平;黄江兵 刊期: 2005年第04期
肠道的主要功能是消化吸收营养物质、排出肠道内残渣以及形成一个防御性屏障以阻止外源性有害物质的入侵[1].近年来,随着对创伤、休克、感染及其肠道并发症研究的深入,肠道作为机体的一个重要器官,在重症疾病发生、发展和转归中的作用,尤其是在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和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发病过程中所起的作用日益受到重视.
作者:郝波;胡森 刊期: 2005年第04期
目的: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CAS)斑块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Flk-1和Flt-1表达的改变,并分析其与斑块内炎症细胞浸润和新生血管的相关性.方法:应用免疫组化和原位分子杂交方法分别检测CAS斑块中Flk-1和Flt-1蛋白和mRNA表达的改变,以CD34免疫组化染色标记斑块内新生血管.结果:Flk-1和Flt-1均主要表达于炎症细胞浸润区的巨噬细胞和单核细胞,在坏死区周边基质内,也存在不同程度的Flk-1和Flt-1染色带,二者与炎症细胞浸润之间均具有明显的相关性(Flk-1:r=0.41,P<0.05;Flt-1:r=0.71,P<0.01);而新生血管内皮细胞仅有Flk-1表达,与新生血管之间具有明显的相关性(r=0.64, P<0.01),而无Flt-1表达.结论:在CAS病理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Flk-1和Flt-1均参与了炎症介导过程,而在新生血管生成中可能仅有Flk-1的参与.
作者:李树合;周定标;孙同柱;余新光;许百男;卜博;佟怀宇 刊期: 2005年第04期
目的: 研究表皮细胞生长因子雾化吸入对内毒素所致急性肺损伤的治疗作用.方法:SD大鼠50只,随机分为单纯雾化吸入组和雾化吸入+EGF组.腹腔麻醉后静脉注射大肠杆菌内毒素(5mg/kg),造成大鼠急性肺损伤.动物注射内毒素后1h分别雾化雾化吸入液(生理盐水100 ml,地塞米松5mg,庆大霉素80000u,糜蛋白酶4000u)或含表皮细胞生长因子的雾化溶液(2000IU/ml),于伤后及2h、1d、2d、3d测定肺组织含水量,和血浆ACE活性,同时观察肺脏病理形态学变化.结果:血浆ACE活性、肺组织含水量在注射LPS 8h后明显增加肺组织出现严重的炎性改变.EGF雾化吸入后1d血浆ACE活性和肺组织含水量明显降低,肺组织炎症反应和组织水肿程度明显减轻.结论:EGF雾化吸入可减轻内毒素急性肺损伤后肺水肿程度、血浆ACE活性和肺组织炎症,对内毒素引起的急性肺损伤大鼠有明显的保护作用.
作者:冀建超;胡森;曹卫红;柳琪琳;盛志勇 刊期: 2005年第04期
实验室信息系统,Laboratory,Information,System,LIS,是医院信息系统,Hospital,Information,System,HIS,的一个部分,随着计算机性能的不断提高,价格下降,计算机已经在实验室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
作者:苏春康 刊期: 2005年第04期
细胞凋亡是肠粘膜上皮细胞更新代谢的主要形式,其与粘膜上皮等细胞增殖之间的动态平衡共同调节肠道正常的生理功能和形态结构,但细胞凋亡也与许多病理生理过程密切相关.创伤后的肠缺血再灌注(ischemia and reperfusion, I/R)损伤可造成肠粘膜及相关淋巴组织凋亡细胞明显增加,细胞凋亡也是肠I/R损伤后肠粘膜上皮细胞死亡的主要模式[1,2],可导致肠道吸收、屏障等功能受损,引起细菌内毒素移位,引发局部及全身炎症反应,促进MODS的发生发展[3].
作者:曹卫红;柴家科 刊期: 2005年第04期
1 临床资料例1,男,29岁,因液化气火焰烧伤全身多处2h后入院,入院诊断为全身多处火焰烧伤90%TBSA,浅Ⅱ°5%,深Ⅱ°15%,Ⅲ°70%,伴中度吸入性损伤.
作者:杨登齐 刊期: 2005年第04期
马内菲青霉菌(Penicillium marneffei)是在1956年首次发现的病原真菌.该菌主要侵蚀单核细胞系统,菌体主要位于巨噬细胞中,细菌大小形态极似荚膜组织胞浆菌,随着艾滋病病人的增加,马内菲青霉菌病也明显增加.近期我们从我院呼吸科病人血培养中分离出马内菲青霉菌,现报道如下:
作者:常东;蒋伟;张云杰;黄志红 刊期: 2005年第04期
目的:研究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及其抑制因子(TIMP-2)在增生性瘢痕和正常皮肤中的表达特征.方法: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这三种蛋白酶在12例增生性瘢痕和6例正常皮肤中的表达变化规律.结果:在正常皮肤中,MMP-2、MMP-9和TIMP-2的阳性率分别为(2.13±2.36)%、(16.25±18.72)%、(25.38±12.47)%.在增生性瘢痕中,三种蛋白的阳性细胞率明显升高(P<0.01),其中MMP-2和MMP-9主要定位于表皮细胞和成纤维细胞上,含有TIMP-2蛋白的阳性细胞也主要为表皮细胞和成纤维细胞.结论:MMP-2、MMP-9和TIMP-2可能对皮肤的发生、结构功能的维持以及创伤后修复起重要作用.
作者:李文娟;陈伟;付小兵;朱任之 刊期: 2005年第04期
腋臭做为一种常见病,虽然对于人体健康影响较小,但却严重阻碍了患者与他人的正常交往.本人根据多年的治疗经验并总结多家医院的治疗经验,对不同方法治疗腋臭所出现的并发症进行分析,总结出一套适合基层医院治疗腋臭的手术方法,使腋臭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降低,简要报道如下:
作者:阎棣;李淑文;刘斌财;康亚星 刊期: 2005年第04期
目的:比较沙美特罗/替卡松气雾剂与沙美特罗/替卡松干粉吸入剂治疗成人哮喘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41例成年病人随机分为2组.吸入沙美特罗/替卡松气雾剂组(22例25/125ug/喷):2喷/次每日2次;吸入沙美特罗/替卡松干粉吸入剂组(19例:50/250ug/泡)1泡 2次/日.共治疗4周.评估指标包括晨间和晚间大流速峰值(PEF)、第一秒用力呼气流量(FEV1)、哮喘症状评分、万托林的用量以及安全性评价.结果:两组患者晨间和晚间PEF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FEV1较基线前明显提高(P<0.05),哮喘症状减轻,万托林气雾剂的用量显著减少(P<0.05).但上述疗效指标两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沙美特罗/替卡松气雾剂治疗成人轻、中度哮喘疗效显著,安全性好.在肺功能及症状的改善,减少万托林气雾剂的使用及安全性方面,与沙美特罗/替卡松干粉吸入剂基本一致,但该装置更经济实惠.
作者:肖燕;文仲光;谭健;石丽丽;马楠;王海燕;李红梅;范晓光 刊期: 2005年第04期
目的:采用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研究慢性肝损伤时肝干细胞在肝脏内的分布和增值,初步探讨肝脏的损伤修复与肿瘤发生的细胞生物学机制.方法:3'-me-DAB喂食大鼠四周,建立应激模型刺激大鼠肝内干细胞的迅速增殖,取材、固定制成石蜡切片,ABC法检测肝干细胞特异性的表面标记蛋白CD34、C-11、CK19、OV6和神经前体细胞的特异性表面标记Nestin在大鼠肝脏内的表达.结果:大鼠肝实质结构改变显著,汇管区内结缔组织细胞大量增生,浸润周围肝组织形成假小叶.靠近界板处断续的排列着卵圆样细胞分别表达CD34、CK19、OV6和Nestin,阳性细胞的形态和分布特点相似,而且具有典型的干细胞的特点.此外,肝实质内可见大量的单个核样干细胞分别表达OV6、CD34、Nestin和CK19.这些细胞类似造血系统来源的单核细胞分布在肝索、肝血窦、肝内血管、增生的小叶间胆管和胆管之间,多见于汇管区的结缔组织内.结论:3'-me-DAB作用后,肝内存在着多种干细胞,而且具有空间分布的规律性.增生的干细胞在损伤应激下继续增殖分化为肝实质细胞,参与肝脏的组织修复,同时成为引发肝脏肿瘤的可能原因之一,具体机制还需要进一步的深入研究.
作者:孙晓艳;卫勃;安靓;朴英杰 刊期: 2005年第04期
随着年龄的增长,循环和组织中糖基化终末产物(advanced glycation end products, AGE)的积聚逐渐增加,并在糖尿病组织中加速形成,与糖尿病、老年患者并发的创伤修复延迟相关.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受体(Receptor for advanced glycation end products, RAGE)是多配体的表面受体之一,介导并放大了细胞对AGE的大部分应答反应,了解RAGE对创伤修复的影响及可能机制,可能会为一些难愈创面的治疗提供新的方法.
作者:牛轶雯;陆树良 刊期: 2005年第04期
炎症的特征性临床症状是:血管舒张(红)、水肿(肿)、发热、痛、功能障碍,这些症状与多种细胞活化后向炎症病灶转移有关,此时体液中含有大量一氧化氮(NO)和炎症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1β(IL-1β)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等)[1].其中NO是体内重要的生理递质和细胞间、细胞内的化学信使,在炎症反应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NO可影响炎症的很多方面:根据NO的浓度、NO的潜在形式、病变部位以及靶细胞的反应的不同,既可以促进炎症的发生和发展,也具有抗炎作用.
作者:阚文宏 刊期: 2005年第04期
目的:观察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PDGF)-B及其受体(在急性放射性皮肤溃疡愈合过程中的动态表达,探讨急性放射性皮肤溃疡难愈合的机理.方法:应用50Gy60Coγ射线单次照射大鼠制作急性放射性皮肤溃疡致伤模型,并制作皮肤全层切割伤模型作为对照;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及原位杂交等方法,动态观察大鼠急性放射性皮肤溃疡及皮肤全层切割伤创面内PDGF-B及其受体β的表达.结果:与皮肤全层切割伤比较,照射后14~28d,急性放射性皮肤溃疡内PDGF-B及其受体β的表达明显减弱;照射后35~55d,表达进一步减弱.结论:急性放射性皮肤溃疡内PDGF-B及其受体β的表达减弱可能是急性放射性皮肤溃疡难愈合的机理之一.
作者:曹卫红;柴家科;杨志祥;王德文 刊期: 2005年第04期
恶性肿瘤患者由于肿瘤病变、麻醉、手术及术后感染等因素影响,自身代谢从宏观和微观上发生变化,导致体重进行性下降,甚至出现严重的自身消耗性状态--恶病质,这也是造成恶性肿瘤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因此在积极治疗控制肿瘤的同时我们也应该重视对患者的营养支持.临床对恶性肿瘤病人的营养支持是应用营养学的方法和理论对肿瘤进行预防及治疗的一门新科学.多年的临床实践表明,营养支持对肿瘤治疗及改善肿瘤病人预后和生活质量具有重要作用,很多恶性肿瘤病人是在营养不良及饥饿的情况下反复多次地接受化疗,放疗或手术治疗的,由于营养素的摄入不足,血浆蛋白水平降低,机体对治疗药物的吸收、分布、代谢及排泄均产生障碍,导致了药物毒性作用增加[1].
作者:全美盈;高志冬;汤隽 刊期: 2005年第04期
胆系疾患是细菌性肝脓肿的主要原因之一,与其它病因所致者相比,大多病性复杂,预后较差[1,2].本文将这两类细菌性肝脓肿进行比较和回顾性分析,探讨胆源性细菌性肝脓肿在诊断、治疗和死亡原因等方面的特点,以提高对这类患者的诊治水平.
作者:徐建武;薛庆生 刊期: 2005年第04期
20世纪末至本世纪初,内分泌研究领域的重大进展之一,就是证实了白色脂肪组织(White adipose tissue, WAT)的内分泌功能,它彻底改变了以往认为脂肪组织只是被动的燃料储存库或组织器官间填充材料的观点,而认为脂肪组织是一个内分泌器官[1-2].脂肪组织能分泌许多脂肪因子,其中有些脂肪因子不但直接与创面的修复有关,而且还可以在不同水平或以不同方式影响组织修复的结果,本文拟就近年来脂肪组织与创面的愈合有关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作者:邹晓防;胡森 刊期: 2005年第04期
本研究为在三级医疗中心进行的前瞻性研究.研究对象为烧伤面积20%~70%的烧伤患者.在71例患者中,59例为院内感染,感染发生率36.2‰.创面感染常见(33例),其次为血源性感染(22例),泌尿系感染(3例),肺炎(1例).死亡患者中75%由感染引起.回归分析表明,与未感染患者相比,被感染患者住院时间越长,死亡率越高.且被感染患者更多的进行了中心静脉穿刺.死亡率与烧伤面积的大小相关.18例烧伤面积小于60%患者中有13例死亡,而31例烧伤面积小于40%患者中仅死亡5例.常见引起医源性感染的细菌为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及β溶血性链球菌.除β溶血性链球菌外其余均为高度耐药菌加强洗手,隔离护理,严格的消毒灭菌,以及应用广谱抗生素及减少环境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感染,均可降低医源性感染的发生率.
作者:郑中柱 刊期: 2005年第04期
目的:观察高功率微波辐照后人T淋巴细胞活性氧和线粒体跨膜电位的变化,并探索某些干预措施对其损伤后的影响.方法:采用DCFH-DA分子探针和荧光染料罗丹明-123结合流式细胞仪分别检测人T细胞经0、10、30、50mW/cm2 微波辐照及给予某些干预措施后细胞内活性氧和线粒体跨膜电位的变化.结果:(1)经10mW辐照后即可见T细胞内活性氧水平的升高,于30mW辐照后达到峰值;而10mW辐照后T细胞线粒体跨膜电位出现明显降低,于30mW辐照后降至低.(2)于照前给予活性氧抑制剂能有效抑制T细胞内活性氧水平的升高;T细胞转入bcl-XL基因后也能明显抑制细胞内活性氧水平的升高和线粒体跨膜电位的下降,高剂量组更为明显.结论:一定强度的高功率微波能引起T细胞活性氧和线粒体跨膜电位变化等早期凋亡事件的发生,活性氧抑制剂和bcl-XL基因过表达能有效抑制这些早期事件的发生.
作者:郭瑛;崔玉芳;徐菡;王子兵;柳晓兰;董波;苏振涛;周红梅;孙启鸿 刊期: 2005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