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甲状腺疾病和乳腺癌相关性研究的进展

李波;季洪亮;梁青山

关键词:甲状腺疾病, 乳腺肿瘤, 相关性
摘要:内分泌功能的变化和相关疾病的发生有着密切的关系.甲状腺与乳腺同属激素依赖性器官,甲状腺疾病与乳腺癌之间存在着一些共同的致病危险因素,乳腺癌患者多并发甲状腺形态学、病理学及功能改变.尽管甲状腺疾病与乳腺癌之间相关性的研究已有一定深入,但其结果却不甚一致,相关机制仍不十分明确.
国际外科学杂志相关文献
  • 双荷包缝合肠造口还纳术后皮肤切口

    为了间断缝合皮肤时降低切口张力以及切口愈合平整,肠造口还纳术一般采用梭形皮肤切口,但这种做法扩大了手术视野,增加了感染风险,术后切口瘢痕也较长.我们结合其他作者介绍的方法,采用双荷包缝合方法缝合肠造口还纳术后皮肤切口,初步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于俊秀;杨成刚;郭震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冠状突重建术治疗冠状突缺损的肘关节陈旧脱位

    1病史摘要患者,男性,18岁,因外伤致右上肢功能障碍2月余于2009年11月26日门诊以右肘关节陈旧脱位、冠状突缺损、肘关节僵硬入院.患者从6层楼高处坠落,致昏迷、多发骨折、胸腹外伤.于当地医院就诊,急诊剖腹探查发现脾破裂,行脾切除术.拍片提示右肘关节向后孟氏损伤Ⅱ型,双侧桡骨远端骨折(图1A~F),右跟骨骨折,左1、2、3跖骨骨折.

    作者:查晔军;蒋协远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Th17细胞与克罗恩病的相关性研究进展

    Th17细胞是近年来新发现的一种T细胞亚群.研究发现,Th17细胞与克罗恩病等免疫性疾病关系密切,IL-23/Th17轴及Th17分泌的多种细胞因子在炎性介质反应性肠病中具有重要作用.本文就Th17细胞与克罗恩病的相关性研究做一全面综述.

    作者:刘颂;任建安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腹腔镜治疗直肠癌术后局部复发的临床研究

    目的 探讨腹腔镜的再次手术在直肠癌术后局部复发病例治疗中的安全性及可行性.方法 将上海市微创外科临床医学中心2004年2月-2009年9月期间17例腹腔镜治疗直肠癌局部复发病例按其盆腔内复发类型分为中央型组(n=14)和前壁型组(n=3).比较两组在一般资料、手术相关数据及总体预后方面的差异.结果 两组在术前一般资料比较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前壁型组手术时间长于中央型组(P=0.028);但在术中失血量、手术并发症、术后恢复情况及标本R0切除率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总体5年生存率为36%,中位生存期为42个月,组间生存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1.641,P=0.200).结论 直肠癌术后局部复发再次手术行腹腔镜治疗安全、可行.选择合适的病例、专科医师的操作和提高R0切除率是保证手术短期和长期预后良好的关键因素.

    作者:吴庆华;宗雅萍;冯波;毛志海;胡伟国;李健文;陆爱国;蒋渝;王明亮;郑民华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在甲状腺癌的表达及意义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特异性作用于血管内皮细胞,通过促进内皮细胞的增生,增加血管通透性,以诱导肿瘤血管及淋巴管生成,在肿瘤的发生发展中起到关键作用.研究表明,VEGF及其受体的表达与甲状腺癌的发生,淋巴结转移,预后密切相关,抑制VEGF及其受体的表达在甲状腺未分化癌及髓样癌的治疗中有一定的应用前景.

    作者:韩肖骅;马保金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利伐沙班对骨科大手术后深静脉血栓预防作用的研究进展

    骨科手术后深静脉血栓发病率高,目前尚缺乏一种特别有效地预防方法.利伐沙班是一种直接凝血因子Xa抑制剂,为口服药物,对骨科术后深静脉血栓的预防作用较依诺肝素更强.本文就利伐沙班抗凝的作用机制、药动学、药物相互作用以及在骨科大手术后抗凝中的应用作一综述.

    作者:唐辉;黄金亮;李川;徐永清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腹部创伤的诊治及损伤控制技术的应用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医学的发展,不少外科疾病已得到有效的治疗和控制.但随着机动车辆的普及、交通事故的增多,建筑、工矿事故、战争、恐怖主义、地震和泥石流等突发灾害的发生,创伤却有增无减.由于现代创伤很多为高动能致伤因素所致,伤情复杂,导致机体内环境严重紊乱,病死率极高.创伤已成为危及人们生命和健康的重大问题[1-2].近十多年来,我国各级医院创伤外科技术力量和装备不断加强,使创伤患者获得快速、及时、有效的救治,并取得了长足进步,但仍远未达到令人满意的水平.本文主要论述腹部创伤的诊治及损伤控制技术的应用.

    作者:刘保池;夏咸军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基因修饰的树突状细胞疫苗诱导抗肿瘤免疫

    树突状细胞是目前已知有效的专职抗原提呈细胞,能诱导针对肿瘤的特异性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反应,在抗肿瘤免疫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运用树突状细胞的这一特性制备的肿瘤疫苗在体外和体内实验都已证明其抗肿瘤效应.近年来,基因修饰的树突状细胞疫苗由于其更出色的抗肿瘤效应成为研究的热点.本文就目前基因修饰的树突状细胞疫苗的研究现状,包括转染方法、目的基因及临床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作者:易拓;牛伟新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外科脓毒性脑病的发病机制和诊治对策

    外科感染后全身性炎性介质反应所致的弥漫性大脑功能障碍和意识改变,称为脓毒性脑病( Septic encephalopathy,SE).大脑通常是脓毒症早受累的器官,在其他器官出现症状之前,严重脓毒症即能引起大脑短暂的可逆或不可逆性脑损伤[1].然而,由于脓毒性脑病的临床症状常被其他并发症所掩盖,其发病机制远未澄清,因此目前仍缺乏对其针对性治疗方法.

    作者:张庆红;姚咏明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经肛门内镜微创手术与传统经肛门局切术治疗早期直肠肿瘤的疗效对比

    目的 对比经肛门内镜微创手术(TEM)与传统经肛门局切术(TAE)治疗早期直肠肿瘤的应用指征、安全性、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普外科2003年1月- 2006年7月完成的76例传统经肛门局切术及2006年9月- 2010年2月完成的53例经肛门内镜微创手术的临床资料.结果 两组患者性别、年龄、肿瘤大小、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TEM组肿瘤与肛缘距离高于TAE组(TEM/TAE=7.0/5.0 cm,P<0.01),TEM组手术时间也明显长于TAE组(TEM/TAE=70.00/30.00 min,P<0.01).TEM组4例、TAE组2例有术后并发症,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平均随访25~30个月后,TEM组总体复发率为7.8%,明显优于TAE组的23.2%(P<0.05).结论 TEM是一种安全的经肛门途径的局部切除方法,与传统经肛门切除术相比,适用范围更广,疗效更佳,但掌握该技术具有一定难度.

    作者:韩意;林谋斌;何永刚;张浩波;陆兴生;吕克之;张亚杰;尹路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黏蛋白在膀胱癌中的研究进展

    膀胱癌是泌尿系统常见的恶性肿瘤.近年来分子生物技术的发展及新肿瘤标志物的发现,为膀胱癌的早期诊断提供了物质基础.本文就黏蛋白( Mucins,MUC)及同种型MUC/Y基因在膀胱癌中的研究作一综述,采用RT- PCR法检测黏蛋白,对膀胱肿瘤早期诊断及预后判断具有潜在的临床应用价值.通过膀胱镜活检取得膀胱组织,检测其组织的MUC1和同种型MUC1/Y基因mRNA的表达水平,将有助于提高临床对膀胱癌的诊断和治疗水平.

    作者:任玉林;赵立明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成人腹股沟疝开放式无张力修补术后并发症分析

    相对于传统的疝修补手术,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具有许多优点,如术后疼痛轻、卧床时间短、术后恢复快、复发率低等.近年来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逐渐替代了传统的修补方式.随着人们生活水平和对生活质量要求的提高,患者对术后疼痛、异物感等术后并发症问题越来越关注.据报道,疝修补术后1年的慢性疼痛发病率为0.7%~28.7%,结合国内每年接受腹股沟疝手术的庞大的患者人群,术后疼痛已成为一个值得重视的问题[1].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普外科2003年2月-2010年2月为1318例入组患者行开放式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现总结术后并发症情况,报道如下.

    作者:谭嗣伟;梁存河;陈志雨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老年髋部骨折的损伤控制外科治疗

    老年髋部骨折治疗所面临的挑战我国2000年已进入老龄化社会,目前60岁以上人口数量仍以每年3%的速度增长,其中80岁以上的高龄人口数量更是以每年4.5%左右的速度在增长,预计到2015年,我国老龄人口将超过2亿,约占总人口数的14%.老年髋部骨折是老年人为常见的创伤,目前我国尚未有关于老年髋部骨折发病率的准确报道,预计每年为90万~ 100万人.对于老年髋部骨折的合理治疗是骨科医师面临的一个具有挑战性的问题.

    作者:孙天胜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直肠乙状结肠部分切除联合直肠固定术治疗成人完全型直肠脱垂

    目的 探讨成人完全型直肠脱垂采用直肠乙状结肠部分切除联合直肠固定术的手术疗效.方法 2006-2011年,收治的6例成人完全型直肠脱垂患者,采用直肠乙状结肠部分切除联合直肠固定术进行手术治疗.结果 6例患者全部治愈,术后平均住院时间为13.7 d,随访3~61个月,无复发病例.结论 直肠乙状结肠部分切除联合直肠固定术治疗成人完全性直肠脱垂疗效确切、满意.该术式不仅可以治疗直肠本身以及乙状结肠病变,而且可以改善肠功能,减少术后复发.

    作者:陈邑岐;谷云飞;邵万金;杨光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表现为会阴部巨大肿块的直肠神经内分泌癌一例

    临床资料患者,女,32岁.2010年2月出现肛周疼痛伴肿块、肛门流脓和流血,于当地医院就诊.盆腔CT平扫提示:左侧会阴部软组织肿块,活检提示为神经内分泌癌,遂予PT方案静脉化疗(艾素100 mg+奥沙利铂150 mg静脉化疗D1)2次.化疗后会阴肿块略减小,但盆腔MRI提示:左侧髋臼异常信号影及左侧外阴皮下淋巴结肿大(图1~2),考虑肿瘤转移可能性大,转入上海瑞金医院.患者自发病以来体重未见明显卜降,无相关家族史.入院查体:左侧大阴唇肿胀、质硬、红肿,阴道内左侧可见新生肿物(见封三,图3),触之易出血,左侧外阴唇皮下可触及一质硬淋巴结;肛检可触及左侧直肠外质硬肿块压迫.

    作者:邱美婷;张亚杰;韩意;林谋斌;尹路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创伤手术引起的并发症的研究进展(摘译)

    创伤手术中的术后并发症Postoperative complications in trauma surgery.[德国]/Josten C…//Chirurg.2009 Sep;80(9):790-806.文献中曾明确报道,由于并发症和治疗过程中常见错误的发生,手术治疗创伤的风险较大.多数错误都会影响手术的进行.创伤手术的这些问题主要是由于创伤并发症而引起的.因此,治疗并发症是创伤手术的基本目的.术后并发症分析显示,在大多数病例中,并发症在术前和术中已经发生.既往疾病和危险因素,以及手术安排和已建立的指示状态都是术后并发症的术前和术中起源.在本文中,作者强调了这些并发症和创伤手术的质量管理,而并没有要求对该问题进行完整的论述.

    作者:谷俊朝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亚低温对创伤性脑损伤患者脑脊液β2-微球蛋白的影响

    目的 通过随机分组研究亚低温对创伤性脑损伤患者脑脊液β2-微球蛋白水平的影响.方法 将36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亚低温治疗组及常温治疗组,研究在不同时间点脑脊液β2-微球蛋白的变化,并结合预后判断分析亚低温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影响.结果 在治疗各时间点上脑脊液β2-微球蛋白含量为先增高后降低,两组比较发现,亚低温组β2-微球蛋白含量较常规治疗组在治疗后7天及14天明显降低(4.29±0.31,3.37±0.42,P<0.05;3.04±0.29,2.26±0.31,P<0.05),结合预后GOS评分,两组预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亚低温组GOS4-5分50%,常规治疗组GOS4 -5分31.25%,P<0.05).结论 亚低温治疗可以通过抑制炎性介质反应及增强免疫调节等作用达到脑保护作用.

    作者:林荔青;傅西安;吴建东;肖其华;钱苏荣;王晨秋;王剑刃;王晨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窖蛋白-1与胰腺癌关系的研究进展

    在恶性肿瘤的病死率中,胰腺癌居第4位,患者的5年生存率低于5%.由于其对手术、放疗和化疗等传统治疗方法抵抗性极强,因此治疗和预后均不理想,寻找高特异性和敏感性的治疗靶点具有重要意义.窖蛋白-l是胞膜窖中重要的结构组成部分,它和一些功能蛋白相互作用,调节细胞信号转导.本文将对窖蛋白-1与胰腺癌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探讨窖蛋白-1在胰腺癌的增生、侵袭、转移和凋亡的过程中所发挥的作用.研究表明,窖蛋白-1在肿瘤发生发展的不同阶段,与多种信号通道相互作用,在胰腺癌细胞的增生、凋亡和转移等一系列过程中发挥了抑制或者促进的作用.

    作者:王晓辉;李非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Hedgehog信号通路与肿瘤发生机制的研究进展

    恶性肿瘤是危害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确切的发病机制尚不清楚,但可以肯定的是,其形成具有多因素、多步骤的特点,涉及一系列原癌基因异常的激活以及抑癌基因突变导致的失活,从而引起一些信号转导通路的异常.近年来,通过对Hedgehog(Hh)信号通路的研究显示,Hh基因编码一系列分泌型信号蛋白,对胚胎发育过程中的细胞分化和增生具有重要作用,Hh信号通路的异常活化在恶性肿瘤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了重要作用.信号蛋白Hh的信号通路至少包括:patched(Ptch)、smoothened(Smo)、fused(Fu)、suppressor of fused (SuFu),costaⅠ-2(Cos-2)以及cubitus interruptus(Ci)等.本文就Hh基因家族的功能及其与多种人类恶性肿瘤发生相关的机制作一简要综述.

    作者:梅怡;殷佩浩;史永照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继发性胆管结石的诊断

    有5%~15%的胆囊结石患者可有继发性胆管结石.如何能于术前或术中及时确诊继发性胆管结石一直是研究的热点.本文对B型超声、CT、经皮经肝胆道造影、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术、内镜超声、磁共振胰胆管造影、术中胆道造影、术中超声、纤维胆道镜等各种诊断继发性胆管结石的技术方法的优缺点进行综述汇总.

    作者:李培鑫;韩威;李建设;张忠涛 刊期: 2011年第11期

国际外科学杂志

国际外科学杂志

主管:国外医学(外科学分册)

主办: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