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培峰;王瑜;于浩
目的 探讨荷人乳腺癌裸鼠移植模型的病理学特点及生物学性状,为乳腺癌病因学、发病学研究提供可靠的工具.方法 在裸鼠右侧腋窝注射人乳腺癌MCF-7细胞悬液0.1 mL(5×10~8个/mL),建立乳腺癌裸鼠动物模型.混合干预组小鼠,肿瘤接种部位旁皮下注射瘦素0.2 mL(15×10~4 ng/mL)和雌激素0.2 mL(0.15 mg/mL),每天1次;雌激素组注射雌激素0.2 mL(O.15 mg/mL);瘦素组注射瘦素0.2 mL(15×10~4ng/mL);空白组注射0.9%氯化钠溶液,每日观察肿块生长情况及肿瘤体积变化.宰杀取材,观察肿瘤组织学特征.结果 (1)空白组肿瘤移植成功率为33.3%(10/30),瘦素组为46.7%(14/30),模型失败.混合干预组肿瘤移植成功率为96.7%(29/30),雌激素组为93.3%(28/30),两组间无明显差异(P>0.05);(2)混合干预组裸鼠平均肿瘤长径明显优于雌激素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关键词:MCF-7 细胞系裸鼠乳腺癌动物模型
作者:刘建中;谷俊朝;俞巍 刊期: 2010年第03期
胰腺癌是一种恶性程度极高的消化道肿瘤,早期诊断较为困难,中晚期胰腺癌手术切除率低,且术后复发转移率高,预后很差.要想改善胰腺癌的预后,必需提高其早期诊断的准确性并有效预测术后复发、转移.近年来,蛋白质组学的发展为胰腺癌及其复发转移的早期诊断带来了希望.利用蛋白质组学技术对胰腺癌的差异蛋白质筛选、分离与鉴定,有利于早期发现胰腺癌的蛋白质(组)变化,建立胰腺癌早期诊断和胰腺癌术后复发、转移的标志物.
作者:郑春生;陈炯 刊期: 2010年第03期
目的 应用18F-FDG PET/CT(PET/CT)与多层螺旋CT对进展期胃癌术前TNM分期进行对比研究,以期更客观地评估术前分期,指导治疗.方法 对术前行PET/CT检查的39例及MSCT检查的40例进展期胃癌,分别进行术前TNM分期,将检测结果与术中所见及病理进行对照.结果 PET/CT对原发灶、区域淋巴结、N3转移淋巴结的准确率分别为92.3%、66.7%、100.0%;而MSCT诊断的准确率分别为82.0%、50.0%、62.5%.结论 (1)PET/CT和多层螺旋CT对原发灶、区域淋巴结转移的准确率都较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由于多层螺旋CT临床应用广泛且费用远低于PET/CT,是首选的检测手段;(2)PET/CT对N3转移淋巴结、远处转移灶检测的准确率明显高于多层螺旋CT,为临床提供更为全面客观的术前分期,指导治疗;(3)由于PET/CT也存在一定假阴性,结合腹腔镜检可减少或避免不必要的剖腹术.
作者:黄源;林进令;陈大勇;刘志明;陈俊强 刊期: 2010年第03期
皮肤血管瘤是婴幼儿时期常见的血管性肿瘤,由于皮肤血管瘤的具体发病机制不清,临床表现不同,而且不同类型的皮肤血管瘤病理演变过程均有很大的不同,故给临床上的治疗带来了很大的困难,目前临床上皮肤血管瘤的治疗常根据不同年龄、类型、时期及面积大小来选择不同的治疗方法.
作者:李培峰;王瑜;于浩 刊期: 2010年第03期
腹壁切口疝是腹部外科手术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发病率为2%~11%~([1]).患者常伴肠梗阻症状、腹腔内容物突出,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腹腔内容物嵌顿绞窄后会发生肠坏死甚至危及生命.
作者:靖昌庆;李乐平;石玉龙 刊期: 2010年第03期
21世纪,随着分子生物学、基因组学、蛋白质组学、干细胞等基础医学的迅猛发展,推进了临床医学的发展.胃肠外科领域也正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新的观点和理念也逐步形成,在循证医学(evidencebased medicine)的检验下,很多传统的理念也发生了转变,在胃肠外科的发展中也逐渐体现.
作者:秦新裕 刊期: 2010年第03期
减肥有助于治疗肥胖伴发2型糖尿病,但目前尚无有效的药物治疗肥胖症.减肥外科手术能达到明显有效且持续的减重效果.约30%接受减肥手术的患者伴发2型糖尿病,减肥手术后多数患者的2型糖尿病得到缓解(胃肠Bypass手术的有效率为84%~98%,限制食物摄人型手术的有效率为55%~84%).本综述重点讨论各种类型的减肥手术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及其可能的发生机制.
作者:江兆涛;邹一平 刊期: 2010年第03期
胃肠道闭合的刺缝合: 随机对照试验Barbed suture for gastrointestinal closure:a randomized control Trial[美国]/SV Demyttenaere…//Surgical Innovation-2009;16(3):237-242为了使腹腔镜缝合更为有效,研发了先进的VLoc伤口闭合器(covidien mansfield,MA).该装置为自锚定刺缝合,因此不需要打结.本文初步可行性研究的目的是探讨刺缝合在胃肠道肠切开闭合中的应用.
作者:谷俊朝 刊期: 2010年第03期
目的 研究奥沙利铂联合氟尿嘧啶和亚叶酸钙(FOLFOX)方案术前进行新辅助化疗对术前评估难以进行根治性手术的进展期胃癌患者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 入组患者均为兰州军区兰州总医院2008年4月-2009年10月收治的16例晚期胃癌而无法行根治手术.新辅助化疗方案为:奥沙利铂130 mg/m~2第1天;氟尿嘧啶500 mg/m~2、亚叶酸200 mg/m~2第1~5天,每3周为1个周期,共2个周期.观察新辅助化疗后原发病灶的变化情况及用药后的不良反应.结果 新辅助化疗后13例患者获得肿瘤减期,疗程结束后4~6周11例进行根治性手术切除.临床完全缓解(CR)2例,部分缓解(PR)10例,疾病稳定(SD)3例,进展(PD)1例,总有效率为75.0%(12/16).不良反应主要为骨髓抑制、腹泻、恶心呕吐、外周神经感觉异常,经对症治疗后均能缓解.结论 奥沙利铂联合氟尿嘧啶及亚叶酸钙的新辅助化疗方案在不能手术切除的进展期胃癌的治疗中,显著提高手术切除率,耐受性良好,值得推广.
作者:刘宏斌;盛贤能;韩晓鹏;朱万坤;苏琳;李新源 刊期: 2010年第03期
腹腔镜技术在国内外已经开展了许多年,但就腹腔镜用于结直肠癌手术方面来说,时间尚短,尤其是腹腔镜下直肠癌手术,是近20年才发展起来的.本篇主要探讨从腹腔镜引入直肠癌根治手术治疗后,到目前为止所取得的进展、所存在的争议以及其发展前景等问题.
作者:刘涛;张超;吕伟;徐建华 刊期: 2010年第03期
目的 研究血浆中重组人肝细胞生长因子裸质粒(pCK-HGFX7)表达产物肝细胞生长因子(hepatocyte growth factor,HGF)含量在体内的变化,以及应用本品后是否发生免疫反应产生HGF抗体.方法 选择21例严重下肢缺血性疾病患者(Rutherford分级4~6级),随机分为4mg、8mg、12mg、16mg 4个剂量组.将每组剂量等量平分后在试验期第1天及第15天于下肢缺血部位的供血动脉走行和侧支循环可能建立的部位肌内注射给药.采集第1(第1次给药前)、8、15(第2次给药前)、21、59天血浆样本测定HGF含量;采集第1、15、28、59、91天血浆样本测定HGF抗体含量.结果 (1)局部肌内注射给药后受试者血浆中HGF含量范围为216~1189.75 pg/mL;(2)未检测到受试者血浆中存在HGF抗体,提示外周血中未见HGF抗体生成.结论 重组人肝细胞生长因子裸质粒局部肌内注射后,其表达产物HGF在外周血中含量未见明显异常波动,应用本品后人体没有发生免疫反应.
作者:陈鹏;王育琴;谷涌泉;崔世军;丁大有;汤晓闯 刊期: 2010年第03期
Caroli's病是一种罕见的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由于该病发病率低,临床医师认识不足,临床表现隐匿且复杂,常容易导致误诊及漏诊.为了更好的认识此病,本文对本病的病因、分型、病理、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现状做以综述.
作者:韩晓玉;吕云福 刊期: 2010年第03期
目的 研究重症急性胰腺炎早期肠内营养(enteral nutrition,EN)应用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SICU收治的57例SAP(severe acute panereati tis)患者,以入科后EN开始时间分为A组(≤5 d)和B组(>5 d),比较组间相关影响因素差异.以不同营养途径分组比较EN开始时间及相关影响因素.结果 A组患者入科APACHEⅡ评分、Ranson评分和Bahhazar CT评分均显著低于B组(P<0.05),EN开始时A组患者APACHE Ⅱ评分低于B组,但无统计学意义.在并发症比较中,B组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multiple organ dysfunction of syndrome,MODS)、休克和腹腔间隔室综合征(abdominal compartment syndrome,ACS)的发病率明显高于A组(P<0.05),而其他并发症在两组间无统计学意义;鼻空肠管组患者入科时APACHE Ⅱ评分、Ranson评分和Balthazar CT评分均低于空肠造瘘管组,EN开始时间也显著提前(P<0.05).结论 SAP患者EN的应用受胰腺炎病情的严重度、严重并发症(休克、MODS与ACS)及喂养途径等多因素影响.早期EN的标准应当以病情评估为基础,以内环境稳定、胃肠功能开始恢复为起始标志,在≤5d内启用EN是可行的.APACHE Ⅱ评分对EN开始时机的把握可能具有指导意义.
作者:黄洁;秦帅;毛恩强;汤耀卿 刊期: 2010年第03期
自身免疫性胰腺炎是一种慢性的与自身免疫有关的胰腺炎.此病的特点为高球蛋白、IgG~4升高、抗碳酸酐酶抗体和抗乳铁蛋白抗体的存在,弥漫性肿大的胰腺、显著的淋巴细胞浸润伴随纤维化、临床表现多样、对激素治疗敏感.
作者:陶勇;汤志刚 刊期: 2010年第03期
近10年,胃癌的发病率虽然有所下降,但它仍是与癌症相关的常见死亡原因之一~([1]).侵袭和淋巴结转移是导致胃癌患者复发和转移的重要途径,是影响患者预后的重要因素.
作者:姜波健;俞继卫 刊期: 2010年第03期
随着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胃癌外科规范化治疗的措施也日益完善.但仍有一些需要注意的问题值得探讨,诸如胃的切除范围、淋巴结清扫的程度、脾脏的处理、消化道重建的方式等,在胃癌的治疗过程中重视和处理好这些问题,有利于提高胃癌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
作者:陈军 刊期: 2010年第03期
腹腔镜胃癌根治术相对于传统的胃癌根治术具有恢复快、并发症少等明显的微创优势,因而在全世界逐步得到了开展,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1-4]).
作者:赵永亮;余佩武 刊期: 2010年第03期
十二指肠结肠瘘临床病例少见,其发病原因多见于肿瘤、Crohn's病、肠结核等~([1]),消化性溃疡导致十二指肠结肠瘘属罕见.
作者:陈军;王立夫 刊期: 2010年第03期
视网膜母细胞瘤易感基因RB自发现以来就是细胞周期以及肿瘤研究的重点,而后发现的RB蛋白家族成员(pRB,p107,p103)在细胞周期和肿瘤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pRB在细胞周期中与E2F以及其细胞因子可以相互作用,并调控细胞的生长发育和分化等过程.若pRB与细胞因子的相互作用受到破坏,就可能改变细胞周期进展,甚至导致肿瘤的发生.大肠癌中RB的表达与其他肿瘤相比具有特殊性,此特殊性可能与大肠癌特殊的肿瘤成因或者RB的某些特殊功能有关.
作者:张震;刘凤林;牛伟新 刊期: 2010年第03期
第二肝门是三支主肝静脉汇入下腔静脉的区域,也称肝腔静脉结合部,在切除该区域的肿瘤时,若处理不慎,极易损伤肝静脉而导致难以控制的大出血或静脉空气栓塞的发生,常常危及生命.
作者:周伟平;潘泽亚 刊期: 2010年第03期